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城现状调查及保护开发中文化上层构建的相关策略_第1页
洛阳古城现状调查及保护开发中文化上层构建的相关策略_第2页
洛阳古城现状调查及保护开发中文化上层构建的相关策略_第3页
洛阳古城现状调查及保护开发中文化上层构建的相关策略_第4页
洛阳古城现状调查及保护开发中文化上层构建的相关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洛阳古城现状调查及保护开发中文化上层构建的相关策略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乔灵飞指导教师 王彩琴摘 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历史文明的沉蕴积淀。洛阳作为一个千年帝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没有一个以古城为载体的历史遗存,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在旅游以及文化经济的竞争中也是不可能具备优势地位的。当下,洛阳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形象地位逆袭的关键时机,关注古城保护开发,关注洛阳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古城的新生。本文以洛阳老城东西南隅为中心,广泛调查了古城范围内历史文化遗存,诸如官衙、宗教场所、民居、街道,同时也兼顾到古城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调查的最终目的是基本梳理古城的文化资源,论证现今保护开发工程的得失,并试图从文化上层构建的角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为洛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提供有用建议。关键词:洛阳;古城保护;文化上层构建ThePresentSituationoftheAncientCityofLuoyangandtheRelevantStrategiesoftheCulturalUpper-structureConstructionABSTRACTThe ancient city of Luoyang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civilization of several thousands of years of Luoyang, the symbol of the city image, and the essential cultural resources of Luoyang. It will not be convincing that Luoyang is a 4-year imperial capital and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the world if it has no history preservation carried by an ancient city. It will be impossible to have advantages in the competition of tourism, culture and economy. Nowadays, Luoyang is in the essential period of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promotion as well as the counterattack of the urban image. The rebirth of the ancient city cant be implemented until we focus on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Luoyang.This thesis centering the east, west and south of the ancient city doe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preservation in the ancient city, such as yamen, places of religious worship, residents and streets. It also tak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humanistic spirit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other elements into account. The ultimat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are to arrange the culture resources of the ancient city, to prove the gain and loss of the program of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to try to provide some feasible strategies in the view of the cultural upper-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ome useful advice on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ancient city.KEY WORDS: The ancient city of Luoyang;old city protection;The upperconstruction;CityCultureI目 录前言1一、古城现状调查3(一)古城概说3(二)古城文化资源6二、文化资源专题9(一)潞泽会馆9(二)河南府文庙10(三)河南府城隍庙12(四)周公庙13(五)文峰塔14(六) 妥灵宫14(七)古城其他文化遗产14三、关于调查的主要结论16(一)文化重叠16(二)现状堪忧17(三)保护开发策略的不足18(四)古城发展的光明前景18四、 关于文化上层构建的几个策略20(一) 国内外文化名城的文化战略简述20(二) 城市文化上层构建的重要性21(三)树立洛阳古城形象21(四)洛阳文化中心论22(五)文化休闲城市发展论23(六)文化联系发展论24(七)博物馆集群24结论26谢 辞27参考文献28 外文资料翻译30II前言洛阳的古城街区保护开发是近些年才提出的课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也开始从理论构建、历史考证、文化资源开发、城市规划、旅游发展等多个角度对洛阳的古城保护开发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方案。如胡小武辉煌与落寞:洛阳城市文化形象战略批判,就是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入分析洛阳在发展过程出现的城市文化形象定位的缺失,并且进一步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文化战略的基础上对洛阳的文化定位及具体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在2014年全面开展的洛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更是在市政府领导下的实现老城战略性发展的重大工程,其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起草的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区)保护规划更是在详细调查洛阳东南隅、西南隅历史遗存、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老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的一套翔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方案从历史背景、建筑遗存、地理位置、水利条件、商业市场、文化产业、旅游规划、交通设计、城市公共事业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方案设想,将洛阳古城打造成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历史文化城区。纵观这些规划设计,全都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缺乏对文化的顶层设计,这样的工程有可能成为一个造城运动,而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文化工程。这也是我提出文化上层构建相关策略的出发点和现实动力。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策略也着重围绕正在进行的洛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进行。所谓文化上层构建是一个在现在城市发展速度急速飞涨和城市建设开发盲目开展缺乏顶层设计的背景下提出的文化发展策略。这个策略的核心是树立城市的文化品牌,就像企业将品牌作为自己的生命一样,去打造,去宣传,去精心设计,从而将城市本来的或者是更加深厚的文化形象展示出来。国外的文化顶层设计理论由来已久,这是由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也是理论先行,立足长远的结果。在我国,文化顶层设计理论起步较晚,学界真正觉醒也是在九十年代后期才有的。如朱文一的符号 空间 城市(1993年),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1999年),而文化上层设计真正引起人们重视则是在近些年城市大拆大建的背景下由冯骥才、余秋雨等文化名人倡导的。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城市文化战略必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文化上层构建相关理论及城市建设理论进行先期了解,掌握最基本理论资料。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相关理论方法。(2)运用调查法,对老城范围内的历史遗存,文化产业等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结合理论,具体分析。(3)运用二重证据法,对文中涉及到的有关历史故事、文化现象、历史遗迹进行历史的书面的和考古发现及现场调查对比印证。(4)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查阅相关城市的成功经验,通过比较对洛阳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所做的,一方面是对洛阳古城相关文化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从而向人们展示厚重的、真实的、充满着人文情怀的洛阳文化和洛阳形象;另一方面,尽自己的努力理清城市发展的盲目思想,实现基于文化的、现实的、可持续的状况来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从而充分利用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洛阳建成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和宜居宜游的文化名城。 34一、古城现状调查(一)古城概说1.关于古城概念的重新界定洛阳5000年的悠久文明为洛阳留下了众多古代城池,但是历史终归尘土,曾经的五都贯洛如今也只能在地下的遗址中寻找历史的痕迹。因此,本文所涉及古城皆指建于金代并延续至今的以洛阳老城区东西南隅为中心的古代城池。同时本文所论及的洛阳古城和洛阳老城也是一对相互区分的概念。虽然洛阳古城全部位于洛阳老城区,并且古城核心区在洛阳市习惯上也称为“老城”,但作为本文的核心论点,本文首先提出洛阳古城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洛阳文化及旅游业的新的形象定位,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洛阳古城和老城是在地理上市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洛阳老城区是指北抵邙山,南临洛河,东至瀍河,西与西工区相邻的洛阳市建成区,其在面积上远大于洛阳古城。其二,“老”代表陈旧,老城区一直是洛阳市区最为破败和环境混乱的地方,有着洛阳面积最大的棚户区。而洛阳古城之“古”,则更能体现洛阳五千年文明的厚重久远,不管是对内建设还是对外宣传,洛阳古城都是更好的符号。 2.古城历史沿革“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关于洛阳城的感慨。中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的建城史,1500的建都史,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出自王维洛阳女儿行历史繁华,皆出河洛。在洛阳城市发展史上主要有“五都贯洛”之说。沿洛水两岸自东向西,在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留存城址有夏都斟鄩、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及隋唐洛阳城遗址。这些古代城池经历历史沧桑,如今都只剩一片遗址,只有自金元以来修筑的洛阳城留存至今。金元古城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盛世气象,但其仍然是洛阳厚重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洛阳文明的标志,所以本文的调查范围将主要集中在以洛阳老城东南隅、西南隅为中心的区域内,同时注意将洛阳古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其他区域和历史遗存相结合,力图还原和呈现洛阳古城最好的形象。洛阳现存古城建于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城墙周长8里345步。据元河南志宋城阙古迹载:“金初仍宋制。正大初,以河南为中京,改河南为金昌府。筑城东拒瀍河,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这段叙述清楚地说明了老城与隋唐旧城遗址的关系,亦表明了今日所见洛阳老城的四至。洛阳城共设置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别为迎恩门、望涂门、万安门、长庆门。城内面积1.8平方公里,内部街巷纵横,旧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其中以东西、南北大街为主干道。元朝占领洛阳之后,因战事不断,仍沿用金制,洛阳城无大的建设。明清仍沿用金元洛阳城,只将土城墙改建为大青砖护砌城墙,并对城内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古城现存众多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并基本保留了历史上的街道网络。图 1洛阳古城交通图 图 引自百度地图3.古城遗存洛阳古城范围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安国寺、董公祠、四眼井、文峰塔、府文庙、鼓楼等均集中在古城街区内。地下遗址3处,包括宣仁门遗址、宋代衙署庭院遗址、东城东垣等。隋唐洛阳城已毁于战火,绝大多数遗存为地下埋藏,目前地上古迹遗存多为金元时期的留下的,但是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都是年久失修,且周边历史环境也发生了一定变化。4.古城保护开发工程洛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又称“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是由市政府主导的古城一揽子保护开发项目。工程占地1360亩,总投资85亿,于2014年下半年正式开工建设。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以“一环、两轴、三片、八节点”为总体布局,打造既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古都文化新地标“一环”:环护城河及城墙遗址公园。通过修复部分城墙及护城河遗迹,整治周边环境,打造环城的开放式公园,使其成为具有展示近一千年洛阳历史文化的文化长廊。“两轴”:即利用洛阳古城内现有的最主要的两条主干道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形成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休闲商业的轴线,同时利用隋唐以来的历史文脉,形成开放性的带状博物馆群。“三片”:即以文庙-鼓楼-妥灵宫-玉虚观建筑群及遗址公园为中心,形成以儒学思想、祭祀文化、地方文艺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片区;以城隍庙-西大街传统商业群落-公园巷民国建筑群为中心,形成以民俗展示、商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商业片区;以安国寺-察院建筑群为中心,形成反映佛教及官学传统的文化片区。“八节点”:即丽景门民俗文化节点、西南角楼-工业遗产节点、安国寺-南门公园节点、文峰塔文化景观公园节点、柳林街民俗博物馆群节点、东门历史公园节点、唐宣仁门遗址公园-十字街广场节点、北宋衙署花园遗址公园节点一期工程主要是围绕着府文庙片区进行改造,范围包括东至成功街,西至中和巷,南到东和巷,北至操场街、明新街及府文庙片区,规划面积201亩,将于2015年下半年完工。(二)古城文化资源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资料缺乏,部分内容是由作者自己搜集,故本表是不完全统计序号名称年代地点保护现状文物等级或类型备注1潞泽会馆清九都路新街口完好国家民俗博物馆2河南府文庙金文明街基本完整国家3祖师庙元北大街基本完整国家老子纪念馆4洛八办清九都路凤化街口完好国家庄延珍大院5河南府城隍庙明西大街基本格局保留省级6山陕会馆清九都路凤化街口完好省级大运河博物馆7安国寺明顺城东街残破省级8钟鼓楼明东大街基本完好市级9文峰塔清柳林街基本完好市级10董公祠明东大街部分留存市级11妥灵宫宋文明街残破市级12潘家大院清里仁巷基本完好市级13史家大院清营林街完整市级四进式多连四合院14林家大院清农校街基本完好市级15董家大院清仙果市街基本完好市级16李家大院清东大街基本完好市级三进式四合院17马家大院清西大街91号基本完好市级七间头四进四合院18庄家大院清阜安街基本完好市级四进式四合多连大院 19于家大院清义勇前街基本完好市级四进式四合院20福王府石狮明青年宫广场南侧完好市级21宣仁门遗址唐南大街遗址完整遗址22东城城垣唐南大街遗址完整遗址23宋代衙署庭院遗址宋井胡同遗址完整遗址图 2图 3.引自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古城古迹分布图2.历史街道金元洛阳城格局以200米(约为100清步)为模数,主要街巷均按网格分布。故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古城的十字街形成于不同年代,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洛阳古城由于城市建设缓慢,传统街巷得以保留,但是原有历史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前仍主要保留着良好传统空间氛围的街巷包括:东西大街、南大街、鲜果市街与农校街等。以下选取几条有代表性的街道名称做简要介绍。五贤街:清代修有纪念宋代洛学大家“邵雍、程颢、程颐、朱熹、尤西川”五夫子祠堂。建安街:原称玉皇庙胡同,因建有玉皇庙而得名。冯玉祥进驻洛阳之后破除迷信,取新建安民之意,改名建安街。莲花寺街:因街中有唐寺一座,寺中莲花池,故名莲花寺街。敬事街:该街道旧有周南书院,其匾额为“敬事乐群”,故称敬事街。贴廓巷:原为铁锅市场,称铁锅巷,1926年改为“贴廓巷”。勒马听风街:相传曹操在九龙台点兵,关羽在此处勒马听军情,故名。义勇街:街北有大关庙一座,1927年改名义勇街,系取自关羽封号。仙果市街:因该地是旧时洛阳的果品市场,故名。农校街(察院街):街北是清代河南府察院,故当时称察院街,民国时察院改为农校,街名也随之改为农校街。里仁巷:以“里仁为美”一词取名。二、文化资源专题(1) 潞泽会馆潞泽会馆位于洛阳瀍河新街,始建于乾隆九年(1744),本称关帝庙,是当时在洛阳经商的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和泽州府(今晋城市)两地商人捐资兴建的。现存潞泽会馆占地面积15000,建筑面积4100,馆内建筑保存基本完整,轴线分明,轴线上有舞楼、大殿、后殿及两侧钟楼、鼓楼、厢房等建筑。明朝以来,晋商在洛阳已成规模。到清初,潞泽两地的商人在洛阳常到妥灵宫拜关羽,和河北、山东的商人发生矛盾,财大气粗的潞泽商人决定自己兴建一所关庙,作为同乡聚会之所。最终商人们决定在瀍河与护城河交汇处休建会馆。潞泽商人225家捐款近3万余两白银,修建了洛阳现存最大、最完整、最壮观的古建筑群。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关帝庙新建碑文记言:“洛阳城外东南隅之关帝庙,建自潞泽商人崔万珍等,规模宏远,状貌巍峨,极翚飞鸟芽之奇观,穷丹楹刻桷之伟望,捐金输粟,取次成功。”潞泽会馆的建筑布局采用采取传统中轴线布局,坐北朝南,层次分明。门口有照壁墙,壁两侧则有楹联“浩气已吞吴并魏,法光常荫晋与秦”。然而就是这个中原地区少有的瑰宝和它左右的文昌阁和魁星阁都在和平时期被拆毁了,实在令人惋惜。潞泽会馆前边的主体是舞楼两层三十间,大门二层为重檐歇山式,进门屏风有苏轼“洛阳多古士,风雅犹尔雅”。上为舞台,由12根大柱支起,舞台两侧柱上有联:“人为鉴即古为且望观乎。鼓尽神兼舞尽神必有以也“。后大殿是会馆主要建筑,建在三尺高台之上,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是洛阳现存最大古建筑。其余附属建筑如钟楼、鼓楼、两侧厢房以及配殿、财神殿等建筑也多雕梁画栋,极具艺术价值。历经了民国以及建国初期的动荡岁月之后,潞泽会馆在1987年改为洛阳市民俗博物馆,在这里集中展示河洛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历史底蕴,成为古建筑保护的一大创举。图 4潞泽会馆内景(2) 河南府文庙河南府文庙,位于古城东文明街中段。根据庙中石碑记载,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在此修建国子监,金朝为了加强对汉民族的统治,在原址上重建文宣王庙。唐玄宗时孔子被封为文宣王,所以,孔庙即被称为文宣王庙,也称文庙。在古代,文庙和关庙、城隍庙一样,成为一个城市的标配。现存河南府文庙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嘉靖六年四月,为六进宫殿式建筑。文庙建筑布局严谨,由南向北台阶式上升,沿中轴线两边展开。文庙不仅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也是河南府学之地,是庙学合一的地方。文庙正南建有三间牌楼,牌楼正中有一块大石匾,上书“棂星门”。入棂星门,两旁各有三件硬山式建筑,为乡宦祠和文昌祠。正面是麒麟祥瑞照壁,其后是半月形泮池。文庙泮池上的石桥,专为官员设置,百姓则绕池而行。泮池,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水池,呈半圆形,上有拱桥相连。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古时候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祭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仪式称之为”入泮“。泮池后为戟门,为金代所建,由此可知,河南府文庙,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之一。河南府文庙的主殿是大成殿,大成殿雄踞于月台之上,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因此殿名“大成”。大成殿面阔五间,为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建筑,是典型的清宫式建筑。大成殿正门上有一大匾,上书“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手书。左门额上有雍正皇帝手书“生民未有”,抱柱悬挂雍正御书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右边门额有乾隆皇帝手书匾额“与天地参”,抱柱悬挂乾隆书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乘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之师”。大成殿后为“敬一亭”,面阔五间,殿门高悬“师道尊严”大匾。殿后为河南府儒学所在地。文庙东为河南府府学和教授的住所。文庙西为花园,生活院和宰牲房、神厨、神库等。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府文庙办文明街小学,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校棂星门,泮池、乡绅祠,文昌祠拆除,建起三层教学楼。2005年,河南府文庙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学校搬迁异地重建。河南府文庙保留了从金代到清代不同特征和风格的建筑,其建筑融合并反映了河洛地区的特点,而且府文庙与府学合二为一,不仅是研究古代建筑,也是研究古代教育及科举制度的实物资料。而且河南府文庙地处洛阳古城的核心区域,如果能充分利用开发,这座河南省最壮观的文庙对古城旅游和整体形象的提升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图 5图 6.引自洛阳网 2015.11.12简单修复后的文庙大成殿(3) 河南府城隍庙河南府城隍庙,位于今天老城西大街西段,现三十中学占南半部,第六中学占北半部。旧时,人们认为城隍是城池的守护神和阴曹地府的统治者,人死后要受城隍管辖,根据封建等级制度,府城隍为“威灵公”县城隍为“英灵公”。河南府城隍庙建于明初,坐北朝南,占地120亩。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辕门三间、山门三间、南戏楼三间、六角石柱亭一座、北戏楼三间、卷棚三间、威灵殿五间、殿前两庑配殿各六间、后殿(寝宫)七间上下两层。1927年冯玉祥将城隍庙改为中山公园,1930年又改为河洛中学,1950年代末新建的中州路从城隍庙后半部穿过,拆除了北戏楼及东西12间配殿,1992年中州东路拓宽时将三间卷棚拆除。南部为洛阳市第三十中学的一部分,北部归洛阳市第六中学使用。洛阳有城隍出巡之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人们抬举城隍像出巡老城四关四隅,然后再将塑像送入庙内。城隍庙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图 7位于西大街的城隍庙大门(4) 周公庙周公庙,位于古城西门外,是一座为祭祀周公而建的庙宇,为全国三大周公庙之一。周公姓姬,名旦.为周文王的四子,文王把陕西岐山一处叫做周的地方分封给姬旦,故称周公。文王死后,周公全力辅佐武王治理国家,攻灭商纣,建立西周王朝,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毅然“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管理国家。同时周公还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成为中国儒学传统文化的奠基者。周公在洛水之滨营建洛邑,并常年镇守。周公为洛阳城规划付出的极大心血,历代洛阳都营建庙宇,祭祀周公。周公庙始建于隋末唐初(618年),为隋将王世充草创。唐太宗贞观和唐玄宗开元年间予于重修,明嘉靖四年(1525年)在旧址重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修。洛阳周公庙坐北面南,现存一组古建筑。依中轴线自前到后依次为定鼎堂、礼乐堂(会忠祠)、三殿及东、西廊房,共664平方米,是洛阳市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文峰塔文峰塔位于东南隅东南角,始建于宋,毁于明末,清初重建。明清时塔下还有湖泊和庙宇,塔、湖、庙交相辉映,形成当时河南府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文峰塔为密檐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已毁)三部分组成。基座以青石砌筑,边长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九层,通体用青砖砌成,从第一层至第九层逐层递缩,最高层每边长米。一至八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门上皆有题额;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门。文峰塔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6) 妥灵宫妥灵宫位于今文明街东端。与四眼井紧邻,建于曹魏时期,是曹操为存放关羽首级而建的宫殿式建筑,历代均有重修。该宫坐东向西,有门楼三间,通道一间,卷棚三间,大殿三间,供关羽像。现原建筑几乎全毁,仅存石碑二通和门房通道三间,遗址为文明街小学家属院。(七)古城其他文化遗产1.传统院落真正体现古城人文特色是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民居。古城内现存中大型院落74座 。其中能体现老城历史变迁和人文发展的的典型性民居大约有20座,传统街巷56条。 古城内还有众多历史名人故居。如阮籍故里、武庭麟故宅、冯玉祥旧宅等。阮籍故居位于东大街,占地三百余平方米,院内青砖绿瓦、古朴幽静,颇具人文特色。阮籍自正始三年(242年)被太尉蒋济召到洛阳做官,到景元四年(263年)于洛阳去世,共在洛阳生活了21年。其后人如今还生活在这座宅院。 2.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宗教、手工艺、艺术、饮食、医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古城内列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处,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处,分别是洛阳水席和洛阳宫灯制作工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处,分别为纯德堂口疮散、殷天章喉科、李占标膏药。民国时期,洛阳有五大名医,其中之一便是殷天章。殷天章乐善好施、医德高尚、医术惊人。现在西大街仍有其后人开设的诊所。图 8 马家大院阁楼三、关于调查的主要结论(一)文化重叠1.遗址重叠由史料我们可知,金元洛阳古城占据了隋唐洛阳城一隅,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出现了遗址的完全重叠,如在古城南大街附近就了唐宣仁门遗址,和宋代衙署庭院遗址。他们在空间上出现了重叠,在文化上产生了碰撞。1996-1997年间,在洛阳南大街市场工程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了宣仁门南门道遗址。宣仁门位于西大街东段。距十字街口约40米处,坐西朝东,中门大部分被压在西大街下。文献中明确记载:东都“东城东有宣仁门”(大业杂记)。明代永乐大典收录的隋代城阙图即标有宣仁门及宣仁门内街。这些证据都表明,洛阳东西大街是一条沿用了至少1500年的城市主干道。除此之外在瀍河两岸还不断发现西周遗迹,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洛阳古城文化底蕴的深厚。遗址的的重叠如果能够合理、科学的利用,将文化的联系和发展脉络以独特视角进行展示,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多层次文化的联系观点将在第四部分进行阐述。2.形象定位的重叠和错乱遗址重叠,文化交错带来的就是形象定位的重叠。长久以来,洛阳古城遗址没有像其他地区的古城一样进行详细的系统的规划和文化顶层设计。只是作为一个旧城区存在。现状堪忧。以洛阳现今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地位并不能承载过多的文化符号,因为城市文化符号的混乱伴随着的就是城市文化定位的混乱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混乱。就目前洛阳古城开发来说,主要呈现点的多元化的趋势。从汉魏,到隋唐,再到明清,没有一个主导的朝代或者历史符号。同时古城内的街道、景观形态,甚至栏杆、路灯的形状都缺乏统一的形态。这样一些符号的混合就会导致群落的不协调。古城的形象从形态到内涵都是明清时期的产物,过多的强加只能是画皮难画骨。因此洛阳古城更多的应该是突出其文化过渡及作为服务其他文化符号的城市功能区的功能。图 9图 7.引自洛阳老城十字街与隋唐城街道遗迹_霍宏伟宣仁门遗址位置示意图(二)现状堪忧1.文化资源破坏严重古城内所存古建筑多为明清及民国时期所建,年代久远且缺乏维修,所以大多保存状况堪忧,如妥灵宫只剩大殿保存较为完整,其他部分均在改革开放前被改建为教学楼等现代建筑,府城隍庙被中州路截断,整体结构已被破坏。一些古代民居更是被埋没在老城的棚户区里边,被随意的分割改造,已经面目全非。在上世纪90年代,洛阳投入资金对鼓楼进行了修复,并在东西大街铺设青石路面,并在2000年后修建了仿古的西城门丽景门,在十字街设立夜市。但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古城破旧的形象和保护开发策略的不足经过走访作者还发现,洛阳古城内的民间技艺及民间医学基本上都处于一种半休眠状态,就连顶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洛阳宫灯制作工艺在市面上也是罕有发现。诚然,传统文化必须在与当代文化的结合中才能获得生命力。但是这种结合不是盲目的结合,而是能够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平衡点结合。2. 文化资源利用滞后由调查我们可知,洛阳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这些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古城范围内经过简单开发的景点只有丽景门、潞泽会馆、山陕会馆、洛八办等仅有的几处,开发潜力巨大。对于文化资源来说,不管是文物古迹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就是开发,只有充分的,科学的开发才能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财富保值、增值。(三)保护开发策略的不足作者认为,洛阳古城保护开发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开发商的介入。在各地的历史城区开发过程中出现过多次由企业开发的经验。如西安的曲江池,前期工程做的红红火火,而时过境迁,确实不温不火,毁誉参半。事实证明,开发商是承担不了文化传承的职能的。可是,又必须有市场的参与,这就要求政府切实做好文化的上层设计。在城市文化上位建设上,政府机构应该和文化机构一起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由企业主导。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居民就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在洛阳古城保护开发过程中政府主张将古城居民外迁,这是从文化根基上对洛阳古城的“强拆”。每天早晨天刚亮就到汤馆喝“头汤”的居民,在街头拉弦子的老人,甚至在街边围坐打麻将的邻里,都是洛阳古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通过对苏州古城的对比,发现苏州在人文景象保护方面做的非常成功 。和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苏州古城呈现出活态的景象,生机勃勃,因为这种景象根植于它的经济大环境里,有原住民,有居民生态,有其独有的存在点。但是反观洛阳,我们却没有发现这样的存在点。(四)古城发展的光明前景洛阳古城是洛阳最后也是仅存一座古代城池。它不仅孕育了洛阳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承接了洛阳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其一,依托洛阳优秀的文化资源,古城在自身实力不具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发展动力“背靠大树好乘凉”。其二,依托洛阳良好的城市形象。洛阳是世界文化名城,七大古都、牡丹花城,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美誉度。其三,依托时代发展的机遇。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化急剧膨胀的时期。由于新时期洛阳在政治、交通、地理位置方面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城市地位也处在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是挑战就是机遇,洛阳古城的保护开发在洛阳文化经济复兴的关头所具有的突破性作用才会凸显。洛阳古城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种类齐全,而且文化内涵深厚,通过有效的保护、修复和整治,可获得较高的展示度和国际影响力,正在 进行的洛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洛阳旧城形象,提升洛阳文化产业的良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形成全社会的重视和科学的规划,必将会使古城称为洛阳世界文化名城的新名片。 四、 关于文化上层构建的几个策略(一) 国内外文化名城的文化战略简述“能让外地人感到惊艳,让本地人觉得眷恋,”这就是好的城市文化及城市形象。纵观国内外,凡是经济文化发展较好的城市均有较为清晰的城市形象定位。然而这种成功形象定位的产生,也绝不靠行政的强制执行力,而是靠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自由发展。在欧洲境内,保存完好的古城不胜其数,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20余处,威尼斯、佛罗伦萨、维也纳、巴黎、里昂,这些名字无不深入人心,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欧洲古城的文化不仅存在于中世纪的城堡、哥特式教堂,还存在于莎士比亚的戏剧、雨果的小说、贝多芬的音乐。就国内来说,苏州、杭州、扬州、南京、西安、丽江、大理、凤凰等古城的发展均比较成功。特别是丽江和苏州,两种不同的城市规模、文化类型、城市形态、发展方向,却同样取得了成功。在2003年出版的一本“试图定位城市形象,挖掘城市内涵”的书丽江的柔软时光中,突出强调了“艳遇”一词。从此丽江就有了“艳遇之都”的称号,这个貌似并不高雅的词却迅速的改变了丽江的城市形象,人们往往能听说关于人们在丽江旅游就遇见了心仪的人,然后就展开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最后住在丽江之类的故事。丽江给人的形象从古朴的纳西文化转变成了充满浪漫情调的“小资文化”同时,丽江古城内另一个异军突起的就是特色就是酒吧,酒吧往往也是同小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丽江的酒吧业格外繁荣除了酒吧一条街外,大小酒吧在古城内星罗棋布,仿佛是新的城市景观。酒吧的繁荣 还带来了音乐的繁荣,无数怀揣理想和浪漫情怀的音乐人来到丽江的酒吧,追求梦想。这中间也走出许多优秀的歌手,如丽江小倩、江湖乐队等,他们以及他们的歌声成为了丽江古城最好的代言。和洛阳一样,苏州也是国家首批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江南园林著称,故有“苏州园林甲天下”之说。在2014年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报告中,苏州作为榜单中唯一的地级市,高居第五名。苏州之所以能够成功吸引游客,除了它苏州园林的世界影响力外,更重要的是苏州长期以来塑造的小桥流水,柔软细腻的城市形象,正是这种形象,造就了苏州有同于其他文化名城的独特性格。而且苏州古城在保护开发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保护古城风貌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苏州按照“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对古城分期分批进行保护性改造和综合整治。同时,在古城西面建设总体规划53平方公里的苏州新区,在古城东面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总体规划70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带状城市格局,为古城保护和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受苏州以水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化感染。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火车站、公交车站台、沿街路灯等城市细节之处,无一不体现了苏州江南韵味的城市文化。这成为苏州最具魅力的名片。(二) 城市文化上层构建的重要性城市文化的发展,既是一种历史进化必然,也是一种文化的战略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各城市对其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都停留在静态的物质层面。在这种认知下 ,可能会陷进一种僵硬的,不可持续的地步。如果把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特性看成是单独的,固定的资源 ,那就便难建立一种沟通古今,联系内外,以及和当代文明互补共生良性的、发展的关系。因此,从文化上层构建的视角去认识一个城市文化资源 ,便能在重新审视我们文化的同时实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双赢状态。虽然现在真正能对城市文化进行战略设计的只是在发达国家城市以及积极发达的中心城市。但是中国城市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过了圈地仿古就能赚钱的时代。所以,突出城市文化内涵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洛阳,作为一个几近没落的十三朝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如果在发展的潮流中不得要领,注定要被落在时代后面,失去城市复兴的宝贵机会。(三)树立洛阳古城形象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城市文化、特色及综合环境质量在大城市及城市地区之间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趋明显。洛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知名的历史城市。作为一个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城市,洛阳如果要在未来激烈多变的同级别城市间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从战略上强化其古城风貌及文化特色,进行洛阳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形象的再认知与研判,实现满足可持续发展条件的更新利用。洛阳古城作为洛阳仅存的保存基本完整的古代城池,有着承载洛阳悠久文明的重任。在建设古城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宣传,从外在形象和内在文化气质两方面塑造古城形象,打造体现城市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特色的新形象。一方面是古城的保护和建设,这一部分我们正在做,并且需要系统的规划,另一反面,更要树立洛阳古城形象,让人知道洛阳有古城,更要让人喜欢洛阳古城,了解它灿烂悠久的文化。在这方面,除了利用传统电视、广告等媒体进行推广外还可利用自媒体并辅以现代的推广方式。如承办大型活动、大型会议、会展、影视剧及综艺活动等。如在近两年红遍全国的大型亲子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不仅节目影响力巨大,就连节目的拍摄地也随着节目的热播而称为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一些以前不为人们所知的景点重庆市武隆县天坑村、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湖南省怀化市苗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虹口、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甚至新西兰的外景拍摄的也成为了中国游客在新西兰必到之处,节目的影响力完全超过了中央电视台的旅游广告。2015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牡丹成功登上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舞台,就在当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也是洛阳利用现代媒介方式进行传播的有益尝试。(四)洛阳文化中心论一个成功的文化名城必然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龙门石窟,作为盛唐气象的符号和洛阳代名词。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祖庭,宗教名胜存在。牡丹花城,是洛阳美丽、浪漫的代表。此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等等也是洛阳重要的文化符号。那么古城应该就是洛阳文化中心,成为众多文化符号的集中承载,集聚着洛阳的历史沉淀,引领着古都的文化潮流,并且成为洛阳的旅游集散中心,文化创意中心,代表洛阳的文化气象。洛阳古城成为洛阳文化中心的优势具体来说有:从地理位置来看,洛阳古城地处洛阳市区中心,商业繁荣,交通便利,距离洛阳站、龙门高铁站、洛阳机场较近。区内宾馆、饭店等产业较为发达,在洛阳现有区域内是最适合作为旅游集散中心的。从人文气息上来看,洛阳古城集聚了洛阳众多古代建筑、历史遗存、画、手工艺、古玩、文艺表演等诸多文化资源,数量大且分布集中。从空间延展性来看,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和文化资源的集中,洛阳古城作为洛阳文化中心的优势十分明显并且容易向周围延展。洛阳古城距龙门石窟12公里,距白马寺10公里,距关林庙6公里,距中国国花园2公里,距洛浦风景带不足1里,这种空间的延展性为洛阳古城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优势。(五)文化休闲城市发展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科学信息技术日趋完善,共同迎来了现代城市休闲文化的发展。当前城市居民休闲方式主要有:温泉、农家乐、spa、蹦极、露营、高尔夫、购物、美食、酒吧、ktv等。具体到每个城市而言,则是根据其自身的环境特点和人文特点而各有特色据“2013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数据”数据显示,洛阳获得全国 “十大最具特色休闲城市”,这虽然说明洛阳在休闲旅游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看,洛阳在休闲旅游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夜间游乐项目缺乏,缺少游乐设施,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制约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洛阳古城内更是缺乏必要的休闲旅游条件。在四月份由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全国十大美食街”榜单中,洛阳十字街小吃名列其中。然而这样的排名并没有为洛阳古城带来更多的客流量,究其原因,还是旅游设施的匮乏,小吃街傍晚开市,但是古城晚上除了这个长约150米的美食街之外竟再无可游之处。基于这样的状况,本文才提出了发展休闲城市的观点,除了常规的古城建设外,我们可以采取几个措施来促进休闲城市建设。1.建设历史景观散步道历史景观散步道是提升城市文化资源、展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一种全新的规划设计思想,它有协调街区社会、合理组织空间、保护文化资源、深化游客体验等意义。洛阳首先可以考虑利用古城内现有道路进行城市历史景观散步道建设,并且利用道路所在区域的地名、典故、名人等资源,突出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同时,规划古城内部的城市散步道以及古城和隋唐洛阳城之间的历史散步道。这将极大的加强城区的互通性和可观赏性。2.将水系引入古城洛阳是北方少有的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之一。洛阳市政府也将计划将北方水城作为洛阳的城市名片。将洛阳丰富的水系引入古城,水系可以增加城市的灵动感,体现洛阳作为北方水城的独特魅力。首先需要整治护城河水系,同时治理瀍河,形成环绕古城的景观水系。还要恢复和建设古城内部水系。如文峰塔以东历史上是老城最低处,原是一片水塘,遇旱时吸纳、存储老城中的雨水,遇涝则将多余蓄水向东排入城河和瀍河中。塔西北方还曾有数条南北或东南-西北走向的水沟,原属城市排涝系统,后陆续填埋。规划依原有水沟走向沿等高线重新开凿,形成覆盖老城东南的水系,同时恢复文峰塔水塘,建设文峰塔景观公园。3.不设立收费景点。作为这个思想的支撑观点,作者认为,第一,古城没有单一的具有重大价值的景点。第二,古城休闲城市的定位也需要免费以吸引并且留住旅客,并以此提升城市美誉度。第三,古城完全可以以文艺演出、娱乐设施、文化场所、酒店、餐饮等行业收入取代门票收入。(六)文化联系发展论1.与现代文明共存共建由调查我们知道,洛阳古城并不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古老现代已经融为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