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册《硫酸的性质》--高一化学教案_第1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硫酸的性质》--高一化学教案_第2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硫酸的性质》--高一化学教案_第3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硫酸的性质》--高一化学教案_第4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硫酸的性质》--高一化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7 页 共 7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硫酸的性质大成中学王伟庆一、教学目的要求: 1. 知识目标:复习硫酸酸性,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的重要性质-强氧化性。2. 能力目标: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难点:浓稀硫酸氧化性的比较。三、实验准备:实验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镊子、圆底烧瓶、洗气瓶、导气管、石棉网、胶头滴管、酒精灯、烧杯、药匙、玻璃棒、硬质玻璃管、橡皮塞、学生电源、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弱比较装置、铝、铜、稀硫酸、浓硫酸、品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无水硫酸铜、溴水、蒸馏水。四: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索法五: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我们上一堂课学习了硫酸的工业制法,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酸的产量是一个国家无机化学工业发达水平的标志。我们在初中化学已经学过硫酸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将作进一步的研究。设疑:现有两只烧杯,分别装有蒸馏水和浓硫酸,无任何其它试剂,你如何进行识别?投影 1、硫酸的颜色、状态? 2、据浓硫酸能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硫酸,说明硫酸的溶解性? 3、怎样稀释浓硫酸? 4、实验室中制取氯化氢气体是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回答请一位同学根据以上回答,概括出硫酸的物理性质。投影 一、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比水重,能和水任意比混溶,难挥发,98.3%的浓硫酸沸点338过渡:电解质溶液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实验:分别给纯硫酸(98.3%)、浓硫酸(75%)、稀硫酸(38%)三种溶液通10V的直流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讨论、归纳:纯硫酸、浓硫酸、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变少,而导电性依次增强,说明溶液中溶质微粒发生质的变化。试推测溶质H2SO4在溶液中存在形式投影名称 浓度 成 分性 质纯硫酸98.3%以硫酸分子存在待填浓硫酸75%主要以硫酸分子存在稀硫酸38%全部以H、SO42离子存在酸的通性板书:二、硫酸的化学性质提问:酸的通性指些方面?投影:1酸的通性 (1)与指示剂反应。 (2)与活泼金属反应。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4)与盐的反应 (5)与碱的反应。提问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什么生成,哪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什么?回答: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硫酸盐生成,其中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金属是还原剂,硫酸是氧化剂.小结:硫酸之所以有酸的通性,是因为硫酸在水溶液中电离H+、SO42-,其特点是生成物中有硫酸盐,其氧化性是由H+引起的.,而浓硫酸中几乎不存在H+离子,而以H2SO4分子形式存在,故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必然不同.设问:当SO2 、CO2 、 Cl2 、H2 等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而需干燥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浓硫酸,这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特性?回答:吸水性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实验:(1)盛有少许胆矾晶体的小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浓硫酸。 (2)盛有少许有机物蔗糖的小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浓硫酸,微热。分析:胆矾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是因为浓硫酸吸收了胆矾晶体中的结晶水,表现出浓硫酸的吸水性。 蔗糖遇浓硫酸由无色变成黑色疏松多孔状物质,体积急剧膨胀(为什么?待讲),表现出浓硫酸的脱水性。板书:(2)、脱水性。提问: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回答:吸水性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性指将化合物(主要指有机物)中的氢和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 :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过渡:我们知道,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若将稀硫酸改成浓硫酸,情况又将怎样?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观察、分析:(1)铜与冷浓硫酸不反应,加热反应能发生,说明:热的浓硫酸比冷的浓硫酸氧化性强。(2)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生成。(3)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有Cu2+生成。(4)紫色石蕊呈红色,说明:SO2水溶液呈酸性,不能漂白石蕊试液。(5)浸碱棉花团的作用是:吸收SO2,以免造成大气污染。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板书:Cu + 2H2SO4(浓)=CuSO4 + SO2 + 2H2O 讲解:该反应中铜和硫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故为氧化还原反应。投影: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 , 剂,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 , 作氧化剂。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每含有2摩H2SO4的浓硫酸完全反应,被还原的H2SO4 摩。讲解:稀硫酸的氧化性是由H+显氧化性,而浓硫酸则是硫酸分子中S+6显氧化性,前者氧化性较弱,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后者氧化性较强,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后面的金属(如铜),当然也能氧化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板书:(3)强氧化性提问:若把Al投入到浓硫酸中,情况又将怎样?(让学生猜测)实验:把一小块铝放入试管中,再注入98.3%的浓硫酸,观察现象。讲解:在常温下,某些金属如Fe、Al在浓硫酸中,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硫酸起反应,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板书:常温下,使Fe、Al等金属钝化(1)冷浓硫酸(2)致密氧化膜(3)阻止。实验: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讲解:加热浓硫酸,反应继续进行,氧化膜被破坏,同样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又一次说明了热的浓硫酸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氧化性强。板书:2Al + 6H2SO4 =Al2(SO4)3+ 3SO2 + 6H2O归纳:极大多数金属(除Au、Pt)都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SO2和H20,表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硫酸盐)和氧化性(生成SO2)。板书:金属 + 浓硫酸硫酸盐 + SO2 + H2O过渡:浓硫酸能与金属反应,能否与非金属反应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板书:与非金属反应:2H2SO4 + C =CO2 + 2H2O + 2SO2实验:碳与浓硫酸反应(见下面装置)思考:根据下列实验装置、请用实验验证上述反应的发生以及检验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提问:如何检验这三种气体,用什么试剂?回答:检验CO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SO2用品红溶液、检验H2O用无水硫酸铜。、提问:现同时有这三种气体,要把它们一一检别出来,那么应先检验哪种气体,为什么?回答:水蒸气。因为不先检验出H2O,在检验其它气体时会带出水蒸气。讨论:SO2 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在检验CO2前必须除尽SO2。(检验SO2用品红溶液,吸收SO2用溴水。)演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组装一套装置并完成实验(老师指导,其它学生积极参与)投影:(1)、实验中哪些现象能分别证明产物中有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 硫? (2)、使用两次品红溶液其作用有什么不同?(3)、在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中,为什么体积会急剧膨胀?(4)、在碳与浓硫酸和铜与浓硫酸的两个反应中,体现浓硫酸的性质是否相同? 回答:(1)、无水硫酸铜的颜色由白变蓝,第一个洗气瓶中品红溶液褪色,第二个洗气瓶中品红溶液不褪色,最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依次证明有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2)、第一次用品红溶液是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硫,第二次用品红溶液是来确定二氧化硫是否已经除净,以防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 (3)、蔗糖先被碳化,生成的碳继续与浓硫酸作用生成CO2 、SO2,由于气体的逸出导致体积膨胀。 (4)、浓硫酸和木炭,浓硫酸和铜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S+6S +4,不同点是在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中,浓硫酸只体现出氧化性,而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氧化性和酸性。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浓硫酸还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这节课的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硫酸有哪些用途?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板书设计一、 硫酸的物理性质二、 硫酸的化学性质1、 酸的通性2、 浓硫酸的特性 (1)、 吸水性 (2)、 脱水性 (3)、 氧化性 a、与金属反应: Cu +2H2SO4=CuSO4+SO2+2H2O 2Al +6H2SO4=Al2(SO4)3+3SO2+6H2O(常温下,使Fe、Al等金属钝化:冷浓硫酸、致密氧化膜、阻止) 金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