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查内容:必修二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 B耕地面积增加C水利灌溉发达 D注重精耕细作2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3两宋时期,田宅交易十分活跃,在人们的实践与政府的积极规范下田宅典卖逐渐制度化。南宋初年,政府规定田宅典卖者纳税印契,均价每亩约五贯,税率约8%,一次就征收到四千万贯。这种现象间接造成A土地兼并的缓解 B商品经济繁荣C中央财政收入大增 D自耕农的衰退4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广东 山东 陕西 直隶 人数 31 14 3 1 1 1 1 1 这反映了A南方人口的不断增加 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 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5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6史记中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观点,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表达了“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的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工商皆本观念强化 B商品经济日渐成熟C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 D做官成为多数农民的追求7明清时期,流入日本的白银约2亿两,流入美洲的白银约4亿两,其中经由马尼拉流入的及经由欧洲和美国流入的各约2亿两。当时大量白银的流动A造成了中国小农经济的破产 B有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C促成了亚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冲击着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8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 B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C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 D农业生产的商品化9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B 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 唐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限制 C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 D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10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数百年后,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习俗日益浓厚。这表明当时的江南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C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D朝廷藉此强化财富思想11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A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12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现象说明A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 B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D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1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C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14美洲作物之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15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A东西方贸易璧垒被打破 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C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D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16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A美国金融的崛起 B荷兰商业的繁华C殖民霸权的更替 D英国科技的先进17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18“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因素是A交通运输工具革新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19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对英国茶叶消费变化的原因,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英属殖民地扩大了茶叶的种植范围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0有史学家认为:英国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这主要是因为专利法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前提 B激发了社会创造的活力C推动了纺织生产的根本变革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21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186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623 造成下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圈地运动开展 工厂制度确立 电力设施应用 交通工具变革A B C D22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A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 B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 D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23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24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见证了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下列关于英国东印度公司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英国为控制国内外贸易建立的特权贸易公司B从事对殖民地的掠夺和不平等贸易C推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D体现了“自由贸易”原则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6世纪的欧洲对统称“印度货”的中国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以及艺术品收藏家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学者戏称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为“商业上的纳贡”。 樊树志明史讲稿 材料二 中国白银流通量不仅在16世纪期间迅速增加,而且在清代乃至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1617世纪的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世纪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正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随后从17世纪初起还来了荷兰人。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因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世界上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的是,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加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宋朝时,政府于广州等地先后设置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等事务。成立之初,由于其没有统一的法令,贪官污吏得以任情挟私,一般商人则往往莫知适从。1080年,宋神宗开始推行市舶法,在船舶出海与回航的检视、国内外海商的经营活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如对进口货物执行“禁榷”政策,即某些舶货由政府专买专卖,不许民间交易,“禁榷”物主要是统治者生活所需的奢侈品和民间畅销利厚的香药等。同时,对出口商品实行统制,大部分时期禁止武器、粮食等出口。当然,市舶司对合法经营的海商权益也有一定的保护之责。市舶法制订之后又不断加以补充修改。 摘编自李金明、廖大珂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外扩张加剧,远洋商业利益成为政府追逐的目标。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不经英国政府允许,任何外国商船所载的任何货物或商品,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及其所属的领土。所有进口至英国领土的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舶运输。此后,新的航海条例陆续出台,不过,其内容已经从对荷兰一国的敌对过渡到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因此引起了殖民地民众的抗议。19世纪以来,航海条例逐渐阻碍英国经济的持续发展。1854年,航海条例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李明倩英国航海法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舶法与英国航海条例实施背景的不同。(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航海条例的历史影响,并分析指出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 依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可以依据其中一条或多条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山西大学附中高一历史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DCDDAADDAC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BCABABDDBCB25.【答案】(1)原因: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的扩大,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逆差,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传统手工业的发达;中国经济的自给自足。(8分)(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得满分8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影响:对中国:丰富了农作物结构,提高了产量,刺激了人口增长;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和城市繁荣;随贸易而来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出现了第一次西学东渐的潮流。(8分)(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得满分8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对欧洲:丰富了欧洲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商业革命的进程,推动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3分);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拓展。(每点2分,任答二点即可得满分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6【答案】(1)不同:政治上,中国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满足统治者的经济需求;吏治败坏影响了贸易的正常进行。英国是为了扩张,打击荷兰,称霸世界。(4分) 经济上,中国农耕经济发达(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并发展。(4分) (2)影响:促进了英国的航海业和商业的飞速发展(或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一定的资本、市场条件;导致英荷战争的爆发;损害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成为美国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