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大纲.ppt_第1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大纲.ppt_第2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大纲.ppt_第3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大纲.ppt_第4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大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经济统计学 教学大纲,广东商学院 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经济统计教研室 执笔人 胡学锋 二零零六年三月修订,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440015 课程名称:国民经济统计学 英文名称: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54 学 分:3 适用对象:统计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统计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 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必修课。 国民经济统计学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侧重从定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它按照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来构造内容体系。第一部分探讨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和分类。第二部分阐述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的核算理论、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论述国民经济综合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The object of study of 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is the national economic entirety,it is a pure science about the method to study quantity expression and rel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t put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quantitative study about the regularity of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national economy. Its content system is structur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operation and every links of course in its operation. The first discus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characteristic and method and classify of 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The second set forth the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inciple and method about the condition and course of national economic operation. The third expound the fundamental rules and method abou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economy.,The Synopsis In English(英文简介):,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必修课,也是财经类院校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属于社会科学。其基本特点在于理论性、方法性和实际应用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国民经济统计及其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参加实际国民经济管理、从事国民经济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进行相关方面内容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国民经济及其运行的基本概念。 2了解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些简单数据编制平衡表和平衡账户。 3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基本问题,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基本原则,熟悉其基本核算内容和两大核算体系的主要异同。,(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民经济分类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 国民经济分类的概念;国民经济分类的作用;分类原则、常住单位、分类标志。 2.国民经济分类的主要标志 按经济活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分;按产业发生的次序和劳动对象的特点分;按产品经济用途分;按经济类型分;按部门的同一性分。,第二节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和机构部门分类,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交易与交易主体的划分 交易及其划分;交易主体及其划分。 2.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 基层单位;介绍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及我国的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 3.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介绍机构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及我国的机构部门分类。 4.国外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简介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2002年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构部门分类与联合国1993SNA的机构部门分类的比较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两大领域分类和三次产业分类,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两大领域分类 介绍基本原理及我国的划分。 2. 三次产业分类 介绍基本原理及我国的划分。,第四节 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2.结构合理化的评价原则 3.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依据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实际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思考与实践 1. 国民经济分类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2. 简述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 3. 解释常住单位、基层单位、机构单位的含义和区别。 4.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有什么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二章 国民经济分类,(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民经济分类中的基本类型,掌握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活动部门分类)。 2了解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实际统计资料做国民经济结构分析。 3掌握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要求,熟悉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的主要区别。,(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民经济分类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 国民经济分类的概念;国民经济分类的作用;分类原则、常住单位、分类标志。 2.国民经济分类的主要标志 按经济活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分;按产业发生的次序和劳动对象的特点分;按产品经济用途分;按经济类型分;按部门的同一性分。,第二节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和机构部门分类,1.交易与交易主体的划分 交易及其划分;交易主体及其划分。 2.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 基层单位;介绍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及我国的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 3.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介绍机构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及我国的机构部门分类。 4.国外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简介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2002年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构部门分类与联合国1993SNA的机构部门分类的比较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两大领域分类和三次产业分类,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两大领域分类 介绍基本原理及我国的划分。 2. 三次产业分类 介绍基本原理及我国的划分。,第四节 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2.结构合理化的评价原则 3.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依据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实际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思考与实践,1. 国民经济分类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2. 简述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 3. 解释常住单位、基层单位、机构单位的含义和区别。 4.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有什么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条件统计(人口、劳动力、自然资源与资产负债核算),(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口统计中的基本指标,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能运用统计数据编制人口平衡表和做分析。 2了解劳动力统计中的基本指标,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能运用统计数据编制劳动力平衡表和做分析。 3了解自然资源统计中的基本指标,了解其基本计算方法。 4. 了解资产负债核算以及国民财产统计中的基本指标,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并能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人口的数量和构成统计 人口数、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性别、年龄、城乡构成以及社会构成。 2.人口变动统计和人口平衡表 人口自然变动指标,人口机械变动指标,人口平衡表。 3.人口增长与生产、消费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统计分析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与需要量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劳动力资源与数量统计 社会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数,经济活动人口数,社会劳动者人数,未就业劳动力。 2.劳动力资源构成和利用统计 劳动力的地区、教育程度、性别、部门构成,就业率、待业率。 3. 劳动力平衡表及其分析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目前就业的分析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自然资源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统计意义 2. 自然资源的分类 3. 自然资源统计指标 土地面积及其构成,土地资源平衡表。活立林总蓄积量、森林面积、森林密度、森林覆盖率、矿物资源及其分类、矿物储量平衡表、水利资源及其统计指标。 4. 自然资源表 5.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统计 问题与应用: A. 环境污染和资源耗减的核算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开展科研的能力。,第四节 资产负债核算与国民财产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民财产的概念与资产分类 2. 非金融资产统计 3. 金融资产统计 金融资产统计的分类、平衡、变动统计。 4. 资产负债核算与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核算的概念、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包括总量、结构、动态分析和各种比率分析)、资产负债的估价问题。,(三)思考与实践 1. 什么是劳动力资源,主要指标有哪些? 2. 解释社会劳动力资源总量、就业人数、适龄劳动人口数、经济活动人口数的含义和区别。 3. 什么是资产负债核算?主要指标有哪些? 4. 什么是国民财产?如何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四章 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统计中的基本指标,掌握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统计的原则。 2了解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等生产总量指标,掌握其统计的方法。 3了解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内容,掌握编制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的基本原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统计的基本问题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统计的范围 生产范围的划定,经济生产的概念, 社会产品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概念,虚拟计算。 2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统计的基本原则 3. 社会产品的分类 按产品形态分:货物、服务;按使用去向分: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问题与应用: A. 生产范围划定的理论问题;自产自用式的活动是否都能算做生产的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开展科研的能力。,第二节 国内总产出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内总产出的概念和作用 国内总产出的概念、使用价值构成、价值构成、国内总产出的作用。 2. 国内总产出的计算与分析 产品法、企业法(工厂法)、总收入替代法、总费用替代法。(分行业介绍)。 3. MPS的社会总产值(简单介绍) 问题与应用: A.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虚拟计算问题;非市场服务产出的核算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开展科研的能力。,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作用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使用价值构成、价值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GDP与GNP(或国民总收入)的关系及换算公式。 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分析 分部门介绍:包括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3.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表式及其编制 问题与应用: A. GDP的利弊研究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开展科研的能力。,第四节 国内生产净值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内生产净值的概念和作用 国内生产净值的概念、使用价值构成、价值构成。国内生产净值的作用。 2. 国内生产净值的计算与分析 计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NDP与NNP(或国民净收入)的关系。 3. MPS的国民收入(简单介绍),(三)思考与实践 1. 什么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或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应遵守什么基本原则? 2. 生产总量指标主要有哪些?有何关系? 3.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作用?试述其三种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4. 试述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使用价值构成和价值构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五章 投入产出统计(投入产出核算),(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投入产出核算的核算目的和核算技术原理,熟悉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与结构。 2了解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掌握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 3.熟悉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与投入产出模型,掌握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投入产出核算概述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投入产出核算的概念 2. 投入产出法的起源与发展 3. 投入产出核算在我国的发展,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与结构,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 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和基本种类;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划分;投入产出表的作用。 2.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3. 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生产方程组、分配方程组及其主要的六个平衡关系。 问题与应用: A. 联系实际解决投入产出分析中的部门分类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与投入产出模型,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作用、计算。 2. 完全消耗系数与最终需求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与最终需求系数的概念、作用、计算及其区别;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 3. 投入产出模型 产品分配模型、产品生产模型。 4. 投入产出分析与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的假定条件;总产品、最终产品、增加值、中间流量矩阵的分析预测;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使用结构等分析。 问题与应用: A. 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假定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情况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节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2. 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3. 直接分解法 4. 间接推导法(U.V表推导法、两个工艺假定) 5. 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与预测方法介绍,(三)思考与实践 1. 什么是投入产出核算? 2. 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有哪些平衡关系? 3. 试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最终需求系数的含义,它们有何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六章 国民经济流通统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民经济流通统计的基本内容,了解国民经济流通的概念。 2了解国民经济流通统计中的基本指标,了解其主要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流通统计的意义与任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民经济流通统计的意义 国民经济流通的广义与狭义、社会产品流通、信息流通、货币资金流通。 2. 国民经济流通统计的内容和任务 商品(货物)流通统计、物资供应统计、运输邮电统计。,第二节 商品(货物)流通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商品(货物)流通的意义 商品(货物)流通的概念与特征。 2.商品(货物)流通的分类 批发与零售、生产者销售与商业部门销售。 3.商品(货物)流通统计的基本指标体系 商品购、销、调、存统计。 4. 社会商品零售统计与分析 5. 社会商品购买力统计与分析 社会商品购买力的概念与主要指标及其分析。 问题与应用: A.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情况下如何改革商品(货物)流通统计的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物资流通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物资流通统计的意义 2. 物资流通统计的主要指标 简单介绍供货量、供货合同完成率、消费率、库存量、物质平衡表等。,第四节 运输邮电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运输邮电统计的意义与任务 2. 运输统计 简单介绍统计范围、统计原则、主要指标: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等。 3. 邮电统计 简单介绍统计范围以及函件、电报、电话等业务量统计内容。 问题与应用: A.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情况下如何改革运输邮电统计的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思考与实践 1. 什么是商品流通,有何特征? 2. 简述国民经济流通统计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七章 国民经济分配统计(资金流量核算)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民经济分配统计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原理。 2了解国民经济分配统计中的基本指标,要求掌握国民 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计算与分析。 3.了解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内容,要求掌握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编制方法。,(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收入分配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收入分配统计的意义 2. 初次分配统计 初次分配的概念;初次分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 3. 再分配统计 再分配的概念;再分配的主要四个渠道;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问题与应用: A. 区分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国民总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识别资料的能力。,第二节 财政信贷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财政统计的意义 2. 财政统计的基本指标 财政预算内收支统计与财政预算外收支统计;财政收支平衡统计;硬赤字与软赤字。 3. 银行信贷统计的意义 4. 银行信贷统计的基本指标 信贷资金来源与使用统计;信贷收支差、现金收支差、货币流通量(M0、M1、M2)。,第三节 资金流量统计(资金流量核算)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资金流量统计的意义 资金流量核算的概念与意义。 2. 资金流量表的编制范围、表式结构及其特点 3. 资金流量统计分析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的资金流量表与联合国1993SNA的比较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三)思考与实践 1. 什么是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什么是初次分配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关系? 2. 什么是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表的项目之间有何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八章 国民经济使用统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民经济使用统计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与方法。 2了解国民经济使用统计中的基本指标及其计算与分析。,(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使用统计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民经济使用统计的意义与内容 国民经济使用统计的意义、货物的使用与服务的使用。 2. 国民经济活动成果的生产额与使用额 国民经济生产额、损失额、国民经济可供使用额、国民经济最终使用额及其关系。,第二节 补偿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民经济补偿及其内容 补偿的概念、劳动对象补偿、劳动手段补偿。 2. 补偿统计的主要指标 中间消耗补偿总量,主要原材料、燃料消耗补偿量,固定资产折旧额。,第三节 消费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消费及其构成分类 消费的概念、消费的分类、 2. 消费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消费统计的基本原则;消费统计的基本方法;消费统计的基本指标。 3. 消费统计分析 消费规模与水平分析、消费构成与生活质量分析、消费增长率分析。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居民消费的研究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第四节 积累(储蓄)与投资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积累(储蓄)及其构成 积累(储蓄)的概念;积累(储蓄)的构成。 2. 积累(储蓄)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积累(储蓄)统计的基本原则;积累(储蓄)统计的基本方法;积累(储蓄)统计的主要指标。 3. 积累(储蓄)与投资统计分析 消费与积累比例关系的分析、积累(储蓄)与投资差额分析。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投资现状的分析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三)思考与实践 1.消费与积累统计应遵守什么原则?有哪些基本指标? 2. 什么是总投资?什么是总消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九章 对外经济统计(国际收支核算),(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对外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对外经济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了解对外经济统计中的基本指标,掌握其主要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了解国际收支核算的基本内容,掌握国际收支核算表的基本编制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对外经济统计的意义和内容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对外经济统计的意义 2. 对外经济统计的内容,第二节 对外有形贸易往来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对外有形贸易往来及其分类 对外有形贸易往来的概念、海关统计与对外贸易业务统计、国别统计、外贸商品分类。 2. 进出口商品的价格问题 到岸价格、离岸价格、成本加运费价格。 3. 对外有形贸易往来主要统计指标 进出口商品量、进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进出口差额、对外贸易经济指数、出口换汇率、出口商品创汇率、出口商品盈亏率、进口商品盈亏率、贸易条件指数。 问题与应用: A. 在我国改革开放情况下的对外有形贸易统计改革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对外无形贸易往来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对外无形贸易往来统计的范围 2. 对外无形贸易往来统计的主要指标 问题与应用: A在我国改革开放情况下的对外无形贸易往来统计改革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统计分析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第四节 涉外投资统计与外汇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涉外投资统计的范围 利用外资统计,对外投资统计 2. 涉外投资统计主要指标 3. 外汇统计 外汇的概念、外汇收支统计、外汇汇率统计、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目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中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第五节 国际收支核算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 2. 国际收支核算的原则和内容 3.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编制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表式结构、主要特点、表中平衡关系及主要指标计算;国际收支的记账规则;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国际投资头寸表。 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与应用 问题与应用: A. 新形势下我国国际收支核算的改革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三)思考与实践 1. 对外经济统计主要有哪些指标? 2. 什么是国际收支核算? 3.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什么平衡关系式?借方、贷方分别说明什么经济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十章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基本内容、基本编制原理与方法。 2了解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的基本关系和主要特点。,(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及其组成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概念与特点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在有的书中曾称为经济循环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特点。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组成 流量账户、存量账户。 经常账户、积累账户,资产负债表、国外账户。 3.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与五大核算表的关系 问题与应用: A.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与五大核算表的关系问题;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的区别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编制中的几个问题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部门分类 2. 确定收支性质 3. 收支项目的计算原则 4. 账户的设置 问题与应用: A. 我国实际统计工作中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编制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基本编制原理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经常账户 积累账户 资产负债表 国外账户 第四节 机构部门账户的综合与国民经济综合矩阵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机构部门账户的综合 2. 国民经济综合矩阵 国民经济综合矩阵的概念;国民经济综合矩阵的解读。 问题与应用: A. 国民经济综合矩阵的解读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第四节 机构部门账户的综合与国民经济综合矩阵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机构部门账户的综合 2. 国民经济综合矩阵 国民经济综合矩阵的概念;国民经济综合矩阵的解读。 问题与应用: A. 国民经济综合矩阵的解读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三)思考与实践 1. 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有何特点? 2.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之间有何关系? 3.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有什么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价格统计,(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民经济统计中价格核算方面的基本指标,熟悉价格核算的基本原理。 2了解国民经济总量指标的价格调整的基本方法,掌握其基本原理。 3熟悉GDP价格指数,减缩指数,购买力平价指数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统计中的价格计量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价格统计的意义和任务 2. 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指标的计价方式 要素成本、基本价格、市场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现行价格、不变价格等。,第二节 商品差价和比价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差价统计 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质量差价、季节差价等。 2. 比价统计 农产品比价、工业品比价、工农产品比价等。,第三节 国民经济统计的价格指数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价格指数的基本分类 2. 我国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 问题与应用: A. 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理论研究的能力。,第四节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的价格调整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不变价格法 2. 系数推算法 3. 价格指数法 GDP价格指数;减缩指数:包括单减缩、双减缩、多减缩;购买力平价指数。 问题与应用: A.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的价格调整及其国际对比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比较研究的能力。,第五节 通货膨胀统计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通货膨胀统计意义 2. 通货膨胀的成因 3. 通货膨胀的测度。,(三)思考与实践 1. 什么是减缩指数与购买力平价指数? 2. 如何测度通货膨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手段。,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方法,(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国民经济效益的评价与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分析的基本原理,要求熟悉其基本方法。,(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的任务 2.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简单提示,在后面详细介绍) 速度分析, 比例分析, 预警分析,其它分析。 3.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与应用: A.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的选题与注意事项的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节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分析及其影响 因素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经济增长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 经济增长的内涵、测定经济增长的基本指标、经济增长理论(简单介绍)。 2. 生产函数及索洛增长方程法 3. 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法 问题与应用: A.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开展方法研究的能力。,第三节 国民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