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人教版必修 2)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案(人教版必修 2)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动能,表达式为_,动能是 _量,单位与 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 _ 2两个质量为 m 的物体,若速度相同,则两个物体的动能_,若动能相同,两 个物体的速度 _ 3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_,这个结论叫动 能定理表达式为 W _.式中 W 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也可理解为各力对物 体做功的 _,如果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_;外力做负功,物体的动 能减少 4动能定理既适用于 _运动,也适用于 _运动,既适用于 _做功, 也适用于 _做功且只需确定初、末状态而不必涉及过程细节,因而解题很方便 5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2 / 10 的是 ( ) A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则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如果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力一定为零 c物体在合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6关于动能概念及公式 W Ek2 Ek1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速度在变化,则动能一定在变化 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 W Ek2 Ek1 表示功可以变成能 D动能的变化可以用合力做的功来量度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动能的概念 1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 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B动能不可能为负值 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是 ( ) 3 / 10 A甲的速度是乙的 2 倍,甲的质量是乙的 12 B甲的质量是乙的 2 倍,甲的速度是乙的 12 c甲的质量是乙的 4 倍,甲的速度是乙的 12 D质量相同,速度大小也相同,但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 知识点二 动能定理 3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某 过程中,外力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单独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只要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动能定理只适用于直线运动,不适用于曲线运动 D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又适用于变力做功的情况 4. 图 1 有一质量为 m 的木块,从半径为 r 的圆弧曲面上的 a 点滑向b 点,如图 1 所示,如果由 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B因木块所受的力都不对其做功,所以合外力的功为零 4 / 10 c重力和摩擦力做的功代数和为零 D重力和摩擦力的 合力为零 知识点三 动能定理的应用 5一个 25kg 的小孩从高度为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 /s.取 g 10m/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 A合外力做功 50jB阻力做功 500j c重力做功 500jD支持力做功 50j 6一辆汽车以 v1 6m/s 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 x1,如果以 v2 8m/s 的速度行驶,在同样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x2 应为 ( ) A c 【方法技巧练】 一、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 7. 图 2 物体从高出地面 H 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至地面进入沙坑 h 处停止, 5 / 10 如图 2 所示,求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8. 图 3 如图 3 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 5m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滑上由小圆弧 (长度忽略 ) 与斜面连接的水平面上,若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斜面倾角为 37 ,则物 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 二、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9如 图 4 所示, 图 4 6 / 10 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为 L 的轻绳悬挂于 o 点,小球在水平拉力 F 作用下从平衡位 置 P 点缓慢地移到 Q 点,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则拉力 F 做的功为 ( ) A mgLcosB mgL(1 cos) c FLsinD FLcos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练 1 Ek 12mv2 标 焦耳 2相同 不一定相同 3动能的变化 Ek2 Ek1 代数和 增加 4直线 曲线 恒力 变力 5 A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合力做功为零,物体的动能变化为零但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对物体做功也可能为零,动能变化为零,如匀速圆周运动故 A 正确 6 D 速度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若物体速度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则动能不变, A 错;由 Ek 12mv2 知 B 错;动能定理 W Ek2 Ek1表示动能的变化可用合力做的功来量度,但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故 c 错,D 正确 课堂探究练 7 / 10 1 ABc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故 A 对;由 Ek 12mv2 知, B 对;由于速度是矢量,当速度大小 不变、方向变化时,动能不变,但动能变化时,速度大小一定改变,故 c 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动能不变,但物体却处于非平衡状态,故 D 错 2 cD 由动能的表达式 Ek 12mv2 知 A、 B 错误, c 正确动能是标量, D 正确 3 D 4 c 物体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变化,加速度不为零,合外力不为零, A 错速率不变,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的功为零,支持力始终不做功,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做的功与阻力做的功代数和为零,但重力和阻力的合力不为零, c 对, B、 D 错 点评 (1)动能定理反映的是合 外力做的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2)速率不变,速度有可能变化 5 A 由动能定理可得合力对小孩做的功 W 合 12mv2 122522j 50j 又因为 W 合 WG Wf 所以 Wf W 合 WG 50j 750j 700j 由于支持力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支持力对小孩不做功 8 / 10 6 A 急刹车后,车只受摩擦阻力 Ff 的作用,且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汽车的末速度皆为零 Ffx1 0 12mv21 Ffx2 0 12mv22 式除以 式得 x2x1 v22v21. 故汽车滑行距离 x2 v22v21x1 (86)2 点评 对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以考虑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但在涉及力、位移、速度时,应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分析一般来说,动能定理不需要考虑中间过程,比牛顿运动定律要简单一些 hh 解析 解法一:物体运动分两个物理过程,先自由落体,然后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落至地面时速度为 v,则由动能定理可得 mgH 12mv2 第二个物理过程中物体受重力和阻力,同理可得 mgh F 阻 h 0 12mv2 由 式得 F 阻 mg H hh. 解法二 :若视全过程为一整体,由于物体的初、末动能均为0,由动能定理可知,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相等,即 9 / 10 mg(H h) F 阻 h 解得 F 阻 mg H hh. 8 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 mg、支持力 FN1、滑动摩擦力Ff1 的作用,沿斜面加速下滑,在水平面上减速直到静止 方法一:对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可知物体下滑阶段: FN1 mgcos37 故 Ff1 FN1 mgcos37 由动能定理得 mgsin37l1 mgcos37l1 12mv21 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Ff2 FN2 mg 由动能定理得 mgl2 0 12mv21 由 两式可得 l2 sin37 cos37l1 5m 方法二:物体受力分析同上,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中,初、末状态的速度均为零,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 mgsin37l1 mgcos37l1 mgl2 0 得 l2 sin37 cos37l1 5m 10 / 10 方法总结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需深究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始末的动能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若不涉及中间过程量时,用整个过程分析比较简单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符号 (正、负 )一同代入公式 9 B 小球缓慢移动,时时都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