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公司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教材_第1页
某建筑公司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教材_第2页
某建筑公司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教材_第3页
某建筑公司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教材_第4页
某建筑公司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宏城广场综合改造工程攻坚QC小组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目 录1.工程概况12.小组介绍12.1成员组成12.2小组简介23.活动计划24.选择课题34.1选题理由34.2课题选定54.3设定目标55.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65.1方案提出65.2方案比选75.3方案评价105.4最佳方案分解105.5确定最佳子方案166.制定对策167.对策实施187.1实施对策一:装置材质为钢材187.2实施对策二:装置与墙体连接方式为铁钉固定187.3实施对策三:装置内部件连接形式为插销与卡槽组合197.4实施对策四:装置设计207.5实施对策五:装置制作228.确认效果238.1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应用效果238.2活动目标达成检查248.3经济效益298.4社会效益308.5成果追踪308.6标准化319.总结及下一步打算3410.附件351. 工程概况宏城广场综合改造工程规划总用地约47601m2,建设用地约43305m2。主要由地面绿地广场、商业展示厅及地下配套公共设施等组成。总建筑面积约 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0000 m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90000 m2,地下一层、二层主要功能为商业,地下三层为大型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其中砖体砌筑总量为14136.9 m3。2. 小组介绍2.1 成员组成表1 小组成员表课题名称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课题类型创新型小组名称宏城广场综合改造工程攻坚QC小组注册编号YJ06-11成立日期2011年7月注册日期2014.3.14活动时间2014.32014.12活动次数48TQC受教育时间人均72小时出勤率100%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组内分工1钟文深男35大学本科主任总指挥2郭伟民男41大学本科经理技术顾问3张良男32大学本科组长全面统筹4李麟男31大学本科副组长组织协调5钟志锋男25大学本科副组长方案编制6肖毅森男25大学本科副组长方案编制7温锦成男25大学本科组员装置设计8杨杰男24大学本科组员分析实施9黎明男24大学本科组员模具制作10徐伟亮男24大学本科组员模具制作11吴世浩男23大专施工班组长对策实施制表人:钟文深 制表时间:2014.3.142.2 小组简介“宏城广场综合改造工程攻坚QC小组”成立于2011年7月,由公司经理、总工工程师引导开展活动,主要服务于广州“宏城广场综合改造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自2011年7月起,多个课题展开活动,涉及到现场型、创新型、管理型等各课题类型。小组由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引导,由项目经理指导开展活动,小组成员由项目部技术骨干及高学历毕业生组成,充分发挥技术骨干攻坚力量的同时加入新鲜血液,使质量管理活动开展打破固有思维取得良好成果。小组成立以来已获得多次省、市级的质量管理小组荣誉,为取得国优做好充分的准备。373. 活动计划活动 项目活动时间(2014.32014.12)计划活动时间(2014.32014.12)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选择理由课题确认设定目标方案提出方案对比新方法研发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巩固措施图1 活动计划制图人:郭伟民 制表时间:2014.3.144. 选择课题4.1 选题理由在建筑工程中,墙体工程施工主要包括砌体测量放线、砌筑施工、圈梁施工、构造柱施工四大步骤。本工程项目为大型商用公共建筑,其墙体施工总量为14136.9m3。1)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劳动力计划安排,墙体工程使用两个作业班组施工,每个班组20人。墙体工程工期为161日历日,不考虑节假日休息,每人每日历日需完成2.2m3的墙体工程,超出现时行业内平均劳动生产率2.0 m3。14136.91612202.2m32.0m32) 墙体施工计划为2014年5月2014年10月,广州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1摄氏度,温度对工人的体力消耗很大,见图2。图2 广州全年温度曲线图3)本工程项目合同约定需通过“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建筑认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管理、环保保护、绿色施工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墙体工程中,传统施工过程中,部分工序存在材料浪费、施工功效低、需要返工等诟病。4)项目部紧跟社会要求,致力于研究绿色砌筑施工技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针对墙体工程施工存在的客观难题,QC小组对现场一堵180mm厚,长5m高5.5m的墙体施工工序耗时及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统计,得出墙体施工过程中的用时比例及资源有限利用情况。见图3及表2、表3。图3 墙体施工工序施工时间饼分图制图人:张良 制表时间:2014.3.20表2 墙体施工资源利用情况表工序序号工序名称资源类别投入资源量(实际用量)有效资源量(计算)有效利用率1构造柱施工混凝土0.2637m0.2376m90.1%钢筋45kg45kg100%工时8.32h/2砌体施工砌体3.94 m3.94 m100%砂浆1128.5kg1094kg96.9%工时6.53h/3圈梁施工混凝土0.2 m0.2 m100%钢筋40.1kg40.1kg100%工时4.16h/4测量放线工时0.79h/数据分析:上述数据中,投入资源量的材料用量均称重后使用,工时使用秒表记录。有效资源量为使用CAD绘图后得出有效利用的体积。根据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得出有效利用率。其中构造柱施工中,工时耗用最多且混凝土有效利用率最低。砂浆有效利用率未达到100%是由于施工中灰缝抹平等不可避免的损耗。制表人:钟志锋 制表时间:2014年3月21日根据构造柱施工中的工时耗用长的情况,小组成员对单条构造柱的施工过程每道工序进行用时统计,具体数据统计如下表:表3 单条构造柱各道工序用时统计表工序施工用时(小时)钢筋制作0.6钢筋安装0.6模板制作0.7模板安装1.4柱顶下料斗模板制作及安装0.7混凝土浇筑1.92模板拆除0.5喇叭口打凿1.9数据分析:由于本工程层高均在5m以上,因此喇叭口打凿需要专用操作平台,并且打凿喇叭口耗用时间长、资源浪费、构造柱表观质量差。制表人:肖毅森 制表时间:2014年3月22日4.2 课题选定根据客观现状结合现场施工的数据统计,传统构造柱浇筑施工资源浪费大、工效低是本次QC活动的主要难点。为满足合同要求,响应绿色施工的时代要求,项目部决定对构造柱浇筑浇筑技术进行创新QC活动,并将本次QC活动的课题名称定为: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4.3 设定目标根据选题理由中的4点客观现状需求,本次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课题目标设定为:1、构造柱施工用时占墙体施工用时比例36.2%;浇筑新技术的研发效果需将工效要求从2.2m3降低到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2.0 m3或以下,以满足合同工期要求。通过以下计算可知:2.242%-0.22=36.2%2、构造柱混凝土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及项目部领导要求,将构造柱混凝土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5.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5.1 方案提出针对本工程项目的墙体工程特点,QC小组成员于2014年4月5日和2014年4月10日分别召开了诸葛亮会议,针对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课题各抒己见并使用亲和图进行了整理归纳,见图4。图4 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亲和图制图人:张良 制表时间:2014.4.15经过两次QC小组成员的诸葛亮会议,归纳出三个浇筑新技术,分别是柱顶高强度流动性砂浆灌注、上层楼板预留浇筑孔洞、研发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其构造柱浇筑新技术需满足省工省料、施工方便等需求。5.2 方案比选表4 方案一分析表方案一:柱顶高强度高流动性砂浆灌注试验与分析柱身施工按照传统施工工艺,使用木模板制作浇筑料斗浇筑柱身混凝土,浇筑到距柱顶350mm时拆除木浇筑料斗,安装带灌浆孔木模板,使用高强度高流动性砂浆灌注后封堵注浆孔。使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柱身到距柱顶350mm处拆除木浇筑料斗,安装带灌浆孔模板,灌注高强度高流动性砂浆方案一 施工工艺流程示意特点优点:使用高强高流动性砂浆灌注,构造柱柱顶强度得到有效保证,施工完成表观质量好,免除传统构造柱打凿的问题。缺点:砂浆料价格较高,另需要安排灌注机具台班,增加施工成本较大。制表人:钟文深 制表时间:2014年4月20日表5 方案二分析表方案二:上层楼板预留构造柱浇筑孔洞试验与分析在结构楼板施工时,根据墙体工程位置的位置预留直径为150mm的构造柱浇筑孔。在墙体施工时按照传统施工工艺完成砌体、钢筋施工,模板安装时完全覆盖构造柱柱身至墙顶,在上层预留的构造柱浇筑孔洞浇筑构造柱设计标号的混凝土,浇筑至构造柱顶时转用楼板标号的混凝土,保证结构楼板施工质量。在上层楼板预留的浇筑孔洞浇筑混凝土,注意构造柱与楼板混凝土的标号按照传统施工工序完成砌体、钢筋施工,模板安装时覆盖构造柱至柱顶使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柱身到距柱顶350mm处方案二 施工工艺流程示意特点优点:构造柱浇筑一次成型,表观质量好,施工工时需求少。缺点:孔洞预留定位需要准确,如果产生图纸变更,预留孔洞失去作用,并且还需要考虑孔洞封堵措施。制表人:郭伟民 制表时间:2014年4月21日表6 方案三分析表方案三:研制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试验与分析完成砌体施工及钢筋安装后,在构造柱身安装木模板至柱顶下350mm,在木模板至柱顶间安装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浇筑混凝土时在浇筑装置灌入混凝土直至柱顶,使用装置的混凝土分隔挡板将混凝土隔离,取出构造柱外多余的混凝土继续使用。使用浇筑装置浇筑混凝土直至柱顶,利用装置的混凝土分离挡板隔离,取出多余混凝土继续使用按照传统施工工序完成砌体、钢筋施工,模板安装至柱顶下350mm使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柱身到距柱顶350mm处方案三 施工工艺流程示意特点优点:构造柱施工速度较快,不需打凿喇叭口混凝土。缺点:需要研制浇筑装置,增加装置制作费用。制表人:钟志锋 制表时间:2014年4月22日5.3 方案评价表7 最佳方案对比分析表方案名称技术优缺点经济合理性可操作性工期分析结论1柱顶高强度高流动性砂浆灌注优点:使用高强高流动性砂浆灌注,构造柱柱顶强度得到有效保证,施工完成表观质量好,免除传统构造柱打凿的问题。缺点:砂浆料价格较高,另需安排灌注机具台班,增加施工成本较大。单条构造柱高强砂浆费用116.24元。(0.18m0.24m0.35m2200kg/m33.5元/kg=116.24元)机具台班费用约30元。总费用为146.24元,约为传统造法的30倍。浇筑操作简便,需另外调配高强砂浆。模板在浇筑过程需要安拆,较为不便构造柱一次成型,对工期有积极作用施工成本增加太大,资源浪费大不采用2上层楼板预留构造柱浇筑孔洞优点:构造柱浇筑一次成型,表观质量好,施工工时需求少。缺点:孔洞预留定位需要准确,如果产生图纸变更,预留孔洞失去作用,并且还需要考虑孔洞封堵措施。PVC孔洞预留器,每个造价5元。不增加其他费用。孔洞预留定位较难,当发生图纸变更时失去作用,并且结构楼板施工质量受到影响构造柱一次成型,但楼板预留孔洞耗用更施工工时本工程项目为大型商用建筑,图纸变更频繁,孔洞利用率难以保证不采用3研制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优点:构造柱施工速度较快,不需打凿喇叭口混凝土。缺点:需要研制浇筑装置,会增加装置制作费用。单个新型浇筑装置制作费用为253元。按照班组施工工效需配置10个浇筑装置供流水作业使用。施工简便,操作简单。构造柱一次成型,对工期由积极作用浇筑装置成本不高,施工简便,操作简单,利于以后推广使用。采用制表人:黎明 制表时间:2014.5.3 5.4 最佳方案分解确定了最佳方案“研制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并利用亲和图进行了整理,见图5。 图5 研制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亲和图制图人:徐伟亮 制图时间:2014年5月4日表8 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结构设计组成及特性构件特性浇筑斜槽1、导流斜槽由斜板以及设在该斜板两侧的两块护板组成,便于下料;2、具有一定活动性,在挡板进行封挡后可以将斜槽内的余料快速卸除固定支架1、固定支架上需设有能与挡板组合的插槽;2、固定支架能方便且稳固的固定在墙上分隔板1、挡板应具有一定刚度,便于封挡柱身内外的混凝土制表人:温锦成 制表时间:2014年5月7日图6 浇筑装置研制系统图制图人:李麟 制图时间:2014年5月9日QC小组成员对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研制中的装置材质、装置与墙体连接形式、装置内部件连接形式三个方面进行现场分析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见表9、表10、表11.表9 装置材质分析试验表装置材质试验方法试验与分析结论钢材将单片板材架空搁置在木方上,使用10kg重锤试验敲击板材,模拟浇筑混凝土时的冲击情况,观察20次锤击后板材的损坏情况钢材材质强度高,用作各种构件。塑性好,在常温下钢材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质地均匀,性能可靠。价格便宜合适,耐用性高。成品重量较大。锤击试验结果:钢材表明有凹凸,最大形变为3.5mm。采用塑料高强塑料材质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安装快等特点。由于其热作用后可塑性能极强,大批量生产成本较易控制,但少量生产,其生产模具制作成本达数万元。成本过高。且高强塑料成品脆性较大,容易损坏。锤击试验结果:高强塑料材质出现破损、有裂痕,水能直接穿过。不采用木材木材材质具有加工便捷、取材方面、耐水性好等特点。是传统构造柱浇筑料斗的用材,但由于木材强度较低,使用铁钉等机械连接后整体性仍较差,循环使用次数较少,多次制作耗用跟多的工时。锤击试验结果:木材表面有凹凸痕迹,最大形变达10mm,且板材整体出现凹陷。不采用制表人:杨杰 制表时间:2014年5月11日表10 装置与墙体的连接形式分析试验表连接形式试验方法试验与分析结论粘结固定试验利用钉制木质支架,采用不同连接形式与墙体连接,每种连接形式5个试验支架。在木质支架上悬挂10kg重物。10小时候查看支架固定情况。使用了“大力士”牌云石胶作为粘结剂,在试验前清理干净粘结位置墙体。木质支架与墙体间均涂抹云石胶粘结。重物静载试验结果:5个试验支架全部脱落,脱落时间区间均在35小时。不采用铁钉固定铁钉规格为3.465mm2.5,在木质支架两侧分别敲入两枚,共四枚铁钉与墙体连接。重物静载结果:5个试验支架与墙体稳固连结,支架与墙体间空隙紧密。采用制表人:李麟 制表时间:2014年5月12日表11 装置内部连接形式分析试验表固定形式试验方法试验与分析结论插销与卡槽组合固定按装置内部件不同固定形式制作试验品,整体装拆5次的平均耗时。插销与卡槽便于各部件间的装拆,但是在制作浇筑装置的工艺变得更为复杂。装拆试验结果:装拆五次平均时间为23.4秒。采用焊接固定焊接固定具有成形方便、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制作装置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焊接固定,但由于焊接后焊缝边局部材料变脆,对于轻便工具式的浇筑装置薄钢板影响较大。装拆试验结果:由于使用焊接,装置无法拆卸。不采用螺栓固定螺栓固定具有装拆容易,利于检修,不会引起连接处材料成分变化。在装置中应用装拆使用扳手等工具,作业人员需要配备工具袋,并且由于螺栓较小且高处作业,容易不慎掉落缺失。装拆试验结果:装拆五次平均时间为73.4秒。不采用制表人:钟志锋 制表时间:2014年5月14日5.5 确定最佳子方案经过上述的子方案分析试验,确定以下最佳子方案,见图7。图7 最佳子方案系统图制图人:张良 制表时间:2014年5月15日6. 制定对策在确定了最佳子方案后,QC小组成员按照“5W1H”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见表12表12 对策表序号项目对策目标措施地点责任人完成时间一装置材质为钢板确定适合制作装置的钢板且用料最少锤击试验(操作见表10)形变3.5且钢材用料最少对厚度为3mm6mm的钢进行锤击试验,选取形变3.5mm且厚度最小的钢板试验室温锦成钟志锋2014年5月15日二装置与墙体连接方式为铁钉固定确定适合装置固定的铁钉型号重物静载试验(操作见表11)是稳固时间24小时(含缓凝剂混凝土终凝12小时)每个型号的铁钉两组试验,观察其重物静载脱落时间,并按5kg递增至脱落。施工现场黎明杨杰2014年5月20日三装置内部件连接形式为插销与卡槽组合确定各部件插销与卡槽的位置尺寸各部件间连接稳固,不漏浆液,装拆试验23.4秒按照对策1中确定的钢板型号厚度,涂抹适量防锈漆后进行装拆试验加工场张良李麟2014年5月17日四装置设计设计各部件尺寸满足装置制作部件尺寸、材质等属性设计深度可供装置制作,图纸清晰度100%1、深化三个主要部件的功能及设计要求2、使用3DSmax对整个装置进行三维建模3、用AutodeskCAD进行装置构件尺寸深化办公室郭伟民钟志锋2014年5月21日五装置制作制作装置装置成品与设计尺寸误差1mm、材料100%吻合按照装置设计图纸制作装置加工场温锦成吴世浩2014年5月30日制表人:钟文深 制表时间:2014年5月30日7. 对策实施7.1 实施对策一:装置材质为钢材实施过程:选取Q235钢材,钢板厚度3mm、3.5mm、4mm、4.5mm、5mm、5.5mm、6mm共7种规格进行锤击试验。得出下列数据,见表13:表13 钢材锤击试验表序号钢板厚度(mm)锤击试验(形变情况mm)结论133.7不采用23.53.4采用343.0不采用44.52.7不采用552.4不采用65.52.1不采用761.7不采用制表人:郭伟民 制表时间:2014年6月1日通过锤击试验,选取了Q235材质厚度为3.5mm的钢材作为构造柱浇筑装置的主材。目标检查一:选取的钢材锤击试验符合3.5mm的要求,且厚度最少,达到目标要求。7.2 实施对策二:装置与墙体连接方式为铁钉固定实施过程:选取型号为2.3x43、2.5x50、2.8x60、3.4x80的铁钉,每个型号铁钉均设两组试验,其中一组载重始终为10kg,另一组每12小时增加5kg得出最终的脱落时间,见表14:表14 铁钉试验表序号铁钉型号(mm)载重(kg)脱落时间结论12.3x431012小时不脱落不采用153小时脱落22.5x501012小时不脱落采用1512小时不脱落204小时脱落32.8x601012小时不脱落不采用1512小时不脱落207小时脱落43.4x801012小时不脱落不采用1512小时不脱落2012小时不脱落253小时脱落制表人:李麟 制表时间:2014年6月4日通过铁钉试验,型号为2.5x50的铁钉,能在载重15kg的情况下24小时不脱落,满足需求。目标检查二:试验结果显示,使用2.5x50的铁钉试验支架24小时不脱落,达到目标要求。7.3 实施对策三:装置内部件连接形式为插销与卡槽组合实施过程:制作卡槽、插销的宽度3.5mm、3.7mm、4.0mm。1、 进行装拆试验,计算装拆5次的平均时间。2、 每个试验品完成安装后加入水泥砂浆观察是否有漏浆情况。实施过程见表15。表15 卡槽、插销宽度试验表序号卡槽、插销宽度(mm)5次装拆平均时间(秒)装置是否漏浆结论13.531.4装置紧密,无漏浆现象不采用23.821.4装置较紧,有部分空隙,但无漏浆情况采用34.018.3装置较松,有空隙,有部分流动性较大砂浆渗漏不采用制表人:张良 制表时间:2014年6月6日经过装拆试验及漏浆检查,当卡槽、插销宽度为3.8mm时,能满足构造柱施工的便捷同时能确保无漏浆发生。目标检查三:卡槽、插销宽度为3.8mm的时候,安拆时间为21.4秒23.4秒,且无漏浆情况,达到目标要求。7.4 实施对策四:装置设计实施过程:构造柱浇筑装置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固定支架的设计:固定支架上设有上下方向的插槽,挡板插入于该插槽内。使用时,将固定支架固定于拟浇筑的构造柱顶部的墙体(或者其他固定结构)上,并使得固定支架的进料口与拟浇筑的构造柱的表面大致平齐。图8 支架设计图制图人:钟志锋 制图时间:2014年6月8日2)挡板的设计:挡板为矩形板,该挡板的上端设有把手。当混凝土填充完所有的浇筑空间后,将挡板插入固定支架的进料口上,从而将该进料口封堵,该挡板的内表面构成构造柱的成型面;接着去除导流斜槽内剩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拆除整个浇筑装置,即可完成构造柱的建造。图9 挡板设计图制图人:温锦成 制图时间:2014年6月9日3)导流斜槽的设计:导流斜槽由斜板以及设在该斜板两侧的两块护板组成;导流斜槽的下端插入于固定支架的两侧板之间。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经导流斜槽导流后从固定支架的进料口中进入浇筑空间内。图10 导流斜槽设计图制表人:黎明 制表时间:2014年6月10日QC小组成员为了验证设计图纸的深度,使用3dsMax三维模拟软件,仅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三维建模,建模效果见图11。图11 装置设计三维模型制图人:钟文深 制表时间:2014年6月15日目标检查四:装置设计图纸材质、尺寸参数等属性齐全,可供装置制作加工使用,清晰度达到100%,满足目标要求。7.5 实施对策五:装置制作实施过程:QC小组成员根据装置设计图纸到加工场进行制作。装置所用材质、尺寸定位、卡槽宽度等均严格控制。制作出装置各部件并进行目标检验,见表16。表16 装置制作检验表序号部件名称部件成品成品检验结论1支架尺寸偏差在1mm以内,成品材质使用正确通过2挡板尺寸偏差在1mm以内,成品材质使用正确通过3导流斜槽尺寸偏差在1mm以内,成品材质使用正确通过制表人:钟志锋 制表时间:2014年6月20日装置各部件完成后进行了多次拼拆,均能简便完成。目标检查五:装置各部件加工偏差均在1mm内,成品材质均使用正确,达到目标要求。8. 确认效果8.1 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应用效果装置研制成功后,QC小组成员立刻组织班组进行构造柱浇筑试验。该装置的具体操作流程,见图12。1、浇筑装置的安装:构造柱模板安装至柱顶下350mm后,采用铁钉固定浇筑装置中的固定支架在模板顶端,并安装导流斜槽到固定支架上,使固定支架的进料口与拟浇筑的构造柱的表面平齐。2、浇筑装置的使用:浇筑时,混凝土经导流斜槽导流后从固定支架的进料口中进入构造柱内,当混凝土填充完所有的浇筑空间后,将挡板插入固定支架的进料口上,从而将该进料口封堵,该挡板的内表面构成构造柱的成型面;接着取下导流斜槽内剩余的混凝土留作其他使用。3、浇筑装置的拆除:浇筑完成后,立即拆除导流斜槽,仅留置固定支架及挡板,待混凝土达到龄期后拆除整个浇筑装置,循环利用至下一构造柱使用。211.安装浇筑装置固定支架 2.浇筑后插入挡板33.挡板插入后拆除导流斜槽图12 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使用流程示意图制图人:杨杰 制表时间:2014年7月10日8.2 活动目标达成检查目标一检查:构造柱施工用时占墙体施工用时比例36.2%;项目部全面应用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在2014年6月21日至2014年7月3日(13天,104工时)期间,1工人完成墙体施工28.6m,构造柱浇筑6条。小组成员对墙体施工、构造柱各施工工序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出以下成果,见表17。表17 活动后墙体施工工时统计表序号工序名称耗用工时(h)工时占用比率1构造柱施工35.3734%2砌体施工38.4737%3圈梁施工24.9624%4测量放线5.25%合计104h(13d)100%数据分析:构构造柱施工用时占墙体施工用时比例从活动前的42%降低到活动后的34%。达到设定的目标。制表人:徐伟亮 制表时间:2014年12月20日图13 活动后墙体施工各工序耗时比例饼分图制图人:温锦成 制图时间:2014年12月20日构造柱施工的耗用工时大幅下降,QC小组成员对构造柱耗用工时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应用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期间的6条构造柱各工序施工时间进行统计,见表18。表18 活动后6条构造柱各施工工序耗时统计表工序第1条用时第2条用时第3条用时第4条用时第5条用时第6条用时合计钢筋制作0.60.660.70.80.50.663.92钢筋安装0.60.720.70.80.540.74.04模板制作0.70.80.760.930.60.74.49模板安装1.41.51.41.371.31.478.84混凝土浇筑1.921.891.971.81.821.6811.08模板拆除0.50.60.610.670.40.63.38合计5.726.176.146.375.165.8135.37数据分析:应用了研发的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后,免去了木质模板料斗的制作及打凿喇叭口的时间,构造柱整体施工时间有下降了32%,为降低构造柱施工占用墙体比例的目标达成的主要作用。制表人:钟志锋 制表时间:2014年12月21日通过应用研发的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构构造柱施工用时占墙体施工用时比例从活动前的42%降低到活动后的34%,低于设定的目标36.2%,QC活动成果超出预期目标,见图14。图14 目标一达成情况柱状图制图人:钟文深 制图时间:2014年12月22日目标二检查:构造柱混凝土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项目部全面应用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在2014年6月21日至2014年7月3日(13天,104工时)期间,1工人完成墙体施工28.6m,构造柱浇筑6条。小组成员对墙体施工的资源投入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出以下成果,见表19。表19 活动后浇筑工序序号工序名称资源类别投入资源量(实际用量)有效资源量(计算)有效利用率1构造柱施工混凝土1.2355m1.2355m100%钢筋234kg234kg100%工时35.37h/2砌体施工砌体20.488m20.488m100%砂浆5858.7kg5688.8kg97.1%工时38.47h/3圈梁施工混凝土1.04m1.04m100%钢筋208.52kg208.52kg100%工时24.96h/4测量放线工时5.2h/数据分析:上述数据中,投入资源量的材料用量均称重后使用,工时使用秒表记录。有效资源量为使用CAD绘图后得出有效利用的体积。根据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得出有效利用率。其中构造柱施工中由于应用了新型构造柱浇筑装置,免除了传统构造柱喇叭口的混凝土浪费,有效利用率从活动前90.1%提高到100%。砂浆有效利用率未达到100%是由于施工中灰缝抹平等不可避免的损耗。制表人:张良 制表时间:2014年12月24日QC小组成员对设定目标二进行了检查,见图15。图15 目标二达成情况柱状图制图人:钟文深 制图时间:2014年12月22日目标二构造柱资源有效利用率从活动前的90.1%提高到100%,超出设定的目标95%,QC活动成功。本次QC活动设定的目标一及目标二,在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对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的研发,使活动后的成果均超出预期目标,取得显著成果。活动成果超出预期目标!8.3 经济效益QC小组成员对现场制作的十套构造柱新型浇筑桩的成本费用进行统计,见表20。表20 十套构造柱新型浇筑装置成品表项目成本费用(元)固定支架材料及加工费用648.5导流斜槽材料及加工费用808.2挡板材料及加工费用645.4防锈漆380其他50总计2530.21平均单个浇筑装置成本253制表人:李麟 制表时间:2014年12月24日根据本工程项目的墙体工程总量,可以计算出应用了构造柱新技术后,节省了混凝土及工时费用。根据施工记录,构造柱新技术在墙体施工已完成2341m的墙体施工,剩余11795.9立方米。混凝土(320元/m)费用节省:1.2355m328.6m311795.9m3320元/m3=元工人人工费200元/d(工日)节省:(11795.92.0m3/d-11795.928.6m313d)200元/d=元即本次应用了构造柱浇筑新技术,经济效益为:元+元-2530.21元=.79元图16 本公司经济效益证明制图人:徐伟亮 制图时间:2014年12月22日8.4 社会效益构造柱浇筑新技术成功研发后,QC小组成员邀请业主、监理及各分包单位对本技术的浇筑装置进行现场检验,获得各单位一致充分的认可。另为现场施工节省了大量的模板及材料,响应了社会及企业关于“绿色施工”的号召,同时本工程项目已经申请美国LEED绿色建筑申请。8.5 成果追踪在2014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小组成员不定期检查墙体施工功效,共统计了44m墙体工程,共160工时的各工序用时及资源有效利用率,见表21、表22。表21 成果追踪各施工工序用时统计序号工序名称耗用工时(h)工时占用比率1构造柱施工52.833%2砌体施工59.237%3圈梁施工4025%4测量放线85%合计1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