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Word文档.doc_第1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Word文档.doc_第2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Word文档.doc_第3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Word文档.doc_第4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Word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离不开水 一、 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 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根据需要,从更多的渠道查阅有关资料。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想知道,爱提问。2 愿意合作与交流。3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4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知识:1 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二、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科学知识 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三、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四、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动植物生长、繁殖以及家庭、农业、工业、等领域离不开水。 层次2:学生能简单了解水的作用。层次3: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水的作用。探究能力层次1:学生无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层次2:学生能用一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层次3: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并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五、教学材料: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分组实验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记录纸、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小尺。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全面提升水的重要性认识。1、教师提出讨论内容:水有什么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要求说得越多越好,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及时的写或画在白纸上。2、每组代表把纸张贴在黑板上,并作介绍。学生评比哪一组水的作用说得多,说得好。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补充水的作用。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动物、植物、人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1学生在上本课之前对水的作用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但都是琐碎的,这部分内的教学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用看、说、写、画等方法将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较完整的体系中,使学生领悟“生命离不开水”的真正内涵。探索和调查二、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发现植物体内的含水量。1、教师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挤”出植物体内的水,想的办法越多越好。2、学生讨论:如何比较植物体内水的含量。3、每组选择几种方法“挤” 出植物体内的水,并进行比较。4、学生活动后的汇报:哪些植物含水较多?哪些植物含水较少?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活动时所用的植物应选择含水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这样学生容易“挤”出水来,也便于比较。2“挤”水的方法很多,教师可在课前提供给学生“挤”水的工具,如纱布、菜刀、切菜板、榨汁机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具,但这里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3关于水量的比较,如果能将水“挤”在烧杯里进行比较最好,但要注意进行比较的植物的量大致要差不多,如果不能明显地将水“挤”在烧杯里的话,可以以餐巾纸的潮湿程度来比较。4在教学时,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地方有水,目的让学生明白除了植物体内有水外,动物体内也有水,例如鸡蛋里有水,人体内也有水等。回顾和解释 三、在涂色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人体及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 1、教师提问:有谁知道我们人体里含有多少水吗?我们喝的牛奶,吃的鱼、鸡蛋等含有多少水吗?2、学生猜测。3、学生用淡蓝色的水彩笔表示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了解人体、各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在教学时,2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食物含水量的数据,使学生了解得更深入、更多一些。4、讨论:你看了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有什么想法,或你想说些什么吗?3教师应说明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可以用一个圆来解释,但不能耗时太多,目的只是让学生看懂,而不是会算百分数。 四、通过亲自观察,发现植物每天要“喝水”,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1、 教师出示小草,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2、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器材?如何保证容器中的水是被小草喝掉的呢?如何设计实验装置?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分组安装实验装置,并讨论:怎样知道小草“喝”了多少水呢?5、布置课后观察作业,并将每天的观察结果记录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连续观察一周小草每天“喝”了多少水,从而使学生在对小草的呵护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2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小,所以平时教师要加强督促和管理。最好在学生明白装置原理的基础上,在教室里安放装置。然后,将其摆放在向阳的窗台上,这样便于学生天天观察和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 2、观察水 一、 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2愿意合作与交流。3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二、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知识与技能1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 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用较具体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四、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层次2: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层次3:学生能清楚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探究能力层次1:学生无法表述清楚自己的观察结果。层次2:学生只能用一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层次3: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用较具体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五、教学材料: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三年级工具箱里的流速板(或油毡纸),滴管,加一点红色颜料的水。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导入新课,交流对水的认识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命离不开水,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教师适时地出示一杯水)关于水,你们还知道些什么?1 学生交流对水的已有认识,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的左侧“我知道的水”一栏里。2 引入新课,揭题: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水的秘密,说明平时大家对水都很感兴趣,观察得非常仔细。其实这普普通通的水还有许多的奥妙呢!下面我们就让我们继续来观察和研究水吧。1在研究水之前,让学生说说对水的已有认识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教学活动引向对方法的探究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达到资源的共享,引导学生与同伴分享他们已有的经验。2将学生的发言板书出来,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导他们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痕迹。探索和调查二、通过找水的过程来学习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1、 谈话:既然同学们对水都很熟悉了,那么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请你从桌上的4杯液体中将水找出来,并且把辨认水的过程、方法和理由写下来或者用图画出来。我们不光比速度,更要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合理,比哪组的发现多?所以在活动前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不要到时手忙脚乱的。2、学生分组活动:辨认哪一杯是水。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辨认水的过程、方法和理由,并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较为合理和科学、哪一组记录的好1此活动的目的不光是认识水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对观察方法的探究,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此项活动。交流时请学生先出示记录纸,然后按记录的过程边演示做法边说明这么做的理由。这样的交流需要小组的合作。学生品尝液体味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这样不卫生。在恰当的时机教师要强调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学生容易将气味和味道混淆,把嗅气味当作闻味道。老师要提醒学生:闻的是物体的气味,尝的才是物体的味道。强调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也不能随便尝。 回顾和解释三、引导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特点。1(出示装在不同形状容器里的水)讲述:请仔细观察这些容器里的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2小组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水的特点记录下来。3小组汇报、讨论,得出结论。1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的特点。这项内容看似简单,却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2教师可以多提供几种形状不同的容器,便于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和易流动的特点。四、体会水滴流动的快慢与水滴的大小有关。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水容易流动,那水流动的快慢可能和什么有关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2学生进行预测、设计试验。3分组试验,得出结论。1试验时可以分别将滴、滴、滴、滴、滴水的水滴滴在流速板凹槽里或油毡纸上的水平位置上,慢慢倾斜一定角度,以此体现比赛的公平性。3神奇的水一、 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 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想知道,爱提问。2 愿意合作与交流。3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4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知识:1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 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二、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四、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 层次2:学生仅能简单了解水可以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层次3: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水可以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并能了解水的其他本领。探究能力层次1:学生无法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层次2:学生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一些性质,但不能很好的描述出来。 层次3:学生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并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出来。五、教学材料:烧杯、红色的水、薄纸巾或棉布条、一元硬币或曲别针、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钉子或锥子、托盘或盆、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种材料构成的)、方糖、一两粒高锰酸钾、水、搅拌棒、玻璃棒。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1简单的引入新课的学习。探索和调查一、发现水的神奇之一往高处“爬”。1、师提问:把窄纸巾插入红色的水中,纸巾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预测并发表。)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5魔术表演:变色花。1让学生在实验前进行预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可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的效率大大增强。学生的预测各不相同,这正是教学的最佳资源。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预测的差距,就会不断思考,久而久之,预测能力会逐渐提高,探究的欲望更会越来越浓。 2实验中注意捏纸巾的手尽量不要晃动。还可以将薄纸巾用夹子固定在铁丝上,用双手托住细铁丝,观察水往上“爬”的现象。3变色花实验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选做。4教师要指出只要是水通过材料的毛孔或细缝隙穿行的现象都属于毛细现象。二、发现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张力。 1谈话:水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出示一枚一元硬币、滴管。猜一猜:硬币面上能容纳多少滴水?2 学生猜测,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3小组领取硬币,验证猜测。 先教会学生使用滴管,并让学生练习取水和滴水。学生的猜想会是一滴、两滴等较少的数量,能猜满十滴以上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他们一致认为:水要流动。3引导学生从上面、侧面观察水表面的形状,最好把它画出来。4活动注意点:杯中的水一定要满。曲别针要从杯子边缘慢慢放下。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1简单的引入新课。探索和调查一、了解水的神奇之三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流水有力量。 1(演示实验)提问:为什么水会从小孔喷射出去?为什么下面的水使学生懂得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引导学生懂得水有力量。流喷得远?2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提问:如果用静止的水可以吗?为什么说不行? 4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二、了解水的神奇之四水有浮力。1(出示一块泡沫)提问:如果把它放到水里,它会怎样?(浮起来)为什么会这样?(水有浮力)2学生讨论、回答。 3让学生做不同物体放在水中表现出沉浮差异的实验, 学生对水有浮力早已有所知,此处不必深究,只需让学生知道浮力是向上的即可。这样不但让学生直接感受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三、认识水的神奇之五水溶解物质的性质。1 (教师把方糖放入水中)提问:方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糖块不见了)尝一尝水的味道呢?(变甜了)2 讲述:同学们说的方糖在水中不见了,“溶化了”,在科学上叫做溶解。3学生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4除了这些,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5学生预测后试验验证。1 引出“溶解”概念。学生品尝水的味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这样不卫生。 高锰酸钾用量一定要控制在粒,如果用量过多,学生不容易观察到溶解的全过程。4刚开始放入高锰酸钾颗粒时,一定不要搅拌,让学生静静地观察溶解过程。5可以用菠萝晶或橘子粉等固体饮料代替高锰酸钾,通过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证明物质溶解在水里了。6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渠道。回顾和解释 四、延伸活动:提出问题,继续探究水的秘密。1、提问:通过两节课对水的观察和研究,你们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大家还想研究水的什么问题?2、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的“我还想研究的问题”一栏中。3、请学生自由选择12个自己最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并讨论自己的研究方法。4、鼓励学生回家后自己去探究,也可以和同学、家长共同来研究。1学生通过进行总结,可以进一步理清脉络,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实验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和体会,可以使学生体验正确认识是怎样产生的,去感悟、理解科学是怎么一回事。这是学生经历了一次典型的认识过程之后发自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是震撼心灵的一次认识上的升华。 2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不放弃任何一次激励孩子的机会,把学生提的问题写出来是对他思考的肯定,哪怕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但至少对这个孩子是有价值的。教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是呵护了一棵科学学习园地里的幼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敢于提问题。只有经常提问题,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把问题记录下来,可以使他们在课后研究时主题更明确,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或下课就忘了。4地球上的水 一、课程标准:科学探究: 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根据需要,从更多的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 愿意合作与交流。科学知识: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海水是咸的不能直接饮用,淡水只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及土壤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二、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能够向大家表达从图示中获得的发现和感受。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 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水创造了美丽的大自然奇观,懂得爱护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 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能够向大家表达从图示中获得的发现和感受。五、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层次2:学生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层次3:学生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探究能力层次1:学生不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能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层次2: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层次3: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能够向大家表达从图示中获得的发现和感受。五、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杯子、汤匙、滴管、水、洋葱头实验装置(洋葱头、烧杯、洗发水、清水)、净化水的装置(旧的空饮料瓶、剪刀、滤纸、泥水、木炭粉、湿沙、水槽或小盆、碗、石块、咸水、淡水、保鲜膜)。净化水的装置、洋葱头实验装置。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 通过研究水,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2. 播放VCD,观看地球的美景。3.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儿有美丽的水景?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板书揭题。1通过回忆、反思,引导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水,知道水的相关知识,以及自己的研究体会和研究方法的获得,并通过观察地球上美丽的水体,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并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出要研究的话题。探索和调查一、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和地下等许多地方。1 提问:地球上哪里有水?2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3 教师出示光盘或课件简要小结。积极引导学生描绘美丽的水环境,增强学生对水的亲近之情,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情感上的铺垫。二、了解地球是个水球,但可用淡水资源却极少。讲述:把书上地图中的空白处涂上淡蓝色,它表示的是地球上的海洋面积。比一比,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提问:关于地球上的水,你已经了解了什么?3. 学生分组讨论、提问。4. 学生分组汇报已经知道的水资源情况,相机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5 你从大家的汇报中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谁还有不同的发现?6 播放课件,讲解:地球表面虽然70%是被水覆盖,但是它们97.5%是海水,2.5%是淡水。全世界的淡水主要分布在地球南北极的冰山上,其次是地下水。由于开发困难和技术限制,到目前为止,海水、深层地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很少被直接利用。因此,阿根廷有位专家打了个比方请自学课本34页。7 学生自学、用仪器实验,感知淡水资源的匮乏,进行讨论。8 汇报:你有什么感想?为什1学生在地图上涂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水覆盖了地球上 的面积,所以,地球又被人们称作是一个水球。这样做,可以为后面的一系列数据表达奠定基础。2为便于学生领会可用淡水资源的匮乏,教师可引导学生比对数据,如:地球表面的 ;淡水占总水量的;地表水占淡水的。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计算或自己计算一下地表淡水所占水的多少,即 。3讨论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原有的对地球上的水的认识,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原有基础的一个契机。4学生可能对于“地球上所有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之间的比差感到惊讶,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亲身感受水资源的匮乏,在“仅有的这滴淡水还受到哪些污染”时,学生可能从生活、农业、工业、环境等领域对水的污染展开讨论,并举出自己见到的周围的情况进行补充,联系生活,联系上一节课中对水资源调查的情况,进一步感受人类的污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产生“要保护水资源”的意识。5用文字或图画展示各组的观点、感受,张贴在黑板上,由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培养学生敢于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学会交流。么?9 淡水的用途有哪些?看谁说得多。小组讨论,准备汇报。10你发现了什么矛盾?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你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6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如此少,而用途却很广大,二者十分矛盾,通过想象,感知人类离不开水,进一步体验缺水的痛苦,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增强“我们要节约用水”的意识。三、认识水污染现象,了解污染原因和危害。1提问:你知道哪些水被污染的事情?2介绍洋葱头的实验。 3提问:刚才谈了那么多,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尽量让学生例举水污染的现象和被污染的后果,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