(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研究与实践.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研究与实践.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研究与实践.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研究与实践.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研究与实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 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签名:碴:垦 日期: o 艘5 :【:i 3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 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罄:堡导师签名:尘竺蛰日期:碰! :丛二 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接受式教学,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2l 世纪人才培 养的模式。本文适应当前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从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出 发,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必要性和教育价值;并在研究了相 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特有的精神气质,并结 合前人已有的成果和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的原则 和操作程序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在高中物理进行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的 意义。 通过研究表明,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特别是探究式教学与接受式教 学的相互补充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功能。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 础上形成了对当前物理教学方式问题的一些观点,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努力 做出一些尝试性的工作,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方式整合 堡主兰堡丝奎 a b s t r a c t i no u rt r a d i t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t e a c h e ro f t e nu s e dm c e i v e d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t o h i s h e rs t u d e n t s ,w h i c hi ss e r i o u s l yi n f l u e n c e dt h ef o r mo ft a l e n t e dp e o p l ec a l c u l a t i o ni n 2 1 s tc e n t u r yi nc h i n a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n c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f o r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i nc h i n a ,a n db a s e do nt h ep r a c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o fs e n i o rp h y s i c a l t e a c h i n ga n dl e a r n i n g ,i ti sn e c e s s a r ya n di m p o r t a n tt od e v e l o pv a r i e t y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s i n t e g r a t i o nf o rs e n i o rp h r s i c a lt e a c h i n g o nt h eb a s eo f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e o r yr e s e a r c h ,t o a n a l y z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s u m m a r y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i np r a c t i c a lt e a c h i n ga sw e l la s t h eo p e r a t i o np r o g r a ma n d p r i n c i p a li ns e n i o rp h y s i c a lt e a c h i n ga n dl e a r n i n g a l s oi ti s p r o v e d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i ns e n i o rp h y s i c a lt e a c h i n g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r a c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 ,i ti sp r o v e dt h a tt h e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s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s e n i o rp h y s i c a lt e a c h i n ga r es e r i o u s l yi m p o r t a n tf o r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i n ga n ds t u d e n t s l e a r n i n g t h r o u g ht h ep r a c t i c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t h ep a p e r h a sb e e ne s t a b l i s h e ds o m en e wo p i n i o n so fp h y s i c a l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s i ti s h o p e dt o p r o v i d es o m eb e n e f i tc o n f e r e n c e so np h y s i c a lt e a c h i n gi n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b y a t t e m p t i n gr e s e a r c ho n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k e yw o r d s :p h y s i c a lt e a c h i n g 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si n t e g r a t i o n 3 硕士学位论文 导言论文研究的意义、价值、现状、内容和方法 核心概念界定: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已成为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 一线教师谈论的热门话题,但什么是教学方式,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有人认为教学方 式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的教学观念和基本行为,包括教师怎样 教的观念和行为,学生怎样学的观念和行为”。【1 1 有人认为“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的教学 策略和教学倾向”。f 2 l 还有人认为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3 1 这些理 解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新课程的实施来说,这种理解上的混乱必 然导致教学实践上的无所适从。 众所周知,方式是“说话做事的方法和形式”。f 4 3 可以认为,所谓教学方式,是教 学行为的方法和形式,指依据课程标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学习方式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在学 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方面的特征,i ”。本论文中所指的 教学方式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总和。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及其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课程改革 地实施。正如有学者所说:“所有改革,改变了课程的标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果不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不改变课堂教学单调落后的现状,整个教育改 革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1 6 】长期以来,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掌 握为目的的传授、灌输式教学,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形式单、刻板,主要为以知识 为中心的传授,教师讲,学生昕: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基本为粉笔加黑板;教学缺 乏情感,课堂气氛沉闷。有研究者对甘肃省7 2 名省级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也相应地 反映出传统教学方式的这些弊端。几乎所有教师认为现实教学方式的最大弊端是教师 和学生缺乏主体的积极参与,照本宣科,缺乏创新。9 7 的教师认为教学方式单一、 呆板,基本都是讲授课;6 5 的教师认为教学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 备,没有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8 4 的教师认为教学气氛死板,缺乏 激情,较少情感的交流和碰撞,教师教的无生气,学生学得无兴趣。 7 1 因此,本次课 程改革能否改变传统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建立起符合2 1 世纪素质教育新要求的教学 方式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教学方式是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 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和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 4 硕士学位论文 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出台, 高中课程的使命与目标更加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使命 是:“使每一所学校走向成功,使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新课程强调将知识技能的学 习与多方面的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 8 1 具体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就是:要充分发挥物 理教学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地提高广大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要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 被动的、机械的接受式教学方式,逐步形成既符合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又能够 深刻地反映物理学科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 从上述情况来看,传统物理教学中以教师( 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为中心,向 学生( 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灌输式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暴露出它的严重不 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且缺乏主动思考;学生对:盼理 概念和规律理解肤浅导致解题能力不高:创新和实践能力特别差。德国的h i l s c h e r 教 授指出:物理学是我们人类文化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因而是 - - 1 3 人类科学。而在物理学习被降低为记忆公式和概念时,这一特别的文化价值就丧 失殆尽了。 9 1 为了克服传统物理教学的弊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的整合,作 为改变当前物理教学现状的手段正日益受n n 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发挥多种教学方 式的特点和优势,探寻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是物理教学应对当前普通高中 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国内外观点和研究现状 尽管本次课程改革将转变教学方式的问题提到了历次教育改革中前所未有的高 度,但就何种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国内外由于教学传统和 历史沿革的原因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为什么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倡导多种教学方式的 整合? 当前国内高中物理教师对待教学方式的态度如何? 理论基础是什么? 物理学 科的本质特点和我国物理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 系如何? 此类问题都需要作系统的梳理、分析和研究。 教学方式作为教学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知识观和教学观的深刻影 响,因此对教学方式的理解必须沿着人类对知识认识的轨迹进行理性的思索。列宁告 诉我们,进行研究“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 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发展中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 盼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f l o 】 ( 一) 国外观点和研究现状 硕士学位论文 在西方,知识开始形成并且对教学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 和科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力求从思维的角度把握人,主张到“心灵【壁界” 中探求真理。在他与人讨论“什么是美德”时,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脱离智者所铺设的 感觉主义相对论路轨,坚持理性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他认为“对于美德”,不 论它们有多少种,而且如何不同,它们都有一种使它们成为美德的共同本性。】苏格 拉底所揭示的知识观的雏形,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纵深的发展。正如黑格尔所说:“柏 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具有普遍性的。普遍 的东西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柏 拉图把这种普遍性的内容规定为理念。【1 2 1 两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在哲学史上奠定了对认识问题的唯理主义的基 础。在他们看来,灵魂不会随肉体的消亡而消亡,它将永恒存在。在人轮回的过程中 经历了一切阳间和阴间东西获得了所以一切的知识、美德。不过这些知识在后天的学 习中需要通过各种感官、沉思、理性才能得以恢复和唤醒。因此在教学上,柏拉图提 出了“知识印回忆”的著名论断,即一切学习、一切研究只不过是回忆罢了。而在教 学上,他主要采用的是激发学生动机,引导回忆谈话。他认为谈话是帮助学生回忆的 有效方式,后世将这种方式称为“助产术”。 而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却扬弃了前辈的许多观点和思想。他反 对柏拉图割裂一般与个别的倾向,重视感觉和经验的知识价值,提出了“经验论”和 重建知识的经验基础。所以在“经验论”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方式表现为:知识的学习 总是从感官和知觉开始,由个别事实上升到般概念,重视教学中归纳法的应用。因 此推理、论证和对知识的结论的记诵成为教学的基本途径。虽然亚里士多德本人在知 识观问题上的态度矛盾重重,但他却对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给予后人极大的启示。 近代西方教育家逐渐使得“唯理论”的思想无处容身,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 在知识观问题上几乎都是经验论者。其中赫尔巴特成为了开创西方教育史上的教育科 学体系第一人。对于知识本质的问题,赫尔巴特认为:“知识是观念中摹写在它面前的 东西”。【l 叫在教学方式上,他遵循“从绝对意义来说,心灵原本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 生命和表象形式。因此,在它们里面既没有原始的观念也没有形成它的素质。所有观 念毫无例外都是时间和经验形成的产物”。【h 1 即认识过程是外物达于心,是客观对主体 的刺激,在大脑上留下“影像”“痕迹”。主体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教学不过是接 受知识、接受训练而己。接受式的教与学从此迅速成为教学观的主流思潮,长期占据 教学活动的主要位置。 6 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西方知识史上,人们对知识的问题进行了场影响深邃的革命,彻底地颠覆 了人类原本将认识视为心灵对外部事物的简单反映,实现了认识过程中“以客体为中 心”向“以主体为中心”的转变。在其影响下,诞生了诸如皮亚杰、布鲁纳、杜威等 一批哲学家和教育家,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杜威为例,其实用主义经验论在 他的知识观和教学观率得以充分的体现。在他的理论中“经验”是核心的概念,知识 从属于经验,由经验派生,即经验是一个原始的整体,它是主体与客体、有机体与环 境的交互活动。基于此,杜威将教育视为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由于一切学习和知识来 自经验,在教学方式的问题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做中学”,即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 和活动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活动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处事的活动类似的活 动形式。在教学方式上,杜威的思想已经显露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形态,为后来教学愈 来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探究性,强调学生在知识获得中的体验、感悟奠定了重 要的基础。 从当今世界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趋势来看,以建构主义知识观为基础的教育教 学框架正在形成。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的将培养学生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年青一代进入2l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一把 钥匙。反映在教学方式上,自主、合作、探究无疑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为耀眼的词汇, 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寻求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 二) 国内观点 我国对知识观和教学观的问题系统的研究始于近代,大致可分为解放前后两个时 期。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我国,对我国传统的知识观与教育教学产生了剧烈的冲击, 随之诞生了一批富有才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陶 行之为例,他改造了杜威的“做中学”的理论,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 他认为只有植根于经验、思想和行为的结合而产生的真知灼见才是真知识。毛泽东在 实践论中也阐述了自己的知识观和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他指出:“你要有知识, 你就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 知道原子的组织与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 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蝤1 陶行 之提出的“教、学、做”的主张,强调了“做”是知识教学和学习的基础,倡导自 我经验和人类经验的融合。毛泽东提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在 教学方式上满堂灌的接受式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认 识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在教学方式问题上的有关理论。 7 硕士学位论文 解放后,我国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前苏联为蓝本,进入了全面的模仿阶段。 以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虽然这 些理论和实践曾经对我国的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历 史的向前发展,传统单一、被动、机械的接受式教学方式与我国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 需求的确形成了巨大反差。有数据表明: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对当前高中学生的 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个性的感到满意或很满 意,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人对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感到满意或很满意。并且在 调查的过程中,来自于教育工作者的不满意率是最高的。1 1 6 1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 在各领域与国外进行交流和学习,我国对教育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革,特别是 2 0 0 1 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通知和2 0 0 4 年颁, i 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 关注。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出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成为了新 课程推进过程中的难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藏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 义务教育目前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 学生通过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这样的问题依然突出。这反映 了教学方式是否符合了本次新课程要求的重要问题,成为了当前物理教学研究人员和 物理教师研究的热点。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方式研究”课 题组,成为了对教学方式问题系统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该课题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此外刘国生、杨芸的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 的探索( 物理教师,2 0 0 5 ,5 ) ;李新忠的论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科技资 讯,2 0 0 3 ,2 3 期) ;李彬的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佳木斯大学学报, 2 0 0 5 ,5 ) 等文献都是针对当前新课程形式下教学方式问题的讨论。在研读这些文章可 以发现,作者们都从新的知识观和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课堂 教学方式及高中物理教与学的新途径。 总的来说,我国教学和对教学方式的研究起步晚,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还存在较 大差距。我国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转变传统单一接受式教 学方式,倡导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重要性,但对于整合的理论依据仍缺乏系统深入的 分析,许多看法来源于经验体会,缺乏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理论上的论证。对高中物理 多种教学方式的整合更缺乏具体的实证性研究。 三、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硕士学位论文 针对以上所谈不足,论文将采取历史法、文献分析法、实验研究法、调查法等多 种教育研究方法对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问题深入研究,拟解决问题如下: 1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论文首先阐述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教育价值,并且根据对当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情况分析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必要性。 2 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理论建构 论文将从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及与高中物理教学的关系、物理学与物理教学的反 思、高中生学习特点等几方面构建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整合的理论基础。 3 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原则、方式和案例分析 论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理论与实际研究成果,概括出高中! 功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台的 方式和教学原则,并以实际操作案例提出高中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特点和思路。 最后,对该论文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全文研究进行评价与总结,在反思中对高中物 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过程中遇到的深层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第一章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教育价值分析 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出发,论文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教育价值。 ( 一) 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学 生理解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是实践和理论相结 合的产物。各种概念、定律、公式、法则之间关系复杂,学生在学习中一时难以掌握 它们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久之则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多数学生觉得 物理难学,有的甚至对物理课有一种恐惧感。其次,物理学的任务是探索未知的物质 世界,学科教学的成败终究在获取知识的能力上反映出来,仅仅掌握有关内容的理论、 事实、定义、结论、公式和计算方法,还不等于理解了知识的深刻本质和丰富的内涵。 现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人类与物理世界的长期对话中,经过无数的曲折与反复,抽象、 概括而获得的。而传统的物理教学并没有把物理学发现的本质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帮助 学生真正懂得它们的本质,学科发展和创新等其它方面的问题就更加无法兼顾。 如果运用整合的思路来处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变革传统 教学方式,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以人为本的重要作用, 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物理的内动力,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无疑会 9 硕士学位论文 给教学注入活力,这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认知心理规律对教学的要求所决定的。物 理学是- t q 包括方法论的科学体系。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物理思想和方法在物理 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整的形式出现 在学习者面前,学习者已经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 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物理学的发现过程。伽利略已经去世3 0 0 多年,他所发现 的自由落体规律在物理学知识的长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但他研究所创造的一套 科学方法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创造了比自由落体规律高出千百倍的财富。所以在高 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提高,结 合物理学科本身的特质,挖掘出不同教学方式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对其进行有机的整 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高巾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中的亲历性、 探究性、合作性、和理解性,实现对学科知识自主建构中认知与情感的结合。 综上所述,物理学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的特点,通 过多种教学方式,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既能使学生 从中学到研究和探索物理的方法,又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的本质。 ( 二) 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了高中物理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即进一步提高学 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包涵着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内化和激活,理解科学知识的 本质、内涵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 高中物理教学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的本 质。科学的任务是探索未知,仅仅通过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介绍物理学的理论、事件、 结论、公式并不等同于理解了物理学的在自然观、方法论和在改造人类社会中的巨大 作用。只有教学方式运用得当,才能把发现知识的本质放在更加真实的情景中,使学 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超越物理定律和公式本身的更多启 示,形成理解物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界的合理观念。例如;传统物理教学在 库仑定律的教学中,f = k q l q 2 伊总是以现成的结论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单 一的接受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该定律的内涵的把握考虑不足。在该节课的教学中, 如果教师明确1 8 世纪中叶牛顿力学已取得辉煌的成就,人们借助万有引力的规律的 启发对电力和磁力做出种种猜测的基础上形成了库仑定律。那么在教学方式上完全可 以使得教学打破常规,突破教材的束缚,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通过物理学史讲授创设情 景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在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后形成假设。在著名历史实验与学生自主 设计实验的对比、总结与反思中形成对库仑定律完整的认识和观念、思想的发展。这 1 0 硕士学位论文 样的教学方式,考虑的重点放在了科学假设、科学阐释和设计思想及历史形成上,学 生既可以对库仑定律的认识得以升华,还可以在科学思维和方法上受到启迪,获得知 识教育以外的教育价值。可以看出,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诘难常常被反映到高中物理 教学中,这些问题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根基又极富启迪性和趣味性。教师要正确处理这 些问题而并非通过简单的接受式教学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物理学 习失去思考,多种教学方式合理、巧妙的进行整合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出路。 ( 三) 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应对终身教育时代的主动适应性 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就必须不断调整和 改变自己。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变才有可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平衡。社会变化速度 的加陕,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使教育和教育工怍者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需 求,这些问题和需求的广泛程度和复杂程度将动摇整个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基石”,1 1 7 】 导致传统教育必须发生变化。教育财富蕴涵其中是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 际2 l 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 9 9 6 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该文指出进入2 l 世 纪理想的教育形态是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是建立在4 个支柱的基础之上即: 1 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获 得知识的系统分类。这要求打破传统学习过程中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的弊端,发展人的 综合能力以保证人离开学校后能自主的学习,从而达到不断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 2 学会做事:即要求如何教会学生实践所学的知识,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和生 活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科学发现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宗旨。 3 学会共同生活:即在多元的社会形态下,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实质是要培 养人的合作精神。当今的物理学研究越来越向人们昭示了合作的重要性,象传统一个 人,一种思想,一些仪器进行物理发现的时代已经终结。物理学的研究已经逐渐走向 团队化、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之路。神州系列载人火箭的成功发射和诺贝尔物理学 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所主持的口磁谱仪太空行动有力的说明了物理学发展的国内或国 际间的合作化道路。 4 学会生存: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基础上提出。2 l 世纪国际 教育委员会为此提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青 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 自己的判断力,以便由他自己确立在人生的各种情况下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 由此看来,2 1 世纪的教育形态应当把发展人的思维与认识、沟通与合作、实践 与创造作为关注的重点,而这种教育的实践离不开具体的学科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 l l 硕士学位论文 上,应当以上述的基本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将多种不同特点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才 是正确面对以上问题的出路。传统单一被动的接受式教学在面对这样的教育事实面前 已经是无能为力了。只有在具体学科教学中领会和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才能 增强学生自主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终身教育时代获得发展。 。二、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的价值在那里? 理论依据是什么? 整合的原则和 策略有那些? 等等,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的解决似乎应该以一个基木的事 实为前提,即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于2 0 0 5 年9 月问在兰州市一部分中学和曾经工作过的白银公司第二中学对高中物理教师和学 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 一) 调查的内容、对象、方式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教师的教学方式( 见附录一) 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见附录 二) 进行了调查。其中教师问卷包括1 2 个问题,其内容涉及到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采取 的主要方式;采取此种方式的原因;对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自身的理解;对高中物理教 学方式变革的思考等。可以说调查内容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概括是比较全面 的。 此外,还特别为高中学生设计了一份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式的问卷。内容涉及到: 学生眼中教师组织物理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对教师所采用教学方式的效果的评价; 平时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效果如何;如何对物理学科进行理解等等。从学生的学习 物理的方式可以进步洞察当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加深 对该课题的理解。 另外,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本人还采取了访谈和观察的方法,以便核实几种调查方 法是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而获得较高的调查信度。在选择调查对象的时候,我选 择了省级重点高中、市级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企业中学,高中物理教师近3 0 名,高 中学生近4 0 0 名。调查采用了课上调查的方式,这样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 和回答,这主要是出自对调查本身真实、客观、准确的考虑。 (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在近3 0 名高中物理教师中发下问卷2 7 份,实际收回2 5 份,其中2 份不合格。 全面分析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以下事实: ( 1 ) 传统单一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有8 5 3 的教 师通常采用接受式教学,只有在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竞赛课中才会考虑其它教 1 2 硕士学位论文 学方式。教师对其所采用的这种教学方式的来源有6 3 8 的教师是与学校里所谓的 “师傅”( 老教师) 学习模仿获得的,其中以教龄在1 0 年以下的年青教师居多。 ( 2 ) 许多教师对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感到不满意,并且普遍认为当前的教学方式不 适宜当代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调查中显示有5 1 2 的教师认为当前的物理教学效 率低下,使学生逐步丧失物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高二文理分科之时,有大量的学生 因为物理学习的诸多问题不得不放弃理科学习。在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教学手段多元 化的现代社会,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接受式教学已经妨碍了教学日标的实现,很难达 到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 3 ) 教师有改变当前高巾物理教学方式的愿望,但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顾虑。从凋查 的情况来看,有4 0 3 的教师认为改变当前单一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方式会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3 5 5 的教师认为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理解,2 1 1 的教师 认为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从这些方面来看,任何一个方面的 突破都是对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认同。但教师也同样存在一些顾虑,包括有3 2 8 的教师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有2 2 6 的教师感到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会无 从下手,有2 6 7 的教师感到高中阶段教师精力有限,在备课中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 也有2 7 9 的教师担心影响考试成绩。 2 在近4 0 0 名高中生中发下问卷3 9 2 份,实际收回3 9 0 份,其中1 0 份不合格。 全面分析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以下事实: ( 1 )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大量的习题训练占据了学生学习的主要位置,并且学生对 物理学习兴趣淡薄。学生学习物理普遍是听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然后进行大量的习题 训练,这占整个被调查学生的9 3 6 ,有5 2 1 的学生对当前物理学习不感兴趣,4 2 0 的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就是听老师讲课本上的知识。 ( 2 ) 学生有对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改善自己学习方式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成 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在调查中有7 3 9 的学生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 式学习物理是他们的希望,特别高一学生对该问题表现出更大的热情。 上述两项调查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表明本次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当前 高中物理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 除了以上调查产生的一些问题之外,在与广大一线教师的接触中,我还发现 在他们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比如,许多教师认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就是放弃接受 式教学,完全倒向探究式教学一边,物理教学就是时时探究、堂堂探究。熟不知,这 是由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的思想。还有很多教师包括一些教研人员在教学方式的 1 3 硕士学位论文 问题上认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探究教学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高效 的传递知识还是要通过接受式教学,这种思想的蔓延不利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妨碍了教师正确地处理好各种教学方式的关系,成为了新课程的推进中的阻力。 ( 三) 结论 从上面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是符合 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的,对其进行整合是处理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巾诸多问题的一条 很好的途径。 第二章高中物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理论基础 一、多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及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 一) 基于自主学习方式下的教学方式 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的教育不应该 再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教育要重视人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及创造 性的培养。要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迅速变化 和对人才的要求,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顺应了这种要求。 “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学习,而自主 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建构、自我发展、自我 完善。自主学习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 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我国学者经过研究有一种观点 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如余文森等就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 己主宰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程晓堂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 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成的 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指学 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材料的控制权,就是学习者对 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宏 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模 式。“”从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应该具备主体性、选择 性、独立性和能动性的特征。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下的教学方式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特征的基 础之上的,在明确了自主方式的同时,其实从教师教学方式的角度已经规定了与学生 学习方式内在的一致性,即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师应当扮演教学组织者、激 1 4 硕士学位论文 励者、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所谓的这 种教学方式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的主体发展、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要在方法、策略等方面提供指导,要在空间、时问上予以学生充分的保证。随着当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获得和加工处理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师一手掌控的事实, 高中物理学习中教学资源获取已经突破了仅仅依赖课本和参考书的现象。内容详实、 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己经以多种形式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物理、理解物理。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做的是如何为学生寻找这些资源提供时间、空间 和必要的方法指导,并且能够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以知识 的获得为载体让学生获得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如信息的收集、辨别和处理能力: 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等。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是超越了知识本身的一种教 学形态,它更多地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的同时得到自身发展的大量机会,从而形成 观点、看法和行为习惯以此保证学生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实现。 ( 二) 接受式教学 教育教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传递人类不断积累的知识文化成就,因而接受式学 习自古就有之,并且一直是人类学习的主导方式。但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教育理论家 点名批判的教学方式是言语教授的接受式教学。他们指责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的 注入教学,这样的接受学习只是“鹦鹉学舌”,机械而被动! 接受式教学和接受式学习 到了如此“声名狼籍”的地步,决不是无缘无故的,最明显的一个原因是:尽管组织 教学的原则很明确,实际情况却与一再强调的原则相反,仍然侧重于机械的方式给学 生呈现或提供有意的材料。“为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针对该问题提出 了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现状。 高中物理教学同样需要这样的变革,以力学为主线的经典力学长期占据着高中物 理课堂教学的主流,加之被动、机械的接受式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对整个物理学科结 构的把握,特别是2 l 世纪现代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动摇了经典物理学坚固的基石。自2 0 世纪以来,随着物理学研究 的领域与世界图景的系列变化,经典物理学遭遇了严峻的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普朗克的量子力学、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与传统的以机械、绝对、确定、封闭为 主要标志的物理学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同时,伴随着非线形科学的发展、熵、涨 落、混沌等物理概念的出现改变了牛顿一笛卡尔式简单、可从外部观察、充满因果关系 的自然观,描绘出幅崭新的物理图景。这些变化必将引发物理课堂教学的革命。 1 5 硕士学位论文 随着当代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对接受式教学和接受式学习进行理论探索的认知心 理学和建构心理学对接受式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解释。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皮亚杰强调认知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 认为:“学习的过程即通过活动使外界客观事物的特征内化个体内部的认知结构,从而 习得事物及特征的知识”。“”与皮亚杰不同,奥苏倍尔十分重视学习者与人类知识的相 互作用,强调接受学习的教育价值。他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奥苏倍尔看来, 接受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并非所有的接受学习都是机械、被动的。只要满足一、学 习材料要有内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非人为的客观逻辑性,二、学习材料要有心理 意义即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和相关知识,三、学习者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叩主 动地对学习材料本身加工,就可以视这样的接受学习为有意义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内 容本身反映了物理学科的基本规律,特别是以力学为主线的经典力学结构完全具备意 义学习的基本要求。高中物理教学以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基本性质的力展开了对 高中物理教学问题的讨论,这是按照反映论的方式呈现经典力学的特点的。传统高中 物理教学过分注重被动、机械的接受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甚至“生吞活剥”地将物 理知识强加于学生,并不重视学生己经形成的生活经验。在物理教学中概念和规律的 教学中,背景知识介绍不明确,使得学生不知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再加上知识与现 实的联系薄弱,所以经常导致物理教学效率低下。如果高中物理教师能够从有意义学 习理论中获得启发,借此矫正以往对接受式教与学的偏见和错误理解,将接受学习与 机械学习、被动学习区别开来,赋予接受式教学新的内涵,那么,在今后的高中物理 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做到教学过程中认知顺序与学科逻辑顺序的统一,实现高中物理 有意义的教和学。 ( 三)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6 0 年代美国的学科结构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布鲁纳、施瓦布和萨其曼。对探究教学的认识要通过对“探究”这个概念挖掘的基础 上予以把握。否则会对探究式教学产生误解。广义的探究指一切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 狭义的探究专指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 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追求知识的确定性即对任何理论不能轻信盲从,不迷信权威,而 是用证据证明。其次探究是一种过程即有一定的活动程序或阶段,形成问题、建立假 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做出结论通常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科 学探究还要采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 把科学探究引入教学,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探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 1 6 硕士学位论文 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好一切,让学 生顺着预定的途径走下去或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安德森在他主编的教学与教育百 科全书中对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做出了高度的概括: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 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 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 知策略。这种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由学生自己亲自制定获取知识的计划,能使学科内 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学生认知策略自 然获得发展”。“ 探究式教学足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广泛采用。 这期间既有走向成功的喜悦,也有步八误区的困惑。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是,探究教 学在实施过程中只有一套套看似探究的表面形式,而无探究教学所应具备的教学精 神。这种刻意追求探究的特定形式而无内在精神和实质贯穿其中的探究活动,使得探 究教学丢失了其更深刻、更丰富的意义。因此,要成功实施探究教学,不仅需要掌握 基本的操作方法与技能,还需要对其蕴涵的教学精神和实质有深切的领悟。人的生命 特性与力量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显现与发展,其中,探究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探究是 人的生命力量得以确认与展现的现实基础,人的生存与发展不是靠自然现成的赐予, 而是在不断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智慧、发展自身的才能与力量。人的生 命成长既要通过接受来获得滋养,更要通过自己去探索、去改变、去创造才能获得更 强劲的生长,只有在探索中,人才能得以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