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1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2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3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4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问题的提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传统的教法是:在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后,教师提出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之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印有虚线折横的三角形,按课本上的折法开始操作,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在教师的一步步启发下,得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正好可组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上述教学中,学生既有操作,又有交流,应该说较好地学习了新知识,但细想每一步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部就班进行的,这样的教学形式上是热闹的,但学生的思维却是被动的。究其原因在与教师还是着眼于知识本身,急于让学生去操作,去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而忽视了比获取这一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对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动机的激发与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并发现新知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做了如下教学尝试。【教学尝试】投影出示 ,已知180、270、3( )初步让学生建立1、2、3正好组成一个平角的印象。在转入新课。(一) 激发欲望教师让学生每人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报给老师,老师不用量角器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开始还不信,后来用量角器一量,确实如此。)老师到底是如何知道的呢每个学生心中都产生了疑惑。这时老师指出并不是老师有什么特殊本领,而是掌握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某种规律。学生为了了解这种规律,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探究新知老师让学生交流讨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到底有什么规律呢?同学们有的深思,有的在本子画着,量着,算着之后,纷纷发表意见:生1:我算了一下,老师得出的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我们报出的两个角的度数相加起来正好都是180度生2:我又画了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了一遍,它的三个角的度数和也非常接近180度。生3:老师,我认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是180度。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自己找到了老师的秘密而激动不已。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并指出:确实,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就是180度,你能不用量角器,再验证一下你的发现吗?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又开始了冥思苦想师:谁能说说你的想法?生1:既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着三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角生2:我刚才把三角形撕下来,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教师让学生到投影机上展示自己的想法,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反思】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是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的支配下,有目地的进行。主要体现在:一、注重布疑设障,创设学习情景良好的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愿望。本课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猜角游戏,引导了学生兴趣,教师是怎样知道我的三角形角的度数的呢?奥妙何在?疑是学习的动力,思维的源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是善于为学生设置疑问,创造悬念,以唤醒他们对问题的浓厚兴趣,产生自主探究的动力。二、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本十分简单易懂,如果将其内容直接告诉学生,再让学生折纸验证,他们也完全能掌握这一知识,但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学,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放手让学生去自己去探究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际教学过程显示,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通过测量、计算、猜想、验证,最终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小结】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所有知识的产生在历史上都经历过曲折艰苦的探究过程,而课本上不可能一一都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创造性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于探究发现活动。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