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幻想·移情·认同.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幻想·移情·认同.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幻想·移情·认同.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幻想·移情·认同.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幻想·移情·认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幻想移情认同摘要在文学接受中,接受主体通过代写论文接受心理活动对作品完成意义的生成和自我审美需求的满足。接受者往往通过“幻想”来满足不能实现的愿望,通过“移情”与之产生共鸣,通过“认同”来获得审美的精神愉悦。关键词幻想移情认同文学接受作为一种精神性的活动,虽然在文学文本的大构架和既设的情境中,接受主体处于被动接受、被熏陶与感染的角色,但在接受过程中则体现各自和不同的审美需求,侧重于文本意义的生成和自我审美需求的满足,体现出文学接受中接受主体的自主性。在其审美与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中,它不再只是被动、消极的依附于创作与文本,而且更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是主动、积极的“创造”,只不过这种“创造”基于已有的文本之上。那么,对接受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关照则具有了超越文学接受自身独立价值的意义。作为审美的文学接受是一种有别于生理趣味的高级心理能力,不只是由遗传和本能决定,而且也是由接受主体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心理能力的共同参与而获得。审美快感的获得是接受主体在一定的功利性基础上通过心理活动来完成的。一、幻想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往往通过“幻想”来获得审美快感。弗洛伊德认为,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获得的快感是满足了某些得不到满足的愿望,从而成了这些愿望的代用品。在作家与白日梦中,他认为,读者在阅读中产生的快感来源于作家创作的作品,而作品之所以能给人以快感,乃是因为它本身是幻想的产物,并且满足了人们对幻想的需要。幻想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作为现实的替代品,使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得到间接的满足。这种满足不与真实世界发生关系,而是与自己心灵所产生的幻想世界发生关系。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在幻想中得到,在现实中受到的束缚,可以在幻想中解脱。所以文学作品是设置幻想空间,让读者有能进行幻想的情境,而这种幻想性的满足目的是为了减轻生活的痛苦,使人们能在幻想中获得他不能从现实中获得的满足,从而在文学接受中获得审美快感。当然弗洛伊德是从文化的禁忌和社会的压抑作用出发去理解文学接受中的幻想的作用,他使人们认识到,文学作品除了本身的教育作用和娱乐固有作用外,还有使人获得心理补偿和心理平衡的作用。所以文学不仅有改造现实的作用,同时也有逃避现实的作用,而人对现实的逃避正是在接受过程中通过幻想来完成,尤其在现代的语境下,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人们的价值认同发生了变化,选择一些非理性的价值认同,而这种认同的途径之一就是在幻想中逃避现实和自我,来平衡心理或认同自己接受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幻想是接受者心理活动与作品内容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它是在文本基础上自我调节的动态建构,因此针对文学作品,接受者总是通过心理活动来进行文学接受中的“创造”,所以幻想也是接受者对文学意义的挖掘和补充。二、移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会不知不觉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设身处在作品中的情境,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和愿望灌注到作品之中,从而发生同情和共鸣,这种心理活动就是移情。德国心理学家利普斯最早发现移情这种心理活动的。他解释了移情的作用。首先,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存在或实体,而是体现为一种受到主体灌注生命的力量、能活动的形象。因此它不是和主体对立的对象。其次,审美的主体不是日常的“实用的自我”而是“观照的自我”,只是在对象里活着的自我,因此它也不是和对象对立的主体。最后,就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言,这种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方面对象从主体受到“生命灌注”,另一方面主体则通过对象表现自己的生命和情感的统一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移情是一种外射作用,而且将移情与一般的外射作用作了区分,他认为在外射作用中物我不必同一,而在移情中物我必须同一,而且外射作用是由我及物,是单方面的。移情不但是由我及物,有时也由物及我,是双方面的。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往往不自觉地以书中的主人公欢乐而欢乐,以主人公的痛苦而痛苦,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接受者进入作品所塑造的艺术世界里,暂时忘掉了自我的现实存在。而作品则为接受者提供了这样的情境,作品的情感、价值和意义与接受者产生了共鸣,所以“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接受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到他所感觉到的对象之中,直观这一对象而确证了自己的感情,这一过程就是移情的过程,就是对象化与自我确认同时进行的过程。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通过移情把自己的感情“外化”给对象,而且自己通过由对象唤起的情感来确证自己的价值、意义。三、认同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对文学作品的某一对象、思维或方式自觉不自觉的企图或力求与之等同,并因此而将其归为自己的思维、生活方式之中,这就是认同。虽然认同是心理学术语,但在文学接受中同样存在这种心理活动,也存在不同的认同类型。首先,是自恋性认同,将其引入文学接受中,它的特征是接受者因喜爱自己的某些特点,进而接受或欣赏作品中的同样的特点。根据心理学对认同的区分,自恋性认同不同于其它对象认同在于:在文学接受中,此时心理并不是真正外投于作品中的对象,而是内投于自己的基础上,扩展到那些与自己相似的文学对象身上,这是以自己为标准,以自己来衡量他人,如契合其标准则得到了认同。而其它类型的认同是心理的一种外投,个人的欣赏和兴趣在对象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力求对其进行模仿,使自己与之一致。所以在文学接受中,接受者乐于认同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有相同性格、相同处境、相同命运的人物形象。其次,是目标定向性认同。将其引入文学接受中它的特征是接受者往往以作品中的某个认同对象,作为自己的楷模或榜样,力求自己与之等同一致。即在现实中没有满足或得不到实现,而在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形象或情境而且得到了完美的结果,那么接受者以其作为仿效的对象,并力求与之一致。当然这种认同在文学接受中是模仿对象的个别特点而非全部,但也有扩展的倾向,即认同某一特点进而认同与之关联的其它特点。“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这种认同。再次,就是权威认同,将其引入文学接受中,它的特征是由于接受者自身的软弱和怯懦而试图在文学接受中以作品中的某一权威的崇拜来克服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自己的勇气,使之以顽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去战胜挫折或困难,增加自己的精神内涵。所以在这种意义上的权威认同对于人的上进以及人格意义的完善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另一方面,权威性认同是建立在自身的人格缺陷之上,所以也就容易产生过分的自卑或自狂,对所认同的对象更具有依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