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含答案.doc_第1页
管理心理学含答案.doc_第2页
管理心理学含答案.doc_第3页
管理心理学含答案.doc_第4页
管理心理学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请与本学期大纲对照,答案供参考)一、 本复习大纲仅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二、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三、 以下是准备本次期末考试时应注意的知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在复习时应尽可能理解课件中涉及的全部内容,而不只是这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可能不会在课件中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大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思考, 总之,由于本门课程的特点需要在大家平时学习和期末复习时多注意思考性地学习,并随时进行分析和比较。如有问题可直接通过答疑信箱以问题形式提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管理包括二部分内容,它们是“人”与“(B )” A.组织 B.物 C.文化 D.资金2.心理学家勒温(Lewin)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又被称为( C )理论。 A.火 B.水 C.场 D.电3.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因而简单地说,知觉是( D )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A.人 B.思维 C.情景 D.大脑4.如果我们把社会知觉主要理解为对人的知觉,那么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基本上划分为对个人的知觉、角色知觉和( D )三种类型。 A.人格知觉 B.情境知觉 C.比较知觉 D.人际知觉(或人际关系知觉)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D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四个方面。A.组织文化 B.认知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6. 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约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C )。A.电器实验 B.梅约实验 C.霍桑实验 D.系列实验7. 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五类,它们是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和( C )。A.谈话法 B.判断法 C.个案法 D.分析法8. 我国学者一般从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 B )和创造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三种不同角度对人的能力结构进行分类研究。A.潜在能力 B.再造能力 C.学习能力 D.操作能力9.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它们依次是: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 D )。A.分析 B.研究 C.反应 D.判断10.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以及知觉对象的( B )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三个主要客观因素。A.信息量 B.组合 C.差异 D.相同11. 勒温的参与改变态度理论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离不开群体的规范和( B )。A.信息 B.价值 C.人际关系 D.情境12. 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 D )。A.生理状态 B.现实状态 C.客观状态 D.主观状态13. 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个体的能力与( B )。A.效价 B.动机 C.期望 D.智力14.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 D )出发对激励问题加以研究的理论。A.本能 B.生理 C.情境 D.需要15.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A )提出的。A.马斯洛 B.弗鲁姆 C.洛克 D.斯金纳16.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影响员工满意感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 B )二大类。A.情境因素 B.激励因素 C.群体因素 D.领导因素17.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激励程度=期望值( C )。A.需要 B.目标 C.效价 D.能力 18. 挫折行为的表现特征主要有攻击、( C )和妥协三大类。A.气愤 B.发怒 C.退化 D.激动19. 以群体是否客观存在为依据,可以把群体分为实际群体与( A )两大类。A.假设群体 B.结构群体 C.协作群体 D.活动群体20. 凡不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成员因感情、交往等多种心理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称为( C )。A.参照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小型群体21.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成俗的( D )称为群体规范。A.群体纪律 B.心理倾向 C.行为准则 D.群体情感22.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它人保持一致,而且在( A )也改变原有观点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A.信仰上 B.心理上 C.态度上 D.认知上23. 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 D )。A.向心力 B.协作力 C.合作力 D.内聚力24. 冲突是指由于两种( D )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而引起矛盾激化的现象。A.组织 B.群体 C.利益 D.目标25. 冲突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潜在对立阶段、认知与个性化阶段、( B )阶段、行为阶段和结果阶段。A.人际交往 B.行为意向 C.行为冲突 D.行为矛盾26. 按信息沟通是否有地位转移分类,信息沟通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 A )沟通两类。A.双向 B.交叉 C.多向 D.交互27. 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 C )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A.哈佛 B.梅奥 C.霍桑 D.控制28. 社会心理学家莫里诺以群体内部成员间的( A )、排斥指标的测量结果为依据,绘制出群体成员人际关系分析图。A.吸引 B.合作 C.冲突 D.矛盾29. 一个真正有为的领导者应当同时具有正式领导者和( B )的功能。A.群体领导者 B.非正式领导者 C.正规领导者 D.非正规领导30. 通过领导者个人的品质条件与人格特征对领导有效性进行研究的理论称为领导有效性的( C )理论。A.能力 B.气质 C.品质 D.人格31. 日本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创建的PM领导行为类型中,把以执行任务为主的领导类型简称为( A )。A.W型 B.F型 C.P型 D.M型32. 强调领导有效性并非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品质与行为,而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与环境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领导理论称为领导有效性的( D )。A.作风理论 B.组织理论 C.品质理论 D.情境理论33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A.普通心理学B.管理心理学C.工程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 34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他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其中P是(D)A.行为 B.函数 C.环境 D.个人35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这是(D)A.“经济人”假设B.“复杂人”假设C.“社会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36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内容的是(B)A.兴趣 B.气质 C.爱好 D.需要37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具有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属于(D)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38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A)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39有人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看成是好兆头,这是常见的归因偏差中的(D)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C.涉及群体利益的归因偏差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40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挫折的行为表现的是(D) A.攻击性行为B.退化性行为 C.妥协性行为D.主观性行为41. 根据成就需要理论,人的主要需要不包括(A) A.安全需要B.成就需要 C.社会交往需要D.权力需要 42. 正式沟通网络一般是(D) A.间接的 B.直接 C.平行的 D.垂直的 43. 在管理方格理论中,(9. 1)型管理方式又称为(C) A.贫乏型管理B.俱乐部型管理 C.任务型管理D.中间道路型管理44. 属于领导者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的心理素质是(B) A.善于转换角色B.较完善的人格 C.外松内紧的防卫心理D.富有使命感和同情心45. 最早的组织结构形式是(A) A.直线式组织结构B.扁平式组织结构 C.矩阵式组织结构D.职能式组织结构46. 组织变量由两类因素所组成,一个是结构变量,另一个是(A) A.任务变量B.权力变量47.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A) A.效果=目标效率B.效率=目标效果 C.效果=目标效能D.效率=目标效益48. 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C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49.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中,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之为(D ) A.案例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50.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C )A.“复杂人”假设理论 B.“经济人”假设理论C.“社会人”假设理论 D.“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51.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B )A.韦伯 B.法约尔C.泰罗 D.古利克52.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总和,称之为(A )A.个性 B.精神C.素质 D.品德53.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可以划分为(A )A.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B.对个人的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C.人际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D.对个人知觉、群体知觉、人际知觉54.下列理论中,不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A )A.挫折理论 B.期望理论C.目标理论 D.强化理论55.“口服心不服”的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出于(C )A.知觉的歪曲 B.行为的歪曲C.判断的歪曲 D.情感的歪曲56.在下列沟通通道中,通道丰富性得分最高的是(C )A.电话 B.备忘录C.面对面的交谈 D.广告、公告57.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为(D )A.9.1型管理方式 B.1.9型管理方式C.1.1型管理方式 D.9.9型管理方式 58.按照需要的对象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物质需要与(D )两大类。A.生理需要 B.发展需要 C.成长需要 D.精神需要59.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目标理论和(B )A.需要理论 B.公平理论 C.认知失调理论 D.强化理论60.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A )归为人的低级需要。A.社交需要 B.发展需要 C.优势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61. 目标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 )提出的。A.洛克 B.弗鲁姆 C.赫茨伯格 D.斯金纳62. 领导者的素质包括(B )、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A.管理素质 B.综合素质 C.技术素质 D.品质素质6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D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病理心理64.谈话法和问卷法应属于(C )A.观察法 B.测验法C.调查法 D.实验法65.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这是性格的( A)A.意志特征 B.情绪特征C.态度特征 D.理智特征66.使人们在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A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态度特征 D.意志特征67.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被称为( C)A.性格 B.气质 C.态度 D.动机68.需要按照起源可分为(A )A.天然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 B.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C.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 D.生存需要与享受需要69.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C)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70.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B)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 D.实属群众71.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心理因素与(D )A.文化因素 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环境因素72.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称为(B )A.模仿 B.从众 C.暗示 D.顺从73.能最大程度提高群体生产率的是(A )A.强凝聚力积极诱导 B.弱凝聚力积极诱导C.弱凝聚力消极诱导 D.强凝聚力消极诱导74.管理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B )A.心理关系 B.行为关系C.交往和联系 D.竞争与合作75. 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关系是基础理论与(B )的关系。A.研究方法 B.具体应用 C.应用模式 D.传统研究76.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B ),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A.霍尔(Hall) B.勒温(Lewin) C.琼斯(Jeass) D.凯利(Kelley)77.心理学家麦格雷格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所批判的X理论是对西方人性假设中的(D )假设的概括。A.复杂人 B.现代人 C.经济人 D.发展人78.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在知觉过程中会把若干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他们在对知觉对象的组合中,服从于(A )、相似原则、闭锁原则和连续原则。A.接近原则 B.情境原则 C.交替原则 D.对比原则79.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观察者的(A );(2)观察者的兴趣和爱好;(3)观察者的个性特征;(4)观察者的过去经验;(5)观察者的知识结构。A.需要与动机 B.能力结构 C.态度体系 D.人格特征80.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A )A.行为方式 B.生活方式 C.学习方式 D.交往方式81.(B )、评价要素、情感要素和意向要素是构成任何一种态度的四个基本要素。A.文化要素 B.认知要素 C.社会要素 D.情境要素82.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持有两个互相矛盾的认知,而产生(B )情绪体验的现象。A.激动 B.不愉快 C.高兴 D.愉快83.社会心理学把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称为(A )A.人际关系 B.社会关系 C.行为关系 D.组织关系84.领导者的素质包括品质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C )四个方面。A.管理素质 B.综合素质 C.心理素质 D.技术素质85.日本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创建的PM领导行为类型中,把(B )类型的领导行为定义为效率最差的领导行为。A.PW型 B.pm型 C.P型 D.M型86.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87.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B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88.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89.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90.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C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91.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C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92.“早熟”与“晚熟”是(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93.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A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94.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A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95.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A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96.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97.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C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98.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A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99. 气质类型中多血质主要行为特征是(D)A. 缓慢稳重B. 小心迟疑C. 敏感多疑D. 兴趣广泛100. 勒温的群体动力场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取决的因素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B)A. B=f(P.R)B. B=f(P.E)C. B=f(P.G)B=f(P.L.E)101. “新官上任三把火”说明了领导都十分重视社会知觉的那种效应:( B )A、刻板效应 B、第一印象 C、知觉防御 D、近因效应102. 下面哪种说法不能反映群体参与管理时的情况?A.“众人划桨开大船” B.“三个和尚没水喝”C.“一个好汉三人帮” D.“十根筷子折不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古典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分别由以下几种理论组成(CDE )A.人际管理理论B.人性管理理论C.早期管理理论D.传统管理理论E.科学管理理论2、自我意识包括( ABD)A.物质自我B.社会自我C.知觉自我D.精神自我E.管理自我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 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4、人类学家霍尔根据人们接触的距离,把人际关系的范围划分为( ABC)A.亲密区B.熟人区C.社交区D.公共区E.隔离区5、组织文化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活力程度,组织文化可以被划分为( ACD)A.活力型组织文化B.挑战型组织文化C.官僚僵化式组织文化D.停滞型组织文化E.发展型组织文化6、心理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ACD )A.认识过程 B.观念过程 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 E.总结过程7、价值观的作用主要包括(ABCD )A.动力作用 B.标准作用 C.调节作用D.定向作用 E.稳定作用8、决定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是否从众的群体因素包括(ABCDE )A.群体的性质 B.群体的成员 C.群体的气氛D.群体的凝聚力 E.群体的一致性9、领导者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ACD )A.吸收新知识 B.强调成效 C.重视理性D.开发意识 E.创新能力10、实行组织变革的方式包括(ABCE )A.人员导向型 B.系统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D.环境导向型 E.组织导向型11、个性倾向性包括(ABCDE )A.需要 B.动机C.兴趣 D.理想E.信念12、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 CD)A.需要层次论 B.期望理论C.公平理论 D.挫折理论E.双因素理论13、群体规范的作用主要有(ABCE )A.维持和巩固群体 B.树立评价标准C.群体动力 D.促进群体变革E.行为导向14、行为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是(BD )A.强调层峰组织结构 B.主张扁平组织结构C.主张集权 D.主张分权E.提倡专业化15、绩效考核的程序包括(ABCD )A.确定考核目标 B.制定考核方案C.实施考核方案 D.做好考核鉴定与决策E.反馈16、激励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ABC )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状态型激励理论 D.自我感知型激励理论 E.综合型激励理论17、正式群体的功能主要有(ABCD ) A.完成组织任务 B.满足成员需求 C.协调人际关系 D.改变个人观念和行为 E.提高群体凝聚力18、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的主要功能有(ABDE ) A.满足成员需求 B.控制成员 C.教育成员 D.改造成员 E.激励成员19、按沟通者有无地位转移将沟通分为(DE )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单向沟通 E.双向沟通20、当组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变革(ABCD ) A.决策失灵 B.沟通渠道阻塞 C.组织机能失效 D.缺乏创新 E.出现非正式组织21、双因素理论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AE)A. 激励因素B. 心理因素C. 生理因素D. 社会因素E. 保健因素22、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指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AC)A. 成就需要B. 认同需要C. 权力需要D. 奖励需要E. 社交需要23、行为塑造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ABCD)A. 正面强化B. 反面强化C.惩罚D.消退24、构成组织管理心理学理论系统的相关学科有:(ABCDE)A. 心理学B. 社会学C. 社会心理学D. 人类学E. 政治学25、针对组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职能包括: (ABCDE)A. 组织的计划B. 指导C. 激励D. 控制E. 协调26、许多组织管理的研究焦点都放在了下面几种态度上:(ABC)A. 对工作的满足B. 对工作的投入C. 对组织的认同D. 对组织的发展27在人感到不公平时会有如下几种表现:(ABCDE)A. 改变自己的努力水平B. 改变自己得到的报偿C. 歪曲自己的认知D. 歪曲对他人的认知E. 改变参考对象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页码数供参考)1. 个体心理 P262. “经济人” P613社会知觉 P1144态度 P2275挫折 P1806刺激变量 7正式群体 P2598双向沟通技术 P3379人际关系 P36910领导 P39712社会人假设 P6313组织发展 P56414群体心理 P25515“社会人” P6316角色知觉17近因效应P12718归因 P13119意向成分 20挫折容忍力 P18121从众行为 22领导权 P39823成就需要的一般概念 P15224组织心理 P39525行为科学 P3226“复杂人”P7327个人倾向归因28管理者的可信度29退化反应30期望 P15632风险型决策33直线制组织结构 P45534领导心理 P39735普通心理学 P2736霍桑实验P1037自我知觉P11538个性 P7639刻板印象P12840能力 P8241投射作用(外化) 42群体压力 P28443授权 P46544决策 P434或者P27中间45 目标管理。P19146竞争型决策47权变的组织设计48行为科学 P3249管理方格图 P412-P41450成就动机测验51敏感性训练 P56752. 效果与效能53.绩效考核 P211四、论述题(30分)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是什么?P612社会知觉的特点?P113-1143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几种?P229(态度改变理论)1、2、3、4-P2354 什么是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的影响因素?P1815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有哪些?P452-P4666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是什么?P65霍桑实验的结论+P65管理措施8 什么是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P182面对挫折的表现9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P369-37110 什么是领导有效性?它有哪些特征?P40111挫折的含义? 挫折产生的条件? P180+P181(挫折引起的因素)12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P141-P14413 群体行为的特征?P277-P28714什么是授权?P46515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同NO516阿尔德弗的“生存、关系、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ERG理论P147-P14817理性决策需要满足的条件?P437(两个假设条件)18企业组织发展的特点和基础?组织发展包括了建立在人本主义的民主价值基础上的有计划变革的干预措施的总和其基本价值观念包括:尊重人;信任和支持;权利均等;正视问题;参与等等19一个人的压力体验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20. 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P468-P469 组织结构的含义、优点、缺点21试述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22气质、性格、能力在管理中的意义?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