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成绩 注意事项:1:请考生用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和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2、客观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2“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土著建立三结合 的统治”。这种“三结合”中主动的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他们也是最居优势地位的成分。这种作法()A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B有效的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根源在于周初奴隶制经济的发展D体现的是一种神权与族权的结合3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4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从两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一是权力的转移,二是兼并战争的发展。这两个变化()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B顺应了人民的普遍要求C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5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说明()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形成B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C中央和地方关系得到了改善D地方割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6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B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C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8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9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10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11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全国已开垦的田地为827053600汉亩,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可占有的土地数量100汉亩。据此可知()A农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C土地兼并成为社会问题D土地问题亟需解决12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类别 词及次数 整地类农具词 耜(4次)钱(1次)镈(2次) 收割类农具词 铚(1次)艾(1次) 仓储类农具词 场(5次)圃(2次)仓(3次)庾(2次)廪(1次)百室(2次) A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B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C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D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13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14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A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B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C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D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15“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16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17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A推广精耕细作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D改变地租形式18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19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20宋朝“交子”单面套色印刷,长方形,四周有花纹,中间是一段红头文件或一幅历史故事,面值一般印在中上部位,最后是花押,花押的位置有的印在纸币的四角,有的印在纸币的中心。这说明宋代()A纸币有显著的“防伪”功能B活字印刷术得到迅速普及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D政府大力推广使用“交子”21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22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23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这体现了()A传统的贱商观念B鲜明的反封建意识C等级制度的强化D理学对人性的桎梏24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25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26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27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儒者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的理想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28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29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教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这一流派()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B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C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D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30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2、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6分)古代中国,保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畅,是国家实现对地方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 材料二 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 材料三 唐朝真正走向灭亡,应当是唐末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导致的。唐末的气候并不寒冷,照说不应该有过不下日子的情形,也只能是因为课税太重,而政府上层不了解民情,百姓实在没法忍受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起来造反。唐朝政府的上层是由一小群贵族长期垄断的,那些来自民间的科举进士,其中不少也是贵族的子弟。更何况,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真正进入决策阶层。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来者,对地方情形并不了解,而且又经常更换职务。因此,汉代地方官员可以承担的回馈信息的职能,在唐朝并不能实现。于是,小乱变成大乱,大乱连续不断,那么庞大辉煌的朝代,也就在农民的锄头和镰刀下,分裂成许多小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政系统的特点并分析其优劣。(6分) (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分析唐朝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与其灭亡的关系。(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2分)3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 、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绅富教济本地的贫民。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等著名的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 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 材料三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准“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表3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表3 时期 录取数量或方式 考试内容 考试程序 唐代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 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 录取名额大为增加 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 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 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 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福州三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从材料的“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可以推断材料强调下级对上级不能称谓亲属,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上级(天子、诸侯)对下级可以称谓亲属,但下属不可用亲属称谓上级,应该是只能用臣属关系称谓,故B项正确;材料不是关于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同姓还是异姓诸侯,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土著建立三结合的统治”说明周朝地方制度延续了殷人旧族和当地土著的部分权力,体现了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故A项正确;据所学,周朝的分封制在周朝末期崩溃,故没能有效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B项错误;据材料“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土著建立三结合的统治”可知是对旧有政治制度的继承不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体现了族权而没有体现神权,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西周时期,天子没有形成专制权力,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姬姓与姜姓封国由河南(中原地区)移往远方,为周朝建立新的屏障,并开发边远地区,故C项正确;西周建立后,周武王最先进行分封,其后周公进一步进行分封,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权力转移和兼并战争的发展,有利于打破贵族政治,以军事等才能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走向官僚政治,故A项正确;权力转移和兼并战争,并非人民所需,故B项错误;割据、兼并,有利于最终走向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这一现象是宗法分封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项错误。5【答案】B 【解析】A项形成于秦朝郡县制的建立,不是这一变化的反映,故A项错误;材料中称呼的变化反映出,秦汉地方长官是地方“主人”,而宋代地方长官只是代理中央管理地方,这一变化说明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而非关系得到改善,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不能据此推断地方割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阶层流动,与材料中“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不符,故A项错误;等级世袭制度,与材料中“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不符,故B项错误;荫子荫孙、子袭父爵与材料中“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反映历史大趋势,故D项错误。7【答案】C 【解析】材料呈现的秦朝推行的不只是郡县制,所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能全面反映现代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的秦朝仍然是推行人治,故B项错误;所谓的礼仪制度,是礼所维护的贵族政治,而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所代表的是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不是现代化的体现,故D项错误。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说明当时的法律与道德约束结合在一起,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题不是司法判决的一些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关系,不是立法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对道德的法律规范,不是说明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故D项错误。9【答案】B 【解析】“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并不等于“保证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和所学不难知道,北宋政府被迫采取的教育政策,正是为了回应自中唐以来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来的文化重心南移,故B项正确;南北卷制度并不意味着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故C项错误;北宋政府这种被迫的临时考试制度,正是为了遏制而非提升南方士人日益不断攀升的政治地位,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宋代设置通判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转运使的审计和监督体现了政府对地方财政权的控制而不是完善地方监察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宋朝始终财赋运转的审计权,南宋还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说明中央通过掌握地方财权来达到控制地方的目的,即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财政权的严格控制,并没有说明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公元2年,全国已开垦的田地是827053600汉亩,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的人均100汉亩”可知应该是土地问题亟需解决,故选D项;材料反映全国已开垦的土地和人均占有的土地,反映不出农业资源是否得到全面开发,排除A项;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从唐中期开始到宋代完成,而材料反映是汉代,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反映当时开垦的土地总量和人均占有土地量,但没有体现地主和农民所占有土地量的百分比,而土地兼并指的是土地大量集中地主手中,自耕农的大量破产,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2【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统计表可知,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很多种农具,说明诗经这部文学作品同时也具有史料记载的某些价值,故选A项;诗经主要记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而此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在此种制度之下,耕作方式是大规模简单协作,不是个体农耕,排除B项;统计表只是列举了西周时期出现了很多种农具,没有提及自然经济,排除C项;铁犁牛耕这种生产方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13【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劳动力要素回报率长期高于土地”,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实行精耕细作,故选A项;中国传统农业实行小农家庭经营,这与材料“劳动力要素回报率长期高于土地”无关,排除B项;农业大国但不一定出现材料中“劳动力要素回报率长期高于土地”的情况,排除C项;人多地少的现实,也不一定呈现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有些同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多余的农业人口会进行劳动力的转移,从事手工业、商业等,排除D项。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针对汉代田庄“闭门成市”不同的史家有不同的解释,故选B项;新的学术创见并不单纯依赖于新史料的发现,即使是最常见的资料,在新的思路下,用新的观念去阅读时,也能提出新观点,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时代发展的进程,排除C项;学术争论有利于澄清事实,还原历史真实,?但历史的真实是指实实在在的已发生的历史事实,不经过任何的加工修饰,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排除D项。15【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依据农时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没有反映出农业的区域化,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农民依据农时种植相应的农作物,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的提倡,故C项错误;材料小麦、大豆都属于传统农作物,种类没有明显增加,故D项错误。16【答案】B 【解析】魏晋时期北方经济水平更发达,故水利技术水平比南方高,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影响社会发展,北方修建的维护农业的水利工程数目减少,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南方水利工程数量增加,不能反映出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故C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出现在南宋以后,故D项错误。17【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粗糙,材料中的奴隶生产依然属于粗放式的集体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土地直接分给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各诸侯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由贵族组织农民在井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故B项正确;材料中把土地赏给有军功的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会导致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地租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经济关系,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18【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古代中国征税逐渐由征人头税到财产税,减少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A项正确;征税标准的变化减少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不能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故B项错误;征税形式由实物到货币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才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19【答案】A 【解析】“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表明当时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故选A项;材料的内容是当时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指的是手工业,没有涉及商业,排除C项;“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表明不是家庭手工作坊,排除D项。20【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宋朝“交子”版面设计,如花押的设计有显著的“防伪”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宋朝“交子”版面设计,没有涉及其印刷技术,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宋朝“交子”版面设计,没有涉及其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说明宋朝“交子”版面设计,没有涉及政府的货币政策,故D项错误。21【答案】D 【解析】材料中“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反映的是西汉盐铁官营的史实,不是历史观点,故A.B项错误;材料反映是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评论,故C项错误;材料中“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反映的是历史叙述,“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是对材料信息的解释,故D项正确。22【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两宋时期的农村商业中心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使乡村市镇更具经济牲,说明乡村经济进行了自我调整和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流,故D项错误。2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可知连婢女都看不起绢商,这是人们头脑中传统的贱商观念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体现不出反封建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也体现不出等级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唐代理学还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24【答案】C 【解析】“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材料中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而且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比较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A项;墨家和儒家思想均是有为的,因此不能说二者思想可以互补,排除B项;早期民本的表现为要求统治者重视民众的作用,而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此项内容,排除D项。25【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曹操认为法律和礼共同扮演管理国家的重要角色,故选D项;汉武帝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封建社会的法律为君主服务,强调礼无非是为稳定政局服务,排除B项;魏晋时期三教合流推动儒学出现哲学化倾向,排除C项。26【答案】D 【解析】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从外部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与材料中“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不符,故A项错误;明朝儒学趋向平民化,与材料中“唐代”不符,故B项错误;儒学的神秘化应是汉代天人感应等,与材料中“唐代”不符,故C项错误;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与材料中“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相符,故D项正确。27【答案】D 【解析】由“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可知宋庠的诗作表现出对事物规律的思考,这与理学家“格物致知”探寻天理的方式一致,将理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其诗歌创作领域,故选D项;材料体现是理学对诗作的影响不属于政治,排除A项;据材料“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说明是对事物规律的探究不是政治素养,排除B项;材料“北宋诗人宋庠”体现的是个人思想不是不同价值观念,排除 C项。28【答案】B 【解析】A项是宋明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A项错误;材料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重视辩论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实现三教归儒无关,故D项错误。29【答案】B 【解析】据材料“(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可知,胡适评论的中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是宋代理学,这一流派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宋代理学是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新儒学,故C项错误;宋代理学探寻格物致知的明理方法,故D项错误。3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宋代画家在绘画时,经过实地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类山,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特征都做了研究,这就是对大自然的“格物”精神,体现了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故选A项;材料体现山水画家的“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没有体现自然科学区的重大突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宋代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排除D项。31【答案】(1)特点:郡县制(自上而下官僚系统)下,地方长官多由中下级军官转任;道路系统从核心向外缘扩散。(2分)优: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保证政令畅通。劣:地方信息回馈效率不高。(4分) (2)贡献:设计了汉代察举制,将人才选拔方式制度化。(2分)影响:选拔、培养了治理地方的人才;为中央决策提供有效信息。(2分) (3)缺陷与关系:政府由少数贵族垄断,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进入决策阶层;地方官由外来者担任并经常更换。导致地方基层民情不能及时回馈中央;政府决策偏差,导致官逼民反,唐朝灭亡。(4分) (4)认识:要关注底层呼声,建立民意反馈的有效途径;选拔任用干部要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人才来源;要重视地方治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等。(任答其中2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队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得出自上而下形成系统,地方长官多由中下级军官转任;道路系统从核心向外缘扩散。第二小问优劣,据材料一“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出优是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保证政令畅通;据材料一“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得出劣是地方信息回馈效率不高。 (2)第一小问贡献,据材料二“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得出设计了选官制度察举制,将人才选拔方式制度化。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得出选拔、培养了治理地方的人才,为中央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3)第一小问缺陷,据材料三“唐朝政府的上层是由一小群贵族长期垄断的,那些来自民间的科举进士,其中不少也是贵族的子弟。更何况,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真正进入决策阶层”得出政府由少数贵族垄断,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进入决策阶层;据材料三“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来者,对地方情形并不了解,而且又经常更换职务。因此,汉代地方官员可以承担的回馈信息的职能,在唐朝并不能实现”得出地方官由外来者担任并经常更换,导致地方基层民情不能及时回馈中央。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由于这些缺陷,导致官逼民反,国家走向灭亡。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要关注民生,关注底层民众的呼声,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扩大选拔人才的来源,打破世袭垄断,重视地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32【答案】(1)特点:分类定级,分类扶持;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6分,答出3点即可) (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4分)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1877年至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4分,答出2点即可) (3)意义:是真正消除贫困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全球反贫困实践提供借鉴。(2分,答出2点即可)【解析】(1)由材料一“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可知分类定级,分类扶持;由材料一“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可知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由材料一“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可知临时性救助与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