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法勘探在多金属矿普查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磁法勘探在多金属矿普查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磁法勘探在多金属矿普查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磁法勘探在多金属矿普查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磁法勘探在多金属矿普查中的应用 赵清先ZHAOQing-xian;韩语言HANYu-yan;胡善庭HUShan-ting; 张俊杰ZHANGJun-jie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磁法勘探方法完成区域普查,得到由岩矿石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从而研究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地质资料,确定该地区矿体的埋深和走向,进而确定该普查区域的成矿远景。 Abstract:Thisarticlepletedtheregionalcensusthroughthemagicexplorationmethodandobtainedthemagicanomalycausedbythemagicdifferencesofrocksandmineralsinordertostudythegeologicalstructureanddistributionlawofmineralresourcesanddeterminetheburieddepthanddirectionoftheorebodybybiningwiththegeologicaldata,soastodeterminethemineralizationprospectofthecensusarea. 关键词:磁性差异;磁异常;磁法勘探 Keywords:magicdifference;magicanomaly;magicexploration :P631.2:A :1006-4311(xx)02-0292-02 0引言 预查区位于四川省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山脉呈南北向延展,海拔高程一般39505233m,属高原极深切割地貌,地形极为陡峭。磁法作为物探方法中理论最成熟、工作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在金属矿的普查中得到广泛应用。高精度磁测在地形复杂的勘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地质概况及矿体地质情况 据1:20万区域地质资料,区内地层主要出露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上三叠统曲嘎寺组、中下三叠统列衣组和第四系,上二叠统妥坝组仅在西侧零星出露。上三叠统为巨厚的非稳定型建造系列,下部为晚三叠世早、中期的钙碱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复理石建造组合;上部晚三叠世中、晚期杂陆屑建造组合,以海陆交互相至陆相砂板岩为主,局部含煤系。勘查区地层分区属于巴颜喀拉地层区玉树中甸地层分区木里小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中下统列衣组(T1-2l)、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T3q)、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T3t)及第四系全新统。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列衣组(T1-2l)。在勘查区西部确列隆一带出露其上段(T1-2l2),岩性为绢云母板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夹砂岩,局部呈不等厚互层。曲嘎寺组(T3q)。分布于贡觉隆阿加卡一带,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四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T3q1):岩性为钙泥质板岩、千枚岩、杏仁状玄武岩夹灰岩透镜体。第二岩性段(T3q2):岩性为亮晶泥晶灰岩、砂屑条带状灰岩。第三岩性段(T3q3):岩性为钙泥质绢云母板岩、岩屑石英细砂岩、石英杂砂岩。第四岩性段(T3q4):岩性为微晶灰岩、泥晶灰岩夹板岩。图姆沟组(T3t)。分布于党措至色隆一带,可分为四岩性段:第一岩性段(T3t1):岩性为石英质砾岩、变质石英杂砂岩、板岩。第二岩性段(T3t2):岩性为长英角岩、大理岩、灰岩。第三岩性段(T3t3):岩性为石英质砾岩、变质石英杂砂岩。第四岩性段(T3t4):岩性为绢云母粉砂质板岩、变质石英杂砂岩夹灰岩。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勘查区的南东部,沿河流分布,岩性为河流冲积之砾、砂、粘土等。 2地球物理特征 勘查区航磁T值一般为0-10nT(图2),属平缓低值正异常,其西侧有杠日隆正异常存在,与川西三江地区沉积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无磁性或显弱磁性基本吻合。勘查区位于剩余布格重力正负异常过渡带的负异常一侧,剩余布格重力值一般0-24g.u.之间,恰好处在异常梯度明显变化部位。根据物性标本测出矿石的平均磁化率为0.0397,平均剩磁为360.8210-3A/m,而围岩的平均磁化率变化范围为0.00040.0027,平均剩磁的变化范围为9.7510-332.9810-3A/m,矿石比较围岩的变化达到十倍以上。 3典型有意义磁异常判断解释 对磁异常进行解释,是将地质、物探资料综合起来,进行详细的对比和研究,按由已知到的原则,总结已知地质条件下的物探异常的特征和规律,然后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结合解释地区的具体情况,对磁异常进行解释推断。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评述,确列隆矿区通过磁异常圈定了六个甲类已发现矿或正在开采的矿引起的异常,三个乙类推断为矿致异常或对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有意义的异常。 C-1异常为全测区一个甲类已在开采的铜锡多金属矿点(图中11号),出露的主要岩性为板岩,千枚岩,玄武岩,灰岩,矽卡岩化闪长岩,大理岩,二长花岗岩,有岩体相带接触。等值线图上磁异常形态呈等轴状,异常最大值达189.1nT,梯度变化较陡可达70nT/m,平面图上等值线密集环状展布,正异常西南向为一负磁异常,场值约-175.7nT,正负异常相伴,具备明显的矿致异常特征,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接触带锡铜矿化。 为了进一步对此矿化点进行分析,安排了精测剖面4号线对C-1异常进行加密测量,点距10m,并采集物性标本,以便对其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通过对这一个已知异常经行分析,然后再从已知推断到。 在平面和剖面图上异常与出露的岩层密切相关,相互对应,由图1可以看出,矿区花岗岩体与围岩磁性特征在平面上有明显的区别。平剖面异常形态为锯齿状,强度高,梯度变化大,一般是出露地表或浅层磁性地质体的反映。 分析地表岩石的磁性大小与实测异常关系。经测定岩体磁性标本,围岩主要为灰岩,平均剩余磁化强度为32.9810-3A/m,矿化岩石平均剩余磁化强度为360.8210-3A/m。C-1异常最大值为189.1nT,远大于围岩所能产生的磁性,与矿化岩石的磁性相近,故认为实测磁异常由矿化体所引起。 确定磁性地质体的深度和半宽度。精测剖面4号线对C-1异常进行加密测量,点距10m,经数据处理后对其进行了T特征点法半定量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如图2。 矿体顶面埋深h40.7m; 矿体顶界面半宽度b41.4。 4结论 通过这样一种简单高效的物探方法来圈定异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