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的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1页
“乘法估算”的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2页
“乘法估算”的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3页
“乘法估算”的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4页
“乘法估算”的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估算”的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计理念:1 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2 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3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习,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 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习;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评析: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生:列式2218。师:同学们会口算吗?(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方法一:1820 22202020=400能坐下。方法二:18202220=440 能坐下。方法三:22201920=360 能坐下。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师:你发现了什么?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四、组织练习,检验效果1 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2 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 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五、配对练习,突破难点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B 把19看成201920=240(元)同桌互议,然后汇报。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评析:这部分练习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习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_。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