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 大学生教养(2013年优秀毕业设计)_第1页
(精品)精品 大学生教养(2013年优秀毕业设计)_第2页
(精品)精品 大学生教养(2013年优秀毕业设计)_第3页
(精品)精品 大学生教养(2013年优秀毕业设计)_第4页
(精品)精品 大学生教养(2013年优秀毕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 一、 综述目前学界类对大学生教养问题的研究以下是已经取得的成果: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特点,关系本研究选取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300人为被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考察了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性别差异。父亲教养方式对男大学生在惩罚、严厉维度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上显著低于女大学生。母亲对男大学生的教养方式在拒绝、否认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其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及各症状因子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九个症状因子中仅在偏执一项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症状比女生明显,其余八个因子及总分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着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维度是积极的教养方式,而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是消极的教养方式;父亲的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以及母亲的教养方式(拒绝、否认)相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维度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更重要的影响。2、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360名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进行了调查,采用相关、t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学生整体在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的频率高于使用表达抑制。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应用表达抑制策略;在认知重评策略上两者无显著差异。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两种情绪调节策略不存在显著差异。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与父亲不良的教养方式(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认知重评与朋友支持及父母支持存在正相关,表达抑制与朋友支持存在负相关;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对其社会支持有预测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采取良好的教养方式,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支持孩子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绪反应,帮助学生认识并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大学生本身也应该主动学习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促进自己的社会互动。3、大学新生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所修订的Spielberg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以及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S)对大学新生的焦虑及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建立三者的关系模型;提出了缓解大学新生焦虑的对策,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大学新生的焦虑水平城乡差异显著,且非独生的大学新生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等因素上差异显著,且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大学新生的自尊在性别、是否独生、城乡、专业类别等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也不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大学新生焦虑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大学新生的焦虑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新生的自尊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母过分干涉与子女的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对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惩罚严厉对大学新生的焦虑水平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父亲惩罚严厉可通过自尊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焦虑水平。4、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童年期父母教养方式 有密切联系。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修订自尊量表;第二部分请大学生 完成自尊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结果表明:1自尊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 效度;2大学生自尊无性别、城乡、年龄差异;3父母在家庭中各自扮演重 要角色;4大学生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有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惩罚严厉、拒 绝否认有显著负相关,与父母过保护、过干涉相关不显著;5父母教养方式 受其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城乡环境和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众多的研究已证实: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试图探讨父母教养方式是通过哪些方面、怎样影响大学生的自尊的,即:探讨自尊的主要要素是什么,以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如何经由这些主要要素而影响自尊的。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证,提出自尊的三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安全感、自我接纳和自我价值感,并试图通过路径分析证明:父母教养方式对于自尊的影响,是通过对其要素的影响实现的。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目前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共545人。调查工具为: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编安全感量表、自我接纳问卷(Self-Acceptance Questionaire,SAQ)、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尊量表。结果显示:各学校间被试在安全感、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自我接纳及自尊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1)独生子女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收入越高的孩子,越倾向于做出较高的自我评价,但在总体的自我接纳上,独生与否及家庭收入的高低对个体的影响并未形成显著差异;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大学以上者,其子女的自我接纳水平明显的高于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者。对影响自我评价和总体自我接纳显著的变量进行多因素的方差分析,除显示出父母文化水平主效应显著之外,没有交互作用。(2)男生的人际安全感因子在离异和非离异家庭间没有显著差异,离异家庭的女生人际安全感显著的低于完整家庭;在离异家庭中,男女生的人际安全感没有显著差异,非离异家庭中,女生的人际安全感明显地高于男生。(3)中等收入家庭的男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低于较高收入的家庭的男生,而不同家庭收入的女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中等收入的家庭中,男生的自我价值感显著的低于女生。在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家庭中,男女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离异家庭的子女的自我价值感显著低于非离异家庭。(4)离异家庭子女的自尊显著低于非离异家庭;独生子女的自尊显著的高于非独生子女。(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对安全感、自我接纳、自我价值感和自尊起重要预测作用的父母教养方式为: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 (6)安全感、自我接纳与自我价值对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与其它的父母教养方式相比较,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对自尊有较强的预测力。(7)路径分析发现:母亲的情感温暖以间接的方式,通过使子女获得较高的安全感、自我价值感,影响着子女的自我接纳,最终形成高自尊;母亲的情感温暖对于个体自我接纳的影响,实质上是通过安全感或自我价值感间接起作用的;安全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接纳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成果的总结:大学生的教养问题与自己的父母息息相关,受自己父母的影响很大,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且,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同时,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童年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自尊的形成密切相关,父母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以及父母的婚姻对子女的自尊影响也很大,子女需要父母的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大学生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有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惩罚严厉、拒 绝否认有显著负相关,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子女面前,父母不得不隐藏他们的各种快乐、烦恼与恐惧。他们的快乐无需说,而他们的烦恼与恐惧则不能说。子女使他们的劳苦变甜,但也使他们的不幸更苦。子女增加了他们生活的负担,但却减轻了他们对于死亡的忧惧。培根父母如果一见书本就会头痛,孩子上学时也会步履沉重;父母倘若整天沉湎于吃喝,孩子也会在课堂上惦记着家里的糖块和水果。吴 鸣孩子不需要担心,而需要关心 ;孩子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 孩子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 ;孩子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 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 ;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 !二、 我的研究成果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的教养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某些大学生的素质低下表明教养问题对人的影响很大,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很大。一、什么是教养礼貌和教养不全是一回事,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和礼节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比如一个有教养的农民会很好地遵守乡村礼节和礼貌。 就礼貌和教养的关系问题: 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但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而且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 一开始说起教养,现在知道,若非出于真心而表现得面面俱到,那只是礼貌,但礼貌的行为坚持一段后可能会改变态度,成为发自内心的,礼貌也就随之转化为教养了。由此看来,礼貌似乎是教养的基础,是获得教养的量变的修炼过程。 好的教养是天生发自内心的行为,它是善良地对待他人,是一种天性,而不是后天的强制学习。我曾在意大利、牙买加以及美国西部和那里的农民们相处过,他们虽然从事体力劳动,但却天生有一种谦逊的礼貌。 教养与礼貌教养与礼貌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别在于,教养反映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一种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和行为,而礼貌只是人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对人谦让恭敬的外在举止。它们的联系在于,有教养的人与人相处时总是会借助礼貌这种形式。因此,我们既不能说一个社交场合彬彬有礼而私下总说人坏话的人有教养,也无法说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十分热心助人的人有教养。 换言之,我们既需要内在道德品质的美好与完善,也需要外在行为举止的礼貌与得体。两者统一,才有助于我们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否则,别人对我们要么“避之惟恐不及”(如果我们是伪君子),要么“敬而远之”(如果我们是满口粗话的热心人)。 教养的核心: “教养”在良好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因为关怀,我们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间;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雅平和的氛围。 人际交往有一条基本规则:你怎样待人,别人也怎样待你。你关怀别人,对别人体贴、周到、真诚、正派、尊重、得体,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久而久之,你就会具有人际吸引力,你的社会交往、社会赞许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满足,于是,你便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有助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的人际环境。 如此,你便具备了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之一:健康的人际关系。 因此,教养中的关怀是一种有助于人际交往进入良性循环的对人、对己的大关怀。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江西五所高校本科生共550人作为正式被试。其中男生274人、女生276人;文科生281人,理科生269人;汉族537人,少数民族13人;独生子女103人,非独生子女447人。 1、总体幸福感量表: 本研究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测查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通过研究发现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生为0.91,女生为0.95,重测一致性为0.85,聚敛效度0.270.47之间。本量表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本量表得分越高则幸福感越高。 2、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本研究用此量表测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我们把其分为11个维度,其中父亲教养方式有6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有5个维度。该量表明考察青春期大学生是父母教养方式的有效工具。 3、施测及统计处理以班级为单位施测,一周内完成测量任务。共发出问卷550份,回收53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0%。 结果与分析: 1、主观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检验。 2、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检验。 统计结果表明:在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维度上,理科(74.864)平均分略高于文科(73.810);少数民族(74.909)平均分略高于汉族(74.312);独生子女(73.876)得分略低于非独生子女(74.435)。但假设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学科、民族、是否独生子女的显著差异(P0.05),但在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均值显著高于男生(P0.05);同时结果表明不存在学科和民族上的显著差异(P0.05);检验结果也显示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247.809)平均值显著高于女生(236.757)、独生子女(247.313)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41.922)。4、主观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主观幸福感和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对健康的担心”因子得分与 “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高度正相关,与“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和“父亲拒绝与否认”因子均负相关;“精力”因子得分与 “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高度正相关,与“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父亲拒绝与否认”因子、“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均负相关;“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得分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高度正相关,与“父亲过分干涉”因子、“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均负相关;“对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得分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高度正相关,与“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父亲拒绝与否认”因子、“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均负相关;“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显著负相关,与另外五个因子高度正相关,;“松弛和紧张”因子与“父亲过分干涉”因子、“父亲过度保护”因子高度正相关,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负相关但不显著。 主观幸福感和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对健康的担心”因子得分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高度正相关,与“母亲拒绝与否认”因子、“母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均负相关;“精力”因子得分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高度正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母亲拒绝与否认”因子、“母亲惩罚与严厉”均负相关;“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得分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高度正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母亲偏爱被试”因子均负相关;“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得分与“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母亲拒绝与否认”因子、“母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均负相关;“松弛和紧张”因子得分与“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母亲拒绝与否认”因子高度正相关,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负相关但不显著。 结论 据上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1、 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不存在学科、民族和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上的显著差异;但在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及“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这两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 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不存在学科和民族维度上的显著差异,但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感受到的父母亲“惩罚与严厉”、父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父母亲“拒绝与否认”,均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感受到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非独生子女则在父母亲“偏爱被试”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3、 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得分与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高度正相关,与父母亲“拒绝与否认”因子、父母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均显著负相关。 建议: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 在家庭教育中应防止家长教育的过度化。父母戒律越多,孩子活动范围就越小,生活中的直觉经验就越少,将来就越缺乏灵性。父母负性的情感投入和高压、强制、粗暴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产生消极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增大子女产生问题的可能性,会严重影响到子女对生活的满足度。 2、 在家庭教育中应提倡家长教育的情感化。父母应给予子女积极的情感表达和适宜的关爱与理解,这有利于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促进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尊重,相互理解,使子女在亲密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热爱生活、学习独立生活,提高在各生活领域中的满意度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研究本文采用大学生诚信量表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了305名大学生,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诚信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诚信存在着较高的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偏爱被试对诚信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诚信在一般意义上讲,被人们理解为诚实无欺、恪守信用的品德及人们在行为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关品质。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实施教育和抚养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1。在影响个体发展的众多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具有特殊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资料表明,个体早期生活经验深刻的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子女,并由此构成了个体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2。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说谎的孩子往往出自父母经常说谎或缺少家教的家庭3。可见,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习惯,对个体诚信的形成与发展也起着初始的定势作用。本文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诚信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诚信的关系,对父母培养青少年的诚信行为,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 1、被试: 在湘潭地区三所高校中采用整群抽样法,实施大学生诚信量表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0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05份。其中男147人,女158人;大一80人,大二80人,大三80人,大四65人。 2、工具: 大学生诚信问卷: 此问卷由西南师大心理系研究生桂亚莉编制,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5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6。诚信分为“诚”和“信”两个大的因子,“诚”又分为诚实和无欺两个因素,“信”分为信任、重诺、守信、信用四个因素。采用5级评分,问卷得分越高者表明其诚信度也相应越高,反之则越低。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该量表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学系C.Perris等人工同编制的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该量表由6个父亲教养方式和5个母亲教养方式构成,采用4级评分制。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不同侧面题目的得分相加,分别得到不同方式的总分。某侧面分数越高表明父母教养其子女此方面的程度越深。 3、 施测方式: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被试独立答卷,全部测试过程由研究者本人执行,当场回收问卷。 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诚信在性别、年级上的得分差异:分别使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诚信现状进行考察,诚信的各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无欺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F=4.87*,P0.01),在信任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的差异(F=5.35*,P0.001),在守信方面差异显著(F=2.92*,P0.05)。事后检验表明:大一的无欺行为要多于大二、大三、大四;在信任维度,大一与大二、大三、大四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并出现随年级的递增信任度逐渐下降的现象,即大四的信任度最低;在守信方面,大一与大二、大四存在着显著差异,即大一比大二、大四均更守信。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性别、年级的关系:分别使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性别、年级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学期间已趋于稳定。 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两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大学生更多的感受到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男女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在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上呈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上呈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女大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到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较少的感受到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大学生的诚信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诚信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对于父亲的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理解与诚实、重诺呈显著正相关,即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惩罚严厉与无欺、重诺、守信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诚实、信任、信用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过分干涉与无欺、守信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诚实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信任、重诺、信用呈显著的负相关;偏爱被试与无欺、信任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守信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拒绝否认与诚实、无欺、信任、重诺、守信、信用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过度保护与无欺、守信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信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即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于母亲的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理解与诚实、无欺、守信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重诺、信用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信任呈显著正相关,即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的诚信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过干涉过保护与无欺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诚实、守信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信用呈显著负相关;拒绝否认与诚实、无欺、守信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信任、信用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重诺呈显著负相关;惩罚严厉与无欺、守信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诚实、信任、信用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重诺呈显著负相关;偏爱被试与信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无欺、守信呈显著负相关。即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诚信的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的诚信总分作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作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父亲的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对诚信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12.5%。 讨论: 1、诚信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桂亚莉对“大学生的诚信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研究结果相反4。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加强,个体性别一些品质差异在减少。 而在年级上:大一学生刚迈进大学校园,总体上比较乐观,比较容易信任他人,看重自己或他人的承诺,并且坚守信用,以求获得良好的信用评价。而当进入高年级阶段,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增加,经历了较多的人际挫折,对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程度有更深切的认识和体会,同时还受到多方面关于诚信宣传的反面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尤其是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和残酷竞争时,为了获得有限的特殊资源,有可能导致大学生更多地从个人的需要角度来解决问题,而不再是从更加道德或者利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对学生进行诚信宣传教育,形成一个人与人之间诚实相待、坚守诺言、相互信任的良好的校园环境。 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更多的感受到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女大学生则更多的感受到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这与王艳玲(2001)认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父母更容易对男生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一般来说,女生比较文静、顺从,出现违规行为或事件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得到父母的疼爱较多;而男生更好动,不服管教,调皮,具有反抗性,易发生一些违反父母规定和家庭规则的事件或行为,因此更容易引起父母的负性反应,对其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就较为突出。其次,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孩是家庭关注的焦点和未来的希望,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使父母不得不对男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因而对男孩的教育也更为严格。 3、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诚信的关系分析。研究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的诚信发展有显著到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以及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对大学生的诚信心理有非常显著的消极影响。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是一面镜子,子女最初就是从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和方式中看到“我是谁”,这种印象是他们一生中寻求心理平衡的支撑点,尤其是个体早期所形成的道德认知会影响他们一生中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父母若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就会尊重、信任子女,经常给予子女鼓励;允许子女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重视培养子女的价值感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与子女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时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包括不诚信行为)予以干涉,进行适当的、公正的、能被子女所接受的惩罚。韦克斯勒的研究表明,处于温暖氛围的个体易对周围环境中的人表示同情和提供帮助。霍夫曼和亚龙(Yarrow)的研究指出,温暖理解会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使个体易于内化道德原则6。因此,父母对子女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良好诚信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然而,父母的拒绝否认则会诱发子女的不诚信。在生活中,父母是子女的情感支柱,若父母表现出对子女行为的拒绝和否认,为了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许多子女就会采用撒谎的手段来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父母的过度保护行为也不利于子女诚信心理的发展,它对子女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保护,包括对子女的不诚信行为也采取保护的手段,这就使子女失去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影响到子女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 惩罚严厉也一定程度地存在于家庭教育中,它对子女诚信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父母更注重用严厉的管教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顺从、孝敬等良好的品德,更倾向于按父母的意志去培养子女5。但子女通常很抗拒这种教养方式,并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为了避免受到的惩罚,子女就可能用撒谎的手段来欺骗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子女的这种不诚信心理就慢慢地形成了,所以父母应改掉“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传统思想观念,多给予子女理解和关爱。 偏爱被试可能让父母就不会对子女那么严厉,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也不会进行严格的追究,对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不诚信行为也会比较忽略,这也就使得他们的不诚信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地纠正。回归分析也进一步表明,父亲的偏爱被试对大学生的诚信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所以偏爱被试对诚信有消极的影响。 结论 1、诚信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2、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3、父母教养方式与诚信有较高的相关。 4、 父亲的拒绝否认、偏爱被试对大学生的诚信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三、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有教养的人内容摘要:如果你希望孩子的生命状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发啦状态,那么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让它们逐渐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民主的:在教育上,民主的根本含义我想应该是把孩子真正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如果你希望孩子的生命状态永远保持1种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发啦状态,那么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让它们逐渐向以下几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