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ppt_第1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ppt_第2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ppt_第3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ppt_第4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221公元589),秦汉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乐府的含义,乐府有三种含义p47 1、中国秦汉至唐代宫廷的一个音乐机构 2、一种诗体名称 3、各种音乐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乐府的具体内容,乐府的设立时间 p46 乐府的主要任务 1、适应宫廷的需要,收集民间音乐; 2、创作和填写歌辞,改编、创作曲调; 3、编配乐器; 4、进行演唱及演奏。,乐府的领导人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代表宫廷掌管乐府的官员可能是乐府令;具体负责乐府工作的是协律都尉; 武帝时的协律都尉是李延年p47,合奏音乐鼓吹乐,鼓吹的定义 p47 鼓吹产生的背景 p48 伴奏乐器:以打击乐器鼓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常伴有歌唱。 几种主要的鼓吹乐: 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鐃歌,相和歌,相和歌的两种含义 1、概括了汉代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 2、对当时一种歌曲演唱形式的称谓。 相和歌的形成过程 :徒歌但歌相和歌 p49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 p49,相和大曲,“相和大曲”也称“大曲”,后世称之为“汉大曲”; 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大型音乐形式。 特点: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也可相对独立表演; 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乐器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 相和大曲的曲式结构:艳、解、趋三段式结构 p50,百戏的定义p52 百戏中的乐舞类别,百 戏,汉代域内音乐文化的交流的主要体现 1、南北音乐文化的共存 2、楚乐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汉代域内外音乐文化交流情况 传出方面p57 传入方面p57,吹管乐器 p59、60 排箫、笛、笳、角 击乐器p60 编钟、编磬、筑 弹拨乐器p62、63 箜篌、琵琶,七弦琴及其音乐 形制上的变化 琴家的出现 琴曲具备的两个特点 1、情节性 2、演奏与歌唱相结合,最早的谱式记载鼓谱p69 声曲折演唱曲谱 京房六十律 相和三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公元220589),清商乐形成背景,公元世纪,随着国家政治中心南移,北方音乐文化也随之流入江南,并把汉、魏以来的相和歌、相和大曲与江南流行的吴歌、西曲等民间音乐相结合,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与形式“清商乐”。 定义p51,清商乐包含的内容,“中原旧曲”,即东晋和宋、齐所存的相和诸曲。 在南方新兴经济发展条件下,与东晋南迁所传入的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吴歌、西曲。 1、吴歌p51 2、西曲 p51,歌舞戏p53 倾向于故事性表演。这也是这一时期歌舞音乐的一个突出特点。 歌舞戏重要的节目p53 大面、钵头、踏摇娘,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 是魏晋时代“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他的清淡思想成为一种典范; 记载中他所弹奏的广陵散“声调绝伦”,在我国“琴史”上有重要地位; 除集中体现其美学思想的声无哀乐论外,还著有琴赋及琴曲嵇氏四弄。,文章的主要特点 全文以“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辩难形式写成。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声无哀乐”,是在问与答之间反复论证,有针对性的批驳儒家传统乐论,进而阐述了他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 阐释的主要观点 1、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 2、音乐的本体是“和” 3、人的情感哀乐是人心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4、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与乐记观点不同),音乐文化交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歌舞伎乐的交流p58 具体包括: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疏勒乐、安国乐、高昌乐、高丽乐、康国乐 乐器、乐曲的交流p58 西域佛教及佛教曲的传入 中原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乐 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节奏性强的利于舞蹈的乐器。 1、吹管乐器 p60 2、打击乐器p61 3、弹拨乐器p62 秦琵琶、汉琵琶、秦汉子在魏晋时因阮咸善弹此器,被称作阮咸,即后世的阮。其由西域传来。同时出现了由国外传入的,与汉琵琶形制迥异的曲项琵琶、五弦琵琶。,七弦琴及其音乐 出现了解说琴曲标题的古琴艺术重要专著琴操 出现了一批文人琴家 出现了一批著名琴曲,广陵散,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其曲名初见于汉代末年。p65,胡笳十八拍,是约在公元前208年左右,蔡琰(文姬)参考了胡笳的声音而写的琴曲。内容与她的遭遇有关。p65,酒 狂,阮籍所作,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 p67,魏晋以来传统律学发展的两条路线 沿着附会历数钱乐之的“三百六十律”p70 沿着便于旋宫转调具有实际意义的何承天的“新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