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一中等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郓城一中等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郓城一中等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郓城一中等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郓城一中等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郓城一中等学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秦国不断完善有关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这表明,当时秦国A. 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B. 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C. 任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D. 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考核官吏成绩的标准,可以看出突出法律的作用,因此选C;秦国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军功爵制,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之路,因此不选A;秦国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不是墨家思想,因此不选B;题干中强调的是官吏的考核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因此不选D2.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A. 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B. 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C. 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D. 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答案】B【解析】【详解】“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句话可以看出工商业还是依附于农业发展,因此选B;题干中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功能并没有增强,工商业是农业的附属,因此不选A;题干中没提到户籍制度与城市发展对农业的作用,因此不选C和D。3.下图为资治通鉴书影,以“三家分晋”为开篇。作者先是陈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接着提出: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据此推知,司马光如此记史A. 肯定了周威烈王的做法用以资政B. 基于三家分晋使分封制开始动摇C. 体现了维护传统秩序的政治立场D. 反映了摒弃个人好恶的治史态度【答案】C【解析】【分析】题目考察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三家分晋体现了西周确立的分封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分封的主权已从天子的手中旁落;“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此句翻译为: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详解】翻译题干中“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可得知司马光没有肯定周威烈王的做法,因此不选A;三家分晋是分封制动摇的表现,并不是开始,因此不选B;司马光的话语明显强调的是希望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因此选C;题干反应了司马光的好恶,并没有摒弃,因此不选D。4.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商人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 以商养农成为商人的生存之道B. 儒家财富观是商业发展的动力C. 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的影响D. 形成了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环境【答案】C【解析】【详解】商人重信义,若背信弃义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说明儒家的道德规范影响商业行为;因此选C;题干中没有体现以商养农的方式,因此不选A;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儒家的财富观是商人个人致富的方式之一,并不是商业发展的动力,商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有资金、劳动力、市场、原材料、政府的政策等因素,因此不选B;商人致富后就去置地购房,并不利于资本的积累以及商业的再生产,因此不选D。5.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史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A. 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B. 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C. 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D. 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答案】D【解析】【详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由此可以看出革命派认为完就民族危亡的唯一方法是推翻清政府,因此选D。题干强调的是打倒清政府以挽救民族危亡,并没有指出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其根源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因此不选A;题干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所以不会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因此不选B;题目中并没有提到要发动民众的作用,三民主义提出时孙中山先生名没有要发动群众,十月革命后才意识到群众的力量因此不选C;6.下表为两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美)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据此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A. 爆发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B. 是缺乏理性的盲目爱国行为C. 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D.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故选择C项;选项A、B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B选项;五四运动后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选项。7.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纪念活动,不仅有统一部署和安排,而且要求报告具体开展情况。其中的一些纪念活动,不少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的,且强调宣传时需注意被宣传的群众的感情与心理。这反映出,该时期中国共产党A. 忽视革命领导权的右倾倾向B. 重视纪念活动的组织性策略性C. 赢得了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D. 已成长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答案】B【解析】【详解】该时期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阶段,材料中“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的,且强调宣传时需注意被宣传的群众的感情与心理”可知该时期的共产党重视纪念活动的组织性和策略性,故选择B选项;右倾指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材料中并无涉及,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只是注意被宣传的群众的感情与心理,没有体现已经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故排除C选项;遵义会议召开之后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内容,做题是应找准关键词,了解“左倾”主义的含义等并进行排除。8.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A. 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 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 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D. 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1982年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置于“国家机构”之前,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故选择D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出1982年宪法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法制选择和依法治国,故排除A、B选项;材料主旨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无关,故排除C选项。9.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丈夫控制着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这一变化A. 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B. 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C. 实现了古罗马的男女平等D. 标志着西方离婚法诞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自然法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材料“夫妻双方是平等的”可以体现自然法中的公平,故选择A选项;古罗马时期平民的地位不高,长期斗争并未可能实现这样的变化,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只说明婚姻中的夫妻平等,并未实现男女平等,故排除C选项;材料只体现了婚姻中夫妻双方的平等,没有标志着婚姻法的诞生,故排除D选项。10.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A.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B. 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 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D. 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远洋航行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表明科学的发展促进远洋航行的成功,故选择D选项;科技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远洋航行无关,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确有提到技术进步推动科学发展,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选项;远洋航行确实顺应追求利益的共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选项。11.据图可知,该时期A. 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B. 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英国C. 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D. 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1840-190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一直位居第一,故选择A选项;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德成为重要的技术发明国,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工业水平也随之提高,题中只涉及贸易比重问题,看不出工业水平,故排除B选项;图中信息只能看出贸易比重变化,与贸易总额和是否持续发展无关,故排除C、D选项。12.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围绕此建议展开了学术讨论。这一讨论A. 主张恢复新经济政策B. 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C. 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D. 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62年属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可以说明苏共中央适度放开了对企业的管理,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故选择D选项;新经济政策主张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选项;赫鲁晓夫时期还是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B选项;材料主旨是刺激企业生产,并无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排除C选项。【点睛】本题考查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内容,应该分清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提炼关键词进行分析。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意义。【答案】(1)特点: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强调等级秩序;范围不断扩大;未形成明确的民族观念。原因: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传统儒学思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形态。(2)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统治腐朽。各阶级、阶层积极进行反侵略斗争;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族民主运动。近代西方民族民主观念传人。(3)意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始终有“内”“外”的区别”、“尊”“卑”的差异”可以提炼出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 原因: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因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与之匹配的天下观;从政治角度看,由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从思想方面看,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 (2)背景:根据材料“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可以从政治角度得出当时的清政府的腐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推动民族民主运动;可以提炼出此题的历史背景。 (3)意义:根据所学,可从民族认同感、凝聚力,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概括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际秩序是指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包括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的状态,由主导价值观、制度安排和国际规范素构成。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的组合及其运动规则,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素构成。二者关系图示如下:摘编自阎学通全球化or逆全球化?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组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论题:行为体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影响国际体系的变化阐述: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美苏势力膨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转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总之,行为体实力的对比变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进而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变动。示例2:论题:国际规范是构成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共同要素阐述:二战后期,为重新规划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定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确立了雅尔塔体系,维护了国际政治秩序;二战后,美国主导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维护了世界经济秩序。总之,国际规范制定有助于形成国际体系,维护国际秩序。示例3:论题:行为体的外交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成为导致国际秩序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总之,行为体基于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并作出相应制度安排,会对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其他论题如: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国际秩序的变化;国际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等也可。)【解析】【详解】从材料图表信息“国际体系由行为体、国际格局、国际规范三个因素组成,行为体的变化会影响着国际体系”选定行为体的变化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美国实行霸权主义所获得不同结果进行分析。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84年9月,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在浙江召开,会议形成了“先改后调,改中有调”、实行放调结合的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价格双轨制经济政策诞生。双轨制是指同时存在着体制内(计划轨)和体制外(市场轨)两种价格体制,是中国政府为改革价格体系而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定价方案。改革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实施阶段(19851991年)。改革的区域由农村扩展到城市;改革的对象由价格体系扩展到购销体制;改革的手段由以调为主转向以放为主、调放结合。二是逐渐向市场定价方向并轨阶段(19921997年)。这一阶段,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既改善了价格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创造了必要条件。摘自田伟双轨制改革的历史回顾及评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双轨制”价格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先理论研讨后付诸实践;调放结合,分阶段稳步推进;两种价格机制并行;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逐渐过渡。(2)意义:符合当时国情,减少了改革的阻力;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创新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在浙江召开价格双轨制经济政策诞生”“双轨制是指同时存在着体制内(计划轨)和体制外(市场轨)两种价格体”“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可以经济角度、社会角度进行分析。(2)意义:根据材料“是中国政府为改革价格体系而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定价方案”“逐渐向市场定价方向并轨阶段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创造了必要条件”可以看出从经济角度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政治角度分析有利于稳定社会,促进发展。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对西班牙进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海权理论创始人马汉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而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美国以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为借口,于4月22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最终,西班牙大败并请求停战,两国于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签订巴黎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摘自王丹韵浅析美西战争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西战争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西战争的影响。【答案】(1)原因:美国急于开辟海外市场;海权论思想的影响;古巴、菲律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属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西班牙殖民帝国地位衰落。(2)影响:美国夺取新殖民地,扩大了海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加速了西班牙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衰落;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和斗争。【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海权理论创始人马汉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生产力大幅提高,需要开辟新的海外市场,并结合政治角度、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