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doc_第1页
水利工程论文-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doc_第2页
水利工程论文-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doc_第3页
水利工程论文-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doc_第4页
水利工程论文-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论文-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摘要: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供给水源。三条河的供水面积约144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5。该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粮、棉、油的主要产.关键词:干旱华北水危机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供给水源。三条河的供水面积约144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5。该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粮、棉、油的主要产区。2000年:人口4.37亿,占全国34.8%;GDP3.13万亿元,占全国32.3%;灌溉面积3.46亿亩,占全国42%,农业产出约相当全国的40%。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至关重要。80年代初,华北严重干旱,京津冀地区出现了第一次水危机。20年后的今天,我国北方旱情依然十分严峻,京津冀地区再次出现水危机。回顾80年代以来北方持续干旱对水资源衰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华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研究解决。一、水资源的衰减1、19561979年的水资源量1980年水利部根据19561979年24年同步系列资料,对全国各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第一次评价。当时估算黄淮海三流域片的河川径流量为1690.5亿m3,包括地下水在内水资源总量为2125.7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7%,见表1。根据1997年人口计算,黄淮海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500,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山东半岛位于黄淮海三流域东端,三面环海,境内河流短小,调蓄能力低,干旱年份水资源的短缺更为突出。人均水资源量偏少,与人口、耕地、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黄淮海地区从70年代开始水资源供需矛盾就已十分紧张。从1972年大旱恢复引黄,并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用于补充地表水的不足。2、80至90年代的水资源量从80年代开始,华北地区气候持续偏旱,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1980到1989年,十年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1015%,气温偏高0.10.360C。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地面蒸发损失加大;同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补给量明显减少。根据海委初步分析,8089年海滦河全流域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仅155亿m3,比195679年多年平均径流量288亿m3减少了46.2%,约133亿m3。进入90年代,干旱从华北平原向黄河中上游地区(陕甘宁),汉江流域,淮河上游,四川盆地扩展,19901999年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偏少510%,气温偏高0.30.80C。初步分析,黄河利津以上同期年平均产水量仅476亿m3,比19561979年平均年径流量661亿m3减少了28%,约185亿m3。1997年气候特旱,黄河河口以上地区产流量减少到304亿m3,扣除中上游用水消耗,利津实测径流量为18.6亿m3,仅有15.4亿m3水量入海。90年代海滦河旱情有所缓和,降雨量有所增加,但比19561979年平均降水量少54mm,由于降水偏少,前期土壤比较干旱,气温持续偏高,土壤蒸发消耗量大,地表径流量增加不多,仍比19561979年的多年平均值减少30.6%,约88亿m3,见表2。淮河流域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既受到南方湿润多雨气候影响,又受到北方干旱少雨气候影响,年际间丰、枯水年交替出现,水量变化极大。虽然8090年代平均年降水量与195679年的平均值相差不多,但枯水年1988年,1999年来水少于300亿m3;而丰水年1991年来水却超过1000亿m3,丰枯相差3倍多,年径流比195679年的均值仍略有减少。山东半岛沿海诸河受北方持续干旱影响,8090年代水资源衰减的严重程度与海河流域相近,地表径流比195679年的平均值减少27.5%,约32.6亿m3。二、水资源衰减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的失衡8090年代,黄淮海地区和山东沿海诸河来水衰减状况见表2。从上表可以看出,80年代黄河来水较多,而海河来水偏少,两河合计来水量减少了20左右;90年代黄河和海河来水均偏少,两河合计来水偏少约30左右。因此,在持续干旱影响下,8090年代黄、淮、海和山东半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90年代黄河、淮河、海河枯水期同时遭遇,增加了北方水资源在地区间调配的困难。在地表水持续衰减的情况下,海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下水的供水比重不断增加,其中以海河流域最为明显。根据水资源公报,19941999年海河流域地下水的年平均开采量为250.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为188.5亿m3占75%,深层地下水62亿m3占25%,地下水开采量占供水总量的60。根据水资源公报的统计资料估计(见表3):90年代海河流域年平均可供水量,地表水约100亿m3,地下水在不超采的条件下,可开采量约200亿m3,引黄河水约50亿m3,合计350亿m3;目前年用水量430亿m3;估计现状年缺水80亿m3,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利用不合标准的废污水来解决。如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总缺水量将达到100亿m3以上。根据国土资源部正定水文地质研究所分析:海河流域现状年地下水年平均超采65.3亿m3,其中浅层24.2亿m3,深层41.1亿m3。由于大规模过量开采地下水,在东部平原沿津浦铁路形成了以天津、沧州、德州为中心的大面积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约2.14万km2。在太行山前沿京广线形成了以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濮阳为中心的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区约1.4万km2。19851998年累计超采地下水649亿m3,其中浅层261亿m3,深层388亿m3,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出现了河湖干涸,地面下沉,海水入浸等严重环境地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严重关注。三、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水资源量的复核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从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受气候持续干旱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产流和地下水补给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了流域水资源量的衰减。由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一般河流超过60%,最高超过90%。通过水文观测断面排泄的水量越来越少,大部分水量需要通过调查还原估算,这说明河流的天然水循环已向侧支循环方向发展,垂向蒸发量加大,通过河道水平排泄入海水量日益减少。流域内的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水生生态平衡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北方河流应根据80和90年代新增加的水文气象资料,结合用水和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的调查和水量平衡的分析,进一步弄清楚各河流水资源衰减的原因,并对19562000系列的水资源量作出进一步复核和评价。在水资源短缺的黄淮海地区地区,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和城市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保护和维持生态环境不再继续恶化,应从山区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恢复河流中下游生态环境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