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纵向梳理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儒学受到重创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批判继承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对点训练(教师用书独具)1(2018江苏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A“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将“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故D项错误。二、儒家思想特点及现代价值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适应性。2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对点训练(教师用书独具)2(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A孟子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儒家的“内圣”主张,强调个人要不断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注重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不强调个人独特性格,排除B、C两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孟子关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不涉及其对政治的看法,故排除D项。三、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时期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先秦兼容并包、宽容开放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秦汉恢弘大度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隋唐兼容并蓄、全面繁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宋元平民化、世俗化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明清承古萌新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点训练(教师用书独具)3(2018衡水模拟)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代书法“既合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C从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正确;A项比较片面;B项错误,错在“完全”;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中外关联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1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点(1)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对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和理性认识;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并形成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科技成果直接满足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实际需要;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为近代科学理论指出了明确的方向。(4)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2四大发明对中外的不同影响四大发明对我国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术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印刷术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指南针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促进了火药武器的产生和应用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对点训练(教师用书独具)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中西方古代科技成果的比较。材料二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孙中山选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如何理解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解析第(1)问,“地位”要分阶段指出,“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可以用孙中山的相关论述回答。第(3)问,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不是科技落后,而是制度落后。答案(1)变化: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领先的原因:发达的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教育,历代经验的积累,劳动人民的努力等。落后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