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四首》所见教案冀教版.doc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四首》所见教案冀教版.doc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四首》所见教案冀教版.doc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四首》所见教案冀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所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天真孩童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回味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骑、振、蝉”三个生字,初步了解作者袁枚;【过程与方法目标】 想象古诗所描绘画面,理解古诗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天真孩童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回味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画面,理解古诗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天真孩童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回味之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曾经,有一位清代诗人袁枚,他也看见了一个孩子有趣的事并用一首诗记录了下来,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所见。【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入本文,使学生直观的觉得有趣。二、初读感知:大诗人袁枚究竟看到了怎样有趣的一幕呢?咱们一起到诗中去寻找答案。1、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2、生字学习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诗 童 林 黄 闭 口 3、词语解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欲:想要。捕:捉。鸣:叫。【设计意图】了解袁牧以及诗文中的生字和词语,为下一步诗文的翻译作铺垫。 三、诗词翻译: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中回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设计意图】翻译诗文,理解牧童的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四、诗词赏析: 1、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 2、想一想:牧童是怎样捉蝉的呢?他捉到了蝉吗?把这些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设计意图】赏析诗文,通过故事的形式,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五、口语交际: 你读了这首诗以后,脑海里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六、诗句拓展: 鸡 袁枚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七、课后作业: 1、把所见背给爸爸妈妈听。2、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积累背诵。八、板书设计: 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教学反思: 古诗所见中,有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那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去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严羽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我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小牧牛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