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写字评价办法及标准.doc_第1页
一年级写字评价办法及标准.doc_第2页
一年级写字评价办法及标准.doc_第3页
一年级写字评价办法及标准.doc_第4页
一年级写字评价办法及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写字评价办法及标准一、 教师课堂教学(50分)1、 基本笔画复习(10分)2、 笔顺规则复习(10分)3、 字体结构复习(10分)4、 常用偏旁部首(10分)5、 学生参与积极性(10分)二、 学生写字比赛(50分)评价办法: 写字比赛:在20分钟写完规定的内容。做到无错字。评价标准:1.卷面整洁,书写正确。(10分)2.铅笔要细,书写不能太用力。(10分)3.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摆好。(10分)4.笔画不能触及甚至超出田字格。(10分)5.保持写字姿势端正。(10分)让孩子爱上写字2013-11-22 15:16:39|分类: 家长课堂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汉字是我们的国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过:“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叫中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然而,传统的写字教学,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始终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老师教的方法也比较单调,或者老师不指导,放任自流,学生随手写;或者老师包办代替,越俎代庖;或者教师指导不科学,训练不系统。以上这些现象不利于写字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也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我校近几年在写字教学上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很大的改进,以下是我从事写字教学的点滴心得。 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笔画的训练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低年级儿童初学写字时,由于不知道笔画有轻重变化,所以用力不均,写的字要么轻飘飘的“浮在”纸上,要么就是沉甸甸的“镶嵌”纸上;由于不知道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行笔、运笔几个过程,当要求学生注意顿笔时,笔画就容易写成“木棍型”或者扭成“小蚯蚓型”。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练字的催化剂。写字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它没有综合实践课的精彩纷呈,也没有音乐课的活跃动感,更比不上语文课上那生动感人的故事氛围,它比较枯燥。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而言,“枯燥”的事物让他们味如嚼蜡,等于断送了他们学习写字的信心,初学写字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浓厚的兴趣,以至于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在学习基本笔画书写时,把笔画造型编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让学生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横”如桥,“竖”像尖尖的针,“撇”像大象的象牙,“捺”如刀,“点”像小雨点。教师还可以引进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到写字的角色中。如教学“横”时,讲山海关天下第一天“一”字的来历,学写“竖钩”时,可讲萧显踢钩,王羲之与鹅的故事等。这样就让学生一下子形象地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在教学书写这些基本笔画时,可先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可把笔画书写的方法寓于节奏训练中,编成顺口溜。如写“横”时,“起笔稍顿行笔轻快收笔稍顿”;写“捺”画时,“起笔轻边行边按捺脚写平”。要求学生做到念口诀与做运笔动作协调一致,培养学生的书写动感和节奏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书写手势,掌握笔法规律。在学生对基本笔画书写的规律有了初步掌握后,要求学生持之以恒,按规律把笔画写正确,写规范,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书写汉字筑好奠基石。 二、看你千遍也不厌间架结构的细赏(观察)中国的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一种美的艺术。汉字的形体美在象形、美在会意、美在细节、美在对称、美在稳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字是方块字,结构繁多,有左右、上下、半包围、全包围等诸多不同的结构。每一种结构的汉字在书写时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或是左窄右宽,或是上小下大,大多数学生看到一个字,顶多是看两眼,然后什么也不思考的就开始动笔写,缺乏写前观察的过程。因此要想引导一二年级的孩子写出一手好字,必先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字贴中的汉字。观察是感受美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观察,能优化学生注意品质,提高审美能力,为写好汉字做充分准备。在学生动笔前,教会学生按一定顺序来观察: (1)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 ( 2)观察主笔,使用田字格时,横中线、竖中线是帮助我们定位的拐杖,特别是通过观察找到压线笔,也就是关注出现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笔画。只有把笔画位置放准了,汉字才能均匀布局在田字格的中心位置,汉字的重心才能平稳。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对理解汉字间架结构的摆放有很大的帮助。例如“爸”,如果它的“巴”的“横”画不落在横中线,则整体就会偏下,整个字的重心就不够平稳了。 (3)观察笔画形态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笔画的形态之美。每次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引导学生视字如人,“你觉得这个字哪部分要写得瘦些?”“你认为这个汉字个子高些好,还是矮些好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会对不同结构的汉字书写注意点有所感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老师,我觉得灼这个字应该写成左边瘦右边胖,如果把左边的部首也写得很胖,那右边的偏旁就没地方坐了,那样真可怜。”“杂字下面的一横要写长些,这一横就像是一张大大的桌子,上面放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桌子太小就放不下了。” “我觉得丫这个字虽然笔画简单,但是书写时应该注意不要写得太大了,个子太高大,在房间里都不好活动了,那多难受呀!” 这是学生观察汉字时的发言,虽简单但却是发自内心,在孩子的眼中每一个汉字都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了这一情感基础,孩子定会笔下生趣,笔下留情,写出有情有趣的漂亮汉字来。可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观察品味汉字,能真切地感受到汉字的形体之美,能生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三、何不再上一层楼汉字书写求变化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字也是如此。因为有了变化,才使得中国书法令人如痴如醉。虽然这对低年级学生写字来说有些拔高要求,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指出的“最近发展区”,我们要让孩子“跳一跳摘桃子”,有时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只要善于观察,就能看出字的变化。 例如:相似笔画的伸缩,也叫汉字的“收放有致”。汉字中,如果出现笔画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笔画通过收放(伸缩)产生宽窄、高低、疏密的对比,这样就能避免呆板,从而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形”左边“开”的两横一短一长(一缩一伸),右边的“彡”起笔对齐,三撇平行,但长短有缩有伸。横画多的字,横画必然是有收有放(有伸有缩),最长的横画在一个字中只有一个,如“言”;竖画多的字,竖画也是有收有放,最长的竖画在一个字里也只有一个,如“川”;推而广之,主要的笔画要放(伸),次要的笔画要收(缩)。 错落有致求变化。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所言:“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如独体字“山”字,三竖要写得高低错落,不能写得一样高,这跟画画也是相通的。再如“郁”在左右结构中,为了求得左右的平衡,要写得高低错落,在变化中得以平衡,这与画画中构图求得平衡也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高低错落的规律是左小偏上写,右小向下沉,如“观”、“和”等。 相同部件之间的变化。一些独体字在变成部首或是其它汉字其中的一部分时,都会发生些许的变化。如 “森”字的“木”,“众”字的“人”,“晶”字的“日”,都要写得有所变化。如在教学“森”字时,我在黑板上用彩笔书写出一个大大的“森”字,学生观察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老师,这个字真特别。有三个木,前面两个捺都变成了点,最后一个没有变。” 师:“你能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可能是因为森林里的树木太多太多,一棵挨着一棵,都快挤不下了,前面两个木想给其它的树留点空间,所以把捺变成了点。”在学生眼中,汉字“森”成了一幅绿意盎然的森林美景,还成就了互相谦让的好品质,关注到了这个汉字细微之处的变化,品评鉴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如踏雪无痕般逐步提升。 细赏汉字之美,静守丝丝平淡,慢品成功喜悦。教给学生书写技巧,留给学生会汉字的想象空间,定能让写字成为一件快乐的事,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优美的诗,悦人,悦己。? ?一、总目标: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二、五年级目标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每天中午20分钟学生在悠扬的乐声中练字五个步骤来指导学生把字写好:观察字形特点;分析部件间比例结构;找关键笔画;给字定位;书空、实写。指导写字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具体指导写的训练时,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笔画的要领,从起笔、行笔到收笔,动作要准确,笔画要到位,结构要匀称。字的结构1 、掌握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的正确写法。教学目标认识和掌握“左中右宽窄略等”、“中宽左右窄”、“右宽左中窄”、“左窄中右宽”、“中窄左右宽”等五种结构的字的特点。把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教学过程正确的写字姿势: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学习新课“蝴”学生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中右三部分宽窄基本相等的字,大约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但在搭配上还是有区别的,像这个“蝴”字右偏旁起笔就要低于左中部分。写“柳”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撒”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中右结构。左边和右边较中间部分略窄,中间部分大多在左半格。右边“捺”笔要写得舒展大方。“蝌” 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倾”:左中部分写在田字格左半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右偏旁则独占右半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假”:在田字格中书写时,中间部分大多占左半格,只是稍微超过竖中线。“狱”:左边旁要写在左半格的中间位置:中间部分较矮小,位于竖中线偏左一点,右边部分应写得宽大一些。2 、掌握“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略等”“三部分大小不等”等四种结构的字的写法。搬:右偏旁略低于中偏旁;中间与右边的宽窄几乎相等。斑:左中右结构,左中右部分基本相等。左偏旁“ 斑 ”字的第四笔由“横”变为“提”。中间的“文”中的最后一笔“捺”变为“点”。啊:左中右结构。左偏旁“口”字较偏上,写时位于横中线的上方;中间部分“啊 ”较瘦,上部高出左右部分,位于左半个;右边部分“可”相对较宽大,独自占据右半格。练习:锻 掀 粥 吼咐 哪仰 彻 掰 辩脚 蜘3 、掌握“上中下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相等”和“三部分大小不等”结构字的特点。密 :上中下结构的字,上中下三部分的比例相近,但略有些差别,上部的“ ”稍宽一些,要能盖住中下部分,中间部分的“必”形体偏扁,“撇”画要稍长一点,以使下面的“虫”字能够容下。窝 :上中下结构,上边部分“ ”要写的扁而宽;中间部分“口”字位于横中线上方,形体窄而小;下边部分“内”字独占下半格,形体扁而宽,并且“内”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上开下合。等 :上中下结构。上边的“竹字头”形体较小,笔画紧凑;中间部分“土”字扁而宽,第三笔“横”长而舒展,位于横中线上;下边的“寸”长于中上部分,占据下半格,宽度与上边部分大致相等。禁 :上中下结构。上边的“林”位于上半格,较宽大,第三笔“横”和第八笔“捺”分别向左伸展;中间部分“二”位于横中线下方,扁而长,特别是第二笔的“横”的长度大致等于上边部分,下边部分“小”相对窄小一些。练写的字:意 篓 幕 裳 蓝 莫繁 紫 壶 晕 曼 牵4、掌握“左下半包围,左上半包围、右上半包围”等结构的字的写法。邀 :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邀 ”占田字格的做左半格和下半格,而且“平捺”要写的舒展;被包围部分“ 邀 ”位于田字格的中央偏右,要写的紧凑一些,而且第十三笔“捺”以变为“长点”,要注意把字写的端正。麻 :左上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广”要写的舒展一些,“点”居于竖中线上;被包围的部分“林”字,左边的“木”较窄小,且“捺”已变成了“点”,右边的“木字位于右半格,应写的舒展、大方。裁 :右上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 裁 ”,占据田字格的上半格和右半格,写是要注意第四笔“斜钩”的斜度;被包围部分“衣”字较小,位于左下格,且“捺”已变成“长点”。临写趣 建 屡 痕 旬 戴 匹 匾5、掌握“方正包围,扁款包围、品字形包围”构的字的写法。教学过程 :固 :方正全包围结构,外框是长方形,笔画劲挺饱满,横平竖直。内包“古”字结构要居中,大小与外框适宜,横画与外框的横画平行。四 :扁宽全包围结构,这类字的外形结构是稍扁略宽,如“四、田、回”等字。在书写字的外框时,要采取上开下和的构字方法,切忌两竖垂直。晶 :品字形包围结构。上部一个“日”,下部两个“日”,三个“日”字各不相符。第一个“日”字较大,占据字中间的上方;下部左边的“日”字较小,中间留的空隙要大一些,定位于左边的“日”字成对称状态。临写:圆 团 田 众 森 淼 叠范字:“谈”字,“炎”占字的几分之几?二火重叠为什么上小下大?两个火的捺为什么写法不一样?(重捺者,须有缩有伸)“好”字,女字旁为什么左放右缩,撇挑外伸?挑为什么向右上斜?“子”字右角折怎样运笔?弧弯钩怎样写正?横为什么左细右粗?左右两部分如何呼应? “砥”字,随写随讲:石字旁占字的五分之二。“氐”字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竖要直,靠近米字格的竖中线,写提折时笔锋先向左下移动,提按转锋,再向右上挑出。写戈钩,起笔藏锋,顿挫后提笔用力向下缓行,有一定曲度,不能直也不能过弯。“有”字为什么上提?“走之”怎样写?点落在何处?捺为什么外展?字的三部分笔画是怎样穿插的?整个字给你什么感觉?(结构严谨,字形较大)醺:左右两部分各占多大地方?右部横的距离如何?扁口与两点怎样写?下边四点占多大位置,怎样安排?整个字给你什么感觉?(笔画匀称,字形较大)躺:看右边“尚”字的笔画是怎样安排的?(竖、两点、横折竖钩)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两部分不分家,结字紧密)鞍:右部“安”字,点为什么要立起?宝盖为什么要小?长横为什么向左右略伸?“安”字下边撇、点如人的两足,怎样摆放?整个字给你什么感觉?(结字紧密,平稳安详)罐:左右两部各占多大地方?右部笔画怎样安排?(笔画匀称)敢:第一笔在什么地方下笔?左部笔画是怎样安排的?(上端两横平行,底横长。两竖平行,右竖长,挑有一定斜度托住左竖,右竖顶住左挑。内部两小横短小,内部白块分割均匀。)文字旁笔画是怎样穿插的?(上撇起笔高,伸至长横下,捺起笔靠近竖,向右下伸展。)戏:又作左旁怎样写?在戏字中占多大地方?折撇为什么伸得较长?“戈钩”怎样写?友:友字如何写正?关键是第二笔撇与末笔捺对称。捺与两个撇相呼应,两撇又不能状如排牙。勤:左部横距怎样安排?距离要小)力字旁怎样写?横折竖钩在右部什么地方起笔?学生看九成宫的功、动二字,体会“力”的写法。骑:马字旁占多大地方?与“奇”字如何搭配?横画在马字旁的什么部位落笔?帘:上部“穴”为什么要写宽写扁?巾字旁占多大地方?竖为什么要下伸?(形状如玩具陀螺)小学生写字的毛病:1笔画方面。点:容易拉长,或写得又轻又小,看不出起笔收笔;横:掌握不好向右上倾斜的角度;竖:直的易写斜,斜的却写直,掌握不好斜度;撇:平撇直角过大;捺:平捺写得过直或过斜,没有正确的曲弯度;提:不能控制用笔力度,收笔不轻快,笔画两头一样粗;钩:把握不住长短,有的写得太大,有的写得过小,斜钩弯度不自然;折:用笔不分轻重,特别是折处,不顿笔就向下滑。2部首方面。字头容易写长,左旁容易写宽,右旁容易写小,字底容易写高,字框容易写大。3结构方面。比例失调,笔画不当,呼应不好,重心不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把字写好呢?结合讲解,寻找规律。字的结构虽然繁复,但基本规律还是有的。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师要通过讲解,引导同学认识练字的一般规律,如字形、重心、比例、布局等。就字形而言,有正斜、长短、大孝疏密之别。如“米”、“木”要写方正;“匆”、“母”要写得斜而正;“中”、“目”要写长;“而”、“从”要写短;“露”、“繁”,结密收紧;“土”、“七”,宽绰粗壮。这些结构特点,学生通晓了,大有帮助。10种常用的方法1讲解法要想写好字,懂得一定的写字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懂得怎样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就要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教写“安”字,可向学生讲解“安”的主要笔画是横画,所以横画要写得长些,拦腰横贯左右。这一横就好像杂技演员走钢丝时所用的一根长长的金属棍,起平衡稳住重心的作用。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头脑中有了这个形象,写出的“安”就容易端正、美观了。实践证明,教师在写字指导时,把书写要领讲得越清楚,越生动,学生的写字兴趣就越浓厚,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2手教法手把手教学生写字是传统教法,此方法适用于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写字。手把手教学生写字和讲解写字要领紧密结合,一边写一边讲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效果非常好。如手把手教写竖画,悬针竖:下笔轻顿后,轻笔向下缓缓运行,至末端轻轻提起,与水平面夹角为90,竖画给人以均衡、稳定之感,因此要写得垂直有力。垂露竖:运笔方法同悬针竖的入笔,中间轻,末端顿,呈露珠下垂状。这样手把手教学生便领悟到了悬针竖笔直均齐之美,垂露竖挺拔刚劲之美。3歌诀法歌诀言简意赅,便于诵读、记忆,在写字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记忆有关的写字知识。如写捺画的歌诀:“写捺画,起笔轻,边行边按渐粗重,到出脚时略顿笔,用肘平掣慢出锋。”又如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歌诀:“足安腰挺头微俯,心静臂张眼正视。笔头离指约一寸,不挡视线眼舒适。笔杆斜靠虎口上,指实掌虚腕松驰。练字健康两不误,字好受益一辈子。”这些歌诀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要领,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4激趣法写字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他们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只是机械重复点、画、钩、挑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若注意以故事激趣,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比如以“一字千金”的故事导入新课:有个牧童“福”字写得好,常得到人们的夸奖。打那以后,牧童把“福”字写得更好了,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请牧童写“福”字,牧童也是有求必应,而且一个“福”字能写出很多花样来。后来,牧童的名字传到了京城,宰相愿出千金重酬,请牧童在相府大门上写个斗大的“福”字。学生听后,必然个个兴趣盎然,这就为上好这节写字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5示范法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形象的动作,亲眼看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接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能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如写“横”,随着笔画的运动,教师说出“笔尖触纸,向左逆行,折锋顿笔向右下,提笔行走,稍驻,微提,转锋向右下,向左回收”等运笔动作,让学生看清笔毫的运动,思考笔毫运动与笔画形态的关系,学生从观察中学到运笔的方法。6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方法。人们通过比较来区分对象,否则就是千歌一曲,千人一面,也就无从认识对象了。有比较才有鉴别,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字的特点。如“木”字的撇捺要舒展,在教“木”字旁就与“木”字进行比较,只是捺改为点,给右边让出点地方。“土”做为独体字,最后一笔为横,作偏旁时则改为提,通过比较容易记住两者的区别,避免书写时出现错误。7讨论法讨论法就是把学生写字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分析。如:“双耳旁”很多学生都写不好,不知道毛病在哪儿。拿出“防”、“部”两字集体讨论分析,并出示这两个字的范字进行对比,这时学生往往能谈出正确意见。学生会说,“上折右肩要高,不能写平”,“在防字中第二折要小,写大了方就无法写了”,“部字中右耳旁的第二折要大”,“两折间像断又不断”,“左耳旁竖较短,是垂露竖”,“右耳旁竖较长向下伸,是悬针竖”。教师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并给予补充,同时让学生当场书写,教师总结。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8观察法指导学生写字,必须先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静心地看课本上田字格中的范字,观察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以及主笔的位置等,使范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做到心中有数。在观察范字时,要求学生一边看范字一边用手指空临,一丝不苟,熟练之后再实写。如“示字旁”第一笔点向右下斜,第二笔横撇不要太长,第三笔竖起笔要和第一笔相对,第四笔点在竖的起笔处写。9训练法写字的技能性很强,只有加强训练才能把想写好字的愿望变成现实。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观察,都是习字的辅助手段,是为习字服务的。因此,指导学生写字要落实在“练”上,“练”要做到先书空后实写。书空也叫空临,就是不用书写工具,只用手指仿摹范字,把意念中的字形表现出来,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写好字。10演示法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借助投影、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难写的字的部件进行折拼组合,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明白书写要领。如“滚”字比较难写,可先在投影上出示左边的三点水,再在右边出示一个“衣”字,然后将“衣”字拉开,把一个扁扁的“公”字放进去,边演示边教学生读顺口溜:“左边三点水,右衣上下分,公字写扁形,放进衣字中。”这样,难写的“滚”字就化难为易了。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只要下定决心刻苦练习,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是可以把字写好的。 ?HB1Hr0?的摆放有很大的帮助。例如“爸”,如果它的“巴”的“横”画不落在横中线,则整体就会偏 下,整个字的重心就不够平稳了。 (3)观察笔画形态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笔画的形态之美。每次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引导学生视字如人,“你觉得这个字哪部分要写得瘦些?”“你认为这个汉字个子高些好,还是矮些好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会对不同结构的汉字书写注意点有所感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老师,我觉得灼这个字应该写成左边瘦右边胖,如果把左边的部首也写得很胖,那右边的偏旁就没地方坐了,那样真可怜。”“杂字下面的一横要写长些,这一横就像是一张大大的桌子,上面放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桌子太小就放不下了。” “我觉得丫这个字虽然笔画简单,但是书写时应该注意不要写得太大了,个子太高大,在房间里都不好活动了,那多难受呀!” 这是学生观察汉字时的发言,虽简单但却是发自内心,在孩子的眼中每一个汉字都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了这一情感基础,孩子定会笔下生趣,笔下留情,写出有情有趣的漂亮汉字来。可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观察品味汉字,能真切地感受到汉字的形体之美,能生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三、何不再上一层楼汉字书写求变化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字也是如此。因为有了变化,才使得中国书法令人如痴如醉。虽然这对低年级学生写字来说有些拔高要求,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指出的“最近发展区”,我们要让孩子“跳一跳摘桃子”,有时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只要善于观察,就能看出字的变化。 例如:相似笔画的伸缩,也叫汉字的“收放有致”。汉字中,如果出现笔画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笔画通过收放(伸缩)产生宽窄、高低、疏密的对比,这样就能避免呆板,从而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形”左边“开”的两横一短一长(一缩一伸),右边的“彡”起笔对齐,三撇平行,但长短有缩有伸。横画多的字,横画必然是有收有放(有伸有缩),最长的横画在一个字中只有一个,如“言”;竖画多的字,竖画也是有收有放,最长的竖画在一个字里也只有一个,如“川”;推而广之,主要的笔画要放(伸),次要的笔画要收(缩)。 错落有致求变化。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所言:“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如独体字“山”字,三竖要写得高低错落,不能写得一样高,这跟画画也是相通的。再如“郁”在左右结构中,为了求得左右的平衡,要写得高低错落,在变化中得以平衡,这与画画中构图求得平衡也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高低错落的规律是左小偏上写,右小向下沉,如“观”、“和”等。 相同部件之间的变化。一些独体字在变成部首或是其它汉字其中的一部分时,都会发生些许的变化。如 “森”字的“木”,“众”字的“人”,“晶”字的“日”,都要写得有所变化。如在教学“森”字时,我在黑板上用彩笔书写出一个大大的“森”字,学生观察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老师,这个字真特别。有三个木,前面两个捺都变成了点,最后一个没有变。” 师:“你能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可能是因为森林里的树木太多太多,一棵挨着一棵,都快挤不下了,前面两个木想给其它的树留点空间,所以把捺变成了点。”在学生眼中,汉字“森”成了一幅绿意盎然的森林美景,还成就了互相谦让的好品质,关注到了这个汉字细微之处的变化,品评鉴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如踏雪无痕般逐步提升。 细赏汉字之美,静守丝丝平淡,慢品成功喜悦。教给学生书写技巧,留给学生会汉字的想象空间,定能让写字成为一件快乐的事,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优美的诗,悦人,悦己。一、写好笔画、抓住要点。每个汉字都是由不同的笔画组成的,要把字写得工整甚至美观,笔画要先写规范、写美。现在有很多学生的笔画是没有写规范的,例如,横折和横折勾,有学生就是写成一个半圆,没有折出角、勾出尖;再比如,我们常常强调的撇要出尖、捺要出角、尾部要尖,可是学生一写就变成长长的左点和右点了,有的写平撇就变成短横,卧捺就变成长横了,这些都是笔画书写的不规范(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thread-75596-1-1.html)。要指导学生把笔画写准确、工整甚至美观,老师要范写,并且边写边讲要点。如点的写法:从轻到重运笔,往右下写,要有点弯的弧度,不要直直的,这样的点显得硬邦邦的,不好看。再比写捺,起笔像写点一样要有弧度,再往右下按笔,到一定的长度停一下,但是笔不能提起来,接着往偏右的方向拐一下运笔,同时笔慢慢提起来,这样就能写出捺的角和尖、而不会写成长长的右点了。二、分析结构,抓好起笔。要写好字,结构的分析很重要。在结构分析上不要只停留在“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上下结构,上小下大”这种表米那上,要分析深入、细致。例如“满”“呼”“到”“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它们的左右部分比例大小、位置高低都是不一样的。“满”和“呼”一样是左窄右宽,但是“满”左右部分的位置高低、部件长短基本一样, “呼”的左边“口字旁”就显得短小、右边“乎”要宽长一些了;再看“到”和“耐”,一样是左宽右窄,但是“到”左右部分的位置高低、部件长短基本一样,“耐”左边就要写短写宽、右边要写长写窄。而这些字如果把它们左右部分都写一样大小、高低一样就不规范了。(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thread-75596-1-1.html)分析好结构,还要注意字的起笔。一个字的起笔很重要,起高了,在个字在整个格子中间或者整行字中就会偏高,这就会导致书写不工整了。所以,老师在指导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看清楚字的起笔位置。例如:“满”字,是左右结构,起笔是点,这点要写在左边偏上部分,不能写低,一低,等下右边的草字头就会写高了,于是学生就不自觉地把草字头盖住左边的三点水,这个字就变成上下结构而写出错别字了,即使没有把草字头盖住左边的三点水,这个字写出来也是不规范的。再比如写“呼”字,起笔口字旁的竖就要写低一点,如果写高了,右边“乎”字的横一写长就又成为错别字了,即使不是错别字,整个字也会显得头重脚轻了。三、对照笔画,抓住关键。有些笔画看起来很相像,但是认真观察是不像的,要把它们摆在一起互相对照,区分开来,字才能写规范、写美观。例如“回”和“国”这两个字,都有外框(回字框和方框儿),看起来都是先写竖,再写横折勾,但是,“回”的竖要往右边倾斜,而且要短一点,横折勾的横要长点,折要往左边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