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指标解读.ppt_第1页
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指标解读.ppt_第2页
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指标解读.ppt_第3页
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指标解读.ppt_第4页
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指标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指标解读,报告单,我国居民死亡原因构成,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最主要的因素!,美国的肿瘤发病情况,我国的肿瘤发病情况,目录,火山活动的发生。 主要源于地质结构不稳定,地壳活动频繁,基因组不稳定。,Genomic Complexity is a Hallmark of Cancer,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 肿瘤标志物升高早于临床检测,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细胞膜表面物质,由肿瘤细胞表达分泌入血液、其它体液及组织中; 由机体对肿瘤反生免疫反应而产生并进入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 这两类物质都可以被临床检测到,并用于指导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在不断发展,page 12 2011 Roche,肿瘤易患 基因,中间/终点 标志物,早期诊断的 终点标志物,分子肿瘤,诊断和预后的 标志物,治疗监测的 标志物,正常组织/ 生殖细胞改变,BRCA 基因突变,肿瘤的体积 (细胞数),104,108,肿瘤复发 或转移,表现出 临床症状,原位癌,恶性 表型,癌前 病变,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的血清蛋白: PSA, CEA, AFP, ,全身基因 突变: p53,经典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TM)在体检中的应用, TM检测技术几乎是迄今为止发现早期无症状肿瘤的唯一途径。 可先于X线、超声、CT、MRI或PET-CT等物理检查发现肿瘤。 TM检测阳性,不一定是肿瘤,仅仅是一种提示和信号,提示检 测者属于高危人群,应引起警示和注意。TM检测阳性者应结合临床 查清原因,考虑遗传因素、周围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等 影响因素。,肿瘤标志物异常需要做进一步检查,1.明显的增高:当然癌症的可疑度也会相应增大,对于出现这类状况的患者来说,做下一步的全面检查,包括CT、B超等,2.轻微的超标:也不能置之不理,为了彻底的排除癌变早期的可能,还需要隔一两个月再去医院进行复检,如果持续升高,就要怀疑癌变在发展,如果一直没有明显的升高,一般是良性病变,可能是器官炎症。如肝脏良性疾病,AFP、CA199、CEA升高。,肿瘤标志物值升高患有肿瘤,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2、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某些生理变化,如妊娠和月经,AFP、CA125、HCG会升高。,肿瘤标志物值升高患有肿瘤,3、样品存储问题:在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是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4、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5、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等,肿瘤标志物多呈阳性反应。,正确对待TM的检测结果,友情提醒: 1、TM的器官特异性和肿瘤特异性均不太理想,既存在于肿瘤中也存在于 正常人和非肿瘤患者血液和体液中。 2、各人的TM基础水平不同,不能单凭超过参考范围而进行诊断,也不 提倡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对结果进行评估和解释应小心。,正确对待TM的检测结果, 体检阳性者: 开展相关的、必要的检查。 应定期随访。通过体检TM检测可筛选出高危人群,定期复查,对不良习惯及行为给予劝导。隔2-3周复查,复查2次。 减少负面影响,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正确对待TM的检测结果, 关于假阴性结果: 肿瘤本身导致的:肿瘤的大小和肿瘤细胞数目;细胞或其表面被封闭; 肿瘤细胞合成分泌TM的速度;肿瘤组织本身血循环差,其产生的肿瘤标志物 不能分泌到外周血液中等。 其他客观因素:血标本的采集、储存不当、标本量不足;检测因素如交 叉反应、钩状效应等。,肿瘤标志物动态监测,可评估肿瘤的疗效,在影像学改变之前提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肿瘤诊疗现状: 肿瘤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70-80%患者一经诊断均处于肿瘤晚期;丧失了早期治疗机会,预后差,3-5年的生存率较低。 肿瘤的诊断: 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 肿瘤的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其他综合治疗,肿瘤标志物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肿瘤标志物的分类,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由胚胎卵黄囊、胚胎肝细胞及其他内胚层分化的胃肠组织合成,其为一单链蛋白,分子量为70000。 参考值 200ng/ml且持续8周以上;或血清AFP浓度大于500ng/ml,经2-4周复查不下降或继续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原发性肝癌 10%-50%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呈一过性低水平升高,多在25-200ng/ml之间,3 内胚层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患者如胃癌,尤其是伴肝转移者,AFP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4 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高峰,一般在400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5 妊娠期AFP异常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存在于胚胎胃肠黏膜上皮与一些恶性组织的细胞表面,是一种分子量为180000的糖蛋白。最初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后被发现在消化道外的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等中也存在。 参考值:5.2ng/ml 临床意义: CEA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2、某些良性疾病,如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肺气肿及良性乳腺疾病也可见血清CEA升高,但一般为轻微升高,动态观察无持续上升,在病情缓解后可降至正常水平。正常人吸烟者CEA可有轻度升高 3、治疗前CEA水平可帮助了解肿瘤恶性程度、病变范围及预后情况,癌症越晚期,CEA越高,预后越差。 4、手术完全切除者,CEA应在6周内恢复正常;术后CEA无变化或下降后又回升至较高水平,则表示肿瘤未完全切除或有远处转移。 5、癌症病人的胸、腹水、消化液、分泌物中的CEA常升高。 6、血清CEA定量结合甲状腺降钙素测定,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复发的判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25是以卵巢浆液性乳突状腺癌患者来源的标本所建立的细胞株制备小鼠单克隆抗体所获得,分子量大于200000。生化本质为糖蛋白,是一种分化抗原,存在于胎儿体腔上皮衍化而来的组织中,包括腹膜、胸膜、心包膜等。 参考值 35.0U/ml 临床意义: (1)卵巢癌血清CA125升高,阳性率82.2%;治疗有效CA125下降;复发CA125升高先于症状;CA125是判断疗效和复发的良好指标。,人附睾蛋白 (HE4),HE4 最早在附睾的上皮细胞发现,后证实在正常卵巢、上呼吸道和胰腺也有低表达。 临床意义: CA125 的检测是NACB推荐的卵巢癌诊断的首选指标。HE4 结合 CA125 增加诊断卵巢癌敏感性,提高对早期卵巢癌检测能力 HE4 和 CA125 双标志物检测鉴别诊断骨盆腔肿块 的良性盆腔肿瘤和卵巢癌病变 卵巢癌管理,早期发现复发,糖类抗原15-3(CA15-3),CA15-3是从人乳脂肪球上和肝转移乳腺癌细胞膜制成的单克隆抗体合二为一命名的。能与两种单克隆抗体反应的决定簇存在于一种称为MAM-6的糖蛋白分子上,该种抗原属于唾液酸化的糖蛋白亚类,又称多态性上皮粘蛋白(PEM),分子量为400000。 参考值 25.0U/ml,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通过以结肠癌细胞免疫小鼠,并与骨髓瘤杂交所得的单克隆抗体而获得,分子量大于400000。 是目前诊断胰腺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 参考值 27.0U/ml,糖类抗原72-4(CA72-4),CA72-4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类黏蛋白分子 参考值:6.9ng/ml 临床意义: (1)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阳性率可达65-70%,有转移者更高。 (2)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也有一定阳性率 (3)CA72-4升高与疾病的分期有关系。外科手术后,CA72-4水平可迅速下 降至正常值。如果肿瘤组织完全切除,CA72-4可持续维持在正常水平。 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或在临床诊断为复发时 也已升高。 因此,CA72-4可作为治疗后随访的指标以及复发和预后的判断。 (4)血清CA72-4升高可见于以下几种疾病:胰腺炎,肝硬化,肺病,风湿 病,妇科病,卵巢良性疾病,乳腺病和胃肠道良性功能紊乱等。,铁蛋白(Ferr),由人体网状内皮细胞分泌,人体内的2/3的铁在肝、脾、骨髓和肠黏膜细胞中,某些肿瘤细胞也可合成并释放铁蛋白。铁蛋白(Ft)的含量能反映肝脏储铁量和体内储铁总量 参考值:男性 20-280 ug/L 女性 12-145 ug/L 临床意义: (1)检测肿瘤的广谱标志物,为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学标志物,特别是对AFP阴性的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的SF往往显著升高。,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清CYFRA21-1是指细胞角蛋白19的片段(CK19),角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一种中间丝状物。 CYFRA21-1主要分布在单层上皮细胞,如肠上皮、胰管、胆囊、子宫内膜、输尿管及肺泡上皮。 参考值: 3.3ng/ml,临床意义: (1)在肺癌诊断中有很大的价值,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 的血清指标,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 观察和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 (2)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胰腺癌、 胃癌、结肠癌、肝癌患者中血清CYFRA21-1升高 (3)血清CYFRA21-1值与肿瘤的进展程度和组织分型相关 (4)CYFRA21-1可用于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 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较好。,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存在于小细胞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来源的细胞中,是一种糖裂解酶,有2个同工酶。 参考值 16.3ng/ml 临床意义: (1)NSE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阳性率 为60%-80%。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 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可用作辅助诊 断、鉴别诊断以及监察病程发展和疗效。 (2)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NSE可升高,可用于鉴别诊断、监 测病情变化、疗效、复发等 (3)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血清NSE可升高 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黑色素瘤、胰岛细胞 (4)血清NSE升高可见于良性肺病和中枢系统疾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是一分子量为34KD的糖蛋白,只存在于人前列腺腺泡及导管上皮细胞胞浆中,不表达于其他细胞,是前列腺较特异的标志。 参考值:4.0ng/ml 在正常男性中此参考值随年龄增加而轻度上升。,临床意义: (1)PSA是前列腺较特异的标志,主要用于前列腺癌 诊断,阳性率高于63%,用于诊断前列腺癌、鉴别 转移性腺癌的来源。 (2)用于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 f-PSA/ PSA0.25 提示前列腺增生症 PSA浓度越高,f-PSA/PSA比值越小,前列腺癌可能性越大。 (3)血清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 良性增生或癌症)。由于PSA也存在于尿道旁和肛门 旁腺体,及乳腺组织或乳腺癌,因此,女性血清中 也可测出低水平的PS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甲状腺球蛋白(TG),参考值:1.4-78ng/ml 正常人血液中可有低浓度的TG存在,是甲状腺体形态完整性的特殊标志物;甲状腺滤泡壁损伤可导致大量的TG进入血液。 可用于甲亢、甲状腺炎疗效观察和随访:Graves病TG升高,甲亢缓解后TG下降正常,症状加重或复发时TG又升高;亚甲炎时血TG升高,经治疗TG下降,如TG仍高应继续治疗,否则易复发;TG还可作为缺碘性甲肿防治与监测指标。 本院检测TG主要用于对分化性甲状腺癌术后随访。在分化性甲状腺癌中,TG升高多为肿瘤组织自身异常释放所致,腺叶全切术后TG仍较高,常提示肿瘤残余或转移癌原发病灶可能为甲状腺,对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治疗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黑色素瘤首选肿瘤标志物(S100),S100 蛋白分子量为10.5KD 的钙结合蛋白。S100A1 和 S100B 是最先发现的成员。由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表达,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和其他一些组织也有表达 临床意义: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特别是 II、III 和 IV 期患者血清S100 浓度的升高提示疾病的进展,连续检测有助于疗效的评估 多种类型的大脑损伤,脑脊液中 S100 的浓度会升高,并能 释放到血中,多种疾病导致的脑损伤,如脑外伤、中风和脑 肿瘤的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出 S100,胃泌素释放肽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