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doc_第1页
安全.doc_第2页
安全.doc_第3页
安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道桥一班 刘钊 1022012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网络和新技术的进步、环境及气候的变化、国际反恐等诸多国际性问题日益严重,不断冲破或淡化传统的国家疆界,对国家领土主权形成多方面的挑战。超国家组织、机构对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跨国公司弱化了传统国家主权。因特网使国家的有形边界变得异常脆弱。国际关系的日益制度化,也不断挤压国家主权的生存空间,迫使民族国家不得不让渡一些治理的权利。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对传统的领土主权予以有限限制的新情况。其一,目前国际法中针对所有或大多数国家领土主权提出了一般性限制。国家不得禁止外国船舶在其领海内的无害通过;国家不得允许任何人在其领土内从事有害他国的行为等。这些限制直接约束了国家属地管辖权的行使。其二,对国家在本国领土以及管辖范围内从事某些特定活动的限制。二战以后,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各国在工业生产、核能利用、外空探索以及国际海底区域开发等领域的活动日益频繁。就后果而言,这些活动大多具有极大的致害风险,所引起的损害后果不仅会对别国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生存系统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造成直接威胁,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由此提出了国家从事国际法未加禁止的活动所造成损害的责任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做出了积极努 力,促成了国际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其三,国际环境法还在确认国家对本国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权利和开发主权权利的基础上,将相互合作、共同保护人类环境确认为主权国家的国际义务。尽管如此,主权国家始终保有领土,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不可侵犯也从未招致任何质疑,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公然否认领土主权的不可侵犯性。因此,领土主权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同时,从国际关系实践看,二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中干预他国事务的现象虽并不少见,但是公然发动侵略战争或以其他方式公然侵犯别国领土主权的事件却鲜有发生。即使发生,国际社会也会依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迫使侵略者就其侵略行为给他国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当年伊拉克入侵邻国科威特引起的严重后果就是典型例证。以国家领土边界划分的领土主权,始终处于国家主权的核心地位。国家疆界是识别一个主权国家身份的首要标志,对它的有效控制与维护是国际社会承认国家合法性的前提。就此意义而言,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 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 对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统一与安全的认识,应当澄清的一些史实与观念。 我们所说的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统一和安全问题实际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点,仅以我们现在还看得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中华民国”地图之间存在的巨大领土差异即可感知。事实上,由此可以前溯到清朝康熙年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那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次以近代主权国家的身份、角色与外国签订的双边国际条约,以界定国家边界。那是中国第一次从古代走出来,与近代的国际体系和外部世界打交道,而此时的中国面对的已是虎豹觊觎的西方列强。从那以来,特别是到了晚清1840年以后,以宗藩朝贡华夷体制为特征、以中国的中央政权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体系,在与西方国家主导的威斯特伐利亚国际关系体系发生的历史碰撞中,一败涂地。中国遭受了一系列丧权辱国之痛,其特征就是因不断的战争的失败、政治的失败、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不断地与西方列强签订种种的不平等条约,甚至被迫割让领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实际拥有和控制的有效行政司法管辖空间和国家领土在不断缩小。这个进程,除去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个屈辱的故事,也包括了中国人和中国的政府开始认知世界,。并且开始认识一承认一接纳国际法及其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一尽管是出于被迫。厘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国要身处国际体系,包括与周边国家打交道,就不得不承认现行的国际体系,承认现行的国际法体系和国际社会的基本原则。 今天我们所论及的中国国家领土主权,是以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作为中国的领土主权空间诉求的,其为中国的法律赋予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当然也应当是完整、统一和安全的。然而,毋庸讳言,就目前而言这三者都尚未达致。首先,为中国国内法所规定和诉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领土并不完整,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并不完整。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完成与所有邻国的划界勘界,尚与一些周边邻国存在重大的领土主权纠纷,其中尚有大面积的中国领土,即已被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领土(陆地与海域),长期以来为外国占有或者实际控制。这样的状态,说明中国的领土主权还远谈不上完整。其二,中国的国家领土主权尚未实现统一,这主要就是指台海两岸两个政治实体的分离分治现实。 其三,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尚存在重大的现实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边外交关系,其总体而言是和平的、和睦的,但无可否认,中国也曾经多次因为领土主权纠纷,与邻国发生战争。中印、中苏、中越之间都发生过陆地边界战争,中国还与越南和菲律宾先后就南海的主权争议爆发过海上军事冲突。因此,只要仍存在着与周边邻国的领土主 权争议,中国领土主权的现实安全及安全隐患就将一直存在。 所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都尚未实现,而且这些问题在短时期内尚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环顾其他被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性大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存在如此重大的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统一和安全问题。因此,仅就这一点而言,很难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也很难说中国已是“强国外交凸显”。 迄今为止,我国与周边邻国仍然有大量尚未划定的陆地边境,争议双方对这些共同边界尚存在着极大的领土主权争议。目前,中国与印度、不丹尚未进行过边界划界。其中,中印双方对于中印边界地区的领土主权争议,已成为中国领土主权历史遗留问题中最重大的现实问题,总共涉及大约125万平方公里有争议陆地面积。中印之间几十年来一直在边界问题上进行艰苦的政治、外交纠缠,甚至发生过重大的军事冲突,潜在的战争可能性至今也并未完全排除。中印边界虽然尚未划定,但两国都同意通过和平谈判的方法解决边界问题,而且,采取措施缓和边界局势,维护边界稳定。两国于1993年和1996年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2005年4月,两国正式签署了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2006年7月6日,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重新开放。这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中印边境可以在边界争议尚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保持正常的边境秩序。 相比之下,中国的海洋领土主权问题更为严重。我国的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东测太平洋海域,此外还有我国法律及国际法所规定的相关大陆架海域及200海里经济海域。中国的海洋国土,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动力资源丰厚,极具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作为国际海洋通道,其战略意义尤为重要。资源的争夺及对于国际战略通道的控制,将使中国海上划界问题的解决变得旷日持久,也将使海权斗争更趋复杂化和激烈化。 在21世纪新的国际环境中,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着许多新的国际法问题。在传统国际法的框架下,凡是国家主权尚未进入的区域,被视为主权的保留范围。基于先占原则等领土取得和变更方式的合法性,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发现及“先占”,对其领土以外的“无主”区域主张主权,将其纳入自己的主权范畴,由此给主权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张留出了余地。在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国际环境法、国际海洋法、国际发展法等一系列新兴法律部门的崛起,国际法的客体也在不断扩展,传统的国家保留范围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国际法的客体范畴。当代国际法律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迹象,是国际法客体的日益扩大与国家“保留范围”的相对缩小。目前,根据环境法、海洋法、外层空间法等多个国际法的相关规定,传统国家主权从未涉及处于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许多领域,诸如极地、外层空间、公海、国际海床洋底等都已经被纳入国际法的客体范畴,并以“无主物”、“共有物”、“人类共同财产”以及“人类共同遗产”三种类型确认了这些领域作为“全球公域”的法律地位。“全球公域”在国际法上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其为全人类共同所有,必须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共同开发和利用,并排斥或禁止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对其主张主权权利。据此规定,这些区域从此成为国家主权的禁区,任何国家不得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优势在这些区域主张主权,这无疑是对主权空间范围扩张的一大限制。但是,同时这些“全球公域”也成为了由主权国家“国际共享”的“新边疆”。 由于中国国家实力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家利益逐渐溢出传统领土边界,使得在我们的传统国界之外,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寓涵于国际共同主权之中的种种崭新的中国国家主权利益。这些新的东西即包括上述提及的国际海洋通道、国际共同海域、国际海底、南北极地、外层空间等等。国际海洋通道涉及日益增长的中国贸易或其他船只的安全通过问题,关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国际法规定,国际海域是由世界所有主权国家分享的,其中当然是有中国一份的。海底资源正在被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迄今为止,国际法规定国际海底为国际社会所共享,然而从技术上讲,只有少数海洋科学先进的大国能够或者已经开始着手海底资源的开发和享用。中国当然应对国际共享的国际海底中的自身权利提出主张并加以维护。整个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海域也是国际共享的,先进国家早已经将足迹踏上了南北极地。 最近几年,围绕北冰洋的国际争夺已经在周边国家之间展开。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丹麦,甚至日本都对相应的北冰洋海域提出各自的诉求,俄罗斯人甚至将钛金属的国旗插到了北冰洋海底,为此,西方国家之间,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还有挪威之间也都出现了很多的矛盾,而两极海域和大陆是国际共享的,中国应该表达自己的权益诉求并付诸一些实质性的行动。传统上所说的国家领土主权,包括陆地领土、水域领土和与领土主权国境线垂直的大气层以内的领空。现在随着宇航、外太空科技的发展,在大气层之外的外层空间,目前国际法规定也为国际共享。中国已跻身于比较先进的航太科技的大国行列之一,但与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先进国家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在外层空间的国家权益诉求也应当付诸行动。此外,我们应该更加积极的参与这方面国际制度的制定,这才是切实有效地维护为国际共享部分的中国国家主权权益的有效途径。这不仅仅是一种国际共享,也是一种责任,是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国,能够对人类文明建设做出的贡献。与我国的领土主权问题的严峻现实相比较,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也显得明显的不足与缺失。目前涉及中国领土主权问题的国内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相关条款中所规定的一些原则性法律规定;与12个相邻国家签订的相关陆地边界条约;与越南签订的北部湾海域划界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 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中印两国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和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条例等等。 目前还仅限于对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领海基线做出了权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所规定的其他大片中国领海基线的权界尚付阙如。 这里,还有一个教育公众的问题,其已成为中国政府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极其艰巨的历史任务。例如,在未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以及在解决南海多边领土主权争端中,需要大力培育中国公众对于解决领土主权纠纷的正确意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国民的国际法意识和普及相应的知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在南海争端中,我们就必须弄清楚各方在南海争端各自所持的国际法依据,然后采取相应的立场。其实,国际法即使在欧洲也是近代以来才有的,近代的国际体系实际也是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才建立起来的。过去150年以来,中国人及历届中国政府对国际法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的认识、承认、接受、接纳并且融入的过程。今天,当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0多年深刻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之后,中国人发现,国际社会不仅是有规制的,而且随着国际法的硬化,它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正越来越大。正是在中国承认和接受国际法这个进程中,随着国力的强大和自身分量的加重,中国已步入了积极参与国际法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新的历史进程。外交的方式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应当坚持以和平的、外交的方式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当相邻主权国家间存在领土主权争议与纠纷时,通常通过和平的、外交的方式或国际仲裁的方式加以解决。反之,即只有述诸武力,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只是此种方式在现代国际环境中已越来越受到摒弃,也不断被实践所证明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并且通常是无效的。以中国外交为例,新中国建国60年来,中印、中苏、中越之间都曾因领土主权纠纷发生过陆地边界战争,中国还曾与越南和菲律宾先后就南海的主权争议爆发过海上军事冲突。然而,中国与前苏联国家领土主权问题的解决,中国与越南陆地边界问题的解决,中国与越南北部湾海域争端的解决,以及中国与十几个陆地接壤国家疆界的成功划定,并不是以战争方式,而恰恰是以谈判的方式、外交的方式得以最终解决的。这些,都为今后解决中印领土争端,以及与相邻国家解决东海和南海的海洋领土主权的争端,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解决边境问题要充分利用和抓住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变化中的历史契机,即所谓“战略天窗期”。不妨设想一下,若没有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中俄之间边界的划定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中顺利完成。中越划界,如果没有最近十年或更长时间内,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大的友好关系和战略互相依靠的大的国际格局及和平大环境的营造,中越之间陆地边界的划定也是不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