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1页
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2页
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3页
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4页
仁学二理想人格论三教化论四天命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仁学 二、理想人格论 三、教化论 四、天命观,孔子,一、仁学 1、自我意识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2、人伦情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 3、人道主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泛爱众,而亲仁。”(学而),4、为仁之方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5、仁礼关系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6、仁民与德治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二、理想人格论 严肃的生活态度(“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良好的人格修养(“刚毅木讷近仁”;“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伟大的历史使命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勇敢的献身精神(“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在孔子看来,这种理想人格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设计的理想人格有两种,即君子和圣人。,三、教化论 1、有教无类 贵族政治的消失,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知识的下逮。而在这一过程中,孔子起了一种独特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孔子思想中“承前”的一面就是等级秩序的思想。孔子社会政治思想中“启后”的方面、创新的方面,就是孔子等级流动开放的思想。 在幸福和快乐的问题上,在合乎正道地在社会地位方面上升和合乎尊严地在精神境界方面上升的问题上,孔子希望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孔子社会政治思想中承前或保守的一面可以说是等级名分的思想,而其启后或开新的一面则表现为对血统论的打破,主张通过一种“有教无类”,使学而优者入仕的方式来不断补充和更换社会上层的思想。,2、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兴学施教基于两个观念,一是所谓“人之生也直”,一是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3、学习的重要性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被所学蒙蔽),思而不学则殆(陷入心灵自闭的危险)。”,四、天命观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于所说的“天”,一方面保留有殷周时期主宰个人命运和人世治乱盛衰的含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另一方面把殷周时期具有人的品格的天,向非人格化的道路上推进了一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讲的“命”,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制约人的活动的客观必然性。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在孔子看来,“命”不是人所能改变的,但却是可以为人所认识和掌握,因此他强调“知命”,希望从客观必然性中获得一种自由。 “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为政)“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论语的颜渊篇中有两句话分外值得一提,一句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另一句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