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答题页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文化养老日益盛行,老年大学因此“一座难求”。虽然很多老年大学都想方设法增加课程、扩大招生,但仍难满足老年人热情高涨的“求学”需求。比起适龄儿童“入学难”,老年人想要进入老年大学继续学习无疑更难,因为“僧多粥少”的矛盾更为突出。资料显示,国内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机构已经超过7万所,有800万老年人正在进行学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4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7%。两相对比可以得知,在相关教育机构学习的老年人,仅占老年人口数量的3%,老年大学“入学难”由此可见一斑。尽管以“大学”为名,老年大学与普通大学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其中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更体现在学历文凭上。实际上,老年大学之所以受到追捧,并不是老年人想要如年轻人一样获取更高学历,而是老年人想要通过学习提高技能、扩大交往,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对老年人来说,兼具学习与社交功能的老年大学,无疑是满足精神赡养需求的绝佳选择。因此,老年大学“入学难”的另一面是一些老年大学的学生迟迟不肯“毕业”。例如,郑州一位九旬老人已经上了28年老年大学,从建校开始持续至今,决心做一个“永不毕业”的学生。老年大学普遍收费不高,鲜明的公益性是老年大学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从扩大老年人“入学率”的角度打量,老年大学应该设置一定的毕业年限,但从实际操作层面却很难付诸实践,一方面是因为能够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场所还太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当一部分老年大学都是企事业单位自主开设。北京、济南等地相继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不约而同提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要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老年教育与相关产业联动。面对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状,“社会化”不失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面向社会办学,意味着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敞开校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意味着民办老年大学可以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在发展老年教育的基础上,有必要不断丰富文化养老的形式和载体,如果老年人能有更多“老有所乐”的去处,自然能大大缓解老年大学的压力老年大学应成为培训文化技能的基地,而不应成为享受文化生活的“避难所”。为了满足老年教育需求,今后5年之内,我国计划将目前3%的老年人学习人数提高到20%,由此意味着,至少有5000多万老年人将在老年大学或教育机构里学习。实现这一目标,不仅关乎千万老年人的福祉,而且体现着文化养老的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步子不妨再大一点。 ( 光明日报2019年03月01日11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观念的转变,是老年大学需求增加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B国内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机构虽已经超过7万所,但与老年人口总数相比,相关办学机构数目依然很少。C老年大学的学员更看重老年大学能给他们带来的晚年精神生活质量的改变,而不是一纸毕业证书。D老年大学公益性质明显,很多老年大学都是企事业单位自主开设,社会化办学力量应尽快加入进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首先提出问题,在文化养老日益盛行的背景下,突显老年大学“入学难”的问题。B文章接着分析问题,从老年人入学心理、老年大学办学主体单一等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C文章把老年大学的“入学难”“毕业难”与“适龄儿童”入学难和普通高校看重学历进行了对比论证。D文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应鼓励推动社会化力量参与促进老年教育、文化养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现象的产生,需要老年大学采取扩大招生,增加课程来解决。B老年人人口基数庞大,老年大学数量相对较少,造成了老年大学入学率很低的现状。C因为老年大学给老年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社交环境,所以老年大学的学员迟迟不肯毕业。D不断丰富文化养老的形式和载体,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去”,能缓解老年大学的压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材料一: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的新阶段。传统市场经济中基于市场供需关系力量的“交换经济”逐步转向基于分享和一般生产生活资料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通过智能信息终端,市场交易场所虚拟化为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社会中闲置的资源得以实现信息化、碎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得这些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模式是互联网的产物,对现行的产权观念提出了挑战和深化要求,但并非否定产权,共享经济仍然是建立在供需双方拥有各自所要交换的所有权为前提条件的自愿交易。与传统的市场经济通过交易确定物品的所有权有所不同,共享经济依靠技术更深入地分解界定产权,在其交易模式中使得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拥有物品所有权的供给方,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将物品使用权出让,实现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带来其价值的显著提升。需求方则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物品的使用权,满足自身的需求。共享经济模式中对产权的细分化界定,促使了一种新的双层产权结构的产生:以财产的所有权为主,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在下层,财产的使用权在上层。资源的供給方拥有所有权,但使用权变为共有,这样的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实质上是信息、数据和服务的共享。(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金碚郝丹,2018年01月30日)材料二:先不说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共享租屋等已走近普通大众的共享产品,现在,市面上“花式共享”迭出:共享马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宠物、共享冰箱、共字红酒“共享+”百花齐放,这是好事。然而也有一些所谓的“共享”,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做起“风马牛不相及”的生意,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成了“伪共享”。共享经济其本质是整合闲散资源,盘活存量经济,减少浪费,避免新的资源开掘。“伪共享”则是典型的新瓶装旧酒,并未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解决由来已久的生产与生活痛点,而只是营造“繁荣假象”、制造“虚假需求”,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成了“非共享、不经济”。“伪共享”蠢蠢欲动,不外乎资本逐利冲动、短平快挣热钱等心理作怪。一些“共享项目”虚火高烧、想象力贫乏,单纯靠拼密度、拼规模抢占线下网点商圈的野蛮生长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走向理性、合规、审慎,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才能找到真正清晰的发展焦点和盈利路径。(摘编自人民日报,作者:齐志明,原题为“共享+”不是赠热度)材料三:近日,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陷入经营困境,用户纷纷申退押金。截至12月19日中午,ofo小黄车的在线排队退押金人数已突破1119万人。事实上,当共享单车行业兴起并主推押金模式时,就有不少学者专家对用户的押金安全产生了担忧,并呼吁政府对其进行监管。监管部门在2017年年中也开始意识到这一行业存在的押金风险,并出台了相关办法。可以说,监管部门基本上把准了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并且开出了药方。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剂药方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解决押金难退问题,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不能是旁观者。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提前做好研判工作,及时出手引导和规范市场。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确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但当这一业态直接关乎消费者资金安全等社会公共利益时,那么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就必须适时出手,对失灵的市场机制加以矫正。(摘编自法制日报,作者:马树娟,2018年12月20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共享经济以互联网为载体,将经济社会中闲置的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 共享经济实现了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带来其价值的显著提升,而需求方则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获得物品的使用权,满足自身的需求。C. “共享+”百花齐放表现出了共享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然而蹭“共享经济”的热度,透支“共享经济”公信力的共享经济方式是不可取的。D. 面对形形色色的共享经济,一方面要依赖市场经济的自身优胜劣汰规律,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给予适时引导和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共享租屋等已走近普通大众的共享产品,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实质上是信息、数据和服务的共享。B. 拼密度、拼规模等经济行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以理性、合规、审慎的态度面对共享经济才是正确的选择。C. 共享经济是建立在供需双方拥有各自所要交换的所有权为前提条件的自愿交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弱化了产权,这体现了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D. 从ofo小黄车身上出现的押金难退问题可以看出直接关乎消费者资金安全等社会公共利益时,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制约是不够的。6. 以上三则材料在报道共享经济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汤陈王琼华裕后街有很多吃饭的馆子,好吃的菜也多,但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缘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细眼一看,都是他老家宴席上几碗有头有脸的菜。头,即牛头;脸,即猪脸。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一个月后,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自己掌勺洗碗了。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地说:“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瓜脸女子便往店门走去,走了几步,转过身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菜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这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给你加点。”“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晚餐,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见他们点菜差不多了,就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鱼头汤。”“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陈八碗吃了一惊。客人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结账时,还直接把鱼头汤的账给结了。客人走后,陈八碗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乱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汤不是裕后街最好喝的,我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很快,他给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你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第二年,陈八碗把店门口的“陈八碗”的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去打理。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来答谢店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这回事呀。”“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都把熬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头吧。”陈八碗想了想,猛地抬起头望着瓜脸女子,问道:“难道是你”瓜脸女子说:“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我的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天呐,原来这样!谢谢你呀。”“谢个什么?我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你收留了我。”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有删改)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馆店“一汤陈”的取名,沿袭了民俗艺术中“泥人张”式的昵称传统,突出鱼头汤的招牌效应;小说以此为题,简洁而别致,引人注目。B. 陈八碗的两次“一惊”对应两句“乱说话”,通过心理和语言描写,对“鱼头汤”的推出和特效,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自然而巧妙。C. 本文语言颇具特色:叙述语言典雅凝重,不乏口语和地域性特点;大量情境中的对话使情节内容更为曲折丰富,人物形象更为丰满。D. 小说讲述市场竞争中“一汤陈”兴衰重振的故事,情节反转、补叙手法使内容平中显奇,结句的“留白”之谜,更是奇中见巧、饶有余味。8. 联系全文概括分析“瓜脸女子”的形象特点。(6分)9. 小说叙事写人,多处运用正反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鉴赏。(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B.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C.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D.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11. 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B. 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C. “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D. 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B. 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C. 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D. 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2) 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注苏轼曾和董传相识,董传生活贫困却满腹经纶。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B. 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C. 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D. 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15. 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李白蜀道难中重点从听觉角度描写山间瀑布飞溅的壮观景象的两句是:“_ _ _ ,_ _。”(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_ _,_ _”两句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上句写人,下句写景,情景相生,境界全出。(3)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_ _,_ _。”(4)荀子劝学中“_ _,_ _”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春节,标志着合家团圆、幸福快乐。国人对春节的期待,实在无需赘述。但有人认为,“年味”正在变淡。这是否意味着,传统文化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悄悄退场?春节,不仅是家人一周的相聚,更是重新出发的起点。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传统文化,无需_的宣传,也无需_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乐的幸福画面中。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_并不是可取的态度。想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其中的陋习。同时,( )。全家一起进电影院看电影或在家追网剧,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 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积极拥抱新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蓬勃的生机。我们只要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开拓。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大张旗鼓 不胜其烦 故步自封 千篇一律B. 大张旗鼓 不厌其烦 抱残守缺 千篇一律C. 大费周章 不厌其烦 故步自封 一成不变D. 大费周章 不胜其烦 抱残守缺 一成不变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我们必须确立新的表达方式B. 确立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就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C. 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应确立新的表达方式D. 我们确立新的表达方式,目的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我们只要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 我们只要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C. 只要我们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D. 只要我们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分)A.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论语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B. 您的文章,我已经看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想斗胆加以斧正,明天我会到府上拜望详谈。C. 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我语文启蒙老师惠赠给我的,虽然时过多年而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珍藏着它。D.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演讲,评委老师们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洗耳恭听!21.请根据下面材料,概括“电子公民”的6个特点。要求:内容贴切,表述简洁;每个特点不超过10字。(6分)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通过论坛、微博等途径,表达自己对社会事务的关心,他们最为热衷的是对公共生活中各种丑闻和黑幕的揭露和批评。从当年的“周老虎”“郭美美”到今天的“表叔杨达才”“房姐龚爱爱”等,这些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无一不是从网上爆出线索,引发众多网民的强烈关注和参与,形成“蚁群效应”,引起主流媒体的跟进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网民们往往用转发、分享和评论等方式,完成对公共事件的发言和有效干预,甚至左右了一个案件的审判、一项政策的出台。网民通过网络,追求和实现了自身的公民性,标志着“电子公民”的出现,并引起了各级政府机关的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了从国务院总理到村干部,都坐到了网络直播间与网民直接对话的现象。当然,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电子公民”群体也较容易出现观点偏激,盲听盲信等情况。“电子公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以渐进式的姿态步入公民社会。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青年自问:“怎样面对人生?”他苦思冥想后,竟然从自家房子里悟到了所有答案!屋顶说:要高瞻远瞩。空调说:要保持冷静。时钟说:要珍惜光阴。日历说:要与时俱进。钱包说:要居安思危。镜子说:要自我反省。台灯说:要照亮别人。墙壁说:要面壁思过。大床说:要敢于梦想。窗户说:要拓宽视野。地板说:要脚踏实地。楼梯说:要步步为营。马桶说:要懂得放下。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点或三点为基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拟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发表讲话。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1A(养老观念的转变,是“老年大学”需求增加的主观原因。)2C(“适龄儿童入学难”与“老年大学入学难”不是对比论证。“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在这里起衬托作用。)3D(A项“扩大招生,增加课程”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能解决相关问题。 B项造成了老年大学入学率低的原因还包括一些老年人迟迟不肯毕业,过度占用了资源。 C项以偏概全。老年大学的学员迟迟不肯毕业,在原文中应该有两个因素,即老年大学兼具“学习与社交功能”。)4. B(B项原文表述为“实现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文中强调的是共享经济的运营理念,并未转化为成果,文章表述属于将来时态,到选项变成已然,“了”字表过去式,不可随意乱用。)5. C(C项“弱化了产权”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共享经济模式是互联网的产物,对现行的产权观念提出了挑战和深化要求,但井非否定产权”,“共享经济依靠技术更深入地分解界定产权,在其交易模式中使得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文中并没有弱化产权的意思。)6. 第一则材料侧重于阐述共享经济模式产生的背景、运行的条件和得以实现的前提;第二则材料侧重于阐述“伪共享”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范策略;第三则材料侧重于阐述政府监管部门在共享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每条2分,共6分)7. C (C项对语言特色和情节安排的理解有误。首先,将叙述语言判断为“典雅凝重”不妥,本文叙述语言应是通俗简洁;其次文中人物的对话尽管符合人物身份和特定场合,不过尚未达到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的程度;另外,情节曲折丰富也言过其实。)8. 诚实友善。如跟陈八碗坦言自己的家境、打工缘由及鱼头汤鲜美的奥秘;体惜老板困境,毅然点菜上饭,让老板开张;笑脸待人,嘴巴爽甜。勤快能干。初到小店,即主动帮助老板洗菜、切菜、端菜;见店子生意萧条,便热情推荐“鱼头汤”,暗地加入秘方,使店子生意日益兴隆。知恩图报。老板给她加工钱,她说老板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儿子刚进北京读书,便特地上门答谢店老板几年前的帮助;“一汤陈”重新开业。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很高的工钱。(每条2分,共6分) 9. 以裕后街众多吃饭的馆店、好吃的菜肴,以及“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的口头禅,正面衬托“一汤陈”的名气,先声夺人;以祖上传承下来有头有脸的“陈八碗”的衰落,反面衬托“一汤陈”的兴起隆盛,对比鲜明;以陈八碗的儿子替代陈八碗,辞掉瓜脸女子,经营小店失败乃至关门,反面衬托瓜脸女子使小店起死回生,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突出秘方之妙;以陈八碗及其儿子的“鱼头汤”、陈八碗的惊讶和客人的“乱说话”等,衬托瓜脸女子的“鱼头汤”之鲜美。(每条2分,答出任意三条给6分)10.C(注意“舟”作后句的主语,“入江”“据敌”两种做法,中间断开,“彼舟”作后句的主语。)11.A(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12.A(此时并没有“深受太祖信任”,太祖高兴是因为俞通海有水军千艘。) 13. (1)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 (采分点:“方”译为“正”,“师”译为“军队”,“舟楫”译为“船只”,“赞”译为“帮助”,“和阳”省略及状语后置,一点一分。)(2)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采分点: “克”译为“攻克”,“因”译为“乘机”,“略”译为“平定”,“降”:使动用法,可译成“收降”“舣舟”译为“停船”,一点一分。)参考译文: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颖州。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归顺太祖。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巢湖各将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是最好的。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吕珍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退。俞通海说:“不可以后退,敌方多我们少,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于是通海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不能作战,他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监督指挥作战。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通海了,就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俞通海从此一只眼睛失明。陈友谅大力举兵围攻南昌。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击敌人。在康郎山相遇,因为船小不能仰攻大船,太祖军奋力作战差点支持不住。俞通海乘风放火焚烧敌船二十多艘,敌军稍稍受挫。太祖的船搁浅被围困了,陈友谅的骁勇的将领张定边径直向前冲,进犯太祖的船。常遇春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乘飞舸前来援战。船只飞速驶来,带动湖水急涌而至,太祖的船只得以脱险。而俞通海的船又被敌方巨舰压住,兵士都用头抵住敌舰,头盔全裂,才勉强脱险。第二天再战,俞通海偕同廖永忠等把七艘船装上火药进攻敌舰,焚烧敌船数百艘。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敌方联合大舰船奋力抵抗。太祖登上舵楼远望,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料想俞通海的船只已经沉没了。过了一会儿,六艘船绕过敌方的舰船出现,飘飘扬扬如游龙。军队欢呼,勇气猛增百倍,作战更加奋力。陈友谅的军队大败。太祖军队驻扎在左蠡,俞通海进言说:“湖水很浅,小船很难周旋,不如进入长江,占据敌方的上游。他们的船进入,就立刻可以擒拿了。”于是就转移军队驶出湖,在水边和陆地构建栅栏。陈友谅不敢出来。在湖中停留了一个月,粮食用完,陈友谅带兵突围逃跑,最终失败死去。这场战役,俞通海军功最多。军队回京,赐予良田金帛。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跟从攻克湖州,攻取太仓,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围攻平江,大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中流箭,伤很重,回金陵。太祖驾临他的府第,问道:“平章知道我来探问伤情了吗?”俞通海不能说话。太祖挥泪而出。第二天死,时年三十八岁。太祖哭吊非常悲哀,随从的官员卫士都感动流泪。14.A (A项,“说诗人自己”错,应是说友人“董传”。) 15. 对友人由衷的赞美之情。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赞美友人气度光彩照人:“厌伴老儒”“强随举子”赞美友人志向远大。对友人深情的鼓励。用“寻春马”“择婿车”的典故鼓励友人不要被眼前处境所难倒。对友人衷心的祝福。结尾以金榜题名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每条2分,共6分) 16.(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4)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