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常用中药与方剂.ppt_第1页
课件:常用中药与方剂.ppt_第2页
课件:常用中药与方剂.ppt_第3页
课件:常用中药与方剂.ppt_第4页
课件:常用中药与方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答中药的性质有哪些?,智力问答,3、中药煎煮的器皿以砂锅、搪瓷为宜, 忌用 制品 。,4、简答方剂的配伍原则。,2、具有能行、能散作用的是( )。 A甘味 B苦味 C 辛味 D 酸味,2、试述中药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内容?,第九章常用中药与方剂,第一节 解表药与方剂,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 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第一节 解表药与方剂,注意事项: 汗出过多耗伤津液耗气,不宜过量,中病即止,不宜久煎,宜温服,”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麻黄,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宣肺平喘:风寒束肺之咳喘 利水消肿:水肿兼风寒表证,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310g,解表宜生用;平喘宜炙用,桂枝,解肌发汗:风寒表虚证 温经通阳:各种阳虚证 祛风除湿:风寒湿痹证,310g,,防风,祛风解表:风兼寒、热、湿邪所致疾病 祛湿止痛:风寒湿所致肢体关节疼痛 祛风解痉:破伤风引起牙关紧闭,310g,桑叶(霜桑叶),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清肝明目:肝经风热 清肺润燥:肝阴不足,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610g,单味外用洗眼30120g,菊花,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平肝明目:肝经风热 清热解毒:热毒疮疡,养肝明目:白菊花 疏散风热:黄菊花 清热解毒:野菊花,1015g,疏散风热用黄菊花,养肝明目用白菊花,薄荷,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清头目、利咽喉: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透疹止痒:麻疹、风疹瘙痒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310g,后下,柴胡,和解退热:表证发热 疏肝解郁:肝气郁结 升阳举陷:气虚下陷,310g,醋炒可增强止痛作用,一、解表剂,概念:凡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剂。,分类及适应证,注意事项:应用解表剂时,服后取汗,但不可发汗太过,以 防损伤正气。解表剂不宜久煎,以免影响疗效。,麻黄汤,【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方解】,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药:桂枝,温经散寒,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而 散风寒。,佐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助 麻黄宣肺平喘。,使药:甘草,缓中,制约麻、桂发汗过猛。,【使用注意】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对于表虚有汗、 新产妇人、失血患者等均不宜用。 【加减运用】本方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寒湿在 表,一身烦痛,宜于发汗者。,【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方解】,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散风寒。,臣药:白芍,益阴敛营。,佐药:生姜,助桂枝解肌,又和胃止呕; 大枣, 益气补中滋脾。,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使用注意】药后饮热稀粥少许,使微微汗出。 【加减应用】本方加厚朴、杏仁,名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桂枝汤,【组成】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淡竹叶 荆芥穗 牛蒡子 芦根 甘草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表证,银翘散,【方解】,君药: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臣药: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 荆芥穗、淡豆豉,助君药发散表邪,佐药:芦根、淡竹叶、桔梗,清热生津止渴,宣肺止咳,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组成】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小柴胡汤,【方解】,君药:柴胡,清解少阳之邪,疏肝解郁。,臣药:黄芩,清泻少阳之热,佐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证 自汗恶风,玉屏风散,【方解】,君药:黄芪,益气固表,臣药:白术,健脾益气,佐药:防风,走表祛风,一、常用解表中成药 、辛温解表类 通宣理肺丸 川芎茶调散 参苏丸 午时茶冲剂 九味羌活丸 小青龙合剂 、辛凉解表类 银翘解毒丸 羚翘解毒丸 感冒退热冲剂 桑菊感冒片 清瘟解毒丸 3、表里双解类 防风通圣丸 葛根芩连片 清眩丸 双解香苏丸 升降散 普济散 4、解表消食类 小儿至宝锭 妙灵丸 小儿百寿丹 消食苏风丸 甘露茶 5、补虚解表类 玉屏风丸(颗粒剂)桂枝合剂,重点回顾,1、下列哪味药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A桑叶 B薄荷 C 菊花 D 柴胡,2、下列哪味药既能散寒解表又能温经通阳? A麻黄 B桂枝 C 防风 D 荆芥,3、下列哪味药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A桑叶 B薄荷 C 菊花 D 柴胡,4、试述桂枝汤和玉屏风散的主治?,二、清热药,一、概念:药性寒凉,能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二、分类: 清热泻火 清热燥湿 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 清虚热 清热解暑 清热明目 三、注意:清热药多苦寒,易伤阳气。,石膏(含水硫酸钙),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2、清肺胃热:肺热咳喘 胃火牙痛 3、收敛生肌:疮疡湿疹 水火烫伤,1、清热泻火药:气分热四大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生用:打碎先煎 煅用:研末,1560g,知母,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2、清肺润燥:肺热咳嗽 3、滋阴润燥:阴虚火旺 阴虚消渴,612g,黄芩,1、清热燥湿(生):湿热证 2、泻火解毒(生):痈肿疮毒 3、清热安胎(炒):胎热不安 4、凉血止血(炭):血热吐血,310g,2、清热燥湿药:湿热证, 多苦寒,善清上焦之热(肺热),黄连,1、清热燥湿:湿热痢疾 2、清热泻火:清心、胃、肝火 善清中焦之火 3、清热解毒:热毒疮疡 外用:治疗皮肤湿疹;耳内疖肿;中耳炎,“治痢良药”,310g,黄柏,1、清热燥湿:湿热痢疾 2、滋阴降火:阴虚火旺 善清下焦之火 3、解毒疗疮:疮疡肿毒,310g,黄连、黄芩、黄柏区别,相同点: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治疗湿热和热毒疮疡证。,不同点:黄芩善清上焦之热 黄连善清中焦之火 黄柏善清下焦之火,金银花,1、清热解毒:痈肿疔疮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3、清热解毒药:热毒(红、肿、热、痛),1030g,记载皇太后慈禧用金银花洗面保养肌肤、养颜美容,宫廷秘方延寿丹就是以金银花为主,金银花茶,连翘,1、清热解毒:热毒疮疡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615g,清热解毒用青翘; 疏散风热用黄翘; 清心泻火宜用连翘心,疮家圣药,总结,银花、连翘区别,相同点: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不同点:连翘尚能消肿散结作用,被称为“疮家圣药”。,蒲公英,1、清热解毒:热毒 2、利湿通淋:湿热证 另外,还可鲜品捣烂治疗乳腺炎、腮腺炎。,黄花地丁,310g,4、清热凉血药:营血分实热,生地,1、清热凉血:热入营血 2、养阴生津:热病伤阴 阴虚内热,1015g,5、清热明目药,6、清虚热药,7、清暑热药,荷叶、西瓜翠衣、绿豆,清热剂,概念:凡以凉性、寒性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 为清热剂。,注意事项:注意寒凉药物久服易败胃或内伤中阳,必要时 应配伍健脾和胃之品。,白虎汤,【组成】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方解】 君 药:石膏,辛甘大寒,清热除烦。 臣 药:知母,苦寒质润,清热生津。 佐使药:甘草、粳米,和胃护津,以防寒凉伤中。,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心烦失眠、 热病出血、痈疡疔毒,【方解】 君 药:黄连,清心胃之火。 臣 药:黄芩,清上焦之火。 佐 药:黄柏,泻下焦之火 使 药:栀子,清泻三焦之火,青蒿鳖甲汤,【组成】青蒿 鳖甲 生地 知母 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虚热证。夜热早凉,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肺结核、恶性肿瘤有上述症候者。,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柴胡 甘草 生地 【功用】泻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证。头晕目眩、胁痛口苦、耳聋耳鸣,阴痒阴肿 用于带状疱疹、高血压、结膜炎等,常用清热中成药,、清热泻火类: 牛黄上清丸 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 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 拨云退翳丸 、清热燥湿类:香连丸 香连化滞丸 苦参丸 四妙丸 白带丸 、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 三黄丸 黄连上清丸 牛黄解毒丸 (片)清热解毒丸 抗病毒冲剂 喉症丸 、清热凉血类:紫草丸 复方大青叶合剂 、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 暑湿感冒冲剂 藿香正气水 祛暑丸 清暑益气丸 六一散,三、泻下药,定义: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大便排出的药物,适应症:大便不通; 肠胃积滞; 实热内盛; 水肿停饮,分类: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注意:峻猛或有毒,易伤正气,不可久服。,大黄,泻下攻积(热结便秘) 泻火解毒(热毒内盛) 凉血止血(出血证) 活血化瘀(瘀血证) 清利湿热(湿热黄疸),(一)攻下药:热结便秘和里热证,生用力猛;熟用性缓;炒炭止血力强;酒制活血化瘀 用法:后下,“将军”(川军),现代:益寿、美容(醋调,灭瘢痕),芒硝(十水硫酸钠),软坚泻下(热盛便秘) 清热消肿(咽喉肿痛) 外用治乳痈、可回乳,冲服,朴硝、皮硝、牙硝、玄明粉,大承气汤,【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功用】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方解】,大承气汤,君 药: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臣 药: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佐使药:厚朴,苦温下气; 枳实,苦辛破结; 两药消痞除满,破气散结,助大黄、芒硝推荡积滞。,常用泻下中成药,、寒下类:大黄清胃丸 清宁片 四消丸 调胃承气丸 通便灵冲剂 当归龙荟丸 、温下类:半硫丸 三物备急丸 、润下药 麻仁丸 麻仁润肠丸 五仁润肠丸,四、祛湿药,定义:以化湿健脾、通利水道、解除痹痛为治疗 作用的药物,适应症:内湿、外湿,分类:芳香化湿、利水渗湿、祛风湿,注意:祛湿药多为温燥之品,易耗伤阴津。,(一)芳香化湿药:湿浊内阻,脾阳被困,藿香,化湿(湿浊中阻) 解暑(外寒内湿) 止呕(湿浊呕吐),不宜久煎,果可作香料;叶及茎均富含挥发性芳香油, 有浓郁的香味,为芳香油原料。 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 或者烹饪材料, 此外,藿香还可用作园林或庭院栽植美化环境。,(二)利水渗湿药:小便不利、水肿等,茯苓,利水渗湿(水肿痰饮) 健脾安神(脾虚心悸),菌核 “云苓”,利水用茯苓皮;安神用茯神;健脾渗湿用白茯苓,“药食两用”、“抗衰老”,做糕点、美容,药食两用;明清对茯苓抗衰老十分推崇 美容;茯苓酥、茯苓饼、茯苓酒,车前子,利尿通淋(湿热下注) 清肝明目(肝经风热) 清肺祛痰(肺热痰多) 渗湿止泻(暑湿泄泻),包煎,(三)、祛风湿药:风寒湿痹,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风湿痹痛) 安胎 (肝肾不足),木瓜,舒筋活络(筋脉拘挛) 化湿和胃,“转筋要药”,集“观赏、药用、食用”于一体,五 消食药,定义:健脾开胃,消除宿食积滞,促进食欲的药物,适应症:食积不化;大便失常,注意:部分药物有耗气之弊,不宜久服。,山楂,消食化积(肉食积滞) 行气散瘀(瘀血内停) 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医学衷中参西录:“女子至期,月信不来,用山楂两许煎汤,冲化红蔗糖七八钱。服之即通,多服几次亦通下。”,“山里红”,山楂:肉食 麦芽:面食 谷芽:谷食 神曲:全消 鸡内金:全消,六、化痰止咳平喘药,1、含义:具祛痰功效,治疗咯痰不畅的药物,称为祛痰 药; 具有止咳平喘功效,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 要作用称为止咳平喘药;,分类:清化热痰药;温化寒痰药;止咳平喘药,(一)清化热痰药:热痰,贝母,清热化痰(外感、燥热咳痰黄稠) 解毒散结(痈疽疮疡),310g,研末冲服,(二)温化寒痰药,半夏,温化寒痰(寒饮伏肺) 燥湿化痰(湿痰伏肺) 降逆止呕(痰饮犯胃) 消痞散结(痰气郁结),(三)止咳平喘药,紫菀,款冬花,祛痰止咳 (寒饮咳嗽) 润肺下气 (咳嗽喘息),九、温里药,定义:温散里寒的药物,适应症:寒邪内侵;阳气衰微,药性燥烈,易伤津液,中病即止,附子,回阳救逆(亡阳证) 补火助阳(脾肾阳虚) 散寒止痛(风寒湿痹),先煎,附子配人参:休克虚脱 配干姜:心衰 配黄芪:固表,干姜,温中散寒(脾胃虚寒) 回阳通脉(心肾阳虚) 温肺化饮(寒饮伏肺),十 理气药,定义:以舒畅气机、行气解郁,消除气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适应症:气滞 脾胃气滞 肝郁气滞 肺气壅滞,注意:辛散温燥,易耗气伤阴,陈皮(橘皮),理气健脾(脾胃气滞) 燥湿化痰(痰湿壅肺),香附,疏肝理气(肝郁气滞) (脾胃气滞) 调经止痛(月经不调),调经要药,疏肝解郁生用,调经止痛醋炙用,十一 理血药,定义:能调理血分,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 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物,适应症:用于血虚、血瘀、出血、血热,分类:活血化瘀药、止血药,一、活血祛瘀药(血瘀证),川芎,活血行气(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祛风止痛(头痛),“头痛必用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如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等)、华佗再造丸(川芎、冰片、吴茱萸),丹参,活血调经(月经不调) 祛瘀止痛(心腹刺痛) 养血安神(热病伤阴) 凉血消肿(疮疡痈肿),“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等,二 止血药,三七(田七、滇七),散瘀止血(出血有瘀滞) 消肿定痛(跌打损伤、胸痹、瘀痛),研末冲服,云南白药:三七、麝香、草乌等,西洋参、三七、人参是人参属三大名贵药材,止血之神药:上、中、下出血皆效,十二 补益药,定义:补益气血阴阳,治疗虚证的药物。,分类:气虚-补气药 血虚-补血药 阴虚-补阴药 阳虚-补阳药,内有实邪或气盛体壮者忌用。文火久煎。,一 补气药,定义:以补气为主要作用,用于气虚证。,分类:脾气虚 肺气虚,人参(千草之灵、百药之长),1、大补元气,复脉固脱(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补虚第一要药,2、补脾益肺(脾肺气虚),3、益气生津(热病伤阴),4、安神益智(血不养神),单煎,人参滥用也害人,黄芪,1、补气升阳,益气固表(脾肺气虚;气虚自汗),2、托毒生肌(气虚痈疖脓成不溃),3、利水消肿(气虚水肿),4、益气活血(气虚血瘀中风),白术,1、健脾益气(脾虚诸证),2、燥湿利水(脾虚水停),3、固表止汗(气虚自汗),4、益气安胎(脾虚胎动不安),山药,1、补脾益肺(脾肺虚弱),2、固肾益精(肾虚遗精),3、益气养阴(消渴病口渴多饮),药食兼宜,薯蓣,“惟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能止大便,且又为寻常之物,以之作粥,少加砂糖调和,小儿必喜食之,愚以此方治小儿多矣,甚勿以为寻常服食之物而忽之也。”,甘草,国老,1、益气补中(心气虚、脾虚诸证),2、润肺止咳(各种咳嗽),3、泻火解毒(痈肿疮毒;药物或食物中毒;咽喉肿痛),4、缓急止痛(筋脉拘急),5、调和药性,生用解毒;炙用补虚,“诸药中甘草为君, 治七十二种乳石毒, 解一千二百草木毒, 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二、补血药,定义:以补血为主要作用,用于血虚证。,分类:肝血虚 心血虚,何首乌,生首乌:解毒;润肠通便,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当归,1、补血调经:血虚诸证,2、活血止痛:瘀血作痛,3、润肠通便:血虚肠燥便秘,阿胶,1、补血止血:血虚;出血,2、滋阴润燥:肺燥咳嗽,3、安胎(血虚胎动不安),有碍消化,故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泄泻慎用,与人参、鹿茸齐名,中药三宝,阿胶膏、阿胶口服液、阿胶补血口服液,三、补阴药,定义:补益阴液,用于阴虚证。,分类:肝肾阴虚 肺阴虚 胃阴虚,麦冬,1、滋阴润肺:肺燥干咳,2、清心除烦:热伤心阴,3、益胃生津:胃阴不足,肠燥便秘,枸杞子,1、益精补肾:肝肾阴虚,虚劳精亏,2、养肝明目:肝肾亏虚,目昏不明,四、补阳药,定义:以补阳为主,治疗阳虚证的药物,适应症:肾阳虚,杜仲,1、补肝肾,强筋骨: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2、补肾安胎: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凡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凡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凡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然杜仲色紫而燥,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肾诚为要药。”,冬虫夏草,补肾壮阳(肾阳亏虚) 补肺止嗽(肺虚久咳),总结,1、桑叶、菊花区别,相同点:均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作用,不同点:菊花还有清热解毒作用。,2、银花、连翘区别,相同点: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不同点:连翘尚能消肿散结作用,被称为“疮家圣药”。,3、黄连、黄芩、黄柏区别,相同点: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治疗湿热和热 毒疮疡证。,不同点:黄芩善请上焦之热 黄连善清中焦之火 黄柏善清下焦之火,均能安胎的中药:黄芩擅长清热安胎 白术善于补脾安胎 阿胶善于补血安胎 桑寄生、杜仲善于补肾安胎 续断善于止血安胎,均能清肝或养肝明目的中药:桑叶、菊花 枸杞子 车前子 青箱子 决明子,既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是:,既能补血又能活血的药是,阿胶,当归,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药是,三七,补气的基本方是,补血(或调经)的基本方是,四君子汤,四物汤,补肾阴的基本方是,补血的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