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名词研究.doc_第1页
《山海经》中的名词研究.doc_第2页
《山海经》中的名词研究.doc_第3页
《山海经》中的名词研究.doc_第4页
《山海经》中的名词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海经中的名词研究摘要: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代的重要古籍,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包括了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等,同时又保存了诸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这使其具有了非凡的文献价值,研究其中收录的名词,对研究先秦语言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章 绪论。主要介绍的是本论文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其研究现况和研究意义第二章 山海经中名词的特点及分类。主要阐述山海经中名词的特点并对山海经中动植物名词按草木虫鱼鸟兽进行简单分类和统计第三章 山海经中名词的文化内涵。选取了几个山海经中所记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神话事件等,对山海经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第四章 结语。对全文做出总结,指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及不足之处,并对山海经可以进行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山海经 名词 特点 分类第一章 绪论一、山海经概述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它涉及到神话,社会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对于该书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校编,方才形成传世书籍,而现代学者大多认为其成书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单基本可确定成书非一人一时。山海经版本颇为复杂,现可见的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而山海经的书名在史记中便有提及,史记大宛列传:“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已,至禹本记,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史记引述了很多书藉的内容,但无一例外,都是堪称经典的书籍,在司马迁论述西域的时候虽然形式上是对山海经提出了质疑,实质上是证明了山海经无比高贵的身份和正统地位,在他眼里山海经是和禹本纪相提并论的。由此亦可见山海经在先秦典籍中的重要地位。山海经是一本囊括了极为丰富类容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性质的典籍,其全书虽只有三万一千多字,但却涉及到了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历史,地理,天文,气象,民俗,宗教,动物,植物,矿物,医药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山海经中充满了奇特乃至怪诞的想象,在这方面他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典籍之冠,它可以说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最早源头之一,单也由于山海经类容之驳杂丰富,也造成了学者对其分类的困难。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数术略的形法类中,与宫宅地形人相等书并列;而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将它列入史部地理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它列入子部小说家;鲁迅先生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它“盖古之巫书”,认为山海经是巫术书。而在当代,有许多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信史,以胡远鹏,杨卓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人类学,语言学,民族学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山海经中的地名有许多涉及到世界各地的地理,并由此认为其为信史,是古人对于上古地理等各方面的直观描述记载,是一本地理大观。二,山海经研究概述山海经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自古以来就不缺乏研究者,东晋著名小学家郭璞对山海经进行了整理,做了详细的注解工作,之后,根据近人袁珂的山海经校注,比较重要的山海经版本及其研究专著主要有:明代学者杨慎山海经补注,王崇庆的山海经释义,清代学者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汪绂的山海经存,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吴承志的山海经地理今释。20世纪前80年中,中国由于时局动荡,朝代更迭,侵华战争,八年内战以及政治斗争等种种原因,中国大陆地区鲜少有关于山海经的研究专著出版,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从事山海经研究的学者日渐增多,成果跌出。在此段时间内,关于山海经研究的专书屡有出版,而这正标志着关于山海经研究的深化。根据张步天的山海经概论一书的统计,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山海经研究专著有,袁珂的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译,山海经全译,徐显之的山海经探源,山海经浅注,喻权中的中国古文化的新大陆:山海经海外经考,宫玉海的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等。参照张步天20世纪山海经研究综述和胡远鹏中国山海经研究述略,山海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山海经的性质,如著名的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在其山海经的考证及补遗(支那历史地理研究,1928年)一文中指出:“ 山海经一书远比一向认为金科玉律之地理书禹贡为可靠,其于中国历史及地理之研究为唯一重要之典籍”。鲁迅提出的巫书说亦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可,翁银陶山海经性质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袁珂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试探(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6期)等。二,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主要有何定生的山海经成书年代(语历所周刊第2卷第20期,1928年),陆侃如论山海经著作年代(新月第1第5期,1928年),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年代及其产生地域(中华文史论丛第1辑,1962年)。三,山海经作者,关于山海经作者,论者的分歧很大,主要有何观洲山海经在科学上之批判及作者之时代考(载燕京学报第7期,1930年),顾颉刚禹贡全文注释,袁珂山海经写作的时地及篇目考,吕子方山海经杂记,李行之山海经作者考(求索1989年第6期)。四,探讨山海经的地理价值:关于山海经的地理范围的讨论十分活跃,大致可分为传统的华夏说,局部小区说和世界圈说三类。主要论文有顾颉刚五藏山经试探(史学论丛第1期,1934年),徐旭生山海经的地理意义(地理知识1955年第8期),曹婉如五藏山经和禹贡中的地理知识(科学史集刊1958年第1期)等。五,山海经篇目及版本讨论:目前对于山海经的篇目的认定已接近取得共识,而对于山海经版本学的探讨则处于初始阶段。六,20世纪山海经的全方位研究还涉及到天文学,气象学,气候学,历法学,医药学,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乃至音乐学等方面的新论题:刘光汉山海经不可疑(国粹学报第1卷第10期),钟敬文山海经的医药学,张贻侠山海经世界最古老的矿产地质文献(光明日报1961年3月29日),谢因山海经与现代科学(读书1981年第8期)等。七,山海经语言文字研究:主要论文有李无末,吕朋林山海经动植物名词形义不一致现象分析(淮阴师范学院报1994年第1期),谭宏娇,张立成山海经植物名的构词特点(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王建军由存在句再论山海经的存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从以上情况看来,专门从语言文字角度研究的山海经,探讨山海经在上古时期的词汇,语法价值的人相对较少,这不得不说是一大缺失,而本文则希望在此基础上,对山海经中的名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三,山海经名词研究的意义专书词汇研究的意义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石,其在语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词汇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十分快捷,其变化也从特定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各种变化,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王力,周祖谟,殷孟伦等老一辈语言学家曾经提出进行专书词汇研究和断代词汇研究是深入研究词汇史的必要途径。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史词汇研究的基石,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专书词汇研究的意义显而易见,借用何乐士先生评论专书语法研究的观点的一段话: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词汇史乃至整个汉语史研究的基石;专书词汇研究的成果是检验自己或前人成说的有力武器;专书词汇研究是专题词汇研究的重要依据;专属研究是比较研究的必要条件;专属研究是建立新的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山海经名词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关于山海经的成书年代虽然还存在有一定的争议,但基本可以确定其上限为战国初期或中期,下限是战国末期,也即山海经是先秦典籍这一点是无疑的,而现在流传之山海经版本虽多少均有后人增改现象,但却对其身为先秦文献的价值没有大碍。对山海经中的词汇进行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山海经作为一部记录了大量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等诸多内容的典籍,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反映了先秦时代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众多内容,而通过分析,研究这些名词,我们可以对这个具体的历史阶段名词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和这一阶段名词本身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更好更深的理解。第二章 山海经名词的特点及分类一,山海经中名词的特点山海经作为一部先秦典籍,其中记录了很多关于神话,地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想要描述这些东西就必然要用到为数众多的名词,故此,名词在山海经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名词也大量反映了先秦汉语名词的众多特质。音节及结构上的特点在先秦古籍中,单音节词比复音节词多是普遍现象,众所周知,古代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复音节词虽然也占有一定的数量,但与单音节词相比,仍然是处于次要地位。但是在山海经中缺并非是如此。山海经中不仅复音节词占的比重比一般的先秦古籍多,而且在这些复音节词中还有着众多的三音节,四音节乃至四音节以上的词存在。山海经中名词音节及结构上的特点具体有如下几点:1.单音节名词少于复音节名词其中,单音节名词主要是动植物名,如鯥,类,彘,夔,嚣;杻,桃,枣,茆,蕃等,复音节词也记录了一部分动植物名,如文鳐,鹿蜀,旋龟,夫诸,犰狳;祝余,迷榖,桔梗,亢木,芍药等,但更多的复音节词则是用来记录山名,水名,国名,神人名等,如:山名:鹊山,柢山,钤山,泰冒之山,泰器之山,槐江之山等;水名:观水,泺水,杀水,敦薨之水,丘时之水,诸次之水等;国名:鬼国,貊国,巫咸国,犬戎国,轩辕之国,白民之国等;神人名:娥皇,句芒,英招,应龙,女妭等。特别的是,在山海经所记载的神人名中,有一些为远古时代部落首领或英雄的名字,其在随后的漫长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而被人民神化,变身成神,如娥皇,夸父等,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先祖崇拜传统;还有一些则本是兽名,或神人形象为兽或半人半兽,如应龙,烛龙等,这与远古时期先民由于自身力量的不足,而对比自身强大的自然,野兽等产生崇拜不无关系,是远古时期自然崇拜的体现。2.复音节名词中三音节,四音节等多音节名词数量较多山海经之中保存有大量的专有名词,这其中除了双音节名词之外,尚还有大量的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乃至六,七音节的名词。如:三音节名词:招摇山,不死树,三足鳖,洞庭山;四音节名词:蔓居之木,比翼之鸟,长沙之山,苍梧之渊;五音节及五音节以上名词:西王母之山,禹攻共工国山,胡不与之国。3.在复音节词中,单纯复音节词比合成复音节词少。在复音节词中,合成复音节词在描述事物,为事物命名方面有着其独有的优势,这是由于它有比较强大的概括总结的能力,可以方便的准确的描述出事物的特征,特别是偏正式的合成词大量出现,而其他种类的合成词则相对较少。(1)单纯复音词只占相当小的比重,如:狌狌,芍药,鸳鸯,昆仑,沙棠,罗罗等。(2)数量最多的是偏正式复合名词,如:轩辕之国,比翼之鸟,禹攻共工国山,夸父,苍梧之渊,轩辕之丘等。在这些偏正式复合名词中,大致可分为有“之”和没有“之”两类,究其因由,一为补足音节,如轩辕之国,比翼之鸟,本为三音节,加个之字,可凑成四字格,更加符合古人的阅读节奏;其二则是起到分割构成此复合名词的两个组成部分,如西王母之山,用之字将“西王母”和“山”两部分分割开来,更方便于阅读理解。(3)也有一部分联合式,动宾式,主谓式等其他的结构类型复合词,但数量均不是很多。联合式:毕方,颛顼,帝俊,雨师妾等动宾式:刑天,“刑天”即为砍去头颅之意主谓式:宵明,宵明即为天亮之意意义上的特点在中国众多的古籍中都存在一些名词,其形式和它所指称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在山海经中也同样如此,这些形意不一致的词,有的是单在山海经中出现,有的则是和其他典籍中出现的不同,如:1.同名异实(1)夸父 山海经北次二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痛。”山海经西次三经:“西次三山之首,曰崇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袁珂:虎疑尾字之讹)而善投,名曰举父。郭璞注云;或作夸父。”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柟,多竹箭,其兽多【牜乍】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可见“夸父”一词在山海经中有兽名,山名,人名三种意义。 (2)罗罗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山海经海外北经:“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吴任臣山海经广注:“骈雅曰:青虎谓之罗罗。今云南蛮人呼虎亦为罗罗,见天中记。”可见“罗罗”一词在山海经中有鸟名和兽名两种意思,而在骈雅和天中记中,“罗罗”单指“虎”,为兽名。 (3)夔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山海经中次九经:“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珀,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其鸟多翰鷩。”韩非子:“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虁有一足。非一足也。”史记五帝本纪:“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可见夔在山海经中是一种状似牛的兽类,而在韩非子的记载中,孔子认为夔是古时的乐正,是人名而非兽名,而司马迁的史记中也记载了夔为唐尧时期的大臣。 2.同实异名 (1)狌狌和猩猩 海内经:“有兽,人面,名曰猩猩。”郭璞注:“能言。”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郭璞注:“生生,禺兽,状如猿,伏行交足,亦此类也。见京房易。”海内经:“泛林方三百里,在狌狌东。”郭璞注:“或作猩猩,字同耳。”袁珂:“海内经云:有兽,人面,名曰猩猩。即此。”由此可见,“狌狌”和“猩猩”在山海经中应该是同一种动物。 (2)灌灌和貛貛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灌灌,郭璞注:“或作濩濩。”郝懿行疏:“吕氏春秋本味篇云:肉之美者,貛貛之炙。高诱注曰:貛貛,鸟名,其形未闻。貛一作獲。今案:貛与灌,獲与濩俱字形相近,则此鸟明矣。”由此可知山海经中所载“灌灌”与吕氏春秋中所载“貛貛”一致。 山海经中有着相当丰富的专有名词,这些专有名词由于肩负着给具体事务命名的重要任务,故多为复合名词,这导致了山海经中多音节名词多于单音节名词的现象。同时,山海经记载了大量的与远古神话相关的人名,地名,国名等,如:祝融,共工,毕方,后土,精卫,轩辕之国,苍梧之渊等,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一部分在后来被归纳吸收为成语,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这进一步丰富了上古汉语的词汇系统,同时也为我们后人研究上古汉语的词汇系统留下了重要的语料,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 二,山海经中名词分类 山海经一书中涉及到众多关于山水自然的情况,其名词大多都是专有名词,与社会相关的名词相对较少,抽象名词更是堪称罕见,关于动植物名,山川河水名的专有名词占绝大多数,在此谨选取草、木、虫、鱼、鸟、兽六类名词作一个简单的分类统计。按照此六类名词在山海经十八卷中首次出现的卷数,列表如下: 草木虫鱼鸟兽南山经第一韭 祝余 稌 稻 白菅 桂 榖 迷榖 棪木 梓 枏 荆 杞 白【gao】 蝮虫龟 虺 旋龟 鯥 赤鱬 鮆鱼 芘蠃 鱄鱼 鲋【尚鸟】【付鸟】 灌灌 鸳鸯 鸱 鴸 雕 鵁 瞿如 凤皇 枭 颙 鹓雏 鸡 禺 狌狌 白猿 马 虎 鹿蜀 牛 貍 类 羊 猼【讠也】 狐 龙 豚 狗 貍力 长右 彘 猾裹 犬 彘(此处“彘”为食人猛兽,如前文“彘”非同一物) 【羊患】 蛊雕 犀 兕 象 虎蛟 西山经第二萆荔 乌韭 条 葵 箭 【媚】 黄雚 麻 薰草 蘼芜 杜衡 桃枝 钩端 蕙 蓇蓉 菅蒿茇 无条 【艹宾】草 葱 稷 茆 蕃 茈草 药 虈 芎 瓜文茎 枣 杻 橿 樗盼木 枳 棫 柞 桔梗 桂木 檀 【木畟】 豫章 棠 桃 丹木 榣木 若 李 沙棠 桑 榛 楛 漆 松 柏 栎 木瓜 櫰木 蜂肥遗 【鱼丰】鱼 鳖 人鱼 白蛇 文鳐鱼 鲤鱼 蠃母 【鱼骨】鱼 文贝 冉遗之鱼 黄贝 蠃鱼 鳋鱼鳣鱼 【如鱼】【鱼比】之鱼 【虫鸟】 渠 山鸡 赤鷩 鴖 鹊 翠 翟鹑肥遗橐【非巴】 尸鸩 白翰 栎 数斯鸮 鹦【母鸟】鸓 鸾鸟 凫徯 罗罗 凫 蛮蛮 鹗 晨鹄鵕鸟 鹄 鸾鸡 鹰 鹯 钦原 鹑鸟 胜遇 鹤 毕方 【乐鸟】 乌 鵸鵌 当扈 雉 羬羊 【牜乍】牛 葱聋 豪彘 嚣 猛豹 熊 罴 溪边 鼠 鹿 玃如 【敏牛】 旄牛 麢 麝 豹 朱厌犳 麋 举父 土蝼 狡 狰 天狗 傲秵 讙 狼 蛮蛮 蝟 穷奇 孰湖 蜼 北山经第三华草 薤 藷藇 秦椒 芍药 机木 桐 椐柘 棘 柳 三桑 栒滑鱼 鱓儵 何罗之鱼 长蛇 鳛鳛之鱼 赤鲑 【鱼市】【鱼市】之鱼 【鱼巢】鱼 鮨鱼 【鱼旦】 龙龟 【鱼帝】鱼 鳠 鼍 师鱼 大蛇东山经第四菌蒲 黍 榑木 杨 桢木螽 蝗鳙鳙之鱼 活师箴鱼 鳡鱼 堪【予予】之鱼 螩【虫庸】 黄蛇 蜃珧 珠蟞鱼 寐鱼鮪 蠵龟鮯鮯之鱼 鱃鱼茈鱼 薄鱼 中山经第五箨 植楮 天婴 龙骨葌草 鬼草薝棘 菽 荣草 蒨 藳本 荀草蒐 葶苧 【艹术】 芫 门冬 芃藷【艹与】 寇脱 萧 苦辛 蓍 夙条 言酸 瑶草 菟丘 嘉荣 蘡薁 少辛 【艹冈】草荻 棃 【艹狠】 菊 龙脩 莽草 鸡谷 桂竹 扶竹 筀竹 羊桃 杏 【木厉】木 棟 彫棠 榆 芒草 举 蔓居之木 茇 槐 櫄木 樗 備木 黄棘 天楄 蒙木 帝休 梨 栯木 帝屋 椒 亢木 葪柏 杼 橘 櫾 柤 栗 寓木 楢棷 椫 櫧木 芧椆 纍 帝女之桑 牛伤 蛰虫 蜜 蜚豪鱼 脩辟之鱼 三足龟鯩鱼 鱼 鳜 文鱼 鲛鱼 海外南经第六三珠树 海外西经第七雄常 海外北经第八寻木 甘祖 甘华海外东经第九薰华草 扶桑海内南经第十木乔 罗 栾 蓲 建木 海内西经第十一珠树 文玉树 玗琪树 圣木曼兑 服常树 琅玕树 鸟秩树 海内北经第十二大蜂 朱蛾 蛾海内东经第十三大荒东经第十四芥扶木 大荒南经第十五芑 穋 【艹巨】 杨甘木 枫木 朱木 椐格之松 白柳 白木 蜮大荒西经第十六大荒北经第十七寻竹灵寿 芒蜚蛭 黑虫海内经第十八第三章 山海经中名词的文化内涵 语言承载着他所代表的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能够反映出文化的特点,而词汇特别是名词对于文化的这种反映则更为明显。山海经作为一部先秦古籍,其中记载了众多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是大多是先民原始文化的精华,反映了人类在早期进化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他们用自己那也许并不十分成熟的四维思考和回答一个个让他们感到匪夷所思的问题,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万物从何而始,人类自身又是从何而来,日升月落,四季更迭又是为何而周而复始这些神话以及构成这些神话的名词,共同向我们展示着远古先民的思想与智慧。 一,不屈不挠挑战自然的精神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这部分记载后来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沉淀,最终被人们精炼成精卫填海这个成语,这个神话描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玩之时不幸溺水身亡,死后灵魂不灭,化作精卫鸟,不屈不挠的想要填平夺取她性命的东海的故事。顾炎武有诗叹曰:“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女娃作为五方天帝中炎帝之女,尚且死在了大海之中,由此可见在远古先民严重大海,或者说水的恐怖,连神女都会死于水,更遑论人了,而女娃在死后化为精卫矢志填海的行为,也暗合了远古先民在敬畏崇拜自然的同时,对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渴望,体现了人类先民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可贵精神。 二,朴素的唯物主义生死观 山海经大荒南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山海经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陽,帝喾葬于阴。”这是山海经中 关于帝尧,帝喾,帝舜埋葬地点的明确描述,这说明在中国远古先民的思想中,即使是帝尧,帝喾这样的天神也会有死的一天,虽然在山海经中还记载有颛顼死而复生的奇闻,但实际上,这里颛顼的死而复生并非是真真意义上的“不死”,“永生”,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所以,重生后的颛顼只能被称之为“鱼妇”,而不再复“颛顼”之名,而山海经中唯有的两次提到“不死”,一次是海外南经:“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二另外一次是在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这里的“不死民”和“不死”,虽然在名义上也是“不死”,但其却有一个前提,就是“寿”,许慎说文解字云:“寿,久也。”也就是说“不死民”“不死”仅仅只是由于他们长寿,看上去就像“不死”一样,但他们实际上还是会死的,而并非是真正的“不死”亦或是“永生”,而“颛顼之民”的“不死”,则可以和“颛顼”死而复生化为“鱼妇”联系起来,可以看做是“颛顼之子”作为“颛顼”的后代,而拥有了“颛顼”那死而复生的能力,从而达到一种并不完全的“永生”,因为,在死而复生之后,他们就与之前的自己完全不同了,也不能再拥有以前的名字等一切。这和世界上大多数远古神话中存在的永生的观点截然不同,反映了远古先民朴素的唯物主义生死观。 第四章 结语山海经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选择切入以研究的方向也非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