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ppt_第1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ppt_第2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ppt_第3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ppt_第4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 教学实践与反思,蔡子华 2008. 2.26,2,状元 情结,3,关于课改的基本认识,教育的问题不能在教育内部得到解决。 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摸着石头过河 国家意志(合法性),推进坚决 课改还得改,4,我们根据什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课时不够,穿新鞋走老路 自讨苦吃 都为学生好-积极的心理虐待? 学生问,你就得讲,学生问什么,你都讲! 老师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最后一个想求助的人!,5,认识我们手中的教材,6,【实验】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和各校的不同条件,可由教师演示,也可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同时为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提供必要的引导或建议。 【科 学探究】以探究为目的,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提供探究课题,创设学习情境,呈现探究过程,体现知识获得过程和方法。在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 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涉及多种不同的科学探究过程,蕴涵了多种科学方法,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 【思考与交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沟通和交流。 【学与问】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学习提出问题。 【科学视野】属于辅助教学内容的一些阅读资料,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内容。可拓展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科学史话】化学史料、化学发现等。 【资料卡片】数据资料、小常识等。 【实 践活动】一些与社会相关课题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验等。例如,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 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现实的研究,提高学生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 力和组织能力。 【信息搜索】提供信息线索,如网址、书目等。 【习题】思考题、练习题、开放式习题、实践性题目。,关于栏目的几点说明,7,认识我们手中的教材,8,我们根据什么教学,经验?惯性?专家?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 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是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 深入钻研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系统研究各册教材,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我们根据什么教学,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高中必修模块化学2 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均有安排,呈现一 种螺旋式上升形态。必修模块化学2中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概念,但不涉及也不要求对反应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或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间反应速率的相互换算。反应限度是通过实验和化学史实(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感性地说明其存在,虽涉及了反应的“可逆性”及“平衡状态”,但未从原理的、定义的高度予以重点讨论,仅停留于一般的叙述。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建立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之上,并紧接其后进行 学习的。选取了“燃料的燃烧效率”这一常见的典型例子进行综合分析,从中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训练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一实例分析,既与学生的 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又与初中“燃料的燃烧”相衔接,也是前面相关知识的应用,起到了提高和深化的作用。,10,例如原电池,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钻研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知识难度。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关于“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中有关“电化学基础”的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描述如下: 1、经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3、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4、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11,例如原电池,必修1(化学)的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查阅资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由此可见,必修(化学)仅要求学生了解“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一种装置”,能利用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制简易电池,如:水果电池。要求学生知道原电池的正负极,但对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的书写不作要求。对电解质溶液的组成的变化不深入了解。而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电化学基础”部分,除要达到必修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能“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关于原电池的构成及正、负极知识,引入了原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和盐桥等概念,要求学生能判断较复杂电池和新型电池的正、负极。 再例如,铝热反应,12,例如胶体,例 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胶体”,只涉及它的介稳性、丁达尔效应,对于胶体其他性质则不涉及。有关“胶体”知识,教材以“分散系”的形式呈现,显然是对物质简单分类法的延续和深化,目的是通过胶体认识对分散系分类的必要性和了解分类方法。因此,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不再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引入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具有丁达尔效应事例的目的也是为了说明胶体的性质确实与溶液和浊液有所不同。我在教学时以物质分类观为主线,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使学生“知道根据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科学性,了解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所形成的9种分散系。淡化胶体性质、凸现观念建构是必修模块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显著标志。,13,加强教学研究,增进教学有效性,增强教学自信,化学课程标准: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化学科考试大纲: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C N2 Si3N4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14,合理配置习题,助力课改成功,习题经过筛选了吗? 有没有陈题、旧题,繁难偏旧 内容超标、超前 错误多 自编习题 质量低劣,漏洞百出的教辅资料对教学的冲击是新课程实施的绊脚石!,15,合理配置习题,助力课改成功,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教科书编写时要注意开发新的题型,增加思考题、讨论题、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编制的习题应 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6,合理配置习题,助力课改成功,英国银行系统培训职员识别假钞的办法:训练时用的都是真钞,讲解的也都是真钞特点,而且从不接触什么假钞!这种方法很成功,其秘密是,学员看到摸到的全是真钞票,通过反复接触,他们的手指、眼睛习惯了真钞的感觉,日后一旦遇到假钞,就会感到极不习惯,虽对假钞特征一无所知,但下意识里却感到:这不是真的! 增加练习题中主观题的比重,在保证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17,针对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探究,教育不等于认识论。 教学是要在很短的时间里, 让学生把握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掌握本质,精中求简,保持核心价值 一万年以后怎么办? 老是探究, 自己发现,还有效率可谈吗? 没有效率的教学理论是走不远的! 廉价的发现;无谓的探索; 虚假的活跃;表演的创新。 双重人格,抑郁 具有明确的探究目标: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18,继承优秀传统,加强实验教学,非洲有一个民族,一向居住在一种木屋内,晚上燃火照明。后来,“欧洲人”来了。告诉他们电灯比燃火照明要文明得多。于是,所有木屋都装上了电灯,开始大家都说好。但是一年之后,所有木屋忽然都倒塌了。 原因何在?原来每天燃火时会冒烟,烟把各种昆虫赶出屋外。现在使用电灯,没有烟薰,昆虫大量繁殖。屋顶被昆虫蛀坏,木屋轰然倒塌。 寓言告诉我们,那个非洲民族的原来生活方式,尽管原始,却十分和谐的。电灯当然更为先进、文明。但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必须和原来的环境相适应。要用好电灯,则必须采取防虫、除虫措施。不然会办成坏事。 “无赖假设” (先小人,后君子) “劣币驱逐良币”,19,深入理解三维目标,改进教学,教学的三种境界或层次 教知识 教方法 教信仰,20,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记诵之功 理解之力 迁移之能 创新之趣 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21,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 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 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 力,把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22,教材中有关值得商榷的地方,必修1P50 可将水蒸汽通过红热的铁来制备氢 H2O(g) + Fe(s) FeO(s)+ H2(g) 843K 4H2O(g) +3 Fe(s) Fe3O4(s)+ 4H2(g) 1173K 王文林.“关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说明”. 化学教育.2007,28(10):51,23,24,教材中有关值得商榷的地方,Fe3O4 + 8HCl = FeCl2 + 2FeCl3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下册一书中第826页倒数第2行写道:“铁除了上述的FeO和Fe2O3外,还能形成Fe3O4 ,又称磁性氧化铁。在Fe3O4中的Fe具有不同的氧化态,过去曾认为它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但经X射线研究证明,Fe3O4 是一种反式尖晶石结构,可写成FeIII(FeIIFe III)O4 。” 用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来制备Fe3O4 ,然后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来设计反应,先在盐酸中滴入无色的KSCN溶液两滴,放入Fe3O4 样品,放置3天,每天观察8次,做好记录。浓盐酸(35%37%)中有极少量的Fe3O4 发生反应,用SCN 来检测到溶液变为红色可验证Fe3+确实存在,但反应缓慢,与“易溶”有着很大的差距。在6mol/L及更稀的盐酸中Fe3O4 不反应,无任何现象,用SCN-来检测溶液不变为红色。,25,教材中有关值得商榷的地方,P4元素周期表和书后附表不一致 P5第A族 碱金属元素 无不完全周期概念 P7 Cs 略带金属光泽 P8 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相加 P9许多元素都有同位素;:,26,教材中有关值得商榷的地方,P13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P16Mg与沸水反应迅速 Cl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P21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P23Cl一方相对显负电性,H一方相对显正电性 主要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和共用来实现,27,教材中有关值得商榷的地方,P68 按照课标和课时的要求,系统命名法是不能涉及的,课本又出现了“1,2-二溴乙烷” 很困惑。,28,与大家共勉,(一)守旧不如创新(重复旧的选择,产生旧的结果) (二)没有失败,只有反馈(分数是反馈信息,不是判决书) (三)影响力来自灵活变通(刻板和灵活的区别是变化的主体 ) (四)地图不是地貌(历史可以重写,信念可以更新) (五)自我发展,资源无穷(无助是意识资源的耗尽,成功源于潜意识资源的开发) (六)优秀可以复制(优秀可以导出,心略可以复制 ) (七)存在就是合理(行为背后是闪光的动机,任何行为都是有效资源中的最佳选择)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