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问题探讨_第1页
金融全球化问题探讨_第2页
金融全球化问题探讨_第3页
金融全球化问题探讨_第4页
金融全球化问题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全球化问题研究 付敬东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副教授 教学目的要求 本专题的目的是使学员了解、掌握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 金融全球化,由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作为领导干部 应当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这是有效领导经济工作的前提。本 专题要求学员必须事先了解、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尤其应当对我国 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市场的发展概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 理解本专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 中心内容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金融全球化的概念、 原因、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对与金融全球化密切相关的汇率制 度和国际金融组织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对全球经济与金融 有重大影响的金融危机;第四部分主要介绍置身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应当如何趋利避害,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专题将重点放在了专题的第四部分,任何问题的研讨都必须回 归现实,立足解决中国问题,所以专题在这一部分颇费笔墨,力求使 学员有所感悟。本专题的难点是第二部分中的汇率制度与第三部分的 金融危机,由于这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而作为党校的主体班次学员 大多来自党政机关,鲜有金融背景或阅历,所以对部分的内容的理解 会有一定难度。 导语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 金融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重要部分的金融业的开放对世界金融、 经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利弊参半:一方面金融全球 化促进了世界经济与金融的进一步整合,使资本的流动更加自由与便 捷,无论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金融全球化中受益,有利 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也包含了巨大的风险,如 果防范不当,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将会对一国、一地区乃至世界经济 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 20 世纪最后的十年间,就先后发生了 1992 年英镑危机、1995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三次 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作为 WTO 成员国,中国必须开放 本国的金融市场,金融危机也完全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必 须充分研究、了解金融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完善市场化的金融制度, 建立有效的危机防范机制,使中国能够尽得其利,尽避其弊,促进中 国经济与金融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 金融全球化的概念、原因、现状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 对于世界经济日益联系紧密的趋势,人们曾创造了很多词汇来 描述它,如“经济国际化” “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在金融领 域,对应地也有这三个词,分别为“金融国际化” “金融一体化” “金融全球化” 。尽管这三个词在字义上存在很深的程度差别,但人 们在运用时并不作明确的区分。大致说来,在八十年代, “国际化” “一体化”用得较多,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全球化”逐渐成了普遍的用语。 不论是八十年代的“国际化” “一体化” ,还是今天的“全球化” , 都非常强调金融的纽带作用。所不同的是, “国际化” “一体化”常 常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直接投资)联系在一起, “全 球化”则和短期资本流动、证券投资联系在一起。所以,现在谈论 “经济全球化” ,基本都是以“金融全球化”为核心。 至于何谓金融全球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以为,金 融全球化似乎这样表述较为合适,即: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 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金融全球化的实质,是把全球作为一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金融全球化的实质,是把全球作为一 个统一的金融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个统一的金融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在 这个表述之下,有三个要点需要强调:其一,金融全球化不仅是一 个金融活动越过民族国家藩篱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风险发生机制相 互联系而且趋同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金融活动的风险属性,亦即 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其二,从主体上来说,这一过程固然很强地反 映了若干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和英国)和国际经济组织(例如国际 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意向,但主要是无数私人 资本通过市场的逐步一体化而推动的。这意味着,金融全球化是一 个逐步削弱民族国家经济权利的过程;无论是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 发达国家,概莫能外。其三,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范围上 是逐渐扩展的,在程度上是不断加深的。 (二)发展原因。 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1 1国际贸易的推动。国际贸易的推动。二战后,世界贸易的增速一直快于世界经 济的增速,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国际结算、国际汇兑、短期融资等 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客观上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2 2国际过剩资本的推动。国际过剩资本的推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企业、组织、 个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闲置资本,为了使这些资本生息增值,他们 必然想方设法寻求更好的发财途径,就会突破国家、地区的限制,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发财的场所。这客观上也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 展。 3 3跨国公司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根据联合国经合组织的统计,当今世界至 少有 6 万多家跨国公司,他们至少有 70 多万家子公司,这些企业至 少控制着全球贸易的 60%,掌握着世界上 70%的高技术、80%的技术 贸易,生产着世界 23%的 GDP,跨国公司的活动客观上也推动了金融 全球化的发展。 4 4金融创新的推动。金融创新的推动。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国际金融市场出现 了“金融创新”的现象,这些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套期保值” ,另 一方面,由于这些业务只需要交少量的保证金,就能从事数十倍、 数百倍于投资的金融交易,客观上推动了金融全球化。 5 5金融改革的推动。金融改革的推动。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美、日、澳等发达 国家进行了一场名为“金融自由化”的改革,主要内容是放松金融 管制,允许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混业经营,这些改革客观上 也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6 6信息技术的推动信息技术的推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把世界上数百家银 行、十几个外汇交易中心连接为一个整体,实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 24 小时连续营业,客观上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三)金融全球化的现状 1 1主要货币实现自由兑换。主要货币实现自由兑换。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183 个成员 国中,已有 150 多个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其中有 37 个实现资本 项目可兑换,即自由兑换。 2 2金融机构及规模全球扩张。金融机构及规模全球扩张。以银行为代表的各类金融机构通 过兼并重组在全球范围内经营各种货币金融业务,成为全球百货公 司。如花旗集团总资产超过 7000 亿美元,占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的 70%。以中国为例,已有 105 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 务,其中 61 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13 家外资银行获准 在华开办网上银行业务,24 家外国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 5 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开办 QFII 托管业务等。外资银行规定范围内 经营的业务品种已超过 100 种。 3 3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影响进一步扩大。以伦敦为中心的欧洲 货币市场是最大的国际货币市场,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国际货币 市场利率的价格基准。证券市场的外国上市公司日益增多,股市总 市值显著增加,目前全球有 48 家证券交易所,股价总市值超过世界 生产总值。 4 4金融业务的监管标准逐渐统一,国际协调机制日益增强。金融业务的监管标准逐渐统一,国际协调机制日益增强。巴 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业协会、国际保险业协会分别制定 了本行业的稳健经营及监管的统一标准。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 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为主体的国际协调机制在解 决贸易争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协调国际货币问题、稳定汇率、 向成员国提供贷款或紧急援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金融全球化汇率制度与国际金融组织 (一)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种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4 条) 能充当媒介货币,担当国际交易的支付工具。 能充当干预货币,作为各国外汇市场操作的工具。 能充当计价标准,表现国际商品和劳务的价值。 能充当储备货币,形成各国的外汇储备。 (二)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 三、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往往表现为:银行破产、股市崩盘、币值大跌、资本 外逃。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 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 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不一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 契约比较“软” 。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 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多少拿回来一些。我国的 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更软。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 筹莫展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可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就“硬” 多了。除非银行破产,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 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 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 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 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 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 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 他问题。 银行不能不发放信贷,可是,只要资金出了银行的大门就有收 不回来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绝对避免坏帐是不可能的。坏帐是 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 销坏帐损失销坏帐损失。只要银行能够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资金流通链就不会 出现什么大麻烦。可是,如果银行的呆帐、坏帐越来越多,甚至资 不抵债,总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揭露出来。一旦有一家银行失去了 资金流动性,就会导发金融危机。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这家银行储蓄的老百姓往往最后得到消息。 当老百姓得知他们的血汗钱有可能被银行给赔掉了,他们的反应非 常简单干脆:尽快把自己的钱取回来。由于任何银行都必然把相当 一部分资金发放中期或长期贷款。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立即全部返回 所吸收的存款。如果众多的储户一涌而上挤兑,马上就把这家银行 搞垮了。银行关门势必拖垮许多相关的企业。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 各种业务联系,一家银行出现的挤兑风潮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金融 机构。结果,金融风暴的冲击一波连着一波,最终酿成一场社会风 暴。 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 即使政府出面干预也未必能够挽救这个机构破产(例如英国的巴林银 行)。当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即使国际力量联合起来也未必能 够制止危机的蔓延(例如墨西哥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由于金融机 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一家金融机构出现的危机会牵 连到其他金融机构,例如,1974 年英国由于房地产景气消失而出现 银行业危机。日本在 90 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崩溃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 的危机。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损害公众对整个金融体制的信心, 发生挤兑。例如,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这种负的外部性在区域 金融危机中表现得非常严重。2 银行的风险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要比其他产业部门高得多。银 行的自有资金在其全部资产中只占很小的一个比重。当银行放贷、 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在拿别人的钱做生意。按照国际标准,银行的 自有资金应当不少于 8%。也就是说,银行中 92%营运资金都来自于 存款和借入资金。如果银行的坏帐超过了资本金,以后再赔钱的话 实际上是在亏损别人的钱。因此,一旦储户知道银行坏帐很高,为 了保护自己的产权,他们势必会尽快提出自己的存款。如果大量客 户挤提存款,将使银行迅速丧失资金流动性。 银行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因此了解这 些风险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风险是银行监管的重头戏。 四、中国金融业的对策 (一)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日前发表报告称,5 年内中国 将超越美、德,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代表 30 个世界富裕强国,这是首次就中国这 个非成员国发表报告。报告说,中国现在占全球的产品出口 6, 由于生产成本低廉,比率正不断攀升,预料在 2010 年,中国所占的 世界出口比例量将升至 10,足以取代美国今日的地位。报告还预 测,中国可在 5 年内超越英、法、意三国,成为全球第 4 大经济体 系。 (二)加强货币当局的监管能力(警察职能) 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 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 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 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 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 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 传递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 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当然 更谈不上现代意义上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伴随着中国银行体制的改革,现代中国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开始构 建。1986 年国务院颁布了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九十年代以后, 银行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加大,把中国的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加强监管,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成了现实的呼声。在这种大背 景下,19951995 年出台了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以下简 称称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法)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以下简称 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以这两部法律为基础,一些加强银行监管的行 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纷纷出台。这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围绕着监 管的不同方面,从市场准入、公司治理和内控、任职和从业资格、 财务会计管理与审计、市场退出等方面来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可以 说,这期间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构建了现代中国银 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框架。 进入本世纪以后,为顺应国内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及专业化分工、 分业监管的要求,20032003 年年 4 4 月月 2828 日,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日,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 委员会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同年 12 月 27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下 简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对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两部法律的修改。这其中,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是中国第一部较 系统、较完整地规范银行业监管的法律。可以说,中国银监会的成 立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的制定和修改,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步入了一个 崭新的发展阶段。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 步地建立了以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为核心, 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 条例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主体,金融司法解释为补充的现代 中国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该体系为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提供了基本 的法律依据,为维护金融业的稳定、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 法律保障。 一般企业亏损倒闭只不过影响与这个企业相关的员工,可是, 银行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相当多的民众,甚至破坏社会稳定。危机 蔓延的程度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不同部门是有差异的,但以银行领域 最为严重,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如果单单从事资产管理、货币兑 换和支付的话,根本不需要对银行业进行大规模的监管。但是,由 于银行还进行着把非流动资产转化成流动负债,通过监督贷款和信 号传递来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对银行业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否则, 金融市场失灵可能会让银行面临恐慌性挤兑。为了平息动荡,中央 银行不得不扮演最终支付者的角色,动用国库来稳定局势。一家或 者几家银行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最后势必要全体纳税人来负担,这 不仅不公平,而且也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因此应当防患于 未然,严格实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在描述目前“一行三会”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 监会、中国保监会)的分立金融监管格局时,金融业内常用的描述 是“几家监管机构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央行组织结构的重大调 整,迈出了几大步。先 2003 年银监会(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设立, 后有 2005 年月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挂牌。 (项俊波, 四川人,原审计署副署长,酷爱文学,电视剧审计风暴的作者, 父亲当年坚持让其学经济入读人大。 )可以说,央行上海总部设立, 人民银行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将适度分离,有关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决人民银行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将适度分离,有关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决 策将归北京总部,有关市场运作、业务拓展等执行职能将移师上海。策将归北京总部,有关市场运作、业务拓展等执行职能将移师上海。 这个模式与美国联邦储备局有点相似,货币政策由联储局决定,执货币政策由联储局决定,执 行由联储纽约分局负责。行由联储纽约分局负责。这不仅更有利打造上海为中国的资金、资 本、证券、同业拆借、外汇、期货、黄金、产权等市场的中心,建 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而且也让央行更加接近与走向 市场,更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判断与决策。 (三)推进四大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股份化、现代化 可以说,中国的金融业是国内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也是 国家严格管制、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国内大多数金融资源基 本掌握在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家政策性银行和家股份制 商业银行手中。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使金融业的市场 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资源配置无效率,而且容易把整个金融业的风 险都集中在国家身上。 因此,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是金融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先是剥离 与降低巨大的银行不良贷款,划归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然后 2003 年 12 月成立中央汇金公司中央汇金公司,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对四大国有 银行进行全面的股份制改造及资产重组。汇金公司已经将亿 美元的外汇储备注入中行、建行和工行。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十届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国有商业银行 1.4 万 亿元不良资产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后,仍将由中央财政来负担。随 后是外国投资者陆续进入国内银行业。如,美国银行美国银行宣布以 25 亿美 元购买中国建设银行 9%股份;新加坡的淡马锡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则宣布计划斥资 14 亿美元买进中国建设银行的 5.1%股份;最近又有淡马锡控股以 31 亿美元购买中国银行 10%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领导的一个投资苏格兰皇家银行领导的一个投资 集团集团,投资 31 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 10%股份;中国工商银行则把 10%股 份,以约 31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高盛集团旗下的投资基金、安联高盛集团旗下的投资基金、安联 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其中,高盛的 Capital Parters V Fund 将购买工行 18 亿美元股份,安联集团将投资 10 亿美元,美国运通 将投资 23 亿美元;而农业银行也不甘落后,也在与意大利与法国 的银行谈判。此外,股份制银行,如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引入战略 投资者也正在热火朝天中。 中国银行业全面地世界开放,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仅有 利于改变国内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内部审计以及信贷文 化和风险评估观念,而且改变了目前国内银行业基本格局,形成有 效的银行市场竞争及有效金融市场竞争。因为,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外国战略投资者的 引进将优化国内银行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引进将优化国内银行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 它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可以增强国内银行的市它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可以增强国内银行的市 场竞争力;同时,引入国际知名的股东,能提升国内银行在国际上场竞争力;同时,引入国际知名的股东,能提升国内银行在国际上 的市场形象,有利于国内银行业海外市场的发展与融资,从而建立的市场形象,有利于国内银行业海外市场的发展与融资,从而建立 起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起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从中国人民银行传来的消息说,2004 年在改革中前行的国有商 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上升,不良资产比例在下降。意思是说,财 政的钱花出去了,银行的改革见了成效。 可是,我们又不敢盲目乐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学会副 秘书长秦池江说过,外汇注资和股份公司挂牌并不是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的目的,未来的上市也不是最终目的,转换经营机制才是改革 的实质和核心。比起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层机理,不久前的中国银行 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特大票据诈骗案,广东开平支行的余振东余振东 4 亿美元的贪污案。去年曝光的多起银行舞弊案件则更受公众的关 注。千万元的银行资产被侵吞、被挪用、被卷走建立真正有效、 长效的银行内控机制已刻不容缓。 (四)推进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 西方国家也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实现利率市场化,在此 之前也是由政府牢牢控制。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 在放松利率管制、推动利率市场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 19961996 年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年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利率体系的市场化程度逐 渐提高,利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利率市场利率市场 化改革是从货币市场起步的化改革是从货币市场起步的,即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 债券市场利率,其中债券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是先放开二级市场,再放开一级 市场;存款利率存款利率是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对一般存款利率实行 严格管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防止再次出现“存款大战”等恶 性竞争,贷款是按逐步扩大浮动幅度的思路稳妥推进;在本外币利在本外币利 率改革的次序上,率改革的次序上,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对小 额外币存款利率保持相对宽松的控制,主要依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灵活调整,而人民币存款利率要谨慎得多,只是有限度地放开。在 整个利率改革过程中,始终注意改革进程与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 力和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宏观控制能力相适应。 (五)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西方国家是 1973 年之后才开始推进汇率市场化,有些国家的市 场化进程还相当慢,如意大利、日本。中国人民银行于 7 月 21 日人 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启动。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美元对人 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 1 美元兑 8.11 元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 2%。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 元等交易货币兑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兑 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 价仍在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的 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改革以来浮动较大,2005 年 8 月 9 日开始,准许远期外汇交易,对 冲汇率风险。 1.1.人民币可兑换新进程:人民币可兑换新进程:1996 年,我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协定第八条款义务,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将资本项目交易划分为 4343 项项。迄今为止,我国已有将近一半的 项目不受限制或只有较少限制,有不足三分之一的项目受到较多限 制,严格管制的交易项目不到两成。中国公民出境可携带人民币从 6000 元提高到 20000 元;购买美元数量也大增。 2.2.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资本项目的可兑换:2002 年年底推出 QFII 制度,已经获得 QFII 资格的有 15 家境外机构,均为国际知名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其投资品种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多种以人民币标价的金融工具, 增加到 100 亿美元。引进境外机构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或 以中国存托凭证(CDR)形式上市筹资;有条件地批准部分外资跨国 公司将暂时闲置的资金调往境外运作,支持中资跨国公司补充其海 外公司资本金或运营资金。允许移民合法财产和非居民境内继承遗 产的转移,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增加到 18 个,外资银行在华业务 范围进一步扩大,已有 105 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 其中 61 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13 家外资银行获准在华 开办网上银行业务,24 家外国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5 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开办 QFII 托管业务等。外资银行规定范围内经 营的业务品种已超过 100 种。 3.3.积极拓宽资金流出渠道。积极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主要政策是改革境外投资外汇管理, 试点范围扩大到 24 个省市,批准购汇额度 24.8 亿美元。试点地区 可以直接审批 300 万美元对外投资项目,事后向外汇总局备案即可。 4.4.允许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在境内成员公司之间或面向境外成允许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在境内成员公司之间或面向境外成 员公司开展内部资金运营。员公司开展内部资金运营。允许跨国公司对境内的子公司,通过委 托贷款或者财务公司放款或者直接贷款方式给他们提供外汇资金支 持,来优化跨国公司外汇资源的配置。 5.5.允许保险公司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证券市场允许保险公司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证券市场。制定了境外投资 管理办法,允许对外进行证券投资,允许个人合法财产对外转移。 6.6.积极培育外汇市场。积极培育外汇市场。因为只有在外汇市场完备的情况下,市 场才能发挥有效的价值功能。央行 2005 年 8 月 10 宣布扩大银行间 即期外汇交易主体、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放开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 三项改革措施,就是在市场体系建设上的重大举措,这将有力地支 撑人民币的改革,也显示出货币当局完善中国外汇市场体系的决心。 (六)允许银行混业经营 从世界范围内看,银行业的经营经历了一个从混业经营到分业 经营再到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由于 1929-1933 年大危机中,大量 银行的破产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所以美国率先在 1933 年通 过了格拉斯格拉斯- -斯蒂格尔银行法斯蒂格尔银行法,严禁银行业经营证券业,各国纷 纷仿效。20 世纪 70 年代,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纷纷开 放经营限制,混业经营渐成主流。促使美国最终放弃分业经营体制 的重要原因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