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1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2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3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4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从而引起其上下波动。而利率作为货币体系的内在变量,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因而利率市场化也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根据现实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要求,通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利率政策效应来影响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已成为国外金融业在不断研究的主题,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已取得了不少发展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七次利率政策调整,为我国利率体系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初具规模、人们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和预期心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无疑已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因此,探讨和研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现实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现行利率管理体制中利率改革的基础条件、传导机制与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直接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实施。一是目前我国利率管理体制较为单一,利率弹性较低,影响了利率政策效应的传导与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它的传导机制一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首先,我国对利率目标的确定和调整具有相当程度的短期性,只重利率调节利益分配、减轻企业负担等财政化作用,忽视了利率对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市场传导作用(如储蓄投资消费的转化)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各项法定利率,各金融机构只有遵照执行,而其自行确定利率标准的自主权很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很难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及其政策效应。二是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尚不完善。首先,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经验看,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利率(资金的价格)主要取决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虽已建立,但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基准利率,发展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我国国债发行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债利率未发挥带动作用。另外,目前我国各种金融市场之间还处于相互分割状态,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利率关联度各不相同,因而中央银行以金融市场为调控对象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不理想。三是作为资金需求方企业,尚未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企业行为未完全市场化,预算软约束,对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信号反应不敏感,加之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三角债”严重,经济合同和信贷约束淡化,使利率的约束性几乎丧失。四是作为资金供给方银行,商业化改革也并不到位。经营观念上的转变不够彻底,内部管理制度还有待健全。尤其是商业银行经营本身讲求的就是“三性”原则,可现阶段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认识程度、防范能力及处理手段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亟需提高的问题;对获利的保障和保护能力也不足,对贷款定价水平与质量衡量标准不定,对完全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金融腐败行为也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督、控制手段。由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会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因此,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快企业(包括商业银行)的改革,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外部环境。只要企业产权明晰,经营机制健全,就能减少企业在资金运用上的风险性,往往在借款时企业就会更多顾及因利率变化而引起的经营风险以及自身的实际偿还能力,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债权人银行的利益;这也将有助于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一定程度上强化银行信贷风险,增强其经营积极性和开拓性,从而使全社会的信用程度均得到提高,这才能为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改革提供前提条件与基本保障。二、积极创造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促进市场利率体系的形成和完善。首先要大力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促进整个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基准性利率的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信号是在货币市场上形成的,发展货币市场有利于使这一信号能够准确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变化,形成可靠的基准性利率,以此为导向,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最终放开存款利率,才能真正实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发展货币市场,其重点应是尽快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业务。在货币市场的各个子市场中拆借市场的利率最能及时体现资金供求变动状况,对整个货币市场的利率结构具有导向性,因而发展拆借市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规范证券市场的运作,推动我国国债一、二级市场发展。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有效环节是增加市场上交易品种,使社会金融资产多元化,并加强各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以国债为基础的回购交易所形成的利率将是市场利率的主导性指标之一。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力度,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促进银行参与市场交易的积极性,防止资金沉淀,刺激资金流向市场,由此形成一个完善的利率市场化体系。三、采取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小行、后大行;先调整幅度、后彻底放开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到位。先进行外币利率改革,通过外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能够为本币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先进行贷款利率改革,适当放开其浮动范围、浮动幅度,由商业银行根据企业不同的资信情况和市场状况,在中央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以浮动,确定对企业的各期限、档次实际贷款利率,不仅体现了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三性”统一原则,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利率意图向市场的及时传递,也有利于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把客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及时传递到利率体系上来。对于存款利率的改革,可适当增加存款利率档次,并可在贷款利率改革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统一存贷款间计结息规则,使二者建立相关对称关系,也可对一定金额以上的定期存款给予一定的波动等等,从而为今后全面进行存款利率改革打下基础;先进行非国有商业银行利率改革,基于这些银行相对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成立较晚,规模尚小,但其经营灵活、包袱不重,使其先进行利率改革便于积累经验教训,且不会引发整个金融业经营中大的波动。四、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等于全面的自由化,而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从现实情况看,还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监管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监管法规制度,不断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不仅要加大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而且要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从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是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准备。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利率体系改革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