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高考题两种解答两种解析的探讨.docx_第1页
对一道高考题两种解答两种解析的探讨.docx_第2页
对一道高考题两种解答两种解析的探讨.docx_第3页
对一道高考题两种解答两种解析的探讨.docx_第4页
对一道高考题两种解答两种解析的探讨.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一道高考题两种答案两种解析的探讨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既辛苦,但也快乐。图1一天高一234班的课代表宋安建找我说,老师我真有点搞不懂了,这两本书对2013年上海物理高考题20题所提供的答案和解析竟然不一样。我一看果真如此,一本是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总汇及详解(物理),【答案】B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由于驳船C速度在CA、CB方向的投影分别与A、B船的速度相等,因此C的的速度大小大于等于A、B船的速度大小,A项错误,B项正确。由于两绳的拉力可能既改变C船的运动速度大小,也改变C船运动速度的方向,因此C船可能做曲线运动,其速度方向可能在CA、CB的夹角范围外,C项正确,D项错误。而另一本书为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金考卷 周末培优 物理 (必修2)【答案】B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驳船C的运动为合运动,拖船A、B的运动为分运动,且A、B的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则C的速度方向一定在CA、CB的夹角范围内,选项 C错误,D正确;由于C的速度在CA、CB方向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可知C的速度大小一定不小于A、B的速度大小,选项A错误,B正确。 为了方便研究,把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20题抄摘如下:如图1所示为在平静海面上,两艘拖船A、B拖着驳船C运动的示意图。A、B的速度分别沿着缆绳CA、CB方向,A、B、C不在一条直线上。由于缆绳不可伸长,因此C的速度在CA,CB方向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由此可知C的 A.速度大小可以介于A、B的速度大小之间 B.速度大小一定不小于A、B的速度大小 C.速度方向可能在CA和CB的夹角范围外 D.速度方向一定在CA和CB的夹角范围内。 图2图2 面对课代表提出的问题,我兴奋极了,看来有好戏看了,我说你把问题写到教室黑板上,先挂出“免战牌”,看谁能“破阵”。 课代表走后,我先上网查了查,该真题的标准答案是BD,做到心中有数,又去报刊杂志阅览室查了查资料,准备“迎战”。 物理课上,我把查到的极为类似的题目介绍给同学们,题意如下:三个物体A、B、C用绳连接挂在两个定滑轮上,A、B质量相等且整个装置左右对称.设某一瞬间A、B下降的速度为 和( =),在这一瞬间两绳间的夹角为.求此时刻物体C的上升速度。 这道题与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20题很相似,同学们想一想,看谁来解一解。 张钟天同学说,将沿着0D,0E方向分解得分速度和,这两个速度分别等于A、B物体的下降速度,所以由图2可得=cos. 张宇彤同学说,好像不妥,当=0时,=,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时与A、B球具有相同的速度. 郭俊鱼同学说,张宇彤同学讲得有道理,张钟天同学把速度的分解与力的分解混淆了. 张钟天同学急了,那么究竟等于多大呢? 我讲道,为合速度,对于速度矢量,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可做无数种分解,这里如图3所示,我们可将沿绳CA方向和垂直于CA方向分解,=,当然也可以如图4所示,沿CB方向和垂直图3绳CB方向分解,=.两种分解方式均沿径向和横向分解,和是两种不同分解方式的两个分量,而非同一分解方式当中的两个分量。力的分解根据力的作用图3效果分解,而速度的分解根据运动效果去分解,在这里的运动效果就是沿绳CA缩短,同时使绳CA转动,使角增大;或者沿绳CB缩短,同时使绳CB转动,使角增大。 宋艳艳同学道:老师我明白了,我可用几何画板做课件演示说明他们的关系,于是他用了极短的时间做了如图5的课件,且、用红色,表示沿绳CA方向和垂直于CA图4方向分解的两个分量,、用蓝色,表示沿绳CB方向和垂直于CB方向分解的两个分量,用绿色,只将她用鼠标上下拖动了一下C点然后兴奋的讲,老师当=时,即与垂直时,两组速度平行四边形重叠了,这说明此时与的合成量大小等于,其它情况下和的合图5成量不为,而且,从课件的动态过程可看出大于,也大于,方向总在和方向夹角的范围內,并不在,夹角的范围外, 宋艳艳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这时,付紫纬同学手里拿着如图2 所示的实验装置走上讲台,她讲道,宋艳艳同学的说法并不全面,只有当A绳的力与B绳的力差不多时,AC绳逆时针转,BC绳顺时针转;而当A绳的力远大于B绳的力时,AC绳和BC绳都顺时针转,这时方向可以在AC与BC的夹角范围外,如图6所示,她一边演示实验,一边讲解。 宋艳艳同学说,付紫纬说的对,我来修改一下课件,不一会课件修改好了,并给同学们展示说明。 任惠雯同学说,尽管如此,但我觉得如图2的模型与如图1的模型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从直觉上讲,图1题的D选项应正确,方向总在和方向夹角的范围內.同学们又陷入思考与讨论中.虽然说由于知识和其他方面的限制,未能将问题彻底弄清楚,但他们的这种研究精神和方法真令人感动,这不正是我们新课改所要求和期盼的。 .参考文献:1. 石磊.2013年全囤各省市高考试卷总汇及详解.物理.北京点知教肓研究院,高考命题研究中心.2013.6.2.杜志建,朱亚军.阳其保,张立稳,程梦辉.金考卷 周末培优 物理 (必修2).2013.3.李庆国.物体的速度竟多大? 物理教师.2013(8).4.汪卫平. “微元法”在相关速度求解中的应用.物理教师.1998(3). 5.王士沛. 速度的分解与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