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选修1第一部分无菌操作技术实践.ppt_第1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选修1第一部分无菌操作技术实践.ppt_第2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选修1第一部分无菌操作技术实践.ppt_第3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选修1第一部分无菌操作技术实践.ppt_第4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选修1第一部分无菌操作技术实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第一部分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具体操作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 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实验用具和培养基等进 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 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 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2.消毒和灭菌的区别,特别提醒 酒精消毒时,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杀菌效果最 好,原因是浓度过高,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 成一层保护膜,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中;浓度过 低,杀菌力减弱。,对位训练 1.(2008江苏生物,25)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 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 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下列 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多选) ( ),A.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D.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解析 由(a)、(c)、(d)曲线较为平缓可知, 灭菌时间、pH、温度等对污染率影响不大;离体组 织的灭菌时间与污染率呈反相关关系,影响较大。 答案 ABCD,2.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 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 化学消毒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紫外线 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 巴氏消毒法 A. B. C. D. 解析 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 需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 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 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 牛奶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可采用巴氏消毒法。,A,考点二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大肠杆菌 (1)特性: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用途: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2.培养:实验中用LB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3.分离(实验部分),4.菌液划线分离的方法,5.保存菌种 用接种环取出单个菌落,用划线法接种在斜面培 养基上,37培养24 h后,4冰箱保存。 (1)在倒平板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在皿壁与 皿盖上,防止杂菌污染。 (2)本实验需设置空白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一起 培养,以确定是否有杂菌污染。 (3)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 培养基中,造成污染。,对位训练 3.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三组培养基: (1)其中B组培养基可培养 ,A组培养 基可能用于培养 ,但在分化阶段必需添 加有关的 。,(2)C组培养基可用于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蛋 白胨能提供的营养素有等 ,琼脂的作用为 ,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的目 的是 。 (3)以上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在用于培养之前都必 须进行 操作,而且不同的培养基都必须有 相应的适宜 。 (4)用划线法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大肠杆菌, 当接种完成后,盖好培养皿盖,将培养皿 , 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1224 h,当看到划线末端 出现 时,表明细菌已被分离。,答案 (1)动物细胞 植物离体组织 植物激素 (2)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使培养基凝固 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3)灭菌 pH (4)倒置 不连续的单个菌落,考点三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的种类 (1)按物理性质分类,(2)按功能分类,2.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营养构成 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 类、培养目的 选择不同的原料 配制培养基 营养要协调:配制培养基时要 注意各营养物质 的浓度和比例、 pH要适宜 (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 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培养基的 配制原则,(1),3.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注意事项 倒平板的温度一般50左右适宜,温度过高会 烫手,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 平板需倒置,这样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 好地挥发,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 造成污染。,4.纯化大肠杆菌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 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 纯化的细菌菌落。 (2)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3)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 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灭菌。 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 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 划破。,拓展提升 1.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的营养比较 2.划分依据: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类型划分的 主要依据是能否以无机碳作为生长的主要或唯一 碳源,而与氮源无关。自养微生物以CO2或碳酸盐 为唯一碳源进行代谢生长;异养微生物必须以有 机物作为碳源进行代谢生长。,3.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利用光能,如蓝藻等。 依靠物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如硝化细 菌,能利用NH3氧化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NH3既 作为氮源,又作为能源。 4.异养微生物的能源 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碳源不仅为异养 微生物提供构成细胞的物质,而且提供完成整个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5.微生物的类型,对位训练 4.采用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 线照射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死哪些部位的杂菌 ( ) A.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室 B.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C.培养基、接种环、吸管、接种室 D.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B,5.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 培养基的表面 C.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D,考点四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1.原理:细胞全能性 2.菊花组织培养过程 菊花组织 丛状苗 生根 苗健壮后 定植到土壤中 3.无菌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1)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植物材料体积小、抗 性差),防止一些细菌、真菌等的生长。 (2)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消毒灭菌和植物材料 (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灭 菌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 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发芽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移至草炭土或蛭石中,移栽,(3)对接种操作中污染情况的分析:接种34 d 后,被污染的原因可能是由接种人员造成的,如未 戴口罩、接种时说话、或手及器械消毒不严等。真 菌污染可能是植物材料灭菌不当。 (4)妥善处理被污染的培养物:操作后常出现培 养物被污染的情况。一旦发现培养材料被污染,特 别是真菌污染,一定不要打开培养瓶。应先将所有 被污染的培养瓶统一放在高压蒸汽锅内进行高压蒸 汽灭菌,然后再打开培养瓶,进行清洗。 (5)对有毒药品的用后处理:外植体灭菌用过的 有毒药品要妥善处理(如氯化汞等),以免引起环 境污染。,4.MS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基的比较 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而MS培养基则需 提供大量无机营养,无机盐混合物包括植物生长 必须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MS培养基中 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无机盐;蔗糖提供碳源,同时能够维持细胞的渗 透压;甘氨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 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 生的特殊营养需求。,对位训练 6.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 A.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B.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C.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D.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解析 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 部因素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 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细胞发育、分化出 新的植物体。,D,7.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 抗性差,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 对培养 基及器械用高压蒸汽灭菌 对培养材料进行表 面灭菌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 方面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 培养中不 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区别对待 对培养材料可用高压蒸汽灭菌 如果不小心 引起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前功尽弃 A. B. C. D. 解析 培养材料只能进行消毒处理,前提是对组织 细胞没有损坏,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杀死组织细胞。,C,思维方法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分析 1.将消毒和灭菌混为一谈 提醒 酒精消毒时,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 原因是:浓度过高,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成一层保护 膜,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中;浓度过低,杀菌力减弱。,2.对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材料不会推断分析 (1)例如选择培养基特定条件或特定C、N 源只有该种或该类微生物能存活或利用。如纤维素 粉做碳源时选择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无任 何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固氮微生物;高盐、强酸、无 氧等特定条件选择耐盐、耐酸、厌氧的微生物;加 抗生素的培养基选择真菌;根据是否含有机碳选择 自养、异常微生物。 (2)根据划线法得到的培养基上菌落的生成及 分布情况,推断分析微生物是否产生抗生素及相互 抑制现象。,纠正训练 1.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 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烧灼法灭菌 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法、紫外线法、化学药 品法,解析 灭菌和消毒的实质相同,都是破坏菌体蛋白 的活性而使其失去生命力。但二者的程度不同,灭 菌是杀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 子,消毒不能杀死芽孢和孢子。常用的灭菌法有干 热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灼烧灭菌法等,而消 毒有加热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所以D项不 正确。 答案 D,2.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 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 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 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 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 真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 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 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解析 根据所提供的甲、乙两种培养基的成分分析, 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是:甲培养基以葡萄糖和淀粉作 为有机碳源和能源,也有少量的无机碳源(CaCO3); 乙培养基无有机碳源和能源。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 都不含氮源。说明这两种培养基只能培养具有固氮能 力的细菌。 答案 C,3.抗生素可由微生物产生,具有抑菌作用,能在琼 脂培养基中扩散。在筛选产生抗生素的菌种时, 先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种一种从土壤中获 得的甲菌,在27下培养3天,形成菌落。然后 接种乙、丙、丁三种致病菌(图A),继续在同 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如图B。分析结果,得出 的结论是 ( ) 甲菌产生了抗生素 丁菌的生长被丙菌产生 的抗生素抑制 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 素抑制 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了乙菌的生长 A. B. C. D.,解析 乙、丙、丁三种致病菌不会产生抗生素,否 则靠近乙、丙、丁的甲菌落不能生长。从图B来 看,乙菌的生长被抑制,最可能的原因是甲菌产生 了抗生素,此种抗生素只能抑制乙菌的生长,而对 丙、丁两种菌没有影响。 答案 A,知识综合应用 重点提示 通过“探究土壤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 用”的考查,提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 究”的能力。 典例分析 同学们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 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 降 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 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方法及 原理: 。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 ,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 培养基中的 和 ,实验中需要振荡 培养,原因是 。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 接种, 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解析 尿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因此原则上只 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在此培养基上生 长。由于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pH升 高,故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的酚红 指示剂将变成红色;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可筛选目的菌;其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 培养基中的尿素和葡萄糖;振荡培养的目的是提供 氧气;固体培养基培养时的接种方法常用稀释涂布 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最后,别忘记如果倒掉培养 基,之前应灭菌处理。,答案 (1)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酚红指示剂,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pH 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为红色 (2)目的菌 选择 (3)尿素 葡萄糖 为目的 菌提供氧气 (4)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5)灭菌,定时检测 1.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 的配方。请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种类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 水、 、 、 、和无机盐。 (2)该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一般还需调pH并对培 养基进行 处理,实验过程中为避免周围环 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附近 操作。,(3)在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 和 。在分离纯化前需将菌体放入液体培养 基中 ,在固体培养基上划好线后须将培 养皿倒置的原因是 。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灭菌处理 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 。 解析 (1)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 含有水、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 侵,培养基配制完成后,需进行灭菌处理,在实验 过程中,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 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3)在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划线 分离和涂布分离。在分离纯化前需将菌体放入液体 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划线后将培养皿倒置的原因是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4)用过的培养基不可随便丢弃,一定要灭菌后方 可丢弃,以免污染环境。 答案 (1)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 (2)灭菌 酒精 灯火焰 (3)划线分离 涂布分离 扩大培养 防 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4)防 止造成环境污染,2.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 白,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 者重视。 (1)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检验该蛋白的抗菌特 性。抗菌实验中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 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 和 。 (2)分别在加入和未加入该抗菌蛋白的培养基中 接种等量菌液。培养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种培养 基中菌落的 ,确定该蛋白质的抗菌效果。 (3)细菌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和 。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 灭菌处理。,.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 道鲜美。请回答有关问题: (1)腐乳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 , 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在腐乳制作中,加盐的目的是(写三个): ; ; 。,答案 .(1)碳源 氮源 (2)数量 (3)平板划线 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1)毛霉 毛霉有成形的细胞核 (2)抑制微 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加盐析出豆腐 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 过早酥烂 有调味作用,3.下面是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所用的培养基,据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含有的最主要碳源是 。 (2)该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属于 培养基,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的原因是 。,(3)在该培养基中,可以通过检测pH的变化来判 断尿素是否被分解,所依据的原理是 ,所用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 ,若尿素被分解,则培养基变成 色。 (4)如果将此培养基改为用来分离分解纤维素的 微生物的培养基,则主要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应改 为 。,解析 培养基中葡萄糖、尿素和琼脂都含有碳元 素,其中葡萄糖是最主要的碳源,尿素主要提供氮 元素,琼脂是凝固剂。由于琼脂的存在,该培养基 属于固体培养基;由于尿素是该培养基的唯一氮 源,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在上面生存,因 此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尿素分解会产生氨,氨 能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色,据此可以推测培养基中的 尿素是否被分解。若该培养基改为用来分离分解纤 维素的微生物的培养基,纤维素应作为唯一碳源, 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选择作用。,答案 (1)葡萄糖 (2)固体 该培养基中唯一 的氮源是尿素,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在此 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3)微生物产生的脲酶能将 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 酚红指示 剂 红 (4)纤维素,4.生物乙醇是以生物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 国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 流程为:纤维素酶解酵母发酵蒸馏成品。 (1)纤维素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能否实现乙醇 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因素。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 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 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最好选择怎样的环境采集土样? 。,以下是一种培养基配方:纤维素粉5 g、NaNO3 1 g、Na2HPO47H2O 1.2 g、KH2PO4 0.9 g、 MgSO47H2O 0.5 g、KCl 0.5 g、酵母膏0.5 g、水 解酪素0.5 g(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该培养 基能够增加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其原理是 。 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 在鉴别培养基上加入 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 液稀释后用 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 选产生 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如何呢? 请设计实验进行检测。 。,(2)进行工业化酶解时,为了使纤维素酶能反复 使用,可以采用 技术。 (3)乙醇是酵母菌的发酵产物,发酵时酵母菌直 接利用的物质是 。 (4)发酵时乙醇浓度升高会对酵母菌产生毒性, 从而影响进一步的发酵。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 创造出一种对乙醇浓度有高耐受力的酵母菌新菌 种,该过程需要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与体 内DNA复制相比,PCR反应体系需加入哪两种特别的 物质? 。,解析 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应从纤维素丰富土 壤环境中取土样,这样的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 在所给培养基中,纤维素是碳源,只有能利用纤维素 的微生物能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鉴别纤维素 分解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将筛选获得的 菌液稀释后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纤维 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产生透明圈。 检测纤维素酶产量可根据葡萄糖产量确定。工业化酶 解时,为了使纤维素酶能反复使用,可以采用固定化 酶技术。酵母菌利用葡萄糖(或纤维素酶解产物)发 酵产生酒精。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加入两种引物、 耐热的DNA聚合酶。,答案 (1)选择纤维素丰富的土壤环境 培养基 中纤维素是主要碳源,有利于纤维素分解菌生长,同 时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 刚果红 涂布平板法 透 明圈 向定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加入定量纤维 素,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 (2)固定化酶 (3)葡萄糖(或纤维素酶解产物) (4)两种引物、耐热的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5.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 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 物的第一步是从合适的环境中采集菌样,然后再 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 从 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 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群落中其数量大大增加, 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 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 的培养 基,并在 条件下培养。,(3)下面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 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 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获得图B效 果的接种方法是 。 (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 进行 ,接种前要进行 ,在整个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 条件 下进行。,解析 (1)嗜盐菌就生活在高盐环境中,如:海 滩等环境。(2)耐高温淀粉酶应存在于以淀粉为 唯一碳源且在高温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体内。 (3)从不同菌落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A纯化微生 物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纯化微生物的 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4)培养基配制时应先 溶化,再调整pH值,然后灭菌。 答案 (1)海滩等高盐 (2)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高温 (3)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4)pH调整 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6.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 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rg 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 影印培养法的实验原理是: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 细菌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 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 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 过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一一 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培养基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 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具体方法是: 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 链霉素的培养基的平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 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 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 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 菌落。,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 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 把平板2上与平板3上菌落相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菌 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 布在平板5上。 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 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仅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则该如何 操作: 。,(2)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细胞的 结构上,在基因工程中,该结构常作 。 (3)3号、7号、11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 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 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 (4)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是 。 (5)你认为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解析 (1)若要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用含 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即可。(2)细菌的 抗药性基因一般存在于质粒上,质粒在基因工程中 常用作载体。(3)链霉素起选择作用,大部分的 大肠杆菌被杀死,少数具有抗性的个体保留下来。 (4)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对照,即在含有 链霉素和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答案 (1)将原始菌种涂布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 基中进行选择培养,生长出的菌落即为抗链霉素的 大肠杆菌 (2)质粒 载体 (3)选择作用 通过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具有抗 药性的大肠杆菌保留下来,数量较少 (4)对照实验 最终获得的抗药性细菌一直没有 接触链霉素 (5)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 在链霉素的作用下产生的,7.如图为植物(菊花)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请据图 回答: (1)培养基和培养基分别为 和 ,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 。 (2)若该培养基是MS固体培养基,则其基本组成 是 、 和有机成分。 (3)愈伤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