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我国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研究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书本人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我国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研究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清楚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申请学位论文和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时间:年月日摘要我国的传统工艺受到观念和体制的双重制约,长时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所以,从知识产权视角对传统工艺的保护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第一部分从传统工艺的相关理论入手,阐释了传统工艺的内涵,厘清了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与传统工艺美术的概念,认为传统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下位概念,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传统工艺美术则是传统工艺的一个分支。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工艺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传统工艺具备艺术性、实用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有限公开性的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了传统工艺保护的必要性,认为保护传统工艺是国家利益保护的需要、人格权益保护的需要和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第三部分分析了传统工艺保护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主体保护的特殊性、客体保护的特殊性和保护模式的特殊性。第四部分对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现状方面,分析了社会现状和立法现状,并对当前我国传统工艺保护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缺乏专门的立法、保护意识的淡薄、经济效益的降低、工艺传承的断代、地方保护的不力五个方面。第五部分对国际上关于传统工艺保护的立法经验进行了阐释,从国际传统工艺保护的立法方面进行了总结,并选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成功范例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第六部分提出了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完善建议,主要包括构建传统工艺法律保护体系、深化传统工艺保护意识教育、加强传统工艺保护数据建设、细化传统工艺传承人的认定、重点推进传统工艺地方保护等内容。关键词: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AbstractChinas traditional crafts are constrained by the concept and system, for a long time not under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So, in order to discusses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process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From the related theory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the first part illustrat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clarify the traditional craft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craft and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think that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under a concept, par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ile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is a branch of traditional craft. Summari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process, think that the traditional craft have artistic quality, practical, national, region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mited publicity.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 thought to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craft is the need of national interest protection,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ersonality needs and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diversity.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 lies mainly in the main body to protect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articularity, the object of protection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protected mode. The fourth par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process in our country, analyzes the social status and the legislative status quo, and on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has carried on the induction, the deficiency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crafts protec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lack of special legislation,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weak, low economic efficiency, process inheritance of date, lack of local protection. The fifth part on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egislation to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craf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and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Sixth part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perfect Suggestions to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 China, mainly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raditional craft, deepening traditional crafts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process to protect data, refining the cognizance of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raft person, and push the traditional focus on process local protection, etc.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intellectuaI pmpeny:protection目录绪论1一、传统工艺的相关理论2(一)传统工艺的内涵21、传统工艺的概念22、相关概念的厘清2(二)传统工艺的特点41、艺术性42、实用性43、民族性44、地域性45、有限公开性5二、传统工艺保护的必要性5(一)国家利益保护的需要5(二)人格权益保护的需要6(三)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6三、传统工艺保护的特殊性7(一)主体保护的特殊性7(二)客体保护的特殊性7(三)保护模式的特殊性7四、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现存问题8(一)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现状81、社会现状82、立法现状8(二)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不足91、缺乏专门的立法92、保护意识的淡薄93、经济效益的降低104、工艺传承的断代105、地方保护的不力11五、国际传统工艺保护的立法经验11(一)国际传统工艺保护的立法11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12、上海宪章: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全球化113、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124、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12(二)各国传统工艺保护的经验121、发达国家122、发展中国家13六、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完善建议14(一)构建传统工艺法律保护体系141、著作权的保护152、专利权的保护153、商标权的保护154、地理标志的保护165、商业秘密的保护16(二)深化传统工艺保护意识教育17(三)加强传统工艺保护数据建设18(四)细化传统工艺传承人的认定19(五)重点推进传统工艺地方保护19结语20参考文献23致谢2424绪论丝绸织锦、陶瓷、漆器,向来是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骄傲。但这些曾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宝”的民族民间工艺,却共同面临困境。以代表着中国古代织锦技术登峰的南京云锦为例,虽然从商周时期就成为王公贵族的御用之物,到了近现代却面临消亡的危险,直至1956年周总理的指示“一定要把云锦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才获得重视。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云锦研究所因完美复制了马王堆薄如蝉翼、轻如烟尘的素沙蚕衣而中外轰动。但如今其最关键的云锦“挑花绝技”已失传,研究所生存困难。再如闻名天下的蜀锦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而成都蜀锦厂的手工织机在和现代织机的竞争中败北,2003年倒闭。再如壮锦,新中国成立后建起的六个厂只剩其一,壮锦产地忻城成为国家级贫困县。民族传统工艺具有科技、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等诸多价值,因此对其进行保护是时下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然而因为大部分传统工艺赖以生存的环境已不存在或遭到破坏,许多民间艺人和工艺技术正在消失,传统工艺被忽视冷落,日渐式微。现存的大多数传统工艺都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一些艺术大师只能勉强维持,更别说授徒传艺发扬光大了。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因为后继无人,随着老艺人工匠的过世,也许用不了多久,清水丝绵、苏州宋锦、陇东皮影、桐乡竹刻、潍坊核雕等等传统工艺都将从我们的身边消失。就在我们的传统工艺日渐消失之时,一些外国公司或个人却以旅游、经商、考察等各种方式深入中国的村寨乡间。他们甚至一连十几年到大山深处的民族村寨“淘金”,兼收并蓄,收集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收购买中国传统工艺的各类制品。在东北,日本人一年四季扛着摄像机摄录赫哲人的生活劳作场景,在赫哲族的鱼皮工艺制作技术已濒临绝迹之时,重金采买赫哲人的渔笼、鱼皮服装、口弦琴等生产生活用品;在西北,甘肃陇东的皮影剪纸,宁夏的木雕砖雕,回族的刺绣,藏族的服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制品大量向海外流失。唐卡、剪纸,甚至火镰,无不在收罗之中,愈演愈烈、令人心惊。中国的传统工艺,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可分割,衣钵相守、世代相传。它们采用天然材料制作,沿袭完整工艺流程,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在一国的软文化实力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民族地区而言,传统工艺甚至就是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历史。传统工艺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通过法律途径加强对传统工艺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传统工艺受到观念和体制的双重制约,长时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所以,以知识产权视角对传统工艺的保护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分析传统工艺保护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将我国传统工艺纳入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论述其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对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行探索和思考,旨在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意见,对于增强我国在传统工艺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传统工艺领域的长足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一、传统工艺的相关理论(一)传统工艺的内涵1、传统工艺的概念说文释:“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皆谓之工”;又云:“工,巧饰也”。 吴超.论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中国甲骨文的“艺”字,是原始种植姿态的写照,象征劳动技巧。显然,“工艺”一词的本义、是指制造器物以利人的手工之艺,其中包含了今日概念的“技术”和“艺术”,可谓两者的统和综合。从字面上看,“传统工艺”中的“传统”与“现代工艺”中的“现代”是相互对应的,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历史进程通过以时间段进行划分的形式而产生的概念。从现代意义来看,传统工艺,属于手工业文明的产物,是指历代各国人民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各种天然物质材料进行创造及相应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的总称。 吕中行,谢俊英传统知识地方立法保护初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44452、相关概念的厘清(1)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就是指人类社会所传承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及文化产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的文化和不可移动的历史遗迹,如建筑、壁画、居落、石刻等;另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及传统工艺、神话传说、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我国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则首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两大卷,然后对其范围概括为六个方面:(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工艺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技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只有传统手工艺技能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而由传统工艺创造出来的手工艺品则并不包含在内,应该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2)传统工艺与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定义是指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工艺品种和技艺。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是按工艺美术材料和制作工艺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雕塑工艺(牙骨、木竹、玉石、泥、面等材料的雕、刻或塑)、锻冶工艺(铜器、金银器、景泰蓝等)、烧造工艺(陶瓷、玻璃料器等)、木做工艺(家具等)、髹饰工艺(漆器等)、织染工艺(丝织、刺绣、印染等)、编扎工艺(竹、藤、棕、草等材料的编织扎制)、画绘工艺(年画、烫画、铁画、内画壶等)、剪刻工艺(剪纸、皮影等)种类。现在习惯上通常将传统工艺美术分为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六类。2000 年春,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邀集专家学者对传统工艺的分类作了研讨,提出按行业构成将传统工艺分为十二大类,即:器械制作(含工具、机械、仪器和其它器具),织染(含刺绣),金属采选、冶炼和加工,霖漆,食品酿造、炮制和其他农畜产品加工(含制盐、榨油、榨糖、制革等),造纸,印刷,编织,刻绘扎制(含剪纸、皮影、内画壶、灯彩等)和其他手工艺(例如火药制作和烟花爆竹等)。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工艺美术是用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古老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美术技艺,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更侧重于美术,而传统工艺的范围不但包括了传统工艺美术,还包括了许多与美术技艺联系不是十分密切的制造技术,如造纸技术、印刷技术、火药制作技术等等。所以,传统工艺是传统工艺美术的上位概念,传统工艺美术这个概念只是传统工艺的一部分,一个分支。(二)传统工艺的特点1、艺术性艺术性是传统工艺的表现形式。传统工艺是每个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的对生产、生活的共同解读所形成的区别与其他地方族群的文化特征。传统工艺是作为一种传播的符号出现的,它真实客观的记录了一段关于传统文化的历史,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是作为日常使用,还是作为艺术欣赏,从题材而言,它都会彰显一定的艺术意蕴,这也体现了人们在世俗情感中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2、实用性实用性是传统工艺的重要功能。尽管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并没有完全杜绝“奇技淫巧”,但却主要它体现在宫廷手工技艺造物上,那些讲求实用功能、关乎民生的民间手工技艺,才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根本。我国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发展出的传统工艺首先是为了基本生活如衣、食、住、用等的需要。虽然可以将传统工艺的产品可以分为日用传统工艺和陈设传统工艺。日用传统工艺主要为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用品,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陈设传统工艺主要为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但就传统工艺本身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3、民族性民族性是传统工艺的群体特征。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传统工艺构成了宏大的中国民族文化。中国的民间传统工艺蕴含丰富,它包含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透过传统工艺的操作,不仅映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演绎过程,更反映出在今天现代化的文化变迁。所以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传统工艺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藏,也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分支。4、地域性地域性是传统工艺的空间特征。传统工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传统工艺是特定群体在应对生存环境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技术艺能,这种技术艺能的产生、发展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联,已经成为当地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离开其产生发展的土壤,传统工艺甚至可能会褪色甚至消亡。如作为独特的汉族酿酒工艺茅台酒酿制技艺与其他白酒工艺相比,茅台酒质量与其产地密切相关,这是茅台酒不可克隆的主要原因,也是茅台酒区别于中国其他白酒的关键之一。 徐家力论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2):945、有限公开性有限公开性是传统工艺的开放特征。从对传统工艺的权利客体的控制状态来看,传统工艺具有某种公开性,因为从总体上来看,传统工艺是整个社区在代代相传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创造、共同完善发展的成形或者未成形的技艺技能的总和。因此,在整个传统社区范围内,此类传统工艺是为该特种群体所共同拥有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公开性。但这种公开性并不是说所有的社区成员都能够掌握和使用这种传统工艺,有些传统工艺的掌握需要一些其他方面的专门技能和知识,如传统的纺纱、剪纸、编织和刺绣等民间手工工艺,一般来说只有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才能够掌握。另外,传统工艺主要通过传统的师徒制来完成,一个师傅所能带的徒弟数目有限,同时又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规矩的要求,所以传统工艺的公开性应当属于有限公开,在传统社区范围内是公开的,属于一种内部公开。二、传统工艺保护的必要性(一)国家利益保护的需要我国由于缺乏对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致使工艺人才和技术大量流向国外。各种外国公司和个人出于各种目的,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收集、窃取传统工艺;任意歪曲、滥用传统工艺。典型的事例是不胜枚举。如从80年代日本就数批经济间谍以各种旅游、考察、合资办厂等名义到中国宣纸的发源地安徽泾县获取情报。在发现泾县的保密工作相当严密的情况下,日本人发现了某外省一个由泾县宣纸厂扶持的造纸厂,在那里他们以考察的名义不仅获得了生产工艺的全部细节,甚至临走还带上了宣纸生产原料,很快生产出了可与我国质量相比拟的宣纸。 蔡建文无孔不入的经济间谍J大众科技,2000(12):23再如日本制造商通过收买华侨,以代理商的身份进景泰蓝厂参观,并用摄像机拍下了全部制作工艺流程,不久日本制造景泰蓝大量打入国际市场,同我国生产的景泰蓝竞争。 蔡建文无孔不入的经济间谍J大众科技,2000(12):24因此,从本国的根本利益出发,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传统工艺是非常必要的。(二)人格权益保护的需要由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传统工艺上的不力,同时还由于发达国家在TRIPS的帮助下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工艺进行掠夺,发展中国家传统社区居民的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已经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人权保护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热点。在传统工艺蕴藏巨大商机时,外界对传统工艺的不当占有和滥用行为频频发生。除给传统工艺创造群体造成经济损失外,还往往造成其人格贬低,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撇开经济利益不说,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工艺传承人的极不尊重和知识掠夺。给予传统工艺人格权保护是阻止滥用、掠夺传统工艺,尊重传承群体的最佳保护手段。如宫廷贡品龙须草席的生产工艺,由于被日本某株式会社刺探获得,由此制造出了代替我国手工锤草的机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不仅结束了日本进口我国龙须草席600多年的历史,将产品大量打入国际市场。现在龙须草席的国际市场已完全被日本垄断,我国龙须草席的出口与生产厂家,几乎全部倒闭。许多农民因此失去了龙须草的种植产业,更有许多工人因此失业。 管育鹰知识产权视野中的民间文艺保护M法律出版社,2006:126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工艺进行保护,是维护现代人权普遍性和公正性的必然要求。(三)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传统工艺不仅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特征,又彰显了各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例如荷兰的木鞋的制作、法国长棍面包的制作、日本和服的制造以及我国壮锦一类传统工艺的织造,这些技艺都不仅代表了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情,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迁伴髓着东西方文明交融。当古老的中华文明再和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从对抗到融合的复杂过程中,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传统工艺正是其中的典型性代表。传统工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特征使得其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无时无刻不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因素。三、传统工艺保护的特殊性(一)主体保护的特殊性传统工艺的形成和发展有的是靠个人的才智与灵感完成的,而更多的是由其所在的群体甚至相关联的多个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完成的,是建立在群体经验的基础之上的。一项传统工艺可能被个人拥有,例如一种祖传的传统技艺;也可能被某个群体中的一部分成员所有;或者为一个群体中的所有成员掌握。知识产权的主体一般应为自然人,但由于传统工艺自身的特殊性,往往仅能确定传统工艺的来源,如果只知道一项传统工艺来源于某个地区,而不能确定具体的创造者或持有者时,权利主体如何确定?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确定了知识产权的性质是私权,而且知识产权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鼓励创新,因此说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团体,只要完成了这种创新,均可以享有知识产权。(二)客体保护的特殊性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即传统工艺本身,对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进行科学的界定,是一个具有较大难度的问题。这与传统工艺种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相适应,也正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所在。传统工艺按照行业划分可以分为雕塑类工艺、印染类工艺、工具器械制作类工艺、传统饮食制作类工艺、陶瓷制作工艺与金属冶煅加工艺、以及传统建筑营造工艺。按照功能划分,从饮食上有餐饮具和食雕面塑;从居住上有建筑造型、建筑装饰和室内家具;从服饰上有织染刺绣和首饰制作;从节庆娱乐上有灯笼、剪纸、玩具、风筝、体育用具等;从文化教育上看有文房四宝和书籍装帧等等,李发耀.多维视野下的传统知识保护机制实证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23.这些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性。从技术性质上分属以上各部类,而这些有特定服务对象和特殊技艺要求的工艺的集合体又构成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属于文物保护科技的范畴。(三)保护模式的特殊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体之一,传统工艺和专利技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人类在长期的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改造世界的手段,从本质上讲是统一的。当然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手工艺着重于历史悠久,而专利技术更多的强调开拓创新。世界各国的专利保护制度日趋完备,而传统工艺的保护却仍显薄弱。我国目前与传统知识相关的立法也还不多,并且还没有一项国家级的立法对传统知识的保护问题予以规制。如何清晰界定传统工艺与发明、商业秘密相比较所具有的特殊性,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基础之上进行特别立法,综合全面的保护传统工艺,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四、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现存问题(一)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现状1、社会现状我国有着 5000 多年的历史,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是我国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之前。新中国成立后,给予国内工业贫弱而传统工艺因可以换取大量外汇的现实,政府以最快的速度表现出了对传统工艺的肯定和支持,传统工艺从而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支持力量。第二阶段是文革期间,由于“批林批孔”、“破四旧”运动,使得传统文化受到了影响和破坏。由于传统工艺品中很多都与和瑞祥泰、礼佛修道相关,被视为封建迷信而被唾弃和禁止,传统工艺行业的发展也因此停滞。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至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直接结果,一方面使人们的思想意识被打开,多元文化和新的学术思想被介绍进来,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使得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受到东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焕发出新的活力。2、立法现状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现实具有繁琐复杂性,再加上国际上尚无足够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何立法延迟;在法规层次,我国于1997 年已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该条例是一种结合了技术秘密保护和著作权保护的特别保护手段,其客体是在我国流传已久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例如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等。本条例对于我国众多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可提供切实的保护;在地方法规层次上,作为多民族的传统工艺大省云南省和贵州省分别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0)和贵州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2)。还有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中医药,从1993年起,我国对包括中药在内的药品在专利法上给予保护,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近年来中药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上一直占据第一的位置。再加上同时也颁布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形成了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2001 年,知识产权局建成CTCMPD系统,全称是“中药专利数据库及其检索系统”,而且接受并通过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所属的传统工艺工作组的检索测试。但令人遗憾和担忧的是,我国在此领域内的立法才在起步阶段,有很多空白需填补。(二)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不足1、缺乏专门的立法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体系并非以保护我国传统工艺为出发点而制定的,因此显而易见,它不能为传统工艺提供完整和完善的保护。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确定了保护传统工艺等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但缺乏相关专门法律的具体规定。其他如教育法等,只涉及传统工艺的一小部分内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只涉及传统工艺中的传统工艺美术部分,都不能全面地保护传统工艺。云南、贵州等地方结合本民族的实际制定了传统工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文件,但总体上比较零散,只在一个区域或系统内实施,效果十分有限。而且,无论是民族区域自治法、还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还是地方制定传统工艺保护条例,基本都属于行政法序列,缺少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定,这直接影响传统工艺的利用和保护。2、保护意识的淡薄一方面是社会上对传统工艺的保护缺乏关注。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没有被民众理解、吸收、传播,遭遇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冷落甚至抵制。许多年轻人认为传统的东西已经过时,拒绝继承传统和传统工艺。这导致一旦传统工艺持有人去世,整个传统工艺体系将崩溃,人类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也将不复存在。比如陕西省首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人大师有的去世,健在的也年事已高,人亡艺沦的危机无时不在。一方面是是传承人对传统工艺的保护意识不高。比如张仲景的210个中药古方被日本无偿拿走,并改头换面变成“日本汉方制药”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朱雪忠知识产权协调保护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211再如2002年一位日本老太太带着孙女在贵州省凯里市某村寨一户人家以高价收购他家生产的工艺品为诱饵住了4天,录制了革家蜡染工艺的全过程。再如一个日本人出资在贵州省兴建侗族鼓楼,借机将从伐木到完工建筑鼓楼的全过程录下。朱雪忠知识产权协调保护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211这说明我传统工艺没有得到如同现代科技知识那样的尊重,特别是在不少地方传统工艺的传承人们缺乏工艺秘密的保护意识,对外来者的侵权动机毫无所知,把本民族拥有的独特传统工艺泄露。3、经济效益的降低现代技术的出现,给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与保护带来的更多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工艺已经形成的整套工艺流程和操作手法,面临着更加快捷、高效的工业化生产与加工方式的冲击。以雕漆为例,其工艺流程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漆上雕刻,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烧蓝、作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非常高。特别是着漆需要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一件1米高的雕漆瓶,仅仅涂漆需要4个月,全部完成需要至少8个月。 /chinese/zhuanti/qkjc/781755.htm传统工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材料的选择和制作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处置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本身承载着重要的传统文化的信息,这些是现代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但如何真正从现代技术和文化中更好地发展传统工艺,而不是完全的放弃传统工艺看似“吃力不讨好”的固有加工程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工艺传承的断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主要通过传统的“师徒制”来完成。传统师徒制的优势在于直观、深入,经过多年的学习,徒弟能够掌握工艺的精髓。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这种形式具有封闭性和效率低的弱点。一个师傅所能带的徒弟数目有限,也使得传统工艺传播的途径比较窄,难以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和成熟的模式。以扬州玉器厂的玉器学校2009届的人才培养效果为例,学校三年投入专项经费50万元,配备专职教师培养了10名毕业生,最后9个人都没有选择留厂,唯一留下的还改了行。 /GB/paper40/12995/1167728.html在大工业时代,设计、生产者与购买、使用者的人文纽带被机器、流水线、市场隔断,人们对传统工艺的流程和传承人很少存在交流,缺乏触动式的营销和传播途径,传统工艺中的文化内涵难以得到体现。5、地方保护的不力历史上传统工艺基本是在工匠师徒之间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没有什么文字总结或著作流传下来。由于封建社会重文轻匠,从事传统工艺的工匠师傅少有能将其技艺写成专著流传于后世,而有文化的学者、文人又因轻视工匠或不懂技术而不能对传统工艺进行整理研究,以建筑传统工艺为例,各地的工匠各有自己的一套传统手法,地区性的差别十分明显,如江南有徽州帮、苏州帮;北方有北京帮、山西帮。 /data/200501/1_20050106_100867.html,2005-3-5.甚至对于同一种工艺,在不同地区的工匠中也有不同的名称和独特的工艺流程和选材要求。这就要求各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护本地的传统工艺。五、国际传统工艺保护的立法经验(一)国际传统工艺保护的立法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第2条明文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此公约是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为诸如德化瓷烧制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奠定了基础。2、上海宪章: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全球化2002年10月20日至24日,“国际博协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暨博物馆无形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通过,以“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与全球化”为主题,确认民族、地域和社区创造性、适应性与独特性的重要意义,认为声音、价值、传统、语言、口述历史和民间生活等应在所有博物馆与遗产保护活动中得到认可与促进。上海宪章创立跨学科、跨行业的方法,便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物质与非物质、自然与文化的遗产融为一体;为博物馆和其它遗产机构建立一套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相结合的标准与方法。3、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二一年十一月二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大会重视充分实现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及关于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两项国际公约等其它普遍认同的法律文件中宣布的人权与基本自由。宣言中对于“文化多样性”再次进行了定义:“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象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4、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于2005年10月20日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决定,批准于2005年10月20日在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公约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此公约作为指导性文件之一,在对传统工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性作用。(二)各国传统工艺保护的经验1、发达国家日本是最早提出无形文化遗产概念的国家,也是最早以法律的形式对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的国家。,日本政府在1950年颁布了文化遗产保护法这部法律所保护的对象包含了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天然纪念物、传统建筑群五种类型的文化遗产。此后,又经过数十次的修订,使其职责功能和保护范围更为完善。按照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分类,传统工艺作为工艺技术被纳入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徐艺乙.日本的传统工艺保护策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1):1.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在日本历史上、或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价值的戏剧、音乐、工艺技术以及其他的无形文化。文化遗产的指定制度,是否被认定为无形文化遗产可根据其自身价值来加以判断。有重要价值的可以由文部科学大臣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持者”和“保持团体” 的认定和保护的制度。柳宗悦,张鲁译,日本手工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2.对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持者” 和“保持团体”的认定是通过“各个认定”、“综合认定”和“保持团体认定”的方式来进行的。在工艺技术的领域内则采用“各个认定”和“保持团体认定”的方式。认定的程序非常严格,事先由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文化厅在文化审议会文化遗产分科会的调查基础上筛选出候选人名单,提交文化审议会审议,通过后由文部科学大臣终审批准并颁发认定证书。日本的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持者”通常被叫作“人间国宝”50多年来,先后认定的艺能和工艺技术的“人间国宝”共有313人,目前在世的还有110人。柳宗悦,张鲁译,日本手工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6.其中,工艺技术方面的“人间国宝”有57人,分别掌握和保持着陶艺、染织、型纸、漆艺、金工、刀剑、人形、木竹工、诸工艺、和纸等的最高水准的工艺技术。1973年日本国会通过保护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从此使日本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与产业振兴事业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规范化道路。1998年,日本颁布传统工艺士认定事业实施办法,细化了通过资格考试的方式对于传统工艺土认定的管理。澳大利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发起了土著保护区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地区,并让该地区的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工艺得到有效保护。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已经有了20多个土著保护区,占澳大利亚国土总面积的20%。秦天宝澳大利亚传统知识的保护J科技与法律,2005(4):土著保护区计划为土著年长者和传统工艺的拥有者返回他们的传统社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促进了传统工艺在年青一代中的传播,重新建立了一些当地传统的促进生态发展的工艺,为该地区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经济的机会。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和中国相差不是很大,但澳大利亚已经有了接近20%的面积成为土著保护区,而且建立了有效的保护。这对于中国在建立类似的地方社区保护区时,可以作为有益的经验。2、发展中国家哥斯达黎加在1998 年颁布的生物多样性法律中的第82 条规定:国家明确承认和保护社区知识产权特别法通用名称下的知识、实践和革新。这些知识、实践和革新产生于土著居民和本土社区在使用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以及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该权利自然存在,并且只因与遗传资源和生化物质有关的文化实践和知识的存在而被法律认可。朱开轩重视和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立法工作J文物工作,2001,2该权利无需事先声明,也无需明确认可和官方注册。因此任何符合这一条件的未来实践也可涵盖其中。本认可意味着本章、任何专门法、以及国际法中规范的任何形式的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保护均不影响这些历史实践产生的权利。巴西除了制定一部专门针对传统工艺保护和传统工艺进入的法律外,还有启动了建立基因遗产管理委员会的计划,准备以专利形式进行基因遗产的保护。巴拿马制定了名为有关土著居民集体权利的特别知识产权体系:保护传统工艺和文化标识的第20 号法令,其目的在于通过关于注册,传播,商业化等方面的特别规定,给予土著居民以无保护时间限制的排他权利,以此保护土著居民的集体知识产权和传统工艺 伍少云土著知识的收集,保存及其传播46/ReadNews.asp?NewsID=194。菲律宾在2001年提出了集体知识产权保护法案,这项法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保护本地和土著文化群体遗传资源发展和保持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体系。这项法案对于技术的“创新”进行了重新定义,即对本国的文化群体在同一创新上享有的集体的以及连续的知识产权的认可,这对于保护本民族的传统工艺可谓量身定做,十分有利。同时这项法案规定,已被记录下来的土著知识,不论是正式记录或非正式记录,都可给予认定,这充分考虑了国内很多土著群体都没有书写的传统或文化现实。六、我国传统工艺保护的完善建议(一)构建传统工艺法律保护体系从目前我国传统工艺相关立法的现状来看,我国采取的是将传统工艺大致分为民间文学艺术和传统医药两个部分,分别制订专门法律的方法对传统工艺进行保护。而且无论在立法级别还是立法数量上,都有着巨大的改进空间。对于在传统工艺法律保护几乎空白,在这一领域还处在探索阶段。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传统工艺法律保护机制,就是要尽可能地将传统工艺的重要内容纳入到这个机制中,从而使它们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1、著作权的保护传统工艺可能是通过口头流传,没有被固定在纸或其他介质上,但其工艺制作的结果工艺品也可体现为著作权法中的民间手工艺品(包括版画、剪纸、雕塑、编制品设计、纺织品设计、服饰、地毯、挂毯、陶器、瓷器等),成为美术作品或实用艺术作品得到保护。特别是这些传统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创造者自身的思想文化以及审美趣味,体现了智力活动的创造性,其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成分,应当纳入著作权保护的范畴。在我国的司法实践活动中,也有很多关于传统手工技艺的著作权保护案例。如白秀娥剪纸案 白秀娥剪纸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1)一中知初字第 185 号、赵梦林京剧脸谱案 赵梦林京剧脸谱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2)二中民初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