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的专家共识.pptx_第1页
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的专家共识.pptx_第2页
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的专家共识.pptx_第3页
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的专家共识.pptx_第4页
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的专家共识.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 -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慢乙肝的基础知识 专家共识背景 专家共识内容 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流程,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我国乙肝流行程度已降为中度,但患者数量 仍然巨大。据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例,其中慢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第32卷第4期,405-415,HBV的结构与复制特点,HBV进入肝细胞核并整合到人体DNA中,以cccDNA为模板不断进行复制 cccDNA半衰期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成为HBV持续感染的根源,传染性乙肝 病毒颗粒,肝细胞浆,肝细胞核,cccDNA,mRNA,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上册,HBV的血清标志物及意义,1.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上册 2. Pawlotsky JM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8;134:405-415,*HBV DNA检测值可用IU/mL或copies/mL表示,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1 IU5-6个copies2,慢乙肝的自然病程,EASL Guideline.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9;50:227-242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第32卷第4期,405-415,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性 携带状态,HBeAg+,HBeAb+,HBV DNA,ALT,HBsAg+,HBV DNA最低 检测限或ALT 正常值上限,HBsAg-,HBcAb+,HBV再激活,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指征,HBeAg阳性者,HBV DNA105 copies/mL; HBeAg阴性者,HBV DNA104 copies/mL; ALT 2 ULN;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 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 ULN; ALT2 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第32卷第4期,405-415,慢乙肝的抗病毒药物,普通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 疗效有限,仅限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 不良反应: 流感样症候群 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 精神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 抗病毒活性: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耐药率: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 安全性:总体安全性良好,1.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第32卷第4期,405-415 2. EASL Guideline.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9;50:227-24 3. AASLD guideline. Hepatology. 2009;50(3),慢乙肝的治疗推荐,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第32卷第4期,405-415,慢性HBV携带者或非活动期HBV携带者: -无需抗病毒治疗。 HBeAg阳性慢乙肝: -可以选择干扰素或核苷(酸)类药物; -核苷(酸)类药物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至少1年,检测指标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2年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HBeAg阴性慢乙肝: -易复发,疗程宜长; -干扰素疗程至少1年; -核苷(酸)类药物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正常后,至少再巩固1年半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到2年半者,可考虑停药。由于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可以考虑延长疗程。 为避免耐药,如条件允许,开始治疗时应选用作用强、耐药率低的药物。,慢乙肝的治疗终点,理想的治疗终点: HBsAg发生血清学转换,即HBsAg消失,出现HBsAb; 与完全缓解,改善长期结局有关。 满意的治疗终点: HBeAg阳性患者:HBeAg持续获得血清学转换,即HBeAg转阴出现HBeAb; 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EASL Guideline.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9;50:227-24,主要内容,慢乙肝的基础知识 专家共识背景 专家共识内容 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流程,免疫抑制,免疫重建,HBV再激活的病理生理,0,4,8,12,16,20,24,28,32,36,52,100,HBV DNA,免疫功能重建后,免疫细胞开 始攻击HBV感染的肝细胞,出 现ALT升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时,HBV 开始复制, HBV DNA升高, 并迅速感染其他肝细胞,Shigeru Kusumoto et al. Int J Hematol (2009) 90:1323,0,4,8,12,16,20,24,28,32,36,52,100,HBV再激活的风险因素,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上册 Shigeru Kusumoto et al. J Gastroenterol. 2011; 46:9-16 AASLD guideline. Hepatology. 2009;50(3),HBsAg+肿瘤患者化疗中的HBV再激活率,在所有肿瘤患者中,淋巴瘤的HBV再激活率最高,Winnie Yeo et al.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000; 62:299-307,淋巴瘤易发生HBV再激活的原因,恶性肿瘤本身即有免疫受损; 淋巴瘤特异的免疫缺陷加重了免疫损伤; 淋巴瘤患者HBsAg携带率高于正常人群及其他肿瘤患者1; 淋巴瘤治疗方案的特点: 含糖皮质激素和蒽环类药物; 含CD20单抗,致B淋巴细胞缺乏。,刘华等。白血病 淋巴瘤,2005 年2 月第14 卷第1 期,27-28,合并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风险较高,各类淋巴瘤患者HBV的感染率,NHL=非霍杰金氏淋巴瘤;CHB=慢性活动性肝炎;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FL=滤泡性淋巴瘤;HCC = 肝细胞癌,1.Wang F, et al. Cancer 2007;109:13601364; 2.Li X, et al. Ann Oncol 2011;22:iv141; 3.Liang X, et al. Vaccine 2009;27:65506557; 4.Wang YH, et al. Support Care Cancer 2012;21:1265-1271; 5.Chen MH, et al. Ann Hematol 2008;87:475480; 6. Pei SN, et al. Ann Hematol 2010;89:255262; 7.Ikeda M, et al. Jpn J Clin Oncol 2013;43:816.,淋巴瘤患者HBsAg阳性率,HBsAg+/-的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比较,1.Kusumoto S, Tanaka Y, Ueda R, et al. J Gastroenterol 2011;46:916,HBsAg阴性/抗HBc阳性淋巴瘤患者 HBV再激活风险不容忽视,HBsAg阴性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较低,容易受忽视,临床预后差; 在10个独立报道的HBsAg阴性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病例中1 ; 6例发展为致死性肝衰竭;1例出现持续性HBsAg阳性 一项日本研究显示,在接受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后出现严重肝炎症状的淋巴瘤患者中2 ; HBsAg阴性患者 (n=50) 的爆发性肝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HBsAg阳性患者 (n=47) 及时进行抗病毒干预可有效防治HBV再激活。,HBsAg阳性和阴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时发生 HBV再激活的预后比较2,1. Yeo W, et al. J Clin Oncol 2009;27:60511; 2.Kusumoto S, et al. Int J Hematol 2009;90:1323;,患者百分比 (%),HBV再激活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增加患者肝炎发病率及相关死亡率12 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肝酶增高; 较易发生亚急性爆发性肝炎和迟发性肝功能衰竭。 导致有效的淋巴瘤化疗措施中断 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1.Su WP,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11:52835288; 2.Oketani M, et al. Hepatol Res 2012;42:627636.,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BV再激活风险,研究表明,化疗前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降低 80%87%的HBV再激活风险13 降低 70%的再激活相关死亡率13 降低 59%的淋巴瘤治疗延误及化疗提前终止风险3,1. Ikeda M. Jpn J Clin Oncol 2013;43:816; 2.Loomba R,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8;148:519528; 3. Martyak LA, et al. Liver Int 2008;28:2838.,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地区,国内淋巴瘤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及其他肿瘤患者,HBV再激活风险不容忽视; 化疗(和利妥昔单抗) 有效控制淋巴瘤进展,亦可引起免疫抑制; 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时抗病毒预防措施不规范,HBV再激活病例时有发生; 全球各主要指南推荐意见不统一,临床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亟需规范国内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的管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专家共识,三个学术平台首次合作,淋巴瘤与肝病领域专家首次合作,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来自我国权威学术机构的血液、淋巴瘤领域专家与肝病领域专家首次合作,深入探讨淋巴瘤患者合并HBV感染的管理,并就临床实践中的常见及关键问题达成共识,这将对中国淋巴瘤乃至整个肿瘤领域中合并HBV感染的患者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内容,慢乙肝的基础知识 专家共识背景 专家共识内容 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流程,共识的主要内容,如何定义HBV再激活? 如何统一HBV DNA单位,并界定HBV DNA阳性或阴性截断值?,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可定义为HBV再激活: HBV DNA超过基线 水平 1 log10 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eAg转阳,HBV再激活的定义,HBsAg阳性患者,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可定义为HBV再激活: 血清HBsAg转阳 对于基线HBV DNA不可测患者,血清HBV DNA可测则定义为HBV再激活,HBsAg阴性患者,HBV DNA单位换算及HBV DNA不可测定义,HBV DNA检测水平统一使用标准国际单位IU/mL,可同时注明相应拷贝数 ; HBV DNA水平定量单位换算为1 IU/mL56拷贝/mL。不同试剂盒转换系数略有差异 ; HBV DNA水平不可测是指血清HBV DNA低于PCR检测下限。不可测下限则取决于不同试剂盒检测的敏感性,因此建议注明所使用试剂盒的检测限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HBV感染的筛查,对于即将接受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应在治疗启动前检测: 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s、抗HBc、抗HBe) 肝功能 若患者HBsAg阳性和(或)抗HBc阳性,应进一步检测HBV DNA,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时机,HBsAg阳性,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至少在启动化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若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则应继续治疗,合并活动性乙肝的 淋巴瘤患者,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情。在活动性肝炎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即HBV DNA 2000 IU/mL且ALT 2ULN,才可启动免疫化疗,建议肝病科医生定期会诊,并根据抗病毒药物疗效及耐药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 活动性乙肝的定义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HBV DNA 2000 IU/mL ALT 2ULN 排除由于淋巴瘤本身、药物等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炎,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时机,HBsAg阴性 抗HBc阳性,HBV DNA可测,HBV DNA不可测,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至少在启动化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监测依从性,严密监测,一旦HBV DNA水平可测,则立即给予抗病毒治疗,鼓励采取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对于HBV再激活的高危人群,包括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以及接受骨髓移植或伴有肝硬化的患者,更应积极采取抗病毒预防以减少HBV再激活风险。,差,好,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有条件者应尽可能选用高效、低耐药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也可选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基线HBV DNA 2000 IU/mL和(或)预期疗程12个月,可选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基线HBV DNA 2000 IU/mL且预期 疗程 12个月,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时机,建议肝病科或传染病科医生根据最新相关指南决定停药时间,HBV DNA 2000 IU/mL,在完成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后,抗病毒治疗应至少持续612个月*,HBV DNA 2000 IU/mL,*HBsA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