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0,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病常见症状(贫血、出血、感染)及护理。 熟悉贫血定义及其分类,贫血共同临床表现。 了解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生成,血液病分类,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其正常值。,1,一、概述,造血器官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血液病的分类,2,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血或溶血),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返回,3,血细胞(blood cells)生成,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进而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系祖细胞则分化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4,血细胞的组成及生理功能,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成熟红细胞具有结合和输送O2和CO2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T、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血小板对止血、凝血过程起重要作用 返回,5,血液病的分类,1、红细胞疾病(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粒细胞疾病(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造血干细胞疾病(再障) 4、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 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脾功能亢进,返回,6,血液病常见症状体征,贫血 出血 感染,7,一、贫血,1.定义: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地区性别的正常标准。,8,红细胞(RBC)在血液中最多,主要成分血红蛋白。 正常值: 成年男性 红细胞计数4.0-5.51012/L 血红蛋白120-160g/L 成年女性 红细胞计数3.5-5.01012/L 血红蛋白110-150g/L,9,2.病因: (1)急、慢性失血(外伤、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2)红细胞破坏过多(脾亢、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缺乏:缺铁性、巨幼细胞性 造血功能异常:再障,10,3.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 轻度:Hb 91120g/L 往往症状不明显 中度:Hb 6190g/L 劳动后胸闷、气短 中度:Hb 3160g/L 卧床休息也会出现胸闷气短,11,临床表现,1.疲乏、困倦、活动后心悸、气短-贫血最早最常见的表现 2.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 3.神经系统: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4.泌尿系统:夜尿增多 5.生殖系统:性欲改变,12,护理体检,皮肤黏膜苍白(口唇、甲床、睑结膜)-贫血病人最突出的体征,13,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 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计数下降,判断贫血的可靠指标。 网织红细胞:反应骨髓增生程度,观察贫血的疗效。 2.外周血涂片染色 3.骨髓象,14,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贫血引起缺氧 2.营养失调:造血原料缺乏、胃肠道缺氧,15,护理措施,1.改善缺氧 (1)轻度贫血:适量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中、重度贫血:减少活动卧床休息 ,极度虚弱者应协助生活护理。 (2)吸氧、输血 2.合理饮食 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酌情补充造血原料,16,二、出血,1、定义:指止血和凝血机制障碍引起机体自发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 2、病因及发病机制 (1)血小板异常 (2)血管壁异常 (3)凝血异常,数目减少、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过敏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肝病、血友病),17,二、出血,3、出血的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多见 关节腔、眼底和内脏出血 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18,二、出血,4、护理评估 (1)病史 出血发生的时间、部位、范围 出血的原因和诱因 出血量的大小:可根据血压、脉搏情况初步判断:1000ml 出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尤其注意颅内出血 家族史,19,二、出血,4、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体评估 重点评估有无与出血相关的体征及特点 检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20,21,22,23,二、出血,4、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体评估 (3)心理-社会资料,24,二、出血,4、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体评估 (3)心理-社会资料 (4)辅助检查,筛选试验,确诊试验,特殊试验,B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25,血小板计数:正常为100-300 109/L,低于50 109 /L可出现出血症状,低于20 109/L时应警惕颅内出血,26,二、出血,5、护理诊断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壁异常有关 2)潜在并发症:内脏出血、颅内出血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有关 4)恐惧 与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大有关,27,二、出血,5、护理诊断 6、护理目标 1)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出血或出血时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2)病人在几天内自述恐惧感减轻或消失 3)病人在几天内皮肤、粘膜出血减轻或停止,28,二、出血,7、护理措施 1)饮食: 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 防止便秘,病例: 患者, 男, 50 岁, 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吃油炸馍片, 食后患者自感咽部有异物, 症状逐渐加重, 直至讲不出话来, 口唇紫绀, 发现舌根部有3cm3cm 血泡, 急速用消毒针头刺破, 无菌棉球加云南白药按压局部症状缓解。,29,二、出血,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出血仅限于皮肤粘膜且较为轻微者,原则上无需限制; 若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109/L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30,二、出血,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病情观察: 出血观察 有无诱发或加重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存在 病人的自觉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高热、失眠、情绪波动等,31,二、出血,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病情观察: 4)出血的预防与护理:,32,出血的预防与护理,1、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重点在于避免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 保持皮肤清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 避免扑打、拳击等肢体的碰撞或损伤; 沐浴或清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33,勤减指甲,不用剃须刀片刮胡须; 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或穿刺次数;静脉穿刺时,避免用力拍打及揉擦病人的肢体,止血带不宜过紧和时间过长;拔针后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必要时局部要加压包扎;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使用。 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或温水拭浴降温,34,出血的预防与护理,2、口腔、牙龈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 进食过程中要细嚼慢咽,注意避免口腔粘膜的损伤或被鱼刺、骨头、硬果壳等刺伤; 牙龈渗血时,可用冷开水漱口或局部涂止血粉或用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或局部压迫止血; 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楚口腔内陈旧血块。,35,出血的预防与护理,3、鼻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防干燥出血: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50%-60%左右,秋冬季节可局部使用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软膏; 避免人为诱发出血:指导病人勿用力擤鼻;避免用力抠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 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效者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填塞,并局部冷敷; 出血严重时,可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术后定时用无菌液体石蜡滴入。,36,出血的预防与护理,4、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预防与护理: 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和易致创伤的运动; 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关节腔出血者宜抬高患肢并固定于功能位,深部组织出血者要注意测量血肿范围,局部冰袋冷敷,同时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 出血停止后,改为热敷。,37,出血的预防与护理,5、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等; 若突发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应尽快让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擦眼睛; 若突然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颅内出血征象时,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配合工作;,38,颅内出血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措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按医嘱快速静滴或静注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地塞米松、呋塞米等,以降低颅内压,同时进行输血或成分输血 头置冰袋 注意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尿量的变化,39,二、出血,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病情观察: 4)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5)输血或用药的护理,40,二、出血,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病情观察: 4)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5)输血或用药的护理 6)心理护理,41,三、感染,1、原因: 机体免疫力降低以及营养不良 导致感染的最常见原因-白细胞成熟障碍-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4-10)109/L 2、表现: 发热是其最常见的症状 3、感染部位 多为咽峡炎、肺炎、皮肤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42,三、感染,4、护理评估: (1)病史 感染的诱因: 感染的部位及症状: 伴随症状: 注意发热的急缓、热度及其热型,43,三、感染,4、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体评估 一般状态,尤其是体温 皮肤、粘膜、淋巴结 肺、腹部、肾、泌尿道的检查,44,三、感染,4、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体评估 (3)心理-社会资料,45,三、感染,4、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体评估 (3)心理-社会资料 (4)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及X线检查 血培养加药敏试验 不同感染部位分泌物、渗出物或排出物的细菌涂片加药敏,46,三、感染,5、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与感染、肿瘤细胞高度分化与增生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6、护理目标 病人在几天内体温得到有效控制,降至正常范围,47,三、感染,7、护理措施 (1)饮食 高热量、高蛋白,全面补充营养 注意饮食卫生,病例: 患者, 女, 32 岁, 白血病。晚餐吃午餐肉罐头300g, 剩余部分翌日午前10 时吃尽, 45min 后, 患 者腹痛、腹泻、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继之便血, 呕吐洗肉水样物, 当时面色苍白, 立即补液、纠酸、止血、止痛、输血、解痉、镇静, 症状逐渐加重, 经抢救无效死亡。,48,三、感染,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定时通风消毒 提供单人房间,限制陪住和探视人员 WBC1109/L,中性粒细胞0.5l09L时,进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49,三、感染,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4)病情观察 体温变化,监测白细胞计数 感染的病情变化,50,三、感染,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高热病人及时擦洗和随时更换汗湿的衣物等 预防压疮 女性会阴部清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51,三、感染,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6)口腔护理 口护,勤用漱口液含漱30秒,清洁、舒适,52,三、感染,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6)口腔护理,(7)鼻腔护理 可用抗生素软膏涂抹 忌用手挖鼻腔,53,三、感染,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6)口腔护理,(7)鼻腔护理 (8)肛周皮肤护理 睡前、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15分钟以上 便后清洗肛周皮肤 发现肛周脓肿或感染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54,三、感染,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6)口腔护理,(7)鼻腔护理 (8)肛周皮肤护理 (9)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抗生素并观察,55,三、感染,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6)口腔护理,(7)鼻腔护理 (8)肛周皮肤护理 (9)用药护理 (10)发热护理,56,发热护理,适宜的室温 指导病人摄取足够水分,必要时可遵医嘱补液 高热者卧床休息 物理降温:冰敷前额及大血管经过的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