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主干知识与学科能力突出考查历史思维.ppt_第1页
注重主干知识与学科能力突出考查历史思维.ppt_第2页
注重主干知识与学科能力突出考查历史思维.ppt_第3页
注重主干知识与学科能力突出考查历史思维.ppt_第4页
注重主干知识与学科能力突出考查历史思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重主干知识与学科能力, 突出考查历史思维,成都树德中学 郭子其(610031) 博客:四川郭子其/userlog3/69217/index.shtml,深思两个问题?,一、理科生与初中生与文科生半斤八两? 二、考试效果向两端扩展,一、试题特点 二、命题趋势 三、备考策略,一、试题特点,1.注重能力立意与目标立意 2013年能力立意与目标立意:本着“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突出了学科意识、学科思维和人文素养的考查;从系统的历史专业知识体系中提取最能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社会的重点主干知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命题唱响了能力立意的主旋律;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之一;现实感和时代感强烈,凸显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一)注重能力立意、目标立意与素养立意,(一)注重能力立意、目标立意 与素养立意,2.注重基于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具有丰富的信息样态 (1)已有信息与新信息 (2)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 (3)连续性信息与非连续性信息 (4)获取信息与运用信息 (5)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 (6)相似性信息与差异性信息 (7)历史信息与现实信息,一、试题特点,(二)注重历史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的考查 1. 注重考查史证素养与历史解释能力,突出考查学科思维 试题涉及的几个主要能力: (1)注重考查历史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注重历史的诠释 (2)注重考查史观与史论结合的素养 2.注重考查思维的层次与种类 (1)注重考查深层思维 (2)注重考查批判创新思维。,一、试题特点,(三)注重考查通史意识 1.注重纵通 2.注重横通 3.注重融通 (1)注重整合所学教材(三本专题式教材与选修教材) 2)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凸显现实感和时代感,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一、试题特点,(四)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关注新课程教材新增内容 (五)继续体现分省命题的四川区域特色 (六)几个具体特点 1.独立成卷 2.保持主题式选择题的命题形式 3.主观题两道大题分数的灵活变化,二、命题趋势,(一)继续采用多形式文本材料进行命题,继续采用新情境命题 新情境呈现的形式十分多样与丰富,培养学生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二)越来越注重多点思维,注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复杂性与深刻性 (三)继续坚持主题立意的试题设计思想,三、备考策略,(一)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历史的理解与解释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注重史学方法的运用与历史解释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四)注重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并有机融合必修选修内容 1.注重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 2.注重有机融合必修选修内容,材料一 十九世纪未期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危机时代。如果我们把十九世纪末以后的这一段历史,称之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史话,那么,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以来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人所作出的历史选择,实际上是越来越走向激进,走向与这一民族以往的经济、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传统作根本的决裂。 这种激进变革心态与思维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康有为在变法奏折中提出的“大变、全变、快变”的变法思路。在康有为看来,传统乃“朽木粪墙”,因而认定中国人只有“别立堂构,拆而更筑,乃可托庇”。康有为与他们的变法同志们,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作出变法战略的。 到了庚子事变之后的新政时期,要求“快速立宪”的激进立宪主义战胜了渐进立宪主义而成为中国士绅官僚与知识分子政治选择的主流,清王朝也就在它所启动的立宪运动的风浪中引火烧身,迅速崩解。 1912年建立的西式的议会政体,可以说是一种与中国自身传统没有任何关联的全新政体结构,中国的特殊的议会观形成又与我们这个民族自二十世纪以来特有的一种激进思维方式有关。 事实上,从历史因素互动的角度来看,西式的议会制政体在民国建立伊始,就被激进地移植到中国社会的母体上,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缺乏社会力量支持的西式议会政体导致民国初年的严重政治失范:政治腐败,连续不断的党争与内阁危机,并由此进一步导致对早期议会政治反动的袁世凯的“强人政治”与帝制运动,而这种种历史的反向运动,又进一步激起更大规模的激进的反传统主义浪潮。 正是在这种保守与激进的拉锯战中,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流失消散,这又进一步地使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失去可资凭靠的文化资源。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哪些严重的社会危机。这一阶段中国的变革有哪些共同点?,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里对中国影响甚微,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人民尚不具备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心理态势。直到19世纪末年,作为维新变法的主要推动者,无非是一群刚刚从旧营垒中分化出来的半新半旧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愧是社会精英,但却缺乏足够的新兴社会中坚力量作为依托,因此他们便不敢直接效法法国大革命的榜样。 君主专制主义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然经济、宗法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宗法思想异常根深蒂固。与西欧国家不同,由父家长主义延伸形成的“定于一尊”与“大一统”思想,在中国长期被视为天经地义。与近邻日本也不尽相同,“至尊”与“至强”在中国是统一的,君权始终是稳定国家秩序的中心,是人们心目中不可侵犯的神圣。因此,否定与抗拒君权的造反(革命),历来便被看作是大逆不道,罪大恶极。早期的先进中国人,仍然未能完全摆脱这种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既要争取若干民主权利,又不敢从根本上触动至高无上的君权,因而便主张以英、日为榜样而以法国为鉴戒。 章开沅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 (2)依据材料二分析以维新派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主张以英、日为榜样而不敢直接效法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巨大影响。(14分),材料一,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2011年4月),(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对外援助的作用。(12分),例2材料二 16世纪,英国乡村工业崛起,很多乡村工业采用家内制的形式,与农民的家庭经济联系密切。这一时期,英国的乡村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涉及到毛纺织、长袜编织、皮革、玻璃、造纸、冶炼、金属制造和矿藏开采等各个行业。单就毛纺织业而言,在农村,纺纱、织布、漂白随处可见。在阿登林区,15301569年间,33%的住户从事织布生产,而到了15701609年间,从事织布生产的住户达到了60%。据说17世纪早期,针织袜业就雇佣了10万个农村劳动力。在16世纪20年代后,谷物价格总体持续上涨,到16世纪末增长了45倍。因而,一些无地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早期雇工人数占乡村的1/4或/。 陈志涛分化与变迁16世纪英国农民家庭经济透视,十六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业作坊)构成(单位:人),根据哈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