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1页
广西柳州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2页
广西柳州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3页
广西柳州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4页
广西柳州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柳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成书于战国晚期的竹书纪年,原书亡佚,后经清代学者辑佚整理成书。书中不少记载与正史不同,如“舜因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与史记所记载的禅让制完全不同。对此,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 成书更早的竹书纪年可信度更高B. 大量采用一手史料的史记更可信C. 综合多种史料记载即可确认历史真相D. 不同的历史记述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展示了竹书纪年与史记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来说,史料的价值取决于很多方面,如成书年代、记录者的身份地位、是否经过后人整理等等。无论是竹书纪年还是史记,其历史记述本身,都折射出作者的价值观念和立场等,故D项正确;AB两项说法片面;C项说法本身错误。2.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评价南北朝时期的门第时说:“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故不当仅以变相之封建势力,虚无之庄老清谈,作为偏狭之抨击”作者意在强调A. 九品中正制促进了南北统一B. 门第存在的合理性C. 道教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D. 人才选拔的开放性【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题目“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 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可知,作者认为门第制度在当时发挥重要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涉及南北统一,故A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道教与儒学的相关,故C项错误。题目主要讲述门第制度的作用,未涉及人才选拔,同时,门第制度不具有开放性,故D项错误。所以选B。3.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 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建立五百人议事会,彻底打破部落贵族控制政权的局面,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选项符合题意。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适应了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的要求,A选项排除。公民陪审法庭并未打破部落和氏族控制政权的局面,B选项排除。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说法错误,伯里克利改革时期,规定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D选项排除。【点睛】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设立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四个血缘部落;建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制定了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成立十将军委员会。4.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A. 注重男女平等B. 缺乏契约精神C. 忽视社会民情D. 重视私产保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可知,罗马法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注重男女平等,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末期处于奴隶社会,妇女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实现男女平等,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契约”问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视普及初等学校体育为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首次采取立法手段将体育设置为初等学校必修课,希望初等学校通过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从而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这一做法反映了A. 第三共和国重视国防事业B. 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C. 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D. 法国强化民族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从而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体现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教育目的是强化国家和民族的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法国的教育目的,不是重视国防事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学校教育的内容,并不是说明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涉及到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信息,故C项错误。6.194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凡违反或妨害国系息动员之法令或者业务者都要根据该条令惩罚之,此类案件由军法审判之机关审判,呈报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核准执行。这一规定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 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B. 激化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C. 使抗战进入了反攻阶段D. 保证了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处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颁布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有利于保证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动员体制,不是强化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故B排除;1942年抗战处于相持阶段,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942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战的大背景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7.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 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 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D. 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周恩来认为少数民族区域制度适合中国国情,B选项符合题意。周恩来强调的是政策制定要适合中国国情,A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政策与国情的适应性,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选项排除。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系统的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D选项排除。【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8.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A. 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 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D. 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胡志明所说的涉及到越南问题的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在此会议上由于中国的努力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1953年提出的;C项是1971年恢复的;D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名师点睛】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的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9.近年来,经济区域集团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扮演着经济角色,而且扮演着政治角色。各集团成员为追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必然谋求政治上的联合,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这表明A.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即将形成B. 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C. 经济区域集团已转向以政治合作为主D. 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集团成员为追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必然谋求政治上的联合,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可知区域集团化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D选项符合题意。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即将形成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格局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无关,B选项排除。经济区域集团属于经济合作组织,C选项排除。10.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的“厩苑律”有这样的规定:负责饲养耕牛的厩苑,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者,赏赐田啬夫酒一壶,干肉十条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寸要对主事者处笞刑十下。材料不能说明当时A. 较为重视农耕畜力的保护B. 耕牛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C. 已有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员D. 铁犁牛耕是各地主要的耕作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不能体现各地皆以铁犁牛耕进行耕作,但是符合设问要求“不能说明”。故答案为D项。ABC项,材料中“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寸对主事者处笞刑十下”体现了对耕牛的保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牛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凸显;材料中“负责饲养耕牛的厩苑”“田啬夫”说明当时已出现了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表述都符合材料或史实,但不符合设问要求“不能说明”,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11.徽州府志载:“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这说明当时采矿业A.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可知采矿业分工非常细致,这体现了生产的专业化趋势,故选A。材料并未涉及产品的丰富、技术的先进和产量的庞大,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只需抓住材料“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即可作出解答。12.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A. 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 维护外商经济利益C. 重视海关税收征收D. 废除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可知体现的是清政府重视海关税收征收,C选项符合题意。禁止中外贸易往来的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限制,A选项排除。维护外商经济利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被打破的,D选项排除。13.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A. 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B. 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C. 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 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等信息可知,铸币业由官署办理有利于使钱币标准化,规律化,提高铸钱的技术水准,增加生产量,有效防止私铸钱币,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故C选项贴切;材料体现了唐代官营铸币业的情况,无法得出政府垄断了铸币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江淮地区的官营铸币业初步发展,但与当时私铸业相比这种发展微不足道,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唐代开元钱币纠正隋朝钱币的缺点,恢复西汉五铢钱的重量,有利于使钱币的标准化和规律化,无法得出盈利规模不断扩大,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唐朝官营铸币业的措施更多的是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选项与史实不符,故D选项错误。14.“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徽商的谦虚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C.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D. 徽商的虚伪【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意思可知,当时人们不愿意称商人为老板,而以官名相称,体现了传统社会对商人的歧视,以至于人们尽量不用这些带有歧视的称谓,这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根深蒂固,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映,并不能说明徽商处事的低调谦虚,故A项排除;C项的说法只表明了表面现象,而没有反映出本质性问题,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徽商的虚伪,故D项排除。15.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A. 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C. 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结合所学知识,16、17世纪经过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故答案为B项。ACD项,材料无法体现亚洲的经济地位的高低、西欧与东欧的矛盾是否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否成为主流,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6.18世纪的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而拥有土地的乡绅则将其土地收人积攒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商人与地主联手控制了经济B. 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性较强C. 资本活跃在诸多经济领域中D. 地主仍是社会的主导性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拥有土地的乡绅则将其土地收人积攒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说明资本不仅是买房置地,拥有土地的乡绅将土地收入还投资于商业企业和政府公债,说明资本活跃在诸多领域,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18世纪英国社会经济资本的流向领域,无法得出商人与地主联手控制了经济,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资本的流向领域,没有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资本流向问题,无法得出地主是社会的主导力量,故D选项错误。17.下表反映的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该现象客观上有利于当时法国起止年份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600含银量50%39%11%17%18%5%A. 巩固封建统治B. 加速大革命进程C. 工商业的发展D. 普及机械化生产【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表格中的时间15411600年可知,此时属于新航路开辟后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材料反映了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总体不断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法国货币总量不断增加,它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即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法国货币含银量的不断减少与是否能巩固封建统治无关,该项为干扰项,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是1789年,与材料中时间相距甚远,该项表述属于时空错位,排除;D项,货币含银量的多少与生产是否采用、普及机械无关,排除。18.亚当斯密认为“最有效率和最富生产性的专业化模式,是个人或国家都集中精力从事相对或比较而言比其他的人或国家效率更高的活动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其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材料意在A. 倡导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B. 呼吁国际资本的合理流通C.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走向D. 论证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目材料可知,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从事优势领域,国家情况变得比原先好,这是最有效率和最富生产性的专业化模式,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经济合作和国际资本的合理流通,故AB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和优势和必要性,并没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走向,故C项错误。所以选D。19.19世纪上半期,英国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代替了传统的招贴画、路牌等,成为广告的主要载体,广告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传播现象和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职业。这一现象表明A. 资产阶级控制大众传媒业发展B. 经济对市场依赖程度大大提高C. 产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D. 报纸杂志资讯传播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产品日益增多,广告有利于拓展商品销路,打开商品市场,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故B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未反映大众传媒受到资产阶级的控制,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排除。D项,材料反映以报纸、杂志的传播为基础的广告业发展迅速,体现了报纸杂志的资讯传播功能的加强,故排除。20.19世纪,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I852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1884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这说明A. 英国在确定国际标准时间上占主导地位B. 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世界地理学的发展C. 交通工具的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 时间的标准化是工业化造成的趋同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人们时间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如工厂的作息、铁路运输等都需要严格的时间规定,材料中的时间标准化是工业革命造成的结果,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标准时间发展为国际时间,并未体现英国在确定国际标准时间上占主导地位,A选项排除。材料与世界地理学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C选项排除。21.尊重女性,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中世纪英国贵族绅士文化的核心。随着时代变迁,个人奋斗与商业意义上的成功日新成为新的绅士标准,“绅士”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平民阶层。到19世纪末,传统的绅土概念被彻底稀释。这说明,英国绅士文化A. 随着经济的转型而变B. 朝着低俗化的方向发展C.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D. 在商业社会中逐渐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时代变迁,个人奋斗与商业意义上的成功日新成为新的绅士标准,“绅士”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平民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绅士文化的变化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导致的经济转型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绅士文化注入新的概念,与低俗化无关,B选项排除。英国绅士文化的变化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而且19世纪的时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早已经完成,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绅士文化概念的变化,绅士文化并未消亡,D选项排除。22.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 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C. 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D.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与史实不符合,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清时期,但是发展缓慢并未对小农经济的衰落起到推动作用;B选项与史实不符合,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主要是从甲午战后兴起的,但是小农经济走向衰落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C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为此正确;D选项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主要指国民政府的四大家族,出现的时候中国的小农经济已经开始解体。23.“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A. 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 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C.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D项,如材料所述,中国商埠之所以能够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一个很大的原因便在于西方市政的管理经验及西方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影响。材料强调应当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故D项正确。A项,这种说法错误理解了西方扩张对中国的影响,本题材料强调应当辩证的看待,而非夸大西方扩张的作用。故A项错误。B项,材料仅涉及中国商埠近代化变革,“各种变化”无从体现,且“主导因素”一词表述有误。故B项错误。C项,材料着重阐述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并未涉及中国近代化城市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24.湖北枪炮厂从1890年开始创办,1894年建成,共费银135万两。张之洞从最初欲生产德国十响毛瑟枪到改为小口径枪,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听闻“倭械甚精,非快枪快炮不能制胜”,又重新订购“一律改作新式快炮”之机器。可知当时中国军事工业A. 力图追赶世界前沿水平B. 官办企业不计成本C. 承担抵御列强入侵重责D. 受制于西方技术垄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倭械甚精,非快枪快炮不能制胜” 又重新订购“一律改作新式快炮”之机器,可得出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西方列强侵略的作用。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企业要追赶世界,排除A。材料只涉及建造用了多少钱,不能反映不计成本,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受制于西方技术垄断,排除D。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材料二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三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1)材料一表明汉武帝在铁业经营方面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这一政策的实施目的。(2)材料二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经济政策:盐铁专营。实施目的: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2)特点:生产规模庞大;资金投入巨大;生产分工细密;实行雇佣劳动。阻碍因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3)特点:沿海工业遭受巨大破坏,民族工业大规模内迁。影响:内地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内地近代地区的基础(或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中“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得出:汉武帝采取了盐铁官营经济政策。第二小问“实施目的”,可以从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方面进行分析。直接目的主要是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统治。(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得出:生产规模庞大;实行雇佣劳动;依据材料中“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得出:生产分工细密;依据材料中“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得出:资金投入巨大。第二小问“阻碍因素”,主要从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地位、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3)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内迁”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中“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得出:内地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内地近代地区的基础;依据材料中“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得出: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点睛】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a.政治方面: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主要原因)。b.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c.政策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外交方面:“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民间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广大的国外市场。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制铁武器出现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整个秦代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陕西临潼下刘村秦始皇陵西刑徒墓秦始皇陵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江西遂川铁戟2件铁剑1把铁匕首1件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铁铤铜镞80件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铁兵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751件,其中兵器1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神兵”真的存在吗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答案】评分建议:观点+阐述+逻辑结构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人铁器时代。论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周末至春秋初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出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左传记载的晋国铸铁鼎,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示例二:观点: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论证;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记载的晋国铸铁鼎、河南三门峡虢季墓中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只表明了中国开始使用铁器以及冶铁术的发明年代。秦代铁兵器在秦军兵器中所占比例小,汉初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中的铁兵器占墓葬总兵器比例不足10%,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