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ppt_第1页
乳腺增生症.ppt_第2页
乳腺增生症.ppt_第3页
乳腺增生症.ppt_第4页
乳腺增生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和处理,乳腺增生症 (mammary hyperplasia 或 mastoplasia),乳腺良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症候群 乳腺良性疾病(benign breast disorders, BBD)通常是对乳腺活检时一组良性病变临床诊断描述的总称 本病实质是腺体的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 以乳腺疼痛为表现,可伴乳腺团块、乳腺局限性增厚、乳头溢液等。,本病实质是腺体的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故称为乳腺增生症较为贴切 但2003年版WHO乳腺肿瘤新分类并未采纳国内推荐方案中的“乳腺增生症”一词,还取消了“纤维囊性腺病”及“乳腺结构不良”等病名。,发病情况,妇女的现代病 本病常见于3050岁妇女,是中年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 在西方国家,有1/41/3的妇女一生中曾患此病 尸检中有乳腺增生症的妇女占58%89% 乳腺肿块活检的患者中有8.1%49.3%为乳腺增生症 数据变异大的原因主要是乳腺活检指征的掌握程变不同,国内报道的患病率因资料的来源不同: 妇科病普查中乳腺增生症的患病率为18.3%18.9%, 占乳腺疾病的91.4%97.5%, 3050岁妇女占66.6%89.5, 有临床症状者占50%。 城市患者较农村多,,病 因,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有下列几种因素与乳腺增生症有关 (1)性激素异常:雌孕激素比例失衡(TAM) (2)乳腺组织对性激素敏感性增高(EPO) (3)婚育因素:不生育或少生育、人流 (4)社会、精神(压力、紧张)和饮食因素(高脂、高蛋白),乳腺增生症分类,乳痛症(mastalgia) 生理性肿胀和触痛(physiological swelling and tenderness)症候群,也称乳腺疼痛 不是真正的乳腺增生症 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常因此而就医并需临床处理 乳腺腺病 乳腺增生症的腺病期 乳腺纤维囊性腺病 乳腺增生症的囊性增生期,乳痛症-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乳痛症48的妇女中,乳痛影响生活,单侧,多见双侧同时受累,程度多不完全一致 乳痛发生前乳房无肿块或结节。出现疼痛时,多伴有乳房肿胀而较前坚挺。皮温可略高,触痛明显,乳腺内密布颗粒状结节,以触痛明显区(多为外上象限)最为典型,但无明显的肿块可及。 这些体征在月经来潮、疼痛缓解后应消失 乳痛症多属自限性,通常于23年内自行消退 特别是妊娠时痛可消失,部分病例可在十数年后发展成为腺病,分为周期性乳痛(cyclical mastalgia,CM):临床表现为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黄体后期)出现逐渐加重的乳房疼痛,随乳房活动或上肢活动而疼痛加剧,月经来潮后缓解。 非周期性乳痛(non cyclical mastalgia,NCM):缺少与月经周期的明显关系。,乳房疼痛图,乳痛症-NCM与CM的主要区别,周期性乳痛CM的病理改变轻微,是生理性的、可预期的,且一般限于生殖期年龄 大多数妇女认为持续1-5天的轻度CM属于“正常”,而持续5天以上的中重度CM才引起不适和害怕,常需要向医生咨询或就医处理 CM占乳痛症的60-70%,发生的平均年龄30岁 CM中约11的妇女为中重度,58的妇女为轻度 CM多以乳房外上象限及乳尾区疼痛明显,乳痛症-NCM与CM的主要区别,非周期性乳痛NCM占乳痛症的20-30% 发生的平均年龄为40岁 NCM以乳房内下多见 患者常用“牵拉(drawing)”、“烧灼感(burning)”等术语来描述他们的不适, 月经来潮后疼痛不缓解。,乳腺增生症诊断,多数病例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少数病例因肿块或腺瘤形成不易与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相鉴别,需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本症重要的不是诊断乳腺增生症,而是通过BUS、MG、FDS、活检等检查排除乳腺癌,才能按乳腺增生症治疗 乳腺增生症是排除性诊断,可根据BUS、MG、FDS等下乳痛症、乳腺腺病(或小叶增生症)、囊性腺病诊断,乳腺增生症诊断三联检查,乳腺增生症常用“四联检查”(BUS、MG、FDS、CNB) 触诊 影像学检查 35岁以上,50岁以下的妇女常需要联合应用 乳腺X线摄影(MG) 和B超检查(BUS),BUS鉴别囊实性肿块非常有帮助,MG在发现钙化灶和鉴别肿块性质方面有帮助 若有乳头溢液应做乳管镜(FDS),乳腺增生症治疗,本病没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和进行乳腺癌的预防 治疗很难使乳腺增生后的组织学改变得到复原,也就是不可根治 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特别是乳腺疼痛,中重度乳痛症的治疗可按改良的推荐方案进行治疗,改良的乳痛症治疗推荐方案,乳腺增生症治疗,1)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 轻度的CM的患者,进行适当检查后没有发现严重疾病,经解释多数患者消除乳腺癌恐慌后乳痛常自行缓解,不需要治疗,但最好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检查 中重度CM患者每月乳痛持续5天以上达6个月者,或乳痛影响生活工作者,常需要进行治疗,这类患者一般不超过乳痛症的15 NCM患者需进行相应检查以确定疼痛来源后进行治疗,乳腺增生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和症状的轻重常与情绪变化有关,在遇生气等心情不舒畅的情况及劳累过度时,症状多加重。因此,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是有益的,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等,可完全替代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如清淡饮食对缓解症状也有帮助,但无临床研究证实 采用非常合体的乳罩支撑悬垂乳房也可缓解疼痛,乳腺增生症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 丹那唑(danazol) 三苯氧胺(TAM)或法乐通(TOR) 溴隐停(bromocriptine)都是治疗CM的有效药物 但美国FDA只批准了丹那唑用于乳痛症治疗,乳腺增生症治疗TAM,TAM TAM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有限,结果却令人鼓舞 TAM标准剂量10mg/d治疗CM和NCM,有效率达80-90%,复发率为30%,优于丹那唑和溴隐亭的治疗效果 通过查体和超声拍片检查评估乳腺结节也消失 但是,美国FDA还是没有批准TAM用于BBD的治疗,因为TAM辅助治疗乳腺癌导致相关子宫内膜癌增加 然而,TAM短期治疗(6个月)并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性。,国际乳腺癌干预研究提供也了TAM缓解乳房疼痛的有效证据,一般用于中重度乳房疼痛者。国内报道TAM治疗乳房疼痛的缓解率为92%以上,乳腺结节缩小率为74以上 副作用主要为月经紊乱,静脉栓塞,以及白带增多等 用法为:TAM 10 mg/d,治疗36个月 也可采用法乐通30mg/日治疗,可达到与TAM治疗相似的效果 TAM长期服用同时使用乳腺增生症(腺病、纤维囊性腺病和不典型增生)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下降约28%,乳腺增生症治疗中医药,中医药治疗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的“乳癖”,中医药在治疗乳腺增生症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为目前治疗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不愿激素治疗和年青的患者 必须强调的是,在诊断欠明确而不能除外乳腺癌时,局部治疗属于禁忌 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多例因中药外敷、“扎火针”而致乳腺癌迅速恶化的病例,应引以为戒 中医药治疗的疗程也不宜过长,控制在半年内比较适宜,因为中医药长期治疗也会有副反应,乳房痛症治疗(10次一疗程,避免月经期) 橄榄油涂擦 点穴(乳根、大包、膻中穴) 乳房推拿治疗 乳痛方热敷治疗 低频脉冲电治疗 微针针刺治疗 红外线治疗(TDP),心情愉悦,腺体柔软,痛症明显减轻,乳腺增生症治疗,外科治疗 乳腺增生症本身无手术治疗的指征 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活检避免误、漏诊乳腺癌,或切除不典型增生病变,(1)“乳腺增生”的会癌变吗?,一般的“乳腺增生”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只有病理检查有乳腺不典型增生才增加乳腺癌风险(是无不典型增生妇女的4-5倍)。 可进行定期检查、药物预防、手术预防等。,(2)乳腺增生症要长期治疗吗?,一般不需治疗 疼痛明显的可给予中成药乳康片、乳增宁,或西药三苯氧胺、法乐通等药物治疗。 注意:不能排除肿瘤时,不要服用中成药如百消丹等,需服用西药鉴别增生性质。 时间一般为1-3个疗程。 乳腺增生症不是疑难杂症,以生活调理、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重要的是定期检查二级预防。药物尚未无防癌作用。,(3)治疗乳腺增生症能“断根”吗?,正常的乳腺生理便是随着月经周期有反复的增生和复旧的过程。 “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