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技术.ppt_第1页
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技术.ppt_第2页
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技术.ppt_第3页
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技术.ppt_第4页
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技术,李阶智,1、对地应力的初步认识,1.1、原始地应力的二个主要因素 a、自重应力y: 与埋深和围岩容重相关 b、构造应力t: 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 软岩容易重新调整,构造应力一般较小 P= y+ t,1.2、初始地应力场评价,指标:围岩强度比 (或地应力比) Pmax围岩最大地应力 Rb围岩抗压强度,2、软岩隧洞开挖后的应力场变化,2.1、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变化特征,2.2、软岩应力应变曲线,弹性区,塑性硬化区,塑性软化区,塑性流动区,2.3、硬岩应力场变化曲线,Ra2 P 理论上无需支护 Ra2 P 可能发生岩爆,2.4、软岩高地应力的应力场变化曲线,P,2P,环向应力0,经向应力r,0,r,r,如果Rb2P,必然导致围岩出现塑性变形, 甚至出现流变现象,3、支护结构承受荷载与围岩位移关系,4、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位移估算,4.1、塑性变形区半径 a隧洞半径(m) P0初始地应力(mPa) Ra 围岩抗压强度(mPa) C围岩粘聚力(mPa) 围岩内摩擦角 E围岩弹性模量(mPa) ra初期支护承受的围岩压力(mPa),4.2、围岩变形量估算,变形量与原始地应力、隧洞半径、围岩强度、支护承受压力、弹性模量等密切相关,5、大变形隧道判断标准,产生大变形的必要条件: a、原始地应力及围岩软弱构成高应力比 b、支护刚度不足 大变形定义 : 初期支护变形大于25cm(单线隧道) 50cm(双线隧道),6、大变形隧道主要处理办法,加大变形预留量 设置长系统锚杆 加强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注浆加固围岩 二次初期支护,7、F7断层支护变形特点,初期支护一般在第68天变形量达到约150mm时,型钢表面喷射混凝土开始剥落 在第1013天变形量约250mm时,出现明显裂纹 在第2024天时变形量约350400mm时彻底破坏,说明初期支护最大承受变形能力为400mm 拆换后的初期支护变形速度明显减小,但约10天后还有加速的趋势,约第45天有明显裂纹,典型断面量测结果,8、二次支护方法探讨,施工主要矛盾: a、由于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从施工工序的角度来说,来不及施作二次衬砌就已经发生了大变形 b、从二次衬砌受力的角度来说,过早施作二次衬砌,会造成二次衬砌承受过大的压力 c、加大变形预留量 有限,变形超过40cm破坏 d、设置长系统锚杆施工速度慢,抑制变形有限 e、围岩密实,注浆加固围岩方法也不可行 f、强行快速二次衬砌,导致承受过大压力,几个认识误区,二次衬砌越快越好(强支护措施) (过早衬砌导致二次衬砌承受过大压力) 等待变形速率满足规范要求时衬砌 (长时间变形速率大,变形过大导致初期支护失效) 强初期支护可以抑制变形 (20cm喷射混凝土承压仅约1mPa) 系统锚杆必须打至弹性变形区才有效 (防止初期支护弹性失稳,并提高岩性c、值),基本原理,施工原则:先放后抗,先柔后刚 开挖分二步 第一步释放应力,待初期支护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 再进行第二步扩挖或拆换,施作正式支护,以降低二次衬砌前围岩的变形速率 最佳方案 原位导坑超前,既可以起到超前释放应力的作用,并把衬砌前围岩变形速率降到最低,9、其他改进加强措施,A、改善洞型,采用圆形断面可以避免出现大的弯矩; B、加强二次衬砌来承受可能慢慢恢复的巨大的围岩压力以及断层活动的影响; C、预留补强衬砌空间,在出现衬砌破坏时采取补强措施; D、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可压缩性夹层,减缓衬砌承受的压力和避免断层活动对隧道的破坏,并使之相对较均匀承压。,10、施工监测技术,目的:客观反映围岩变形 预测变形规律 及时采取措施,10.1、监测项目,隧道变形量测 初期支护拱顶下沉测点 初期支护拱脚水平收敛测点 初期支护墙脚水平收敛测点 二次衬砌拱顶下沉测点 二次衬砌最大跨处水平收敛测点 隧底隆起测点,结构压力、应力监测 围岩与初期支护压力测点 初期支护应力测点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压力测点 二次衬砌应力测点,10.2、监测布置、频率,初期支护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测点间距10m,量测频率2次/d; 二次衬砌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测点间距2030m,量测频率1次/3d; 隧底隆起测点间距3050m,量测频率1次/7d。 结构压力、应力监测读数频率1次/d,10.3、数据分析统计,a、原始施工记录 b、时间位移时态曲线图 c、回归分析曲线图 d、纵断面汇总图,10.4、回归分析,指数函数 (t=时 =a) 对数函数 (t=时 =a) 双曲线函数 (t=时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