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山州广南一中2018-2019学年10月份考试高二 生物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A 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B 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C 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D 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2.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B 突触小泡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 神经递质可使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 兴奋可以在神经元之间双向传递3.下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 感受器能够对S点的刺激形成感觉B 在中枢内能测到由S点传来的电信号C 在神经与肌肉的连接处能测到化学信号D 刺激S点肌肉能收缩,该过程叫反射4.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 种群增长量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5.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 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 植物没有垂直结构6.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 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D 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7.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骨骼肌战栗可加速热量的产生B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可减少热量的散失C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使机体产热增加D 参与调节的只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8.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的自然环境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A B C D 9.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A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B 最终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 都能通过燃烧返回大气D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11.观察图一、图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点位于电流计中间)()A 刺激a点,指针将不偏转B 刺激b点,指针将偏转两次C 刺激c点,指针将偏转两次D 刺激d点,指针将偏转两次12.如图是沿海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年龄金字塔,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是()A 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B 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C 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D 中年人多外出打工13.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下图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图中MHC分子是一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能与抗原(图中的a)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a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B 炎症反应时,吞噬细胞发挥与图中相同的作用C 共有3种细胞器与MHC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有关D 图中被活化后能产生白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B细胞的分裂分化14.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到别处,那么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目会减少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减少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A B C D 15.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A 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B 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闭合C 被针刺感到了疼痛D 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16.如图表示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或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食物缺碘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增加食物 池塘中鱼群数量C 营养不良 血浆的量D 进食 促胰液素17.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 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D 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18.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 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 疏松土壤可以加快过程19.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A 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 人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出来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20.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间双向传递C 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 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21.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 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 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2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错误叙述是()A 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B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处为动作电位C 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 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23.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流动方向()A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B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C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D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24.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25.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B 各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C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26.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 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27.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A 土壤不作任何处理,自然状态B 土壤进行处理,加水搅拌C 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 土壤中加入淀粉,然后加入碘液28.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 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D 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29.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A B C D 30.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 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分卷II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31.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犊牛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 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 25倍。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2)初生犊牛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3)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是的细胞是_,合成该物质的细胞器是_。(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分解成_而不具有免疫能力。(5)初生犊牛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1 2岁龄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32.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肿瘤细胞因为特异性表达某种肿瘤抗原而被人体免疫机制杀灭。(1)肿瘤抗原的成分是_。(2)写出编号名称:丙细胞_,B物质_(3)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编号是_。(4)图中的10肽、25肽是抗原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内消化的产物,也被称为加工过的抗原,其在人体对肿瘤免疫过程起到的作用、及其特点有_(多选)。A一个细胞可以有多种抗原B人体所有的丙细胞都只能识别10肽C10肽与25肽的结构差异仅由参与构成的结构单体的数目决定D10肽、25肽在细胞膜上的呈现,需要相应的物质与之形成复合体(5)由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Th细胞的作用是_。(6)丙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方式,除了通过物质A作用之外,还可以_。33.太湖蓝藻爆发,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1)蓝藻在N、P等矿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能够大量繁殖,占据水体上层空间,导致下层水草因_而生长衰弱,甚至死亡。蓝藻过度繁殖又会造成水中溶氧量下降,其原因是_。(2)N、P过多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中N、P元素的主要来源有_。(3)农药厂排出的污水中也含有杀虫剂等成分。某兴趣小组拟对另一新型杀虫剂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进行调查,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材料:加水稀释的杀虫剂,蚯蚓若干,相同木箱数只,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清水。实验步骤:取木箱两只,编号A、B,在其中铺满相同厚度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34.回答下列有关人体胰液分泌调节的问题(1)当人进食的时候,一方面,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腺,与胰腺细胞膜上的_结合,促进胰液的分泌;另一方面,盐酸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经_运送到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由此可知,胰液的分泌受到_的共同调节。(2)在上述调节过程中,乙酰胆碱和促胰液素都能支配胰腺的分泌,两者在功能上相当于_分子,胰腺是它们作用的_,当发挥效应后,二者都迅速被_。(3)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通过形成_结构而传递兴奋,迷走神经末梢和胰腺细胞之间也形成了类似的结构,在该结构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一般为_。35.回答下列与信息传递有关的问题:(1)在正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有_;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说明细胞内存在代谢产物对代谢过程的_调节机制。(2)在生物个体内,信息传递十分重要,以哺乳动物为例,请指出:反射弧的效应器主要存在哪些信号的转变?_。激素调节中信息分子由内分泌细胞产生,通过体液的传递,与靶细胞膜或靶细胞内_结合,进而发挥调节作用。引起特异性免疫调节的初始信息是_。(3)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也有重要作用,例如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莴苣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波长的光照条件,说明信息传递对_有作用;菊花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日照,说明信息传递对_有作用;烟草植株能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并能驱除雌蛾,说明信息传递对_有作用。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植物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导致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从而显示出向光性。2.【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3.【答案】C【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S点刺激的是传出神经,是不能通过神经中枢传到感受器的,A错误;S点刺激的是传出神经,不能传到神经中枢,所以在中枢内不能测到由S点传来的电信号,B错误;在神经与肌肉的连接处能测到化学信号,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C正确;刺激S点肌肉能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该过程不能叫反射,D错误。4.【答案】B【解析】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一般将种群的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时此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的速度将开始下降。所以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大于K/2时就可以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而且获得的量最大,当过度捕捞导致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将减慢,获取的资源数量将减少,而且还会影响资源的再生。5.【答案】C【解析】该杂草地中的生物构成群落,动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因甘蔗田弃耕后,人为干涉因素消失,导致弃耕的甘蔗田物种组成更复杂。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说明神经纤维处相当于突触前膜,肌肉处相当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双向传导,因此肌肉可以收缩,电流计可以发生偏转,B正确;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C正确;刺激处,肌肉收缩,但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导,则电流计不会有变化,D错误。7.【答案】D【解析】全身颤抖是由于骨骼肌收缩,有利于加快产热,A正确;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减少热量的散失,B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C正确;参与体温调节的还有骨骼肌、立毛肌、肾上腺等,D错误。8.【答案】B【解析】保护环境要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人类在改造自然时,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注意生态效益,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不过保护并不等于不利用,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保护生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生物生活的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有些同学认为正确,其实每种生物能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就有它自身的生态价值,不能以人的利益出发剥夺其生存权利,故是错误的。9.【答案】B【解析】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D.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喷洒农药),D错误。10.【答案】D【解析】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利用一些矿质元素。在碳循环中,各种生物成分均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并将其释放到大气中。有些元素不可以通过燃烧返回大气,例如氮元素。11.【答案】D【解析】a点位于电流计的中间,刺激a点,兴奋向两边传导,电流计两端的电位差为0,指针不偏转,A正确;刺激b点,兴奋两次经过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正确;刺激c点,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较快,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较慢,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C正确;刺激d点,由于突触处兴奋单向传递,不能传到c点,指针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12.【答案】B【解析】人口金字塔的一对“翅膀”是2529岁、2024岁和1519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大造成的,根据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在某一年龄段人口急剧增加,尤其是该图集中在青壮年段,一定是人口大量迁入造成的。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违背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迁移的人口大多是青壮年,另外从图中看出,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并不少。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不会影响到1014岁年龄段。13.【答案】D【解析】浆细胞无特异性识别,A错;炎症反应时,吞噬细胞发挥非特异性免疫而图中发挥的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B错;共有4种细胞器即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MHC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有关,C错。14.【答案】B【解析】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别处,那么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小鱼(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会增加,虾(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减少,水蚤(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增加,水藻为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会减少。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目会增加,错误;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正确;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错误;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减少,正确;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错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正确。所以,正确。15.【答案】D【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只有D项符合该概念。16.【答案】C【解析】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减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A正确;增加食物,则由于环境容纳量增加,池塘中鱼群数量增加,B正确;营养不良,则血浆蛋白不足,血浆渗透压下降,含量下降,C错误;机体进食后,随着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可刺激小肠粘膜不断释放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使胰液的分泌量大为增加,进而分泌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D正确。17.【答案】C【解析】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渗透压并不是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18.【答案】D【解析】与大气中CO2有双向关系的为生产者(B),而B、C共同指向的(A)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返回大气的过程,过程为化石燃料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疏松土壤能提供充足的O2会促进此过程。19.【答案】C【解析】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正确;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B正确;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C错误;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正确。20.【答案】B【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A正确;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错误;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依靠神经递质,D正确。21.【答案】C【解析】属于体液免疫,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B正确;若是二次免疫反应,细胞a和细胞b可以分别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C错误;由题图可知,细胞c是效应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D正确。22.【答案】C【解析】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神经元之间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所以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A正确;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电位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的,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D正确。23.【答案】B【解析】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故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故B正确。24.【答案】A【解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靠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血红蛋白正常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成分。25.【答案】D【解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A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26.【答案】C【解析】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两个:其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二,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没有信息的传递,生物不可能正常生存。27.【答案】A【解析】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有机物的分解情况,实验组是灭菌后的土壤,对照组是接近于自然状态的一组,即不施加变量处理的一组,A正确。28.【答案】A【解析】1928年温特的“琼脂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但仍不知该物质是什么;在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中均未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进行探索;拜尔实验的两组材料均需要切下尖端的胚芽鞘及切下的尖端。29.【答案】B【解析】在种群密度较小的一段时间内,种群内个体生活环境充裕,个体增长量较大,当种群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个体间种内斗争加剧,个体的平均增长量明显减小,出现B项所示曲线。30.【答案】A【解析】人口增长后,有限的耕地相对变少,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开垦土地,以获取更多的可耕地,必然破坏原有森林、草地、湿地等非可耕地的环境与植被,结果会导致原有生态功能丧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31.【答案】(1)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效应B淋巴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3)浆细胞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多肽和氨基酸(5)自身以外生物的合成自身浆细胞的合成(6)过敏原再次【解析】(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抗体在机体中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2)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增殖、分化过程及分泌抗体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3)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4)抗体是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会被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5)初生犊牛通过牛初乳获得的抗体来自其他生物合成,而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是小牛自身浆细胞合成的。(6)引起过敏的物质叫过敏原,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过敏原刺激引起的。32.【答案】(1)蛋白质(2)效应T细胞抗体(3)或(4)AD(5)帮助抗原呈递,激活B细胞活性(6)直接接触、溶解肿瘤细胞【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某种10肽和25肽,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因此某种10肽和25肽是抗原。(2)分析题图可知是细胞免疫的过程,丙细胞是效应T细胞;是体液免疫的过程,B物质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3)吞噬细胞吞噬、消耗病原体的过程是非特异性免疫,即图中或。(4)分析题图可知,某种10肽和25肽都是肿瘤抗原,因此一个细胞可以有多种抗原,A正确;效应T细胞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一种效应T细胞只能识别特定的抗原,B错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10肽、25肽由细胞膜糖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后才能在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