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习题集.doc_第1页
药理学习题集.doc_第2页
药理学习题集.doc_第3页
药理学习题集.doc_第4页
药理学习题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理学习题集第一章 绪 言1.药物 2.药理学3.药物效应动力学4.药物代谢动力学1.药理学A.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B.是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科学C.是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D.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E.是研究药物的科学 2.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药物的不良反应 C.影响药效的因素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E.药物在体内的消长规律3.药动学是研究A.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规律E.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 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4.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人体B.机体C.动物病理模型D.健康受试者E.健康动物5.不属于药理学学科任务的是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B.提高药物疗效C.研究开发新药D.创制适于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E.发现药物新用途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 包括 间的相互作用的 和 的科学。2.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是 ,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是 。1.药物 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2.药理学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一门学科。3.药物效应动力学 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4.药物代谢动力学 简称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1.D 2.D 3.E 4.B 5.D1.机体 病原体 规律 原理2.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 本草纲目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作用选择性2.治疗作用3.不良反应4.副作用5.毒性反应6.后遗效应7.继发效应8.变态反应9.阈剂量10.极量11.常用量12.效价强度13.效能14.安全范围15.治疗指数16.激动药17.拮抗药18.部分激动药19.受体向上调节20.受体向下调节1.药物作用是指A.药理效应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2.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致死量的一半B.中毒量的一半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3.药物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作用是A.不良反应B.副作用C.后遗效应D. 继发反应E.过敏反应4.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不包括A.兴奋性改变B.新陈代谢改变C.适应性改变D.产生新的机能活动E.抑制性改变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药物选择性低B.药物的剂量太大C.用药时间过久D.药物代谢过慢 E.药物分布广6.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的参数是A.最小有效量B.极量C.治疗指数D.半数致死量E.效价7.药物的质反应的ED50是指药物A.引起最大效应50%的剂量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8.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A.治疗作用B.后遗效应C.变态反应D.毒性反应E.副作用 9.以下哪项不属不良反应A.久用四环素引起伪膜性肠炎B.服用麻黄碱引起中枢兴奋症状C.肌注青霉素G钾盐引起局部疼痛D.眼科检查用后马托品后瞳孔散大E.以上都不是10.链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属于A.毒性反应B.高敏性C.副作用D.后遗症状E.治疗作用11.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药物的脂溶性高低.药物对受体亲和力大小.药物水溶性大小.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12.一个效价高,效能强的激动剂应是.高脂溶性,短半衰期.高亲和力,高内在活性.低亲和力,低内在活性.低亲和力,高内在活性.高亲和力,低内在活性13.几种药物相比较时,药物的LD50愈大则其A.毒性愈大B.毒性愈小C.安全性愈小D.安全性愈大E.治疗指数愈高14.下列关于药物副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B.难以避免,停药后可恢复 C.出现较轻与治疗无关的反应D.常因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引起 E.常因剂量过大引起15.从一条已知的量效曲线上看不出哪一项内容A.最小有效浓度B.最大有效浓度C.最小中毒浓度D.半数有效浓度E.最大效能1.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和两种类型。2.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和等。3.药物的治疗作用分为和。4.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机体反应相关的不良反应有和。5.长期应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这种现象称为 。它是机体对药物产生 的原因之一。1.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为什么?2.从药物量效曲线上可以获得那些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资料。3试述受体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主要特点。4.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何意义?1.药物作用选择性:大多数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毫无作用。2.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3.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作用。4.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5.毒性反应:药物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或有害的反应,多数药物的毒性反应是由于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的敏感性过高引起的。6.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7.继发效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不良后果,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8.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9.阈剂量:又称最小有效量,是刚引起效应的剂量。10.极量:又称最大治疗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11.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12.效价强度:表示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13.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当达到最大效应后,若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加。14.安全范围: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15.治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指数愈大,药物的安全性愈高。16.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也有较强内在活性。17.拮抗药:与受体亲和力强,但缺乏内在活性。18.部分激动药:虽然亲和力不弱,但内在活性不强,它可以和大量受体结合,但只能使其中一部分活化。19.受体向上调节: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增多的现象。20.受体向下调节:长期应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减少的现象。1.D 2.E 3.B 4.D 5.A 6.C 7.B 8.E 9.D 10.A 11.D 12.B 13.B 14.E 15.C1.兴奋作用 抑制作用2.副作用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继发反应 后遗效应 停药反应3.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4.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5.减少 受体向下调节 耐受性 1.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为什么?答: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非同义词。有某种药理效应不一定都产生临床疗效。扩张冠状动脉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2.从药物量效曲线上可以获得那些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资料。答: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效价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3.试述受体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主要特点。答:激动药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部分激动药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的药物,它们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拮抗药是只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结合后可阻断受体、递质或激动药与受体结合。4.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何意义?答:药物的效能与效价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不平行。在临床上达到效能后,再增加药量,其效应不再继续上升。因此,不可能通过不断增加剂量的方式以求获得不断增加效应的效果。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其强度越大,在临床上产生等效反应所需剂量较小。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吸收2.分布3.生物转化4.消除5.首过消除6.药酶诱导剂7.药酶抑制剂8.肠肝循环9.生物利用度10.恒量消除11.恒比消除12.血浆半衰期13.血浆蛋白结合率14.负荷量15.表观分布容积1.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A.顺浓度差转运B.消耗能量C.需要载体D.有竞争抑制现象E.有饱和现象2.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B.药物剂型C.药物的首关效应D.体液pHE.给药途径3.pH影响药物转运,它主要改变了何种性质A.生物利用度B.解离度C.溶解度D.水溶性E.浓度4.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饭后口服给药.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微循环障碍.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口服首关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强5.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A.药物作用增强B.药物代谢加快C.暂时失去药理活性D.药物排泄加快E.药物分布广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包括A.结合型药物分子变大,不易透过血管壁B.是可逆的C.药理活性暂时消失 D.加速药物在体内分布E.具有竞争性 7.某药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被另一药物置换后,其作用A.不变B.减弱C.增强D.消失E.不变或消失8.普萘洛尔口服吸收良好,但经过肝以后,只有30%的药物到达体循环,以致血药浓度较低,这表明该药A.药物活性低B.生物利用度低C.药物效价强度低D.药物排泄快E.药物分布广9.生物膜A侧pH=7.4,B侧pH=7.0,下列正确的论述是A.酸性药趋向于B侧B.酸性药趋向于A侧C.碱性药均趋向于A侧D.酸、碱性药均趋向于A侧E.以上均不对10.与药物分布无关的因素是A.药物剂型B.药物与组织亲和力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D.体液pHE.血脑屏障11.某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药物消除量恒定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E.消除速度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12.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E.排泄速度不变13.按半衰期给药,大约几次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A.6-7次B.4-5次C.3-4次D.2-3次E.1-2次14.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A.10小时左右B.20小时左右C.1天左右D.2天左右E.5天左右15.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来说,吸收最快的是吸入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16.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给药次数.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年龄17.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起效快慢.代谢快慢.分布.作用持续时间.与血浆蛋白的结合18.药物在肝内代谢转化后都会.毒性减小或消失.经胆汁排泄.极性增高.脂水分配系数增大.分子量减少19.经肝药酶转化的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A.减弱B.增强C.不变D.消失E.以上都不是20.给药间隔时间缩短一半,需经几个半衰期达到新的稳态血浓 A.1个B.2个C.3个D.5个E.10个 21.每次剂量加倍,需经几个半衰期达到新的稳态血浓A.立即B.1个C.2个D.5个E.10个22.关于肠肝循环,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合型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B.在小肠内水解C.在十二指肠内水解 D.经肠再吸收进入体循环E.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23.某药物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A.口服吸收迅速B.口服吸收完全C.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 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E.属一室分布模型24.按半衰期恒量重复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可A.首剂量加倍B.首剂量增加3倍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增加给药次数E.增加每次给药量 25.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间隔是A.每4h给药一次B.每6h给药一次C.每8h给药一次D.每12h给药一次E.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26.影响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剂量B.吸收速度C.原血浆浓度D.消除速度E.给药时间27.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是A.分子大,极性高B.分子小,极性低C.分子大,极性低D.分子小,极性高 E.以上均不是28.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A.舌下给药后B.吸入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给药后E.皮下给药后1.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和。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和。3.药物主要经排泄,其次经和排泄。4.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和等。5.药物主动转运有、和等。6.影响药物从小肠吸收的因素有、和等。7.药物在肝脏生物转化的意义有、和等。8.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可致。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可致。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可致。9.时量曲线的升段反映,高度反映,降段反映。10.大多数药物的消除为 ,少数药物的消除为 。1.试述pH值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简述pH对药物排泄的影响。3.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有哪些特点。1.分布: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2.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3.消除:进入体内的药物经生物转化及排泄,使体内药物减少的过程。4.首过消除:有些口服的药物在首次通过肝时即发生转化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5.首剂现象:又称首剂综合征,即首次用药后发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心悸等,在直立体位、饥饿或低盐情况下用药容易发生(哌唑嗪易发生)。6.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肝药酶合成或增强其活性的药物。7.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合成并降低其活性的药物。8.肠肝循环:自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9.生物利用度: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药量比例。F=进入血循环药物量/服药剂量100%10.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指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即每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降低恒定数量。1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指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即每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降低恒定比值。12.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13.血浆蛋白结合率:指血中血浆蛋白结合得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率。14.负荷量:在危机情况时首次剂量加大,使稳态治疗浓度提前产生的药物剂量。15.表观分布容积: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 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1.A 2.D 3.B 4.D 5.C 6.D 7.C 8.B 9.B 10.A 11.B 12.B 13.B 14.D 15.A 16.D 17.D 18.C 19.B 20.D 21.D 22.C 23.B 24.A 25.E 26.D 27.A 28.C1.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2.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亲和力 组织器官血流量 体内特殊屏障3.肾脏 胆汁 乳汁4.不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抑制5.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有饱和性 有竞争抑制6.药物崩解度 胃肠液PH值 胃肠蠕动情况 首过消除7.灭活药物 活化药物 形成毒物 极性增加,有利排泄8.药物逐渐蓄积 稳态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下降9.药物吸收及分布的快慢 药物吸收的量 药物消除的快慢10.恒比消除 恒量消除1.试述pH值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答: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状态多,易于吸收;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分子状态少,难于吸收;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状态多,易于吸收;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多,分子状态少,难于吸收。2.简述pH对药物排泄的影响。答: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状态多,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减少;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分子状态少,肾小管重吸收少,易于排泄;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状态多,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减少;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多,分子状态少,肾小管重吸收少,易于排泄。3.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有哪些特点。答: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药理活性暂时消失,呈可逆性结合,是药物的暂时“贮库”,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及消除。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可发生两种以上药物竞争结合位点,而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导致药物中毒。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1.协同作用2.拮抗作用3.耐药性(抗药性)4.耐受性 5.快速耐受性6.药物依赖性1.反复应用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A.习惯性B.成瘾性C.依赖性D.耐受性E.过敏性 2.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改变,不包括A.药物慢代谢型B.耐受性C.耐药性D.快速耐受性E.依赖性3.长期口服避孕药者避孕失败,可能是因为A.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B.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C.产生耐受性D.产生耐药性E.首关消除改变4.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目的是A.增加疗效B.解决个体差异问题C.使药物原有作用减弱D.减少不良反应 E.以上都不是5.安慰剂是一种A.可以增加疗效的药物B.阴性对照药C.口服制剂D.使病人得到安慰的药物E.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制剂6.安慰剂通过心理因素取得疗效可达A.10%-20%B.30%-50%C.50%-60%D.70%-80%E.80%-90%7.药物滥用是指A.医生用药不当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C.未掌握药物的适应症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8.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成为A.增强作用B.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互补作用E.拮抗作用1.药物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相互作用的浓度,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的愈高,愈强。2.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和有不同影响。3.个体差异包括、和等机体对药物的反应。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包括、 和 等。5.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方面包括、 和 等。6.药物依赖性包括和两种。7.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出现、和等。从受体角度解释药物耐受性的产生。1.协同作用: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效应增强,多用于增强疗效。2.拮抗作用:药理作用相反的药物联合应用其结果是药效减弱,多用于减少不良反应或解救药物中毒。3.耐药性(抗药性):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等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4.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药物的疗效会逐渐减弱,需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原来的疗效。5.快速耐受性: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性。6.药物依赖性: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两种。 1.D 2.A 3.B 4.D 5.E 6.B 7.D 8.A 1.药物 机体组织器官 浓度 作用2.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3.高敏性 耐受性 酶缺陷 习惯性 成瘾性4.药物剂量 药物剂型 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 长期用药 5.年龄 性别 心理因素 遗传因素 病理状态6.身体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 7.耐受性 快速耐受性 习惯性 成瘾性从受体角度解释药物耐受性的产生。答:连续用药后,受体蛋白构形改变,影响离子通道开放;或因受体与G-蛋白亲和力降低;或受体内陷而数目减少等,皆可导致耐受性产生。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1.M样作用2.N样作用3.型作用4.型作用1.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引起的功能变化不包括A.心脏兴奋B.皮肤黏膜血管和内脏血管收缩C.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D.胃肠平滑肌收缩E.瞳孔扩大2.去甲肾上腺素在突触间隙中消除的主要途径是A.被MAO破坏B.被COMT破坏C.摄取1D.摄取2E.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3.下列哪一项不属M受体激动时产生的效应 A.心肌收缩力减弱B.心率减慢C.唾液腺分泌增加 D.睫状肌收缩E.胃肠平滑肌松弛4.关于受体激动产生的效应,叙述正确的是A.1受体激动可致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减慢 B.2受体激动可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 C.M受体激动可致胃肠平滑肌舒张,腺体分泌增加 D.N1受体激动可致胃肠平滑肌收缩,血管收缩 E. N2体激动可致骨骼肌松弛5.下列哪些效应不是通过激动受体产生的A.支气管舒张B.骨骼肌血管舒张C.心率加快D.心肌收缩力增强E.膀胱逼尿肌收缩6.下列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的搭配正确的是A.异丙肾上腺素-普萘洛尔B.肾上腺素-哌唑嗪C.去甲肾上腺素-普萘洛尔 D.间羟胺-育亨宾E.毛果芸香碱-筒箭毒碱7.骨骼肌血管平滑肌上具有A.和受体,无M受体B.M受体,无和受体C.和M受体,无受体D.受体,无M和受体E.、和M受体1.胆碱受体分为和受体。2.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 和 受体。3.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分布的肾上腺素受体主要为;支气管黏膜分布肾上腺素受体为。4.M受体兴奋可引起心脏 ,瞳孔,胃肠道平滑肌,腺体分泌。5.N1受体兴奋可引起神经节,使肾上腺髓质分泌。1.何为胆碱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包括那些?2.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有哪些?1.M样作用:直接或间接激动M受体,可引起心脏抑制,血管扩张,内脏平滑肌收缩,瞳孔缩小及腺体分泌增加等,称为M样作用。2.N样作用:激动N受体表现为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骨骼肌收缩等,称为N样作用。3.型作用:是激动受体所表现的作用。突触后膜受体激动时表现为血管收缩、瞳孔扩大等效应;突触前膜2受体激动时则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4.型作用:是激动受体所表现的作用。表现为心脏兴奋、血管扩张、平滑肌松弛、糖原分解等效应;突触前膜2受体激动时则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1.D 2.C 3.E 4.D 5.E 6.A 7.E1.M受体 N受体2.1受体 2受体 1受体 2受体3.2受体 2受体4.抑制 缩小 收缩 增加5.兴奋 增加1.何为胆碱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包括那些?答: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称为胆碱能神经。包括: = 1 * GB3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极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分泌神经和骨骼肌的血管舒张神经;运动神经。 2.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有哪些?答:(1)直接作用于受体:激动药、阻断药 (2)影响递质: = 1 * GB3 影响递质的释放,如麻黄碱;影响递质的转运与贮存,如利舍平;影响递质的转化,如新斯的明。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1.调节痉挛2.胆碱能危象1.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是A.收缩瞳孔开大肌B.调节麻痹C.升高眼内压D.增加唾液腺的分泌E.收缩睫状肌辐射状纤维2.毛果芸香碱滴眼后,对视力的影响是A.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B.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C.视近物、远物均清楚 D.视近物、远物均模糊E.以上都不对3.毛果芸香碱滴眼,瞳孔缩小是由于A.睫状肌收缩B.虹膜辐射肌松弛 C.抑制胆碱酯酶D.兴奋瞳孔括约肌M受体,括约肌收缩 E.阻断瞳孔括约肌M受体,括约肌收缩4.毛果芸香碱的缩瞳机制是A.阻断虹膜受体,开大肌松弛B.阻断虹膜M胆碱受体,括约肌松弛 C.激动虹膜受体,开大肌收缩D.激动虹膜M胆碱受体,括约肌收缩 E.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增多5.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不包括A.瞳孔缩小B.降低眼内压C.睫状肌松弛D.调节痉挛E.视近物清楚 6.新斯的明用于重症肌无力是因为A.对大脑皮层运动区有兴奋作用B.增强运动神经乙酰胆碱酯酶复活 C.抑制胆碱酯酶和兴奋骨骼肌N2胆碱受体D.兴奋骨骼肌中M胆碱受体 E.促进骨骼肌Ca2+内流7.新斯的明对下列哪一个作用最强大A.收缩胃肠平滑肌B.收缩膀胱逼尿肌C.收缩支气管平滑肌D.收缩骨骼肌E.舒张骨骼肌8.关于新斯的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叔胺类药物B.口服吸收良好C.易透过血脑屏障D.可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E.注射给药t1/2约10h9.关于新斯的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骨骼肌兴奋作用最强B.为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C.可直接激动骨骼肌N2受体D.可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E.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10.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中,不属于M样症状的是A.腹痛、腹泻B.流涎C.瞳孔缩小D.尿失禁E.肌肉颤动 11.对一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下列抢救措施中错误的是A.迅速洗胃B.吸氧C.待阿托品疗效不好时,加用碘解磷定 D.及早、足量、反复注射阿托品E.硫酸镁导泻12.阿托品不能解除有机磷中毒的那一毒性症状A.肺部湿罗音B.呼吸道分泌物增多C.骨骼肌震颤D.腹痛、腹泻E.瞳孔缩小13.可用于诊断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是A.新斯的明B.毒扁豆碱C.依酚氯胺D.安贝氯胺E.加兰他敏14.治疗重症肌无力最好选用A.毛果芸香碱B.新斯的明C.毒扁豆碱D.阿托品E.加兰他敏15. 新斯的明对下列效应器兴奋作用最强的是A.心血管B.腺体C.眼D.骨骼肌E.支气管平滑肌16.治疗手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最好选用A.毛果芸香碱B.新斯的明C.毒扁豆碱D.阿托品E.加兰他敏17.新斯的明与毒扁豆碱的相同点是A.均为叔胺类化合物B.均有较强的中枢作用C.均可抑制胆碱酯酶 D.口服注射均易吸收E.临床应用完全一致18.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是A.激活胆碱酯酶B.抑制胆碱酯酶C.激活磷酸二酯酶D.抑制磷酸二酯酶 E.抑制腺苷酸环化酶1.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是:、和。临床主要用于 , 滴眼时应。2.毒扁豆碱治疗青光眼的作用机制:瞳孔括约肌,虹膜根部,前房角,房水循环,眼内压。3.新斯的明的作用特点是对 作用最强,对 作用较强,对 作用较弱。4.新斯的明的用途有、和。5.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特异性解救药为和 两类;代表药为和。6.新斯的明的禁忌症有、和 。1.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及作用特点。2.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有哪些?1.调节痉挛:用拟胆碱药时使环状肌向瞳孔方向收缩,结果使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只适合于视近物,而看远物则难以使其清晰地呈像于视网膜上;故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2.胆碱能危象:新斯的明用量过大,可使运动终板附近乙酰胆碱大量堆积,导致突触后膜持久除极化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使肌无力加重 ,此谓“胆碱能危象”1.D2.A3.D4.D5.C6.C7.D8.D9.B10.E 11.C12.C 13.C 14.B15.D16.B17.C 18.B1.缩瞳 降低眼内压 调节痉挛 治疗青光眼 压迫内眦2.收缩 变薄 间隙扩大 增加 下降3.骨骼肌 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 心血管、腺体、眼和支气管平滑肌4.重症肌无力 手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非去极化性肌松药中毒解救5.M受体阻断药 胆碱酯酶复活药 阿托品 碘解磷定6.机械性肠梗阻 尿路梗塞 支气管哮喘 1.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及作用特点。答:新斯的明能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大量积聚,激动M和N受体,产生M样和N样作用。对骨骼肌作用最强,是因为它除抑制胆碱酯酶外,尚可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N2受体及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对胃肠和膀胱平滑肌作用较强;对心血管、腺体、眼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弱。2.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有哪些?答:重症肌无力;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解救非去极化型肌松药中毒等第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1.调节麻痹2.去极化型肌松药3.非去极化型肌松药1.阿托品对胆碱受体的作用是A.阻断M、N胆碱受体B. 阻断N1、N2胆碱受体C. 阻断M、N2胆碱受体 D.对M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E.以上都不对2.阿托品用做全身麻醉前给药的目的是A.增强麻醉效果B.镇静C.预防心动过缓D.减少呼吸道分泌E.辅助骨骼肌松弛3.下列哪一项效应与阿托品阻断M胆碱受体无关A.松弛内脏平滑肌B.抑制腺体分泌C.解除小血管痉挛D.心率加快E.瞳孔扩大4.对山莨菪碱叙述错误的是A.其人工合成品称654-2B.平滑肌解痉作用与阿托品相似 C.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D.具有较强的中枢抗胆碱作用E.青光眼禁用5.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是A.扩瞳、升眼压、调节痉挛B.扩瞳、升眼压、调节麻痹C.扩瞳、降眼压、调节痉挛D.扩瞳、降眼压、调节麻痹E.以上均不对6.阿托品解痉作用的强弱依次是A.胃肠道、胆管、子宫、支气管B.胃肠道、膀胱、子宫、支气管C.胃肠道、膀胱、胆管、输尿管D.支气管、胃肠道、胆管、输尿管E.以上均不对7.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作用最弱的是A.汗腺分泌B.泪腺分泌C.呼吸道腺体分泌D.胃酸分泌E.唾液腺分泌8.对治疗量阿托品反应最敏感的腺体是A.唾液腺与汗腺B.泪腺与唾液腺C.呼吸道腺体与泪腺D.胃腺与唾液腺 E.汗腺与呼吸道腺体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阿托品的临床用途A.胃肠绞痛B.膀胱刺激征C.虹膜炎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E.眼底检查10.治疗量阿托品可引起A.腺体分泌增加B.心率加快C.血管扩张D.中枢兴奋E.体温升高 11.阿托品最适用于以下哪种休克的治疗A.感染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疼痛性休克12.阿托品抗休克的机制是A.兴奋中枢神经B.加强心肌收缩力C.解除胃肠绞痛D.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E.升高血压13.可用于抗晕动病和抗震颤麻痹的药物是A.山莨菪碱B.东莨菪碱C.哌仑西平D.溴丙胺太林E.阿托品14.具有中枢镇静作用的M受体阻断药是A.阿托品B.东莨菪碱C.山莨菪碱D.普鲁本辛E.后马托品15.山莨菪碱抗休克的主要机制是A.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B.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C.收缩小动脉,升高血压D.兴奋中枢神经系统E.以上都不对16.琥珀胆碱引起的呼吸麻痹可选用的解救药A.新斯的明B.阿托品C.毛果芸香碱D.肾上腺素E.以上都不对17.筒箭毒碱过量中毒,解救的药物是A.氨甲酰胆碱B.新斯的明C.氯甲左箭毒D.碘解磷啶E.以上都不是18.筒箭毒碱的骨骼肌松弛机制是A.竞争拮抗乙酰胆碱与N2受体结合B.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C.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D.抑制胆碱酯酶E.中枢性肌松作用1.与阿托品相比,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作用特点有、 和 。2.阿托品的扩瞳作用特点是、 和 。3.后马托品的散瞳作用特点是、 和 。4.合成扩瞳药有 和 等;合成解痉药有 和 等。5.阿托品禁用于 和 等。6.山莨菪碱的主要用途是和;后马托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7.治疗胆绞痛、肾绞痛,宜以 和 合用。8.阿托品松弛平滑肌的强弱顺序是 ,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的强弱顺序是。9.骨骼肌松弛药可分为 和 两类,前者代表药是 ;后者代表药是 。10.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有、和。11.琥珀胆碱产生肌松作用的机制是 ,而筒箭毒碱产生肌松作用的机制是 。1.阿托品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基础。2.东莨菪碱有哪些临床用途?3.山莨菪碱有哪些作用特点?4.珀胆碱的肌松作用原理是什么?并说明其作用特点。1.调节麻痹:阿托品能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从而使悬韧带保持紧张,使晶状体变扁,其折光度减低,只适于看远物,而不能将近距离的物体清晰地呈像于视网膜上,故看近物模糊不清的作用。2.去极化型肌松药:与运动终板上的N2胆碱受体结合,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终板不能对乙酰胆碱起反应,使骨骼肌松弛。3.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又称竞争性肌松药,此类药物能与运动终板上的N2胆碱受体结合而本身并不激动受体,从而竞争性阻断乙酰胆碱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1.D 2.D 3.C 4.D 5.B 6.C 7.D 8.A 9.D 10.B 11.A 12.D 13.B 14.B 15.B16.E 17.B 18.A1.抑制大脑皮层 中枢抗胆碱作用强 抑制前庭功能作用强 兴奋呼吸中枢作用强2.快速 强大 持久3.缓慢 较弱持久4.后马托品 尤卡托品丙胺太林 贝那替秦5.青光眼 前列腺肥大6.治疗感染性休克 治疗胃肠绞痛检查眼底7.阿托品 哌替啶8.胃肠道、膀胱、胆道、输尿管、支气管唾液腺、汗腺、泪腺、呼吸道腺体、胃液9.去极化型 非去极化型 琥珀胆碱 筒箭毒碱10.肌痛反应 血钾升高 眼内压升高 呼吸肌麻痹11.持续去极化,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导 阻断N2受体1.阿托品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基础。答:用于缓解内脏平滑肌绞痛:因可松弛内脏平滑肌。以胃肠平滑肌绞痛较好,胆绞痛和肾绞痛与哌替啶合用; = 2 * GB3 用于麻醉前给药: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防止呼吸道阻塞等,也可用于严重流涎盗汗; = 3 * GB3 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律加快,传导加快; = 4 * GB3 治疗感染性休克:大剂量可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 5 * GB3 眼科应用:与缩瞳药交替使用治疗虹膜睫状体炎,扩瞳作用以检查眼底,调节麻痹用以验光配镜; = 6 * GB3 解救有机磷中毒:阿托品通过阻断M受体缓解中毒时的M样症状,轻度中毒可单用,中、重度中毒与胆碱酯酶复活药合用。2.东莨菪碱有哪些临床用途?答:主要用于麻醉前给药,以及抗晕动病和抗震颤麻痹。3.山莨菪碱有哪些作用特点?答:平滑肌解痉作用较显著,也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中枢兴奋作用很少。4.珀胆碱的肌松作用原理是什么?并说明其作用特点。答:琥珀胆碱属去极化型肌松药,其作用原理是琥珀胆碱与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使终板模及邻近的肌细胞膜持久去极化,降低了N2受体对Ach的敏感性,导致肌肉松弛。特点是:用药后常见短暂的肌束颤动,可致高血钾症;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受性;过量中毒时不能用新斯的明解救,因可增强其毒性;治疗量无神经节阻断作用;可迅速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水解,因而作用短暂。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具有明显舒张血管,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是A.肾上腺素B.异丙肾上腺素C.麻黄碱D.多巴胺E.去甲肾上腺素2.用于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阿拉明E.普萘洛尔3.防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宜选用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麻黄碱D.多巴胺E.异丙肾上腺素4.抢救心脏骤停,心室内注射的药物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麻黄碱D.多巴胺E.异丙肾上腺素5.救治过敏性休克首选药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麻黄碱D.多巴胺E.异丙肾上腺素6.抢救心源性休克病人最好选用的药物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麻黄碱D.多巴胺E.异丙肾上腺素7.能直接激动和受体又可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药物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麻黄碱D.去氧肾上腺素E.异丙肾上腺素8.使用过量最易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是A.去甲肾上腺素B.间羟胺C.麻黄碱D.多巴胺E.肾上腺素9.肾上腺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机制是A.阻断1受体B.阻断1受体C.兴奋1受体D.兴奋2受体E.兴奋多巴胺受体10.对尿量已减少的中毒性休克最好选用A.异丙肾上腺素B.多巴胺C.麻黄碱D.肾上腺素E.阿托品11.去氧肾上腺素对眼的作用是A.激动瞳孔开大肌受体B.阻断瞳孔括约肌M受体C.明显升高眼内压 D.导致调节痉挛E.导致调节麻痹12.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滴的主要危险是A.心律失常B.局部组织坏死C.急性肾功能衰竭D.难于停药E.以上都不对13.中枢兴奋作用最为明显的药物是A.肾上腺素B.多巴胺C.麻黄碱D.异丙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14.激动外周受体可引起A.心脏兴奋,收缩压下降,瞳孔缩小B.支气管收缩,冠状血管舒张C.心脏兴奋,支气管舒张,糖原分解D.支气管收缩,糖原分解,瞳孔缩小E.心脏兴奋,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收缩15.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A.麻黄碱B.多巴胺C.去甲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E.多巴胺16.在家兔实验中,用利血平耗竭囊泡内的递质后,再静注间羟胺,其升压作用A.增强B.减弱C.反转为降压D.不受影响E.消失17.反复应用麻黄碱,引起快速耐受性的原因是.受体被阻断.受体数目减少.代偿性胆碱能神经功能增强.递质耗损排空,储存减少.肝药酶诱导,代谢加快18.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给药方法是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肌内注射D.口服稀释液E.以上都不对19.间羟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前者特点不包括A.对1受体作用弱B.升压作用弱而持久C.很少引起心律失常 D.较少引起心悸和少尿E.可肌注或静脉滴注20.去甲肾上腺素的禁忌证不包括A.高血压B.动脉硬化C.支气管哮喘D.器质性心脏病E.无尿患者21.小剂量激动D1受体和1受体,大剂量激动受体的药物是A.多巴胺B.多巴酚丁胺C.去甲肾上腺素D.麻黄碱E.去氧肾上腺素1.救治心脏骤停的药物有和等。2.间羟胺取代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休克的优点是、 和。3.与肾上腺素相比,麻黄碱的特点是、和。4.兼有直接与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有和。5.肾上腺素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是、。6.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途是 和。7.肾上腺素的主要禁忌证是、和。8.肾上腺素使皮肤粘膜血管,对骨骼肌血管 。9.多巴胺对肾脏的作用是、 。1.肾上腺素治疗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药理学基础。2.试述多巴胺治疗休克的药理作用。3.麻黄碱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1.D 2.C 3.C 4.E 5.B 6.D 7.C 8.E 9.D 10.B 11.A 12.C 13.C 14.C 15.C 16.B 17.D 18.D 19.A 20.C 21.A1.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2.升压作用缓慢持久 心律失常较少 肾功衰竭较少 不发生组织坏死3.口服有效 作用温和、持久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 有快速耐受性4.间羟胺麻黄碱5.扩张支气管 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 6.抗休克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7.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病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8.强烈收缩 呈舒张作用9.舒张肾血管 增加肾血流量 排钠利尿作用1.肾上腺素治疗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药理学基础。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1型变态反应,表现为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全身血容量降低,心收缩力减弱,血压降低,心率加快,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呼吸困难等。肾上腺素可显著激动和受体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改善心功能、升高血压,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水肿,减少过敏物质释放,迅速有效缓解过敏性休克。2.试述多巴胺治疗休克的药理作用。答: = 1 * GB3 对心脏作用:多巴胺主要激动心脏1受体,也具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能使心肌收缩性加强,心排出量增加; = 2 * GB3 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作用于受体和多巴胺受体,而对2受体影响十分微弱。一般能增加收缩压脉压。大剂量可引起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 = 3 * GB3 对肾脏作用:多巴胺能舒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此外尚有排钠利尿作用。以上这些作用,都是对休病人有利的。3.麻黄碱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答:麻黄碱除激动和受体外,尚可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间接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激动心脏1受体及皮肤、黏膜和腹腔内脏血管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升高血压。激动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2受体,使支气管和骨骼肌血管松弛。但起效缓慢,作用弱而持久。可兴奋中枢,反复应用可产生快速耐受性。临床用于治疗轻症支气管哮喘及预防哮喘发作;防治硬膜外麻醉和腰麻引起的低血压;治疗充血性鼻塞等。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2.内在拟交感活性1.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可选用.普萘洛尔.酚妥拉明.肾上腺素. 阿替洛尔 .吲哚洛尔2.酚妥拉明治疗顽固性心功能不全是通过哪一作用产生的A.舒张冠脉血管,增加供氧量B.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耗氧量 C.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耗氧量D. 扩张外周小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 E.舒张外周小动脉,减轻心脏后负荷3.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是.普萘洛尔.酚妥拉明.酚苄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