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减负研究的几点建议.ppt_第1页
深化减负研究的几点建议.ppt_第2页
深化减负研究的几点建议.ppt_第3页
深化减负研究的几点建议.ppt_第4页
深化减负研究的几点建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化“减负”研究的几点建议,浙江大学 刘 力,自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并颁布关于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学生负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然而,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又有了较大幅度反弹,减负政策大多并未实现预期效应。为了更好的制定与实施减负政策,让减负工作收到实效,对学习负担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一、问题说明,1. 除了“苦读+考试”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当前应试教育的压力之外,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总量和广泛传播信息的手段增加,以及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校外机构和文化机构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学生负担也随之而增加。但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个更为直接的重要原因就是“加法式”的教育内容现代化的推进。它既带来了积极的效果;也由于课程教材的更新(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应时(不断增加新的科目、学时),导致学习计划更紧张,学生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完成各种作业。,2. 多年以来由教育专家、学校卫生专家、生理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的各种研究表明,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他们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日起,以及由低年级升入高年级时,由于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超标、超时、超量,与学生的学校作业有直接联系的静态的负担占据主要地位;反之,他们的运动活动却在逐渐减少!(圈养教育)静态学习与动态学习之间不平衡,加之对学生日常活动的其他方面组织得不好,就可能对学生产生有害结果。,3.不少教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腌黄瓜式的教学方法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上那些目前被广为提倡的“有效教学”大多和人们对学生成绩永不满足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其所导致的过度教学,在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中,既造成了学生学习精力和能力的透支,同时也以牺牲学习兴趣为代价造成了他们在情感上的困扰和缺乏求知的动力或者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好奇心,而这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的。,“减负”改革设想的出发点是: 为了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科学的研究并调整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之逐渐正常化,而不要把过重的负担强加到他们身上,除非是他们能够合理地掌握或从教育观点看是正确的。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又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价值追求。我们不仅要研究教育政策背后的理念,更要研究教育政策本身的科学性水平。同时,学校管理不能只重“增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忽视“减负”的学习负担监控。,毫无疑问,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问题。它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需要使用各相关学科特有的方法工具和指数进行深入探讨。而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不是义愤填膺地声讨,而是从一开始就要设法找出对学生学习负担影响最大的那些因素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对策,使学生学习负担合理化。,二、“减负”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建议,1、学校管理方面 2、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 3、心理学方面 4、生理卫生方面,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这样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问题,至少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加以解决:,1、学校管理方面的研究指标,(1)学校课程表制订的合理性(不同种类活动交替安排、每天每周乃至每学年智力效率指数高低) (2)用于在校学习的时间的平均量 (3)用于个人学习的时间的平均量 (4)睡眠时间的平均量 (5)用于户外的时间的平均量,减负应当以合理的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为基础。从制定课程表开始,一直到个人的学习计划和作息安排。 构成学生负担的每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量和方式可用下列指标来表明:,2、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的研究指标,(1)知识项目的数量(事实、概念、专门术语、规则、法则、重要日期、地理知识、知名人物等等) (2)主要教材的总量(页数) (3)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的数字(问题解答与练习、画图解、地图、图表等;记住课文、作文、准备口头回答教科书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方面研究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其主要目的是确定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如何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 构成学生学习负担的课程教材的量可用下列指标来表明:,2、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的研究指标,(4)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内 容与范围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潜力的情况(教学要求难易程度,提供附加材料的合理性) (5)教学过程的理想的模式、方法与教师在其课堂中实际使用之间是否形成脱节的情况(克服照本宣科的方法、掌握新方法的能力、教学的创造性)以及与学生的认知负荷是否匹配(防止学业倦怠)。,认知负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认知任务,工作记忆系统对其进行加工和保持信息过程中所承受的总量。教学过程中,认知负荷过低,会造成时间浪费;认知负荷过高,又会阻碍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活动。教学的理想模式是学习者可以满负荷工作。认知负荷包括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有效认知负荷三个基本成分。由于三种负荷具有可加性,因此要产生高效率和效果的认知效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增加有效负荷,使三者之和不超过工作记忆的总负荷 。学生负担固然主要指教学内容,但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不合理,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3、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指标,这一研究的主要设想是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智力的、个性的或情感的任何一个方面得不到充分发展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度紧张。从横向比较来看,学生与学生之间竞争比的是成绩。但从纵向比较来看,学生与学生之间竞争比的却是学习意志。而学习意志其实不是对学习过程中吃苦耐劳的坚持,而是对学习兴趣和态度的保护与激发。 因此, 对学生学业负担心理指标的研究,主要从学习兴趣和态度入手。,3、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指标,(2)情感: A.学习焦虑 B.学习兴趣 C.减负后的情绪体验 D.对课业量的情绪体验 E.对教学方式的情绪体验,(1)认知: A. 对课业量的认知 B. 对教学方式与考试制度的认知 C.对课业难度的认知 D.对考试排名次的认知 E.对家长期望的认知,3、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指标,(3)行为:A.学习的主动性 B.学习的适应性 C.学习的计划性 D.学习的承受性 E.学习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来说,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浅层次的,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把握与学会思维是较深层次,而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才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只是当下的升学机制极大的鼓励了人们对学生成绩无限提升的期望,学生为了能升重点高中、大学,就必须在小学、初中比别人更优秀,哪怕这种优秀是让自己吃尽苦、受尽累也在所不惜。其实,在学习兴趣被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再好的教育资源、再有效的教学也难以体现更大的价值。相反,在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和激发的情况下,哪怕教育资源稍微差点,也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造就学生美好的未来!,4、生理卫生方面的研究指标,这一研究的出发点是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无论男生或女生在机体上总是有能力承受一定的智力和体力负担的。但这种负担过重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上某种程度的降低和其他功能性的紊乱,因而产生疲劳。于是,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天、每周以至每年的工作能量的动态变化,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基本生理系统的功能就成为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 因此,为了防止疲劳,使学习过程的教育效果与健康效果相一致,有必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量以及健康状况和他们的基本生理系统的功能指标。,4、生理卫生方面的研究指标,(1)第一组包括:有关学生总的课业负担以及日常活动的组织程度的各种指数(脑力本身的支出、静态的心理紧张和动态的活动); (2)第二组包括:心理生理学(脑力工作能量和视力反应)的指数; (3)第三组包括:基本生理系统状态(心血管、微循环、交感神经和肾上腺以及从尿中排出的电解质)的指数。,三、研究前景,1.“减负”已成为一项严肃的社会问题,如何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整个教育界共同关心的事情。减负政策只能约束学校的教育工作而不能约束社会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的偏差。同时,学生在校时间长反而会受到家长的欢迎。生命责任革新是我们改革的共同理念。 2.除以上分析外,减负政策未能如愿还有多种原因,如中国勤奋刻苦的传统价值观和汗水理论(“苦读”是中国学生必备的“优良品质”)、成人世界的生存压力反映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减负政策还可能造成某些能力较强学生的不公平等等。这些问题都要统筹加以研究和解决。,4.期望在这项“减负”研究的各方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负担正常化”的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科学构想。这也是走向科学确定教育教学过程各种标准的康庄大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我们确信这个问题将在教育内容现代化和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有效解决。,3.还让我们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