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的高二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pdf_第1页
基于社会网络的高二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pdf_第2页
基于社会网络的高二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pdf_第3页
基于社会网络的高二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pdf_第4页
基于社会网络的高二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第5 9 3 期 第3 0 期 管理观察 M a n a g e m e n to b s e r V e r 2 0 1 5 年l O 月 下旬出版 基于社会网络的高二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连一帆,冯加林,杨润润,杨鎏,赵亚静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 0 0 0 8 0 ) 摘要:通过调查问卷和社会网络方法对人大附中高二年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性别、 班别、分层教学对人际交往情况的影响。显示该年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多中心,异性交往水平不高,存 在性别分异;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内部人际交往无显著区别,但两者间交往呈现隔离;班级外向性人际关 系与内部网络密度成负相关。建议学校积极引导异性交往,并采取措施改善实验班普通班的隔离趋势。 关键词:高二学生 人际交往社会网络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 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关系( 包括认知、情感) 和相应的行 为表现,是人与人或人与群体之间连接关系的心理投射。 人际关系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一个群体的人际关系优 劣,不仅取决于每个个体的心理感受,更取决于这一群 体中人际关系的结构合理性与和谐性。对青年人尤其是 中学生而言,和谐的群体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学习和生活 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十分重要。 因此,揭示并分析某一学生群体人际关系的总体发展情 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人际关系的建议,对学校及 教育工作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目前针对中学生群体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在心理 学领域、社会心理学领域进行,局限于对个体关系满意 度的调查与心理研究,缺乏从宏观角度进行的整体性的 评估与把握。近年来,社会网络理论己成为心理学、社 会学研究的主要工具,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人际 关系进行整体性研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范式,但对中学 生群体的人际关系研究中,在国内尚缺乏足够的实证性 案例”。 基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需求,本文将以社会网络 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社会测量法为整体研究思路、 方法,通过对附中高二年级人际交往网络的调查,来考 察附中高二年级人际交往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提 出改善性建议。 一、基于社会网络的人际关系研究方法 ( 一) 基本方法 一个社会网络由多个节点( 社会行动者) 和各节点 间的连线( 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组成,节点间依关系类型 的不同可以形成多种社会关系。本文运用社会网络整体 网络分析法对某校高二年级的整体人际关系进行呈现和 分析,运用了网络密度、中心度、分隔度、平均分隔度、 小团体等基本概念对社会网络结构进行描述田。 ( 二) 被试对象 被试为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该年级分层教学。调 查问卷采用“指认”方式发放,由随机指定的一名同学 开始,在其指认的具有亲密人际关系的后续同学中逐级 展开调查。共调查2 8 4 名同学,剔除无效问卷1 0 份,总 计有效人数2 7 4 名,覆盖1 6 个班级,包括5 个实验班, 1 1 个普通班。 ( 三) 问卷设计与样本采集 数据取得采用类似“指认”的滚雪球式问卷调查法, 即A 指认B 为其好友,则再对B 进行调查。问卷设计 并未采用一般社会测量法常用的方法【3 1 ,如在常规设计 中题目为“如果去郊游,你最愿意和本年级的 、 和一起去? ”,而将题目设置为“写出在 现实生活中和你关系紧密的人”,并不对“关系紧密的人” 给出定义。 这样做首先是由于无论是偏好还是利益构成的关系 在本调查中都表现为强链接,因此无须强调连接属性, 设置具体场景看似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实际可能对 个体选择产生误导与干扰。其次,不对关系紧密做出人 为限定,是希望能够通过调查,找到受访者最直接、最 主观的强链接关系,不假思索地回答往往更能反映出真 实心理。另外,亲密关系是一种关系稳固,连接较强的, 不愿意表达的亲密关系不能算作亲密关系。此外,为避 免信息干扰,并不将选择被调查者为好友的人告知被调 1 2 7 - 万方数据 教育改革与质量 查者,使其只从自己的感觉出发填写好友。对“关系紧 密的人”不设人为限定,可能会带来部分受访者的数据 失真,导致出现虚假强链接,使整个网络重心偏移。为 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只保留双向连接 的强关系,即A 选择B ,同时B 也选择A 的关系才被录 入网络中。上述设计对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而言,保证了 较高的信效度。 ( 四) 分析工具 采用开源软件N o d e x l 作为呈现及统计工具。N o d e x l 软件是功能强大的交互式网络可视化和分析工具,利用 可视化和分析的能力。 二、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对学生人际关系进行结构性评估, 一是交往交叉率,即考察同性交往与异性交往的比率, 从整体上获得异性交往的健康程度;二是班级间的交往 交叉率,即考察班级间交往的频繁程度,从而推断班级 制对人们交往的局限与分层的影响。用N o d e x l 展现网络 结构,见图l 。顶点最远距离1 1 度,平均分隔4 9 度, M SE X c e l 作为数据展示和分析平台,具备复杂社交网络 整体网络密度0 0 0 7 ,具体数据见表l : 表1N o d e x l 展现的网络结构 ( 一) 社会网络的中心度分析 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必不可少的是分析它的整体结构 与中心节点。通过中心度排序,按中心度由高到低的顺 序依次选中节点,对多中心的假设进行验证,见图2 。 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网络存在多个中心,学生人际关系 是由多个群体组成的,这与学生交往的特点相吻合。 。一t 一, - ” 。 哇、 。 i 。 蔑 三 : 、7 I 。 。 : j 。 。 、 :。:,一嘉。 ,。 。,i 。一i r 图1高二2 7 4 名同学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结构 1 2 8 图2 高二2 7 4 名同学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结构 ( 二) 性别分组分析 人际关系的性别差异及异性间的交往模式是研究中 学阶段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性别 分组,分别就同性交往与异性交往做了初步分析。 1 同性交往情况 考察男女分组后( 去除男女之间交往连接,只考虑 同性交往情况) 的组内网络密度以及平均分隔度。网络 密度描述组内联系的紧密程度,数值越高,联系越紧密: 平均分隔度描述组内节点间的平均距离,数值越小,数 值越短,信息传递越快。用N o d e x L 计算所得结果见表2 : 表2 性别分组后的网络特性 男生组网络密度及平均分隔度均低于女生组。反映 男生组人际交往的紧密程度低于女生,但男生组平均分 隔度仍低于女生将近0 5 度,即男生组内信息传递快于 女生组,这种现象验证了弱连接对于信息传递的作用要 强于强连接:由于网络密度较低,小群体较为松散,使 得男生有更多机会接收来自不同群体的信息,使群体间 的信息流通更为快捷,因而表现为较低的分隔度。 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男女性别的心理差异有着密 切关系。男性小群体的形成往往是以爱好为依托,以共 同参与的活动为媒介,关系较为松散,网络密度较低, 但分隔度小。而女性小群体的形成往往以情感为依托, 以相互陪伴为基础,形成所谓“闺蜜”小团体,具有较 强的稳定性与一定的封闭性,关系较为紧密,网络密度 较高,但分隔度高于男生。可见,本年级同性交往情况, 合乎这一时期男女性别的心理分异,以及随着年龄增长 万方数据 教育改革与质量 男女心理差异逐渐增大的发展趋势。 2 异性交往情况 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往往具有交叉性,即一个人同 时处于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之中。本文用交叉率( 即异 性亲密关系与全部亲密关系的比值) 来间接反映异性交 往水平,以此衡量异性交往在男女生人际交往中的地位。 表3 为平均交叉率统计结果: 表3 异性人际交往中的交叉率统计 分组平均交叉率( 异性关系全部关系) 女性 男性 整体平均 O 1 9 7 0 8 0 2 9 2 O 2 0 7 1 4 2 8 5 7 O 2 0 2 1 6 6 0 6 5 整体来看,本年级异性亲密关系占全部亲密关系 的比重约在2 0 2 左右,可见同性交往仍在中学生交往 中占最大比重。异性交往的健康水平有着复杂的评估体 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个交叉率,但交叉率可以从一 个侧面反映异性交往的特点。调查显示,中国高中生中 1 1 5 2 的同学正在恋爱【4 】,按照这一数据,本年级异性 亲密关系渐趋中国高中生的平均恋爱水平,异性亲密交 往不超过5 ,即每百人中有不超过5 人拥有不同于恋爱 对象的异性好友,反映出本年级异性交往较为矜持,多 停留在与异性地点头之交即弱连接上。 纵向对比发现,本年级异性交往比例与大学生相比 存在较大差距。调查发现,8 0 4 的大学生已有要好的异 性朋友,3 0 6 的大学生已有恋爱型的异性朋友瞪J ,而高 中生中心目中有特别喜欢的异性对象约为5 6 以上【4 】, 说明高中生对异性交往有较大的心理需求。对比表3 所 示的异性亲密关系比重可知,本年级的异性交往未能达 到期望的正常水平,学校应加强健康异性交往的引导与 教育,通过增加弱连接关系( 即非封闭性的异性交往) , 弥补强连接关系的不足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 此外,从异性交往的差异来看,女生的异性交往比 例要低于男生近一个百分点,反映了此时期正常的男女 心理特征,即男性对于异性的追求更为主动,而女性则 渐趋被动;对恋爱关系的态度上,2 0 的男性承认恋爱 关系,而女性则只有1 6 ,说明此时期即使处在亲密异 性关系中的学生对于异性交往的定位预期还不成熟。 3 个体中心度与交往性别差异的关系 考察个体中心度与其社交性别差异的关系。如图4 所示,蓝色节点为男性,黄色节点为女性,靠近中心位 置的节点其中心度越高,影响力越强。 可见处于边缘位置的节点往往倾向于与同性交往, 而位于中心位置的节点,其人际交往中异性交往占有较 大比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异性交往往往意味着 和另一个群体建立联系,使自己成为群体间的连接人, 令自己的位置更趋于中心:二是与异性交往也意味着他 或她有一定的个人魅力和优秀特质;三是与异性交往的 过中,为适应异性情感需求,自身也在不断地强化这些 优秀特质,提升人格魅力。调查表明:对于高中男生而 言,他们喜欢相处的异性朋友具有以下特征:温柔善良 ( 8 9 8 9 ) 、容易相处( 8 4 8 4 ) 、漂亮可爱( 7 6 7 6 ) 、 成绩好( 5 0 ) 、有个性( 3 3 ) 、时尚前卫( 3 l ) ; 而对于高中女生喜欢交往的异性朋友则具有以下特征: 有责任感( 8 8 3 3 ) 、亲切善良( 8 8 3 3 ) 、容易相处 ( 8 0 8 3 ) 、英俊潇洒( 5 4 1 6 ) 、成绩好( 5 2 5 ) 、 有个性( 4 8 3 3 ) 【4 】。可见,积极引导健康的异性交往, 可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特质,同时满足心理需求。 : :一, : + 二。? ;o 。: 、警警警;:痧譬 : :曩:? :“ : 4 4 k 毒。,毪? - , l 7 。、 , , :、 。 + ” 图3 个体中心度与其社交性别差异的关系 ( 三) 班级人际关分析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做出如下假设:班级网络密 度越大,该班级凝聚力越强,班级内部信息交流更为通畅。 实验结果表明,此假设与现实情况契合度较高,具有较 强的合理性。 首先,将2 7 4 个节点按班级分组,共含1 6 个班,分 别用G 1 G 1 6 来表示。为了减少因滚雪球式调查带来的 干扰,剔除节点数小于1 0 ,组内连接数小于5 的班级( 含 G 2 、G 4 、G 1 0 、G 1 3 、G 1 4 ) :按照是否为实验班再做分组, 表4 班级分组与再分组 1 2 9 万方数据 教育改革与质量 以便探讨实验班与普通班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差异, 分组结果见表4 ,其中A 1 A 6 为实验班,B 2 B 6 为普通班。 1 实验班与普通班的人际交往 在表4 中,对A 、B 组进行独立样本T t e s t 检验, 结果表明A 组与B 组在网络密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 P = O 1 7 5 4 0 5 ,P 0 0 5 ) ,即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内部人 际交往方面无显著差异。 2 班级的外向性交往 班际交往行为主要以外向性为依据。外向性用来描 述群体对外交往的主动性与开放性,反应群体中的个体 对于跨群体交往的普遍性意愿与平均性意愿,以及这一 群体中个体的一般性交往结构。换言之,它表示一个群 体的亲密关系中跨群体间的亲密关系占全部亲密关系的 比重,定义为: 外向性= 外界连接总连接数 在调查过程中连接关系是由“指认”方式确认的, 具有方向性,为考察对外交往的主动性,本文只计算由 本组指向外部而不考虑被指向的连接。班级的外向性统 计结果见表5 : 除个别组外,外向性较高的组其网络密度较低,即: 若群体内部交往比较松散,则其外向性交往会更频繁、 更主动,说明本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交往需求,符合这 一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6 】。 3 班级中心度分析 图4 是全部样本按照班级进行分组后呈现的网络图。 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以班为单位的组,节点的大小代 表组内合并的个体的多少。图中节点越靠近中心位置其 中心度( B e t 、) l r e e 皿e s sC c n 仃a l 耐) 越高,即其所处的位置 越靠近网络中心,对整个网络的影响越大。 1 3 0 尹 G 3 疑 ! 丝耄 G G 1 5 图4 个体中心度与其社交性别差异的关系 按照中心度排序依次为G 6 、G 1 1 、G 1 6 、G 9 、G 8 , 其中G 1 6 、G 6 、G 8 、G 9 之间的网络连接密度很高,说 明存在着紧密的人际交往,这种较紧密的连接使得他们 处于中心位置,这四组几乎占据了网络全部的中心位置, 成为网络的重心与主题。由表4 可知,G 6 、G 1 6 、G 9 、 G 8 均为实验班,G 1 l 为普通班。图4 表明,实验班之间 的联系较为紧密,而实验班与普通班之间的联系就较为 松散。考察过程中发现,高中实验班很多同学是初中实 验班的同学,从初中到高中,实验班的人员没有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实验班之间由于共同参与事件的关系,交往、 交流较为频繁。建议学校增加班际活动的内容与频度, 缓解实验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分隔趋势。 三、结论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人大附中高二年 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 下转第1 3 5 页) 万方数据 教育改革与质量 成员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引导成员健 康成长,最后使班级中每一个成员都朝着德、智、体、美、 劳的方向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 三) 优化班团组织管理。干部职能细化再分工 班团干部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团体,其作用不可忽 视:在班级管理中,班团干部积极与否是搞好班务工作的 关键。班委会是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和支柱,有一个健全的、 有号召力的班委,可以使班集体有积极向上的班风、浓郁 的学习氛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形成优秀班集体的 关键。怎样发挥班委会的作用,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 1 要明确职责 班委会究竟是干什么的? 它有哪些具体职责,并不 是每个班委都清楚的。因此,班长要利用时间,组织班 委会成员学习总院制定的班组工作规定。使大家明 确班委会的职责和任务,增强班委会成员的责任意识, 激发做好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 要具体安排 每个学期班级要搞什么活动,怎么组织,班委会要 根据教学要求和班级实际切实做出安排,以做到心中有 数。在班委会讨论之前,要了解本学期各门课程,安排 了哪些教学活动,比如,有的课程搞专题研讨,有的课 程要搞社会调查等,班委会讨论时,就要根据教学点和 老师的要求,做出具体部署,如何研讨 要做哪些准备。 如果是外出考察、社会调查,还应联系考察、调查单位等, 同时,还应该给全班通报,以做到每个学期的班级活动 全班学员早知道。 3 要沟通协作 班主任和班长是教学点和学员之间的联系桥梁,他 们对教学点、老师的教学要求、活动安排和管班措施不 仅了解多,而且了解早。因此,班主任与班长要和班委 会及时沟通,特别是一些要由班委会讨论并决定的问题, 更应由班主任提供情况。如评比优秀学员,班主任就要 提供每个学员每门课的学习成绩、到课情况和学习中的 突出表现;而班委会要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和班主任提 供的资料,对照优秀学员的条件,认真讨论,公正评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大 学生管理工作,使管理水平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是学生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班团是学校的基 本单元,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载体,是促进学生 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社会组织,班团组织建设的 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而今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的配备远远没能达到教育部 规定的1 :2 0 0 的比例,承担着繁杂条线工作的辅导员往 往投入到班团建设和管理中的精力受到了很大的牵制。 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班团组织自我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