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锅炉膛温监测报警系统.docx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锅炉膛温监测报警系统.docx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锅炉膛温监测报警系统.docx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锅炉膛温监测报警系统.docx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锅炉膛温监测报警系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大学 锅炉膛温监测报警系统设计题目:锅炉膛温监测报警系统学 院:电子工程学院年 级: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摘要该温度报警系统以MS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实现温度检测报警功能的方案。该系统能实时采集周围的温度信息进行显示,程序内部设定有报警上下限,根据应用环境不同可设定不同的报警上下限。该系统实现了对温度的自动监测,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条件,在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该方案显示部分采用数码管来显示温度。关键词MSC-51单片机;采集与控制;中断;温度传感器AbstractThe temperature alarm system AT89C51 control chip, realize temperature detection alarm function scheme. The system can collect real-time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round that internal procedures set alarm equipp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can be set different alarm upper. The system realizes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temperature,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provided a condition, in the industry has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addition the scheme shows part adopts digital tube to display temperature.KeywordsMSC-51 single chip;acquisition and control; interruption; temperaturesensor目录摘要IAbstractII前言1第一章 温度采集监测报警系统的设计内容及意义21.1、设计任务及要求21.1.1、基本实验目的21.1.2、基本任务要求21.2、设计的意义2第二章 设计方案及系统设计概述32.1 设计方案32.1.1设计系统结构框图32.1.2 硬件系统组成42.1.3 系统工作原理5第三章 电路设计63.1、热敏电阻传感器电路63.2 AD转换电路73.2.1、A/D转换器概述73.2.2、ADC0809内部逻辑结构83.2.3、信号引脚83.2.4、MCS-51单片机与ADC0809接口103.3、8279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123.3.1、8279引脚及逻辑符号133.3.2、8279工作原理143.3.4、8279编程14第四章 温度采集监测报警系统软件设计194.1、 A/D采样程序流程图194.2、系统整体程序流程图20第五章、系统调试、结果分析215.1系统接线及调试215.2系统实现功能分析21第六章 课程设计总结226.1设计难点226.2设计总结22参考文献23附录24锅炉膛温监测报警系统前言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象机、摄象机、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医疗器械了。因此,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必须重视。温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对它的测量与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工农业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也迫切需要检测与控制温度。在控制领域中,对温度的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陶瓷的烧烤,只有控制住温度的适度,才能制作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否则只是一件废品;还有如酿酒的过程,也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可见,在生活的许多方方面面都有着对温度进行感知和控制的需要。针对传统测温元件(热电偶、热电阻)组成的温度测量电路复杂,软件调试繁琐等缺点,设计基于8051单片机及ADC0809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单片机中空余的I/0接口,以中断的方式实现温度的实时采集与控制,充分利用CPU的资源空间,简化了测量电路以及程序调试的复杂过程,方便了技术人员在实际中的开发和应用。从目前温度控制的产品现状及国内外的市场前景来看,温度采集与控制课题是一个成熟的有市场潜力的研究项目。该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解决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弱势,而且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发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由于所学理论知识有限和学校所提供器件有限,本次设计采用单片机技术完成,控制功能比较简单,很容易就能实现,其他模块电路采用的是最基本电子技术。本设计最重要的是利用单片机软件编程实现功能,它的编程思想仍值得研究与学习,为温控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一章 温度采集监测报警系统的设计内容及意义1.1、设计任务及要求1.1.1、基本实验目的(1) 掌握ADC0809模数转换芯片、8279键盘显示控制芯片的性能及编程方法。(2) 掌握单片机系统中扩展按键及LED显示的方法。(3) 掌握温度等传感器、LED以及相应接口的工作原理及综合应用。1.1.2、基本任务要求(1) 自行焊接基于热敏电阻的温度采集电路。(2)利用AD采集显示温度、并通过发光二极管亮灭达到报警功能,实现温度采集监测报警系统(3) 还可以加入按键实现阈值可变等创新功能。1.2、设计的意义 温度采集监测报警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花卉栽培温湿度控制、大棚温室控制系统、粮库温度控制系统、现代化居室温湿度控制等等。基于80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是A/D、D/A转换器、温度等传感器、LED、LCD、直流电机及相应接口的综合应用。温度采集控制系统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转换成电压,该模拟电压经ADC0809转换后,进入单片机,单片机通过比较输入温度与设定温度来通过DAC0832控制直流电机的转数的快慢(即直流电机带动的风扇旋转的快慢)来散热降温,如需升温可让单片机向电路发出动作。同时用LED数码管或LCD进行显示温度,也可以通过键盘来设定温度上限。第二章 设计方案及系统设计概述2.1 设计方案2.1.1设计系统结构框图根据参考原理框图,电路分成由被测量、传感器、变换器组成的测量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阈值调节、LED显示以及报警系统六大部分,其中单片机控制还包括数码显示。主要参考元件有NTC型热敏电阻、集成运放、可调变阻器、电阻。其他利用实验台资源。温度采集监测报警系统结构如框图2-1所示。报警系统8051芯片控制AD转换器温度传感器键盘接收LED显示图2-1 温度采集监测报警系统结构框图2.1.2 硬件系统组成本次设计需要设计一个具有温度采集和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包括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两部分内容。下面分别介绍下硬件系统组成和软件编程流程。1.热敏电阻传感器电路热敏电阻为一种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电阻,按其变化关系可分为两类:正温度系数(简称PTC)和负温度系数(简称NTC)。PTC元件的阻值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NTC元件的阻值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2.AD转换电路A/D转换是本次设计重要部分,它将测量放大后的温度信号转换数字信号,控制便于计算机处理以及单片机控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并且所选芯片决定温度测量的范围。常用的A/D转换有ADCO8O4、ADCO809, 其中ADC0809为8路的AD转换芯片,可以对8路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ADC0804则为单路的AD转换芯片。二者的分辨率都为八位,转换误差:1LSB。根据设计要求,选用ADCO8O9。3. 阈值调节部分利用键盘手动输出可变阈值,将设定值与测量值相比较,若测量值大于设定值,则使电机加速。INTEL 8279是一种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它含有键盘输入和显示器输出两种功能。键盘输入时,它自动提供扫描,能与按键或传感器组成的矩阵相连,接受输入信息,它能自动消除开关抖动并能对多建同时按下提供保护。4. LED数码管显示部分LED数码管是一种功耗极低的显示器件,它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它不仅省电,而且能够显示大量的信息,如文字、曲线、图形等,其显示界面较之前数码管有了质的提高。2.1.3 系统工作原理 图2-1为系统硬件组成框图。外部传感器将与温度相对应的电信号传至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完成后将数据传送至单片机,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后将数据送至译码器,最后在LED上显示。当有键盘输入控制温度时,单片机内部比较此时得到的A/D转换数据与控制设定温度,若高于设定温度上限或低于温度下限时,发光二极管灯亮表示报警。1. 系统各模块设计(1)主控制模块:8051仿真模块即8051仿真头。(2)温度采集模块:由热敏电阻传感器及ADC0809器件组成。本设计的热敏电阻传感器输出的模拟量经ADC0809采集转换位数字量,其代表相应的温度值。(3)温度显示模块:由LED数码管显示相应温度。(4)报警模块:当采集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上限或低于温度下限时,发光二极管灯亮报警。(5)键盘输入模块:键值的输入由8279器件通过行列扫描控制,通过键值的输入来设定上下限温度。第三章 电路设计3.1、热敏电阻传感器电路本模块中使用的为NTC型热敏电阻,在常温(25)下其阻值为10K,其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温度()-30-20-100102025304050阻值(K)176.096.2954.8532.4119.8012.4710.008.0665.3423.618温度()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阻值(K)2.5021.7631.2650.92260.68340.51580.39420.30480.23820.1881温度()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阻值(K)0.14950.12040.09820.08090.06740.05660.04800.04110.03540.0307另外,该电阻阻值与温度还满足如下关式:lgR=1-(BT-298B)/686.294T,其中T为绝对温度,R的单位为K,B为温度常数(在2585内为3960)。 测量电路如下图3-1所示:图3-1 测量电路图中J1、J2、J3分别对应于模块上的V1、Vzero、Vout插孔,R3对应与ZERO电位器用于偏置电压调节;R9对应于GAIN电位器,用于增益调节。使用时,可先将电路增益调节为1,具体做法如下:调节ZERO电位器,使Vzero为0V,用万用表分别测量V1、VOUT端电压,调节GAIN电位器,使V1=Vzero,此时电路增益为1。然后,将上表中所列各温度下的电阻值换算为相应的V1的电压值。加热一段时间后(见后面加热部分说明)用A/D采样Vout端电压,确定温度处于哪一个区间(例如0-10或50-60),再在该区间上采用线性插值法求出温度值。注意:由与热敏电阻在各温度区间其阻值不是线性变化,故该方法仅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另外用户也可按照上面列出的温度、阻值关系式计算温度值。3.2 AD转换电路3.2.1、A/D转换器概述A/D转换器用于实现模拟量-数字量的转换,按转换原理可分为四种:计数式A/D转换器、双积分式A/D转换器、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和并行式A/D转换器。目前最常用的是双积分式A/D转换器和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优点是转换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好,价格便宜;但转换速度慢。因此这种转换器主要用于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另一种常用的A/D转换器是逐次逼近式的,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是一种速度较快精度较高的转换器。其转换时间大约在几微秒到几百微秒之间。通常使用的逐次逼近式典型A/D转换芯片有:(1) ADC0801-ADC0805型8位MOS型A/D转换器。它是目前最流行的中速廉价型产品。片内有三态数据输出锁存器,单通道输入,转换时间约100微秒。(2)ADC0808/0809型8位MOS型A/D转换器。可实现8路模拟信号的分时采集,片内有8路模拟选通开关,以及相应的通道地址锁存用译码电路,其转换时间为100微秒左右。(3)ADC0816/0817 。这类产品除输入通道增加至16个以外,其它性能与ADC0808/0809型基本相同。3.2.2、ADC0809内部逻辑结构ADC0809内部逻辑结构如图3-2所示。图3-2 ADC0809内部逻辑结构图图3-2中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一个A/D转换器进行转换。地址锁存与译码电路完成A、B、C三个地址位进行锁存和译码,其译码输出用于通道选择,如表3-3所示。3.2.3、信号引脚ADC0809芯片为28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引脚排列见图3-4 。 C B A选择的通道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IN0IN1IN2IN3IN4IN5IN6IN7表3-3 通道选择表图3-4 引脚图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端,产生一个正脉冲以锁存地址。START: 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100ns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EOC: 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端,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REF(+)、REF(-):基准电压。Vcc:电源,单一+5V。GND:地。3.2.4、MCS-51单片机与ADC0809接口ADC0809与8051单片机的一种连接如图3-5所示。图3-5 ADC0809与8051单片机的连接1. 八路模拟通道选择如图3-6所示模拟通道选择信号A、B、C分别接最低三位地址A0、A1、A2即(P0.0、P0.1、P0.2),而地址锁存允许信号ALE由P2.0控制,则8路模拟通道的地址为0FEF8H0FEFFH.此外,通道地址选择以作写选通信号,这一部分电路连接如图3-7所示.图3-6 ADC0809的部分信号连接图3-7 信号的时间配合 从图中可以看到,把ALE信号与START信号接在一起了,这样连接使得在信号的前沿写入(锁存)通道地址,紧接着在其后沿就启动转换。图3-7是有关信号的时间配合示意图。启动A/D转换只需要一条MOVX指令。在此之前,要将P2.0清零并将最低三位与所选择的通道好像对应的口地址送入数据指针DPTR中。例如要选择IN0通道时,可采用如下两条指令,即可启动A/D转换: MOV DPTR , #FE00H ;送入0809的口地址 MOVX DPTR , A ;启动A/D转换(IN0)2. 转换数据的传送A/D转换后得到的数据应及时传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数据传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认A/D转换的完成,因为只有确认完成后,才能进行传送。为此可采用下述三种方式。(1) 定时传送方式对于一种A/D转换其来说,转换时间作为一项技术指标是已知的和固定的。例如ADC0809转换时间为128s,相当于6MHz的MCS-51单片机共64个机器周期。可据此设计一个延时子程序,A/D转换启动后即调用此子程序,延迟时间一到,转换肯定已经完成了,接着就可进行数据传送。(2) 查询方式A/D转换芯片由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例如ADC0809的EOC端。因此可以用查询方式,测试EOC的状态,即可却只转换是否完成,并接着进行数据传送。(3) 中断方式 把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EOC)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不管使用上述那种方式,只要一旦确定转换完成,即可通过指令进行数据传送。首先送出口地址并以信号有效时,OE信号即有效,把转换数据送上数据总线,供单片机接受。不管使用上述那种方式,只要一旦确认转换结束,便可通过指令进行数据传送。所用的指令为MOVX 读指令,仍以图9-17所示为例,则有: MOV DPTR , #FE00HMOVX A , DPTR该指令在送出有效口地址的同时,发出有效信号,使0809的输出允许信号OE有效,从而打开三态门输出,是转换后的数据通过数据总线送入A累加器中。这里需要说明的示,ADC0809的三个地址端A、B、C即可如前所述与地址线相连,也可与数据线相连,例如与D0D2相连。这是启动A/D转换的指令与上述类似,只不过A的内容不能为任意数,而必须和所选输入通道号IN0IN7相一致。例如当A、B、C分别与D0、D1、D2相连时,启动IN7的A/D转换指令如下:MOV DPTR,#FE00H;送入0809的口地址MOV A ,#07H ;D2D1D0=111选择IN7通道MOVX DPTR, A ;启动A/D转换3.3、8279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 8279是一种通用的可编程的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能完成键盘输入和显示控制的功能,可以大大提高CPU效率,并可使接口电路更具有通用性。 8279的功能主要包括键盘输入和显示控制两部分,其中键盘部分提供扫描工作方式,可连接64个键的矩形键盘,并具有自动消抖和多键同时按下保护功能。显示部分则提供扫描方式的显示接口,可与8位或16位LED数码管连接构成。实现对键盘和显示器的自动扫描识别闭合键的键号完成显示器的动态扫描3.3.1、8279引脚及逻辑符号其引脚功能如下:D0D7(数据总线):双向、三态总线,和系统数据总线相连;用于CPU和8279间的数据/命令传递。 CLK(系统时钟):输入线,为8279提供内部时钟的输入端。RESET(复位):输入线,当RESET=1时,8279复位,其复位状态为:16个字符显示; 编码扫描键盘-双键锁定; 程序时钟编码为31。CS(片选):输入线,当CS=0时8279被选中,允许CPU对其读、写,否则被禁止。A0(C/D):输入线。当A0=1时CPU写入数据为命令字,读出数据为状态字;A0=0时CPU读、写的字节均为数据。RD、WR(读、写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来自CPU的控制信号,控制8279的读、写操作。 IRQ(中断请求):输出线。高电平有效。在键盘工作方式中,当FIFO/传感器RAM存有数据时,IRQ为高电平。CPU每次从RAM中读出数据时,IRQ变为低电平。若RAM中仍有数据,则IRQ再次恢复高电平。 在传感器工作方式中,每当检测到传感器状态变化时,IRQ就出现高电平。SL0SL3(扫描线):输出线。用来扫描键盘和显示器。它们可以编程设定为编码(4中取1)或译码输出(16取1)。 RL0RL7(回复线):输入线。它们是键盘矩阵或传感矩阵的列(或行)信号输入线。 SHIFT(移位信号):输入线,高电平有效,该信号是8279键盘数据的次高位D6,通常用来补充键盘开关的功能,可以用作键盘上下档功能键。CNTL/STB控制:输入线,高电平,在键盘方式下,该输入信号是键盘数据的最高位,通常用来扩充键盘开头的控制功能,作为控制键用。 OUTA0OUTA3(A组显示信号):输出线。 OUTB0OUTB3(B组显示信号):输出线。 这两组引线都是显示数据输出线,与多位数字显示的扫描线SL0SL3同步,两组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BD(显示消隐):显示熄灭控制输出线,它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通过硬件使七段LED显示熄灭。3.3.2、8279工作原理 (1)由SL0SL3输出键盘和显示器的扫描线 (2)回复线RL0RL7作为键盘的列线以搜索闭合键将键盘数据送入FIFO存储器(3)有键闭合时数据进入FIFO存储器,使IRQ置位向CPU申请中断。显示缓冲区(RAM)存放显示数据的段码,数据轮流从显示寄存器输出,在SL0SL3的配合下,实现动态显示。(OUTA和OUTB)3.3.4、8279编程 1.命令字当C/D=1时,可以对8279写入命令字。共有8种命令字,命令字高3位表示功能类型,低5位表示功能细节。(1) 操作方式命令字DD显示方式000DDKKKD D显示方式0 08个8段字符显示,左边输入0 116个8段字符显示,左边输入1 08个8段字符显示,右边输入1 116个8段字符显示,右边输入KKK键盘操作方式000外部译码,双键互锁001内部译码,双键互锁010外部译码,N键巡回011内部译码,N键巡回100外部译码,传感器方式101内部译码,传感器方式110选通输入,外部译码显示扫描111选通输入,内部译码显示扫描双键锁定:为两键同时按下提供的保护方法,在去抖动周期里,如果有两键同时按下,则只有其中一个键弹起,而另一个键保持在按下位置时,才被认可。N键轮回:为N键同时按下的保护方法,当有若干键按下时,键盘扫描能够根据发现他们的顺序,依次将它们的状态送入FIFO RAM中。(2) 内部定标器编程命令字该命令字用来控制片内的基频,从而确定扫描时间和去抖动时间。低5位可在2-31之间,通过对8279的时钟N分频后,获得8279内部100kHz的时钟。8279的内部时钟频率外部时钟频率/N,内部复位之后,如不使用该命令,则分频系数取值为31。 (3)读FIFO RAM命令字在键盘扫描方式,AI、AAA均忽略,CPU读键输入数据时,总按先进先出的规律读出,直到所有键全部读出为止。传感器矩阵扫描中,如AI=1,CPU从起始地址依次读出,每次读出后地址自动加1;AI=0时,CPU 仅读出一个单元的内容。 (4)读显示缓冲RAM命令字AI=1,则CPU每次读出后 ,地址自动加1。(5) 写显示缓冲RAM命令字AAAA可用来寻址显示缓冲RAM的16个存储单元。如AI=1,则CPU在第一次写入给出地址外,以后每次写入,地址自动加1。(6) 显示屏蔽消隐命令字如IW=1,则禁止写入显示RAM。BL是熄灭控制位,如BL=1,则OUTA0-OUTA3,OUTB0-OUTB3控制输出为高电平,使各个LED显示熄灭。 (7)清除命令字 D4 D3 D2 1 0 * 将显示RAM全部清除 1 1 0 将显示RAM清成20H 1 1 1 将显示RAM全部置1 0 * * 不清除(CA=0时) CF=1,用来清除FIFO RAM的状态和中断请求。当执行一条CF1的清除命令后,若为键盘方式,则清空FIFO RAM的状态字,并使输出线IRQ复位;若为传感器工作方式,则传感器指针指在“0”行。 CA总的清除位,CA=1时,则FIFO RAM的状态字与显示RAM的内容一起清除。(8)结束命令字 仅D4位,D4=1,表示多键卷入方式中工作在特定错误方式。2.状态字8279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读状态字得知。所谓8279的状态字,指的是FIFO RAM的状态字,主要用于键盘和选通工作方式。A00,CS0,RD0时,状态字可由CPU读出,其格式如图:低3位组合指示出FIFO RAM中有多少个字符;F为1指示FIFO RAM已满;U位取空标识,当为1时,表示CPU对空的FIFO RAM进行了读操作;O位为溢出指示位,该位为1表示向已满的FIFO RAM送入一个字符;状态标识S/E有两个含义:当8279工作在传感器方式,该位为1,表示传感器RAM中至少有一个传感器闭合;当8279工作于键盘输入方式,该位为1,表示出现多键同时按下。在执行清除命令时,清除显示器需要160微秒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能使用显示器RAM,此时状态标识DU为1。显示子程序置写显示命令字指向显示缓冲区查表求出显示代码显示完毕返回键盘中断服务程序保护现场置读FIFORAM命令字(仅读一个单元)通过数据口读出键码恢复现场中断返回第四章 温度采集监测报警系统软件设计4.1、 A/D采样程序流程图等待开始从R1、R2、R3中取转换结果,前半字节送50,52,54H,后半字节送51,53,55H启动通道0通道号00送R4关中断开中断写显示缓冲器RAM命令字等待显示单元首地址50H送R0启动通道1显示单元首地址50H送R0通道号01送R4从显示码中取相应的段显码延时R7计数值减一,等于0?R7计数值减一,等于0?R0指向下一个显示单元段显码输出开中断通道号02送R4启动通道2等待开中断NY4.2、系统整体程序流程图开始YN结束温度低于下限值?YN报警温度高于上限值?温度提示温度转换读取温度初始化设置28第五章、系统调试、结果分析5.1系统接线及调试(1)8279键盘接线:将键盘的KA10-KA12接8279的KA0-KA2;键盘的RL10-RL17;8279的控制口地址为0CFE9H,数据端口为0CFE8H 。(2) AD转换接线:AD0809的片选信号CS0809接CS2,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接AD0809的ADIN0,EOC接CPU板的INT0;AD0809的ADIN0地址为0CFB0H 。5.2系统实现功能分析(1)由ADC0809采集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当用手指捏住温度传感器上的热敏电阻时,LCD液晶屏上显示相应温度,显示格式为“温度:”。由热敏电阻阻值和温度的关系,可以得出当前温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利用公示:V=转换后的数据*5.12/256=转换后的数据*0.02,结合中间插值法,即可得出当前温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2)利用实验台上的按键实现阈值调节,可由LCD液晶屏显示预设温度上限(即所设阈值温度)。当采集温度小于预设温度上限时,使D/A转换器输出数字量00H,控制电机慢速转动。(3)利用实验台上的按键实现阈值调节,可由LCD液晶屏显示预设温度上限(即所设阈值温度)。当采集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时,使D/A转换器输出数字量FFH,控制电机快速转动。第六章 课程设计总结6.1设计难点设计最初比较顺利,通过研究分析,很快实现了题目要求的基本功能,可以通过显示器读出相应温度值,并能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电机转速。但是,当加入创新功能后,无论如何调试程序,都不能实现预期功能。还好经过老师指导及同学帮助,最终实现了创新功能,即通过按键实现阈值可变功能。6.2设计总结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微处理器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欠缺和经验的不足。实践检验真知,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最后检测调试环节终于成功。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参考文献1 李蓓,王红卫.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武汉大学期刊2 王积翔,庄培栋主编.微处理器原理及接口实验指导书3 张毅刚,彭喜元,姜守达,乔立岩主编.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附录程序清单#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ADC0809 0xCFA0 /定义ADC0809通道0地址#define CON8279 0xCfE9/8279控制口地址#define DATA8279 0xCFE8/8279数据口地址typedef unsigned char uchar;uchar code LED1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段码表09uchar ADCda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