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1页
南通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2页
南通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3页
南通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4页
南通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大力推动全市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根据“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全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五”以来,在市委、市府政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市”主体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当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和跨越发展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1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提前实现翻两番,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得到明显提升。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26.15亿元,是“十五”期初的5.4倍;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6.97亿元,出口交货值84.43亿元,完成利税总额37.88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五”期初的9.8%提高到19.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全省的占比由2001年的3.85提高到5.36,在全省的位次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蓄了后劲。“十五”期间全市企业共实施省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36项。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27项,比“九五”增长67;省火炬计划项目209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108项),为“九五”期间的2.05倍,项目总投资27.13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28.84亿元,新增利税35.33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4.7。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374项,比“九五”增长110。诸如总投资4.3亿美元、年销售收入3亿美元的月产3万片8英寸“0.25mm集成电路芯片”项目、投资1.8亿元的“铁基稀土纳米晶永磁粉及粘结磁体”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大项目在我市落户,大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2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承担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开发项目的能力不断提高。“十五”以来,实施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9项,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7项,省工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1项,省“三药”科技攻关项目4项。高新技术工程化开发实力得到提升。“十五”期间,以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组建了6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6个重点实验室。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重点实验室2个。通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部分解决了我市和所属县(市)、区重点行业发展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提高了我市相关产业自我开发和引进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知识产权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十五”期间累计申请专利8400件,为“九五”期间的4.05倍,年平均增幅达37.6。其中2005年专利申请量3120件,为“九五”末的5倍,首次超过常州位居全省第四,苏中第一;“十五”期间累计授权专利2851件,为“九五”期间的2.15倍,其中2005年授权专利792件(发明专利60件),为“九五”末的2.03倍。全市有97家企业被列为省企事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推进计划实施单位,其中3家企业承担了省重点领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获国家优秀专利1项,省优秀专利银奖1项、铜奖3项。3科技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共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省双密企业13家。全市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达3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达182家。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66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45.33亿元,产值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从30家发展到99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企业13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7家。民营科技企业得到超常规发展。到2005年底,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442家,其中百万元以上民营科技企业342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0.7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5.4亿元,净利润23.5亿元,出口创汇4.7亿美元,分别为“九五”末的12倍、14倍、14.3倍和23.5倍。民营科技企业中总收入超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63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85家。4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园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到2005年,我市已建有10个特色产业基地(其中国家级5个,市级5个)。在原国家火炬计划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新培育认定了南通俄罗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园、南通化工新材料、通州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启东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海安机电一体化装备、海门通信设备与器材、如皋电力设备及配件、如东石油机械、港闸生物医药等5个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5年特色产业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48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7,实现利税76.7亿元,出口创汇10.9亿美元。10个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了364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6家,上市企业3家。上亿元的企业达到101家,占总数的26.8,510亿元的企业17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基地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25,同时集聚一批硕士、博士和海归留学生等高层次技术人才;基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共58个。各基地的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以及各具特色的产品群,已成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5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建设运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其中经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据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如皋市科技创业园、海安县创业服务公司、南通综艺数码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如东科技创业园、港闸高科技创业园、南通留学人员创业园等7家科技孵化器2005年统计报表,7家孵化器共有场地面积52573m2,其中企业用房39598m2,孵化面积占比为75.32。在孵企业103家,从业人员1949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662人占比达33.97,其中博士25名,硕士47名,2005年在孵企业总收入35434万元,工业总产值37282万元,实现利税5395万元。在孵企业共申请专利77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授权专利36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累计毕业企业52家,就业人数4487人,毕业企业工业总产值64200万元,出口创汇3089万美元。海门、启东的孵化器建设也启动并开始招商,其中海门通光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孵化场地1700m2,启东天汾国际电动工具商贸城专业孵化器用于企业孵化场地面积1400m2。市区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11000m2、利用原南通市利民皮鞋厂资产改建南通软件园和东南大学科技园南通分园的工程即将竣工、南通清之华园也已奠基。全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布局已拉开架势,为留学归国人员、科技创新人才及民间资本搭建良好的创业和投资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全市已规划建设集产品检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行业技术信息服务交流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3个,其中,围绕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立的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获科技部立项扶持。据对面向全市纺织技术开发、纺织服装设计、启东天汾电动工具特色板块、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的4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统计,项目总投资2325万元,建筑总面积将达到8400平方米,开展技术培训达到1050人次,开展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专利服务、产品检测、产品交易、数据库建设及信息咨询等服务项目达到200多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对提升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6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明显。“十五”以来,紧紧抓住被省科技厅列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试点市的机遇,深入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略,加快了利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企业示范作用显著。“十五”以来,我市培植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34家,引导和推动491家制造业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先后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制造业信息化项目515项,项目总投资达6.25亿元,从事信息化人数达4912人,辐射带动3000多家企业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90以上的定报企业推广了制造业信息化单元技术。行业示范作用突出。在化工行业,浙大中控科技公司与南通大学工学院自动化系建立了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应用技术服务中心,根据我市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提供了一套适用的生产过程控制方案和模拟环境,在重点化工企业推广了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共实施信息化项目86项,以醋纤公司、江山农化、醋酸化工、合成材料厂为代表的一批示范企业提升了全市化工行业信息化水平;在机电行业,大力推广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以及柔性制造(FM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技术,实施信息化项目226项,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及率达90。同时还引荐武汉开目软件公司、南京新模式软件公司分别在南通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建立了“机电产品CAD/CAPP/PDM应用技术服务中心”,目前已推进40多家机电企业建立了产品设计和图档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富士通微电子、三九焊接、海四达、冠东车灯、昌升集团、西蒙智控等一批企业带动了整个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纺织行业,以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为代表的“两机”比率有了较大提高,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爱科软件公司合作建立了服装CAD/CAM应用技术服务中心,集中采购了40多套软件,选择试点集中培训,并免费提供给企业大面积推广,推动全行业实施信息化项目105项,涌现了以江苏大生集团、华润印染、华业纺织为代表的一批行业信息化排头兵。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企业平均年度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由示范前的43.52降到25.7,新产品平均开发周期由178天减少到113天,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快速响应能力,提升了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工业化进程。“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偏低。2005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36,仅为苏州的七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88%,还比全省平均水平24.28差4.4个百分点,比江苏沿江八市平均水平低6.9个百分点,仅高于扬州。二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2004年江苏省50强企业排名中,南通企业无一上榜。2005年最大的工业企业江苏综艺集团的销售额仅为38.4亿元。企业吸引科技人员的力度不大,科技投入强度不够,科技开发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偏少,缺乏核心技术和重大创新成果。三是科技投入不足,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投融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004年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例为0.93%,排全省第8位,离小康社会达到1.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也落后于苏中扬州、泰州两市。2004年我市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为0.71%,排全省第8位,企业未能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虽然有2000万元的额度,但未能有效运作,各类担保机构的规模偏小,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四是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匮乏的矛盾尤为突出。2004年,全市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343.9人,在全省排名第7,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仅为0.43%,在全省排名第8。企业“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人才的问题仍然突出。(二)发展环境1全球经济回暖,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拓展了国际市场空间。“十一五”期间,世界经济将会摆脱低弥状态,总体呈现出调整增长和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趋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完全可以利用全球经济回暖的有利时机,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我国已加入亚太合作组织、东盟“101”和“103”等区域合作组织,并积极拓展东北亚经济圈以及大陆与港澳台(包括CEPA)的合作与联系。这些都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空间,并将拉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2国外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研发加速向长三角转移,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十五”期间,台湾、日本及欧美的主要高技术跨国公司纷纷在长三角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十一五”期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将继续受到外资的追捧,国际资本和产业仍将源源不断地向长三角转移,一些跨国公司的独立研究开发中心也将随之集聚长三角。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和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创新主导型转变的重大转型,迫切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随着人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转型,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必然加大对电子信息、通信、软件、医药、新材料等产品的需求,使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在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加快发展阶段,必将面临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强化、污染排放量增加和对国外资源依赖大幅度提高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依靠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来予以解决。4南通跨越发展的比较优势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长三角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要地区和承接上海辐射的强传导区,南通具备进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港城一体、土地资源相对宽裕、人力资源充裕,素质较好、电力资源充足等诸多比较优势,使我市在“十一五”期间更加具备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产业和环境基础。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跟踪科技发展前沿,加强自主创新,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开放式配置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坚持自我滚动发展与引进国内外资金相结合;坚持发展壮大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链、产品群相结合,促进全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1市场导向,自主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先导性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新生长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优势,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2整合资源,开放创新。树立产业化的全球观和系统集成的技术发展观,开放式配置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力吸引国内外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3重点突破,集成创新。围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抓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标志性科技项目,促进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带动高新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发展。4推广应用,提升创新。瞄准规模市场需求,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加强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技术提升和结构调整,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二)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自主技术创新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将不断提升,多渠道、多方式的科技投入机制将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优势将不断凸显,对经济跨越发展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加大,形成高位增长、集聚发展、质态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1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其中按照行业分: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占比2左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25以上;医药制造业占比5左右;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占比8左右;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占比25以上;新材料制造业占比25以上。2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5%。3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4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投入的比重达20以上。4全市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5围绕全市工业“一、四、十”空间布局,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8个以上,基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培育20个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高、辐射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品群和产业链。6继续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总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700家以上,毕业企业300家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0家,力争1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7“十一五”末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00家,每年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新产品100个。8科技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引导和促进80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产值翻番,新增超亿元企业100家。培育壮大民营科技企业600家,“十一五”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400亿元。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重点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五大领域,突出重点、集成推进。(一)新能源领域1风能技术发展风力发电机组产品群围绕如东、启东风力发电项目,开展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技术、变桨变速器、风轮设计及制造、电机设计及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发展兆瓦级大容量以及变桨转距变转速等风电机组,鼓励发展新型高性能微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风能转换装置。2太阳能技术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电池基础材料、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产业链通过研究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制备工艺及组件技术,重点发展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组件、太阳能级硅原料等产品;鼓励发展新一代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太阳能热利用与垫管热泵集成应用产品等。3生物质能技术通过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气化和液化技术、生物柴油生产技术以及相关装备的研究开发和能源油料植物的引种技术的研究,重点发展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成套设备、生物质秸杆气化发电成套装备,提高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4新型高效能量转换和储存技术通过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及制造技术、氢的制造、存储、运输及氢燃料电池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锂离子电池组,无汞、无镉高功率锌镍一次电池,15分钟特快充型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用快速充放电阴极材料、DVD用智能化锂离子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动力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二)电子信息领域1软件鼓励市场前景好、面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软件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出口。重点开发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和产品开发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基于IP的各种通信软件、教育软件和网络游戏软件;发展以信息系统集成和ASP为重点的软件服务产业,主要包括:信息系统集成、ASP、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服务、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服务、数据加工与处理服务、软件测试服务、信息系统咨询与评估服务、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工程化培训等,不断壮大软件产业的规模,提高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2集成电路发展壮大集成电路设计、生产(流片)、封装、测试和配套材料产业链。重点开发系统芯片(SOC)和各种专用集成电路(ASIC)技术;高密度塑封技术及所需高密度引线框架技术,包括:四边有引线塑料扁平封装(PQFP)、小外型有引线扁平封装(SOP)、有引线塑封芯片载体(PLCC)等;开发新型的封装形式,包括载带封装(用于IC卡)、塑料针栅阵列(PGA)、球栅阵列(PBGA)、多芯片组装(MCM)、芯片倒装焊(FlipChip)、COP(Chip On Board)、COG(Chip On Glass)、COF(Chip On Film)等关键工艺研究;进行封装大生产技术研究,包括:集成电路产品封装、测试设备开发,圆片(WAFER)测试及成品测试等芯片设计分析验证服务,晶圆、多晶硅、砷化镓以及集成电路专用电子化学品的开发和产业化。3现代通信及光通信发展壮大光传输、光接入、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产品群。通过研究光时分复用(OTDM)和光孤子传输技术、40Gb/s的时分复用(TDM)系统、接入网综合管理系统、光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关键技术,发展大容量、超高速DWDM系统、宽带APON产品、光纤因特网接入设备、动态光分插复用器(OADM)、光交叉连接器(OXC),G.655光纤、全波(ALL Wave)光纤、高密度用户光缆、高速光电子器件(如高速光调制、接收器件)、平面光波导器(如光开关)、宽带 及平坦增益的光纤放大器、DWDM复用解复用器、色散补偿器以及光集成 (PIC)和光电子集成(OEIC)器件(如10Gb/s和40Gbs系统、WDM用)等。3电子元器件发展壮大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群。加速开发电子元器件新品种,围绕电子整机小型化、轻量化开发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片式铝电解电容器、片式半导体二、三极管等新型表面贴装元件;开发大电流、大容量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鼓励围绕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含功率发光二极管)进行外延片制造技术、芯片制造技术、大功率、高亮度发光管封装技术的攻关,研究开发并大力推广应用蓝色、纯绿色发光管、半导体照明用白光发光管。4数字化视听产品通过研究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数字压缩编解码芯片、数字音频广播(DAB)发射设备和接收机开发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激光磁头、数字音响、麦克风等产品。5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发展具有自主品牌的高速路由器、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等网络产品及网控、网管系统技术;重点开发互联网及计算机产品和通讯设备;跟踪3G数字移动通信系列产品的发展,积极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多媒体综合交换机及数字卫星接收机等应用产品。鼓励发展计算机、通信、家电技术互为融合的数字化产品。(三)光机电一体化领域1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发展壮大数控机床产品群。通过高精度主轴技术、高速电主轴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刀具磨损动态测量及自动修磨补偿技术、电熔爆电源性能稳定技术、数控热卷及卷板双驱动技术、机床大件刚性优化设计技术、系列化和模块化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外观造型工业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数控铣床,数控平面磨床,立、卧式加工中心,特种加工数控电熔爆机床,数控车床,全数控万能卷板机,智能液压模锻锤,锻压、喷涂、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等产品。2输配电技术及设备发展壮大输配电设备产品群。通过研究绝缘材料技术、表面贴装技术、结构设计技术、极柱固封技术、自动灭弧技术、自力型触指技术等高低压成套设备技术,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技术,阀门的陶瓷密封技术、大倍率提高导电系数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表面贴装逆变变压器、高效节能变压器、大型整流变压器、新型(非浇注)干式变压器、35KV高效节能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智能封闭式充气式开关设备、智能化铠装式开关设备、永磁操动智能型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电缆分支箱、倍容量导线以及智能式低压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电站截止阀、闸阀、高温高压陶瓷球阀等产品。3汽车配套技术及零部件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产品群。通过研究汽车刹车防抱死技术、汽车刹车系统制动液压阀设计制造技术、结构设计技术,精密钢球制造与检测技术、纳米应用技术、粉末冶金技术,发动机电喷系统线束总成技术,粉末冶金新型成型技术、表面纳米处理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车灯、汽车轴承精密钢球、多缸曲轴、超微小精密含油轴承、轴瓦、轴套、汽车刹车防抱死装置(ABS)、线束总成、喷油嘴总成、轮系装饰件、轿车发动机、制冷系统密封件等产品。4电动工具发展壮大电动工具产品群。通过研究PLC及人机界面、步进驱动及伺服控制技术、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技术、防漏电源技术、降噪技术、降干扰技术、耐磨技术、防潮技术、长寿命技术、智能化试验及测试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园林工具、砂磨类电动工具、锤钻类电动工具、充电式电动工具、装配类电动工具以及电气件(转子、定子)、工作件、五金件、塑料件等电动工具配件产品。5高效节能技术与环保产品发展壮大环保机械产品群。通过研究硫化床、水煤浆等新型工业锅炉技术,连续循环曝气系统污水处理技术,大型化、高效率、高命中率、高可靠性电除尘器技术,重点发展水煤浆锅炉、循环硫化床锅炉、循环硫化床锅炉风机,曝气类设备、输送类设备、排混类设备、污水处理曝气风机,中水处理系统垃圾渗漏液处理装置,工厂燃烧烟气脱硫设备、烟气连续监测装置、工业气体处理装置以及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产品。6仪器仪表技术及产品重点发展智能仪器仪表产品群。通过开发仪器仪表智能化技术,磁电转换、温度转换、压力转换等信号转换技术,地面感应器、数字化超声波探伤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电子式电能表、电子式多费率电能表、智能化自动抄表系统、抄表用掌上电脑、有线网络集抄电能表、配电综合测控仪,电子转速表、电子温度表、电子压力表等船用仪表,气体、电火检测仪、智能管道检漏仪、智能火灾报警系统、数字超声探伤仪、数字超声探测仪、噪声测量仪、振动测量仪等检验测试仪表产品。7电子专用设备重点发展为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核心战略性产业提供自主配套的微电子专用设备 、电子元件生产专用设备、真空电子器件专用设备,重点开发生产面广量大的通信、计算机、电子视听等整机类产品生产用关键设备、整机联装设备、综合在线测试设备。以微光、激光技术及数字化为发展方向,鼓励发展光机电结合的其他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如新型医疗设备、新型纺织机械设备、新型食品加工机械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及成套工程机械设备等。(四)新材料领域1微电子、电子元器件材料发展壮大电子元器件材料产品群。通过研究开发亚微米级集成电路用环氧模塑料、低成本键合金丝、无铅焊料等重大产品规模化生产技术,高压高比容电极箔生产技术,高压、超高压复合空心绝缘子及其电气套管生产技术,聚丙烯电容薄膜生产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硅、砷化镓等集成电路关键基础材料,高性能电子铝箔、高比容化成箔、电子有机薄膜、高比容钽粉、细径钽丝,高性能稀土材料,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及所需高纯度原材料,信息记录材料,金属磁粉,光纤材料,通信用材料新型光缆、电缆、CP线以及各种电子信息产业耗材等产品。2金属新材料发展壮大高性能金属材料产品群。通过研究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以及低成本规模化制造技术,重点发展超级不锈钢、 500Mpa及以上碳素钢和400Mpa以上级热带钢、特种钢丝绳、耐热镁合金材料、稀土轻合金材料、上装式核电球阀H2QS6W1F-150RL,高性能插板阀、汽车轮毂轴承钢球、精密无异音轴承钢球、低铜稀土合金波浪带,砌块成型机模具、新型表面不处理分离辊、高速高产梳棉机用齿条等产品。3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壮大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品群。通过研究SiC单晶体的生长技术,NdFeB注射成型新技术,报废陶瓷制品(烧结后)的回收技术,重点发展最大磁能积达到53MGOe的高性能钕铁硼、使用温度达500的耐高温稀土-钴系磁体、磁致冷材料,日用抗菌陶瓷(洁具、餐具)和远红外陶瓷餐具(保鲜),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玻璃纤维自粘增强土工格栅等产品。4精细化工新材料发展壮大吡啶及其衍生产品产业链和高效低毒农药、新剂型和新助剂产品群。通过研究助剂及配方优选、催化剂筛选、合成工艺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2-氯甲基吡啶、5-氯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5-甲基吡啶、三吡啶及下游产品高浓度甲醛、2-氯烟酸、烟酰胺,新型高效吡啶类农药杀虫剂烯定虫胺等,高效杀虫剂地亚农、S氰醇、氯噻啉原药及10%可湿性粉剂,高效除草剂草甘膦,高效杀菌剂咪鲜胺,以及水基化农药新剂型和特种农药助剂等产品,鼓励发展高分辨率光刻胶、电容器级壬二酸、印刷电路板(PCB)加工用化学品、新型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造纸专用化学品以及高性能、水性化功能涂料和油墨等电子化学品和其它环境友好型精细化学品。5高分子材料发展壮大新型高分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产品群。通过研究新型高分子合成、改型和加工技术以及膜制备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改性PBT、PMMA、POM、共聚甲醛、PVDC等工程塑料,生物可降解塑料聚羟基丁酸酯(PHB)、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医用表皮胶膜、疝修补网等生物医用材料,超吸水纤维、水泥防砼裂增强纤维等高性能特种或功能纤维,以及先进膜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高压绝缘子等产品。(五)生物技术及医药领域1生物技术及制品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类制品产品群。通过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合成技术、生物发酵技术、半合成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高纯度腺嘌核苷、2,3双脱氧胞苷、-亚麻酸菌丝、无细胞真皮基质紫踉一号抗生素、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黄霉素、生物诊断试剂、无细胞真皮基质、生物胶原、三磷酸腺苷(ATP)等产品。2中成药发展壮大现代中药产品群。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技术,制剂工艺与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正力颗粒、槐耳颗粒、“海力克”海洋抗癌药 、槐己黄颗粒、季德胜蛇药片新剂型、佳克脂胶囊、王氏保赤丸新剂型、心脑康颗粒、胃达康颗粒、槐耳颗粒适应症扩大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大柴胡颗粒、神经生长颗粒、经血安颗粒、金花定喘颗粒等产品。3化学合成药重点开发5-氟尿苷、新尔合依(果冻型)、5-氟胞苷、愈肝胶囊、抗爱兹病新药DDI、菲那吡啶、蛇莓抗癌片、莫索尼啶原料药及制剂、阿法骨化醇胶丸、替诺昔康原料药及制剂、苯磺酸氧氟地平胶囊、苯扎贝特原料药及制剂、“139”-3针、“139”胶囊、合成法生产L-多巴、几酮可碱注射液、长春西叮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等。鼓励对控释药技术、手性呋喃合成技术的开发研究,鼓励抗癌新药、防心血管病药、抗生素、红霉素半合成衍生物系列的开发和产业化。4医药保健品通过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原料分子量控制技术,有效成分控制、保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 第6要素几丁聚糖胶囊、第6要素糖友胶囊、几丁寡糖等海洋生物保健品。鼓励开发甲壳低聚糖、第6要素降脂口服液、第6要素骨宝胶囊、第6要素糖友胶囊、灵芝菌粉、密环菌粉、蝉花菌粉,猴头菌粉等系列产品。 5医药中间体通过研究开发束酸反应、原料预处理、收率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N-乙酰氨基葡萄糖甲缩醛 、花生根提取白藜芦醇、烟酸、三氰基吡啶、2-氯烟酸、N-乙基-2-胺甲基吡咯烷、聚-羟基丁酸酯、L-苯丙氨酸、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几丁醇,鼓励发展生物工程医药中间体AMT(色按)、莫索尼啶中间体、卞基甘氨酸乙酯、甘氨酸深加工系列、对/邻氯甲苯深加工系列、LEAT、丝素态、蛋白胨等产品。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营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为重点,继续大力推广CAD、SCM、PDM、ERP等各类单元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制造企业内部的集成和协同,提高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带动通信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大力引进、开发、推广清洁生产及循环利用技术,在水、电、煤、油等方面促进企业降耗节能,为生产方式转变、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大力支持高效节能降耗产品以及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工业清洁生产,实现中间品和废弃物在产业内及产业间的循环利用,提高无害化原辅料的使用率,降低工业三废的产生量,逐步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广泛运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现代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机械、化工、纺织、轻工、建材、食品、船舶等传统产业,在技术装备、工艺改进创新、能耗污染减少、产品水平提高等方面,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重点推进纺织服装和船舶两个支柱产业技术升级。(一)纺织服装产业1新型纤维运用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合成蛋白纤维技术、再生纤维素纤维制备技术、高分子改性和复合技术、异型化纤纺丝技术、超细化纤纺丝技术、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合成蛋白纤维技术等高新技术,重点发展天然彩色棉、兔毛角蛋白转基因棉等新型植物纤维;彩色蚕纤维、彩色羊纤维等新型动物纤维;甲壳素纤维、竹纤维、大豆蛋白质纤维等新型再生纤维以及差别化、功能化高性能合成纤维等新型纤维材料。2新型纱线运用转杯纺高支纱技术、喷气纺纱技术、传统细纱机紧密纺改造技术、复合纺纱技术、涡流纺纱技术、直接制条工艺技术等新型纺纱技术;复合纱线产品结构性能的表征理论研究、同色异性纤维检测技术等、多组份纤维结构性能检测技术等纱线产品结构性能检测技术;时序模型的自调匀整技术、短流程纺纱技术、纱线加工过程的仿真技术、纺纱工艺设计CAPP技术、原料选配CAMS技术等纱线加工过程监控技术,重点发展高支精梳纱线、多组份复合纱线、超细纤维纱线等高性能纱线;圈圈纱、雪尼尔纱线、大肚纱、多色股纱、结子纱、段染纱等花色纱线;保健性纤维(远红外、抗紫外线、抗菌等)纱线、仿生性纤维(蛋白质纤维、玉米纤维、竹纤维、大豆纤维等)纱线、高功能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等)混纺纱、医用(甲壳素)缝线等功能性纱线。3新型纺织面料运用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新技术、电子多臂及电子提花装置、宽幅整浆技术、积木式提花技术、环保型新型浆料技术、非织造布技术、无梭织机机电一体化改造技术、三维织造技术、三维编织技术等、高档复合非织造布技术、电子式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电子送经、电子卷取、引纬系统、选纬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等织造技术;涂料印染技术、天然纤维形态稳定整理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纳米染整技术、针织物高档整理技术、真丝防皱和抗变形技术、转移印花、数码印花技术、自动制网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微悬浮体染整技术、提升丝绸色牢度后整理技术、染整设备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化纤仿真染整技术、多种纤维混纺和复合纤维染整技术、生物酶整理技术、激光制网、无制版染整印花技术等整理新技术以及纺织复合化技术,重点发展高级服装面料、功能(保健性、防紫外线、抑菌)面料、无甲醛免烫面料、不粘油污面料、生态针织内衣面料、高档复合非织造布等服用面料;花式纱线织物、绒头织物、汽车内饰面料、蓝印花布、南通老粗布等装饰用纺织品;高强超高模织物、高性能非织造布过滤材料、三维立体织物、高强高模低伸的骨架材料、医用组织支架材料、无土栽培的基质材料、温室大棚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混纺织物、医用“用即弃”非织造布、可生物降解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膜结构材料、新型蓬盖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4功能服装运用环保型成衣染整技术、天然纤维形态稳定整理技术、生物酶整理技术、无甲醛免烫整理技术,抗紫外整理等服装后整理技术;服装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服装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服装CAPP(工艺设计)系统、服装3D(三维服装CAD和三维服装动态展示)系统、Shop Management(专卖店管理)系统等、Exhibition(网上订制)系统、服装CAM(硬件设备)系统,基于服装MTM系统的人体信息纸样快速生成技术、全电脑无缝内衣加工技术等服装生产数字化技术,重点发展防蚊衫、保温袜、空调服、防紫外线服、纳米防水防油服等高科技智能服装;绿色环保型免烫衬衫、绿色环保型免烫休闲裤、彩棉系列服装、彩丝系列服装、土布系列服装等绿色环保服装;大豆内衣、牛奶内衣、甲壳素抗菌内衣、真丝保暖内衣、远红外保健服等保健功能服。(二)船舶及配套产业1造船业运用船舶模块化设计技术;CO2半自动焊、单面焊、自动角焊、埋弧自动焊、垂直自动焊、自动立角焊、双丝MAG焊等高效焊接技术;壳舾涂一体化技术和精度控制技术,重点发展5000PCC纯汽车大型滚装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LNG(液化天然气) 船舶、LPG(液化石油气) 船舶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以及铝合金焊接结构全垫升气垫船、高新玻璃钢船艇等高性能船舶。2修船业运用船舶改装及其设计一体化技术、特种船型及船舶自动化修理技术、海洋平台修理技术、船舶专业化修理技术以及防污染涂装技术,主要是:真空回收法、超高压水除锈、水沙混合除锈等技术,重点发展OBO(油矿砂散货船)改装成矿砂自卸船、普通散货船改为泥浆船、汽车滚装船改装项目、OBO改装成沥青船、散货船改装成油轮。3船舶配套业引进中、低速柴油机制造技术,重点发展中、低速新型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大型曲轴,海洋工程产品(如舱盖、港口机械、石油平台)等配套产品。五、保障措施与支撑条件(一)以实施“超千亿”工程统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超千亿”工程,即到“十一五”期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1500亿。“十一五”期间,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等保障工作全面推进。1实施产学研合作“百千万”工程,即到“十一五”期末,努力与100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导和培育1000家“合作机制更新颖、合作关系更紧密、合作成效更显著”的“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以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载体,广泛吸引10000名高层次柔性科技人才。2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112”工程,即到“十一五”期末,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00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要素集聚。3实施知识产权“315”工程,即“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力争培育300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15000件,力争成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市。(二)进一步完善科技经济政策体系通过完善科技经济政策体系,为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行足够力度的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的投融资、财税、用地等政策,提高各类政策内部、政策之间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政策与其它政策之间的协调程度,引导、鼓励社会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1实行更加有利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一是稳步增加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对企业和社会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要确保市、县两级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占本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3%、2%,并做到逐年稳步递增;要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科技资金投向我市。要尽快设立并逐步做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基金,要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尽快建立多方共同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基金。二是大力促进企业投资。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入主体,工业企业每年用于技术开发费用应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1,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要达到23,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按“通政发200430号”文的规定实行优惠。三是方便多渠道融资。银行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主渠道,要发挥我市可贷资金较为充沛的优势,通过加强银企合作、简化贷款手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尽量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提高科技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重;要研究、探索通过租赁、发行债券、企业上市、借助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多方筹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的有效途径。四是积极争取社会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吸引市外境外资本以各种形式投向我市,凡符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各类社会投资,都应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2实行鼓励、扶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对符合规定和要求的高新技术创新、转化、创业载体,对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企业、科技开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等,实行财政补贴,对需要通过贷款融资的提供财政贴息;对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企业、单位、个人、投资行为、经营活动以及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在成本列支摊销、计税额度抵扣、税收减免、出口退税等方面实行优惠。3实行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用地向科技创新和开发倾斜,向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倾斜。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用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生产用地,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优先予以安排,并按公益性用地征收各项费用。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其它用地,在同等条件下也应尽量优先考虑和安排。(三)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1加强研究开发能力建设。以我市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发挥和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我市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着重做好创新体制、优化机制、提升质量、增加布点、完善体系、发挥作用的工作。以农药新剂型及新助剂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为重点,力争创建国家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有效提升我市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明显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供给。重视借助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省驻通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充分利用长三角科技合作机制,推进和利用沪苏浙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提升我市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综合实力。2提升大企业实施大项目的能力。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步伐,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培育若干家规模型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若干个高新技术企业群、产品群,构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干。这些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都要做到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尽量做到拥有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3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促使其发展成为相关行业和区域特色经济的领头羊、千里马。(四)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通过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良好平台。1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积极开展以引进和自创相结合,以营造环境为关键,以壮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为主线的二次创业,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形成突出的产业特色和明显的竞争优势。通过完善和较好发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孵化、扩散、示范等综合功能,提升园区的档次和实力,提高园区创新创业的服务和推动能力。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