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_汽机技术监督管理标准_第1页
技术规范标准_汽机技术监督管理标准_第2页
技术规范标准_汽机技术监督管理标准_第3页
技术规范标准_汽机技术监督管理标准_第4页
技术规范标准_汽机技术监督管理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机技术监督管理标前 言本标准是山东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一部分。本标准依据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编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文件和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以及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是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各部门及人员对汽机技术监督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适用于本公司各级人员对汽机技术监督的管理。本标准由山东 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部门:生产技术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传友。本标准审核人:时贞坤本标准批准人:王允来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汽机技术监督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检查。1.2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汽轮机主机及其辅助设备的技术监督的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山东省电力行业汽机技术监督工作规定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6-5发布GB/T 5578 固定式发电用汽轮机规范GB 7520 汽轮机保温技术条件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3399 汽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GB/T 17116 管道支吊架GB/T 5010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DL/T 571 电厂用磷酸酯抗燃油运行与维护导则DL/T 711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准则DL/T 834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DL/T 838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 839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DL/T 863 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DL/T 892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DL/T 932 凝汽器与真空系统运行维护导则DL/T 933 冷却塔淋水填料、除水器、喷溅装置性能试验方法DL/T 956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DL/T 1051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5 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1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T 5072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JB/T 5862 汽轮机表面式给水加热器性能试验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T 19000-2008、GB/T 24001-2004和GB/T 28001-2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无4 职责4.1 总工程师(生产副总)职责4.1.1 总工程师(生产副总)是汽机技术监督总负责人,领导全公司的汽机技术监督工作,组建并领导汽机技术监督网,定期开展活动。4.1.2 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汽机技术监督的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4.1.3 开展汽机监督工作,并研究制定汽机监督计划。4.1.4 组织研究汽机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4.1.5 指导重大技改项目的设计、设备选型、安装及验收工作。4.1.6 审批汽机技术监督的管理规定、计划措施、管理制度、工作总结和报表。4.2 生产技术部主任(副主任)职责4.2.1 在总工程师(生产副总)的领导下,负责全公司汽机技术监督的组织协调工作。4.2.2 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汽机技术监督的各项规定、规程、制度及有关技术措施。4.2.3 负责审查汽机技术监督计划措施、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审查汽机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和报表。4.2.4 参加运行分析会,对汽机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4.2.5 组织汽机技术监督工作中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4.3 汽机技术监督专工职责4.3.1 贯彻执行电力行业有关汽机的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4.3.2 在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主任和汽机监督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协调落实全公司汽机技术监督工作,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并提出奖励或考核意见。4.3.3 负责编制全公司汽机技术监督工作年度计划,制定技术监督管理规定和有关技术措施。4.3.4 指导监督网成员开展好汽机技术监督工作。4.3.5 每月向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报送汽机技术监督报表。4.3.6 参加运行分析会,对汽机设备异常提出预防及整改措施。4.3.7 负责监督、检查汽机技术监督范围内资料的整理与归档情况。4.3.8 参加与汽机有关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方案设计、设备选型、订货、监造、安装调试与质量验收工作。4.4 调度职责4.4.1 组织部门内部贯彻执行电力行业有关汽机的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4.4.2 组织本部门执行汽机技术监督计划,并检查班组执行情况。4.4.3 掌握汽机设备健康状况,积极配合设备检修与消缺工作,做好汽机设备的安全性评价工作。4.4.4 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4.5 检修班职责4.5.1 在技术上接受生技部的领导和指导。4.5.2 组织检修班贯彻执行电力行业有关汽机的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4.5.3 根据检修班情况设立检修班负责人,负责所辖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4.5.4 组织检修班执行汽机技术监督计划,并检查班组执行情况。4.5.5 督促、监督、检查检修班建立健全汽机设备检修记录,及时、规范录入检修记录本。4.5.6 掌握汽机设备健康状况,积极组织设备检修与消缺工作,做好汽机设备的安全性运行工作。5 管理内容与要求5.1 汽机技术监督总则5.1.1 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应实现设计、制造、监造、安装、调试、试运行、检修、运行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5.1.2 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先进可靠的设备和成熟的技术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汽轮机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水平。5.2 汽机技术监督范围5.2.1 汽机本体(包括转子、静子、轴承、调节部套及系统)。5.2.2 主要辅机和附属系统:包括电动给水泵组、循环水泵、凝结水泵、交直流润滑油泵、顶轴油泵、加热器、凝汽器、冷水塔等设备及附属系统。5.2.3 上述设备及系统的汽、水、电的节能技术。5.3 汽轮机设计监督汽轮机设计监督应按照 DL 5000、DL/T 892设计导则的要求进行,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督。5.3.1 汽机房布置5.3.1.1 汽轮机的主油箱、油泵及冷油器等设备,宜布置在汽机房底层机头靠A 列柱侧处并远离高温管道, 或布置在汽机房中间层的隔离间内。5.3.1.2 对汽轮机主油箱及油系统,必须考虑防火措施。在主厂房外侧的适当位置,应设置事故油箱(坑),其布置标高和油管道的设计,应能满足事故时排油畅通的需要。事故油箱(坑)的容积不应小于一台最大机组油系统的油量。事故放油门应布置在安全及便于操作的位置,并有两条人行通道可以到达。5.3.1.4 机组循环水泵不宜布置在汽机房内。5.3.1.5 除氧器给水箱的安装标高,应保证在汽轮机甩负荷瞬态工况下,给水泵的进口不发生汽化。5.3.2 汽轮机设备5.3.2.1 汽轮机设备的选型和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5578 的规定。5.3.2.2 汽轮机应按照电力系统负荷的要求,承担基本负荷或变动负荷。5.3.2.3 对兼有热力负荷的地区,经技术经济比较证明合理时,应采用供热式机组。供热式机组的型式、容量及台数,应根据近期热负荷和规划热负荷的大小和特性,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通过比选确定,宜优先选用高参数、大容量的抽汽式供热机组。在有稳定可靠的热负荷时,宜采用背压式机组或带抽汽的背压式机组,并宜与抽汽式供热机组配合使用。5.3.2.4 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应有可靠的防止汽轮机进水的措施。5.3.2.5 对首台开发或改型的大容量机组,其回热系统应经优化计算确定。5.3.2.6 汽轮机的背压和凝汽器的面积,应按工程水文气象条件和冷却水供水系统方案,经优化计算后确定。汽轮机的额定背压应与循环水系统的设计水温相适应。设计水温宜采用年平均水温并予以化整。5.3.2.7 应要求汽轮机在能力工况条件下发出铭牌出力(额定出力),但机组性能考核和系统优化宜以额定工况条件为基础。汽轮机的调节阀门全开时的进汽量,宜不小于汽轮机最大连续出力时进汽量的 105%。5.3.3 主蒸汽和旁路系统 对首台开发或改型的汽轮机组,其主蒸汽、抽汽等管道的管径及管路根数,应经优化计算后确定。5.3.4 其它汽轮机辅助系统及设备5.3.4.1 汽轮机在设计时,应同时考虑性能试验所需测点,以保证性能试验测点的完整、可靠。5.3.4.2 汽轮机疏水系统设计除按 DT/T 834 执行外, 还应结合机组的具体情况和运行、启动方式,做进一步优化。5.3.4.3 汽轮机管道设计应根据热力系统和布置条件进行, 做到选材正确、布置合理、安装维修方便,并应避免水击、共振和降低噪声。汽轮机本体范围内的汽水管道设计,除应符合DL/T 5054 外,还应与制造商协商确定。5.3.4.4 管道支吊架的材料、 设计除符合GB/T 17116 的规定外, 还应符合各类管道有关的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5.3.4.5 汽轮机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油漆的设计应符合DL/T 5072。凡未经国家、省级鉴定的新型保温材料,不得在保温设计中使用。5.3.4.6 绝对压力大于 0.1MPa 的抽汽管道及汽轮机高压排汽管上应设有快速关闭的气/液动止回阀。5.3.4.7 供热机组供热抽汽管道应设计止回阀及快关阀。5.3.4.8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的类型选择,应根据生产工艺对循环水的水量、水温、水文和供水系统的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使用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以参照GB/T 50102 执行。5.3.4.9 汽轮机的凝汽器,对直流供水系统,如水中含沙较多,或因其它原因,能证明管子不结垢也不沉积时,可不设胶球清洗装置。当冷却水含有悬浮杂物且易形成单向堵塞时,宜设反冲洗装置。5.3.4.10 高压加热器水位高保护宜设置快速液、气压操纵联成(三通)阀, 如不采用此类阀门,则高压加热器出、入口给水电动门和给水大旁路电动门的开、关速度和逻辑,应满足锅炉不断水、高压加热器汽侧不满水、不超压及高压加热器管束温变率的要求。5.3.4.11 循环水泵出口液压蝶阀的开关速度及逻辑应与水泵及配套管路、设备的水力参数相匹配,其控制电源应可靠。5.3.4.12 其它汽轮机辅助系统及设备主要包括给水系统、凝结水系统、疏放水设施、凝汽器及其辅助设施、循环水系统等,这些系统的设计应满足 DL 5000、DL/T 892 的要求。5.4 汽轮机监造监督监造监督就是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专责人员对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监造过程的监督。5.4.1 汽轮机监造监督应按照 DL/T 586、制造厂的企业标准和供货协议等进行。5.4.2 主要对监造合同、监造报告、监造人员资质、监造质量评价等进行监督,重点对汽轮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制造质量见证项目进行监督。5.4.3 监理单位与制造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和利害关系、监造人员应有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重要岗位的监造人员应为注册设备监理工程师。5.4.4 监造单位应按技术标准和规范、合同文件、厂家正式技术资料等,编制监造大纲和质量计划,并经业主和技术监督认可。5.4.5 监造过程中,监造单位应定期出具报告。监造结束后及时提供出厂验收报告和监造总结。在监造总结中,应对设备质量和性能做出明确评价。5.4.6 技术监督人员应对验收报告和监造总结等进行查阅。检查内容应包括验收依据、验收项目、验收情况、出现的问题和处埋方法、结论及建议。5.4.7 技术监督人员对发现的重大问题或重要检验/试验项目,应协助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处理方案。5.4.8 如有不符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监督制造商采取措施处理,直至满足要求,并应向业主提交不一致性报告。5.5 汽轮机建设安装监督建设安装监督就是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专责人员对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安装及监理过程的监督。5.5.1 一般规定5.5.1.1 汽轮机安装应执行 DL 5011。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以国家/行业、技术/管理法规和签订的合同为依据。5.5.1.2 对承担安装工程单位的资质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查阅。5.5.1.3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具体要求做好各项施工技术记录和验收签证,并及时整理。对重要系统的工程变更、施工完毕后应做出竣工图,并由施工技术负责人签字。5.5.1.4 汽轮机组设备施工一般都应遵守下列规定:a) 除制造厂有明确规定不得解体并经施工、 建设单位协商同意者外, 一般应在施工工序中对设备作必要的检查、测量和调整。b) 拆卸和组装设备部套应根据制造厂图纸进行, 首先弄清结构情况和相互连接关系, 做好对应标记。并应使用合适的专用工器具。当零件拆装受阻时应找出原因,禁止盲目敲打。c) 拆下的零部件应分别放置在专用的零件箱内,对于精密零部件应精心包装保护,不得堆压,要由专人妥善保管。d) 设备及管道上的插座和开孔,应在正式组装前由热工、电气等有关人员配合,按设计开孔,并焊好、清理干净。e) 重要结构和承压设备上的零部件和密封装置等的焊接,应由合格焊工按要求施焊。5.5.1.5 当汽轮机组设备的重要部件施工告一段落时,必须对内部进行检查,予以封闭,并须符合下列要求:a) 设备及管道最后封闭前,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确信无任何杂物后才准封闭,必要时应按规定会同有关人员检查签证。b) 进入设备内部清理和检查的人员, 应穿干净无钮扣和衣袋的专用工作服, 鞋底无铁钉并应擦净。严防在设备内部掉进杂物。c) 无论正式或临时封闭都必须采用明显外露的方法, 禁止用棉纱、 破布或纸团等塞入开口部位。封闭应牢固严密。d) 不允许在已封闭的设备或管道上施焊、开孔或拆封,必须进行时应取得一定的批准手续。对重要设备应提出保证清洁和安全的措施,由监护人监护执行,并作好记录。开封作业完后应重新检查,确认符合规范有关规定后,再行封闭。5.5.1.6 汽轮机组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及安装完毕后安装人员应负责彻底检查清理,保证安装质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 所有部件经清理后必须做到加工面和内部清洁,无任何杂物。b) 设备的精密加工面不得用扁铲、锉刀除锈,不得用火焰除油。c) 用蒸汽吹洗的部件在清洗后必须及时除去水分。d) 轴颈和轴瓦严禁踩踏,施工中必须采取保护措施。5.5.2 汽轮机本体5.5.2.1 汽轮机安装前应和土建配合好进度,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对于预留孔洞、预埋部件和有关标高、中心线、地脚螺栓位置等应与设计、土建、安装提前取得一致。5.5.2.2 汽轮机机组施工人员应熟悉有关技术文件,掌握设备机理、构造、规定、方法、工艺、精密测量等。5.5.2.3 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裂纹、孔洞、蜂窝、麻面和露筋等缺陷;发电机风室和风道的抹面应平整、光滑、牢固,无脱皮、掉粉现象,必要时应涂耐温油漆;内部的金属平台、爬梯等应作好防腐。基础的纵向中心线与凝汽器和发电机基座的横向中心线应垂直,确认机组上、下部件连接和受热膨胀不致受阻。地脚螺栓孔内必须清理干净,螺栓孔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偏差、螺栓孔壁的铅垂度偏差符合要求, 孔内应畅通, 无横筋和杂物;螺栓孔和地脚螺栓垫板接触的混凝土平面应平整,放置垫板的孔洞应有足够的空间装入垫板。直埋式预埋地脚螺栓及铁件的材质、型号、纵横中心线和标高,应符合图纸要求,螺栓及铁件中心偏差、铅垂偏差、铁件标高偏差应符合要求。其它基础要求应符合 DL 5011 第 2.2 条的要求。5.5.2.4 汽轮机台板就位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a) 基础混凝土与二次浇灌混凝土的接触表面应凿出新的毛面, 渗透在基础上的油垢必须清理干净。b) 按照设备实物尺寸核对基础的有关主要尺寸,应能满足安装的需要。c) 安放垫铁处的混凝土表面应剔平,并应使两者接触密实且四角无翘动。d) 安放调整小千斤顶或临时垫铁的部位应平整。其它台板和垫铁的安装要求应符合DL 5011 第 2.3 条的要求。5.5.2.5 汽缸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必须安放平稳,支垫恰当,防止变形,并应对加工面及螺栓妥加保护,防止碰伤及锈蚀。汽缸安装前对设备的有关制造质量应进行下列检查,并应符合要求,做出记录,不符合要求时应研究处理。汽缸外观检查应无裂纹、夹渣、重皮、焊瘤、气孔、铸砂和损伤。各结合面、滑动承力面、法兰、洼窝等加工面应光洁无锈蚀和污垢,防腐层应全部除净,蒸汽室内部应彻底清理,无附着物。分段组成的汽缸,其相邻的水平结合面,在垂直结合部位的相互错位量,以及相邻两段接口平面的中心在水平方向的偏差值,应符合制造厂的出厂记录,并应做出记录。对于最后组装时使用涂料的汽缸水平结合面,要满足规定要求。 其它应满足DL 5011 第 2.4 条的要求。5.5.2.6 汽缸螺栓、螺母以及汽缸的栽丝孔的丝扣都应光滑无毛刺,螺栓与螺母的配合不宜松旷或过紧,用手应能将螺母自由拧到底,否则应研究处理。高压缸的螺栓与螺母均应有钢印标记,不得任意调换。需热紧的螺母与汽缸或垫圈的接触平面,都应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情况要求接触均匀。汽缸的栽丝螺栓的丝扣部分,应全部拧入汽缸法兰内,丝扣应低于法兰平面,栽丝螺栓与法兰平面的垂直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一般不大于0.5,否则应研究处理。当螺母在螺栓上试紧到安装位置时,螺栓丝扣应在螺母外露出 2 扣3 扣。罩型螺母冷紧到安装位置时,应确认其在紧固到位后罩顶内与螺栓顶部留有 2mm 左右的间隙。引进型机组具有锥度的螺栓安装要求,应按制造厂规定进行。汽缸螺栓应满足 DL 5011 第 2.4.3 条的要求。5.5.2.7 对滑销、销槽及引进型机组低压缸的纵、横向定位锚固板应检查其尺寸,确认与设备能互相配合,各滑动配合面应无损伤和毛刺,必要时应进行修刮。用塞尺测量滑销与销槽的配合间隙,或用内、外径千分尺分别测量滑销与销槽的对应尺寸,取其差值作为滑销间隙,并记入安装记录。各部滑销配合的要求应符合制造厂图纸的规定。将滑销进行试装,应滑动自如。在一块台板上有两滑销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 应测取其横向相对位移作为间隙值, 往复滑动应灵活无卡涩。滑销系统应满足 DL 5011 第 2.4 条的要求。5.5.2.8 汽轮机组的轴承座的油室及油路应彻底清洗、吹干,确保其清洁、畅通、无任何杂物。内表面所涂油漆应无起皮和不牢现象,如油漆能溶于汽轮机油中则应予除掉。轴承座与轴承盖的水平结合面,紧好螺栓后用0.O5mm 塞尺应塞不进;通压力油的油孔,四周用涂色法检查,应连续接触无间断。汽轮机测速小孔的盖必须严密不漏。汽轮机组的轴承座应满足DL 5011 第 2.4 条的要求。5.5.2.9 轴承各部件应有钢印标记,以保证安装位置和方向正确。钨金应无夹渣、气孔、凹坑、裂纹等缺陷,承力面部位不得有粘合不良现象,一般可用浸油或着色法检查,对三油楔或可倾斜瓦有怀疑时,可用超声波检查,应无脱胎现象。轴承应满足DL 5011 第 2.5 条的要求。油挡板应固定牢固;油挡板中分面的对口应严密,最大间隙应满足制造厂要求,不允许有错口现象;油挡边缘一般厚度为 0.10-0.20mm,必要时应修薄,斜口应修在外侧,油挡排油孔应排向油室,不得装反。油挡间隙用塞尺检查,应符合规定的要求。油挡应满足DL 5011 第 2.5 条的要求。轴承安装完毕后,应具备下列安装技术记录:a) 轴瓦间隙记录;b) 轴瓦紧力记录;c) 轴瓦垫块的垫片记录;d) 推力瓦块厚度记录;e) 推力轴承定位环厚度记录;f) 推力瓦间隙记录;g) 油挡间隙记录;h) 轴瓦进油节流孔直径记录;i) 轴瓦顶轴油孔的油囊尺寸记录。5.5.2.10 起吊转子应使用制造厂供货并具备出厂试验证件的专用横担和吊索。起吊时,转子上吊索的绑扎位置应符合制造厂图纸的规定,绑扎部位应加衬垫或在起吊索具上用柔软材料包缠,禁止绑扎在轴颈上进行起吊。向汽缸内安放转子或从汽缸内吊出转子时,应在后轴颈处用水平仪找好水平,使转子能顺利吊放。5.5.2.11 转子安装前,通流部分应无油脂,汽封、轴颈、推力盘、齿轮和联轴器等部件,应无锈污或油漆。转子各部分,包括焊接转子的焊缝,应无裂纹和其它损伤。轴颈、推力盘、齿轮、蜗杆和联轴器应光洁无毛刺,轮毂上平衡重量、 锁链、中心孔的堵板及其它锁紧零件紧固,转子应满足DL 5011第 2.6 条的要求。5.5.3 油系统5.5.3.1 对于套装油管路,应在制造、运输、储存和安装中严格控制,保证油系统的清洁度。安装过程中应尤其严格控制油系统的清洁度。5.5.3.2 一次性安装油管和套装油管路安装时,可不做水压试验,但应采用氩弧焊打底。5.5.3.3 油循环冲洗对象应包括厂家供货油管道、非厂家供货油管道、设备及设备附属管道,其冲洗方法可参照厂家技术文件或相关标准。5.5.3.4 油系统冲洗油样化验达到有关要求的同时,还应按DL 5011 的规定进行系统冲洗和清洁度检查。5.5.3.5 抗燃油的监督应按照 DL/T 571 中的相关要求执行。5.5.4 其它5.5.4.1 凝汽器和低压缸排汽室喉部的焊接,应严格监视和采取措施控制焊接变形,将因焊接引起的垂直位移差保持在容许的范围之内。5.5.4.2 安装时,高压加热器在制造厂监造时的水压试验合格签证书可作为现场水压试验的依据,不宜再做水压试验,以利防腐。5.5.4.3 汽轮机的保温应按 GB 7520 的规定执行。所有管道、汽缸保温应使用良好的保温材料,如硅酸铝纤维毡等,严禁含石棉制品,安装后应注意成品保护。5.5.4.4 新安装机组首次扣盖前,应对叶片的振动特性进行测定。对调频叶片还应鉴定叶片频率分散率和共振安全率。5.5.4.5 汽轮机建设安装的其它要求应满足DL 5011 和制造厂的相关要求。5.6 汽轮机调整、启动、试运行监督按照 DL/T863,根据制造厂运行维护说明书、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合同,对分部调试、整套启动调试过程中所有试验方案、技术指标、主要质量控制点、重要记录进行监督。5.6.1 启动调试组织5.6.1.1 机组启动调试前,由启动验收委员会批准下设试运指挥部,试运指挥部代表启动验收委员会主持整套启动试运的常务指挥工作。5.6.1.2 机组启动调试工作应由试运指挥部全面协调,汽轮机调试具体项目应由汽轮机调试专业组负责实施。5.6.1.3 汽轮机调试专业组应由调试、建设、生产、施工、监埋、设计及制造厂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机组整套启动试运阶段,其组长应由主体调试单位担任。5.6.2 调试资质5.6.2.1 承担汽轮机启动调试的主体调试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5.6.2.2 汽轮机启动调试的专业负责人由具有汽轮机调试经验的专业调试技术人员担任。5.6.2.3 汽轮机调试人员在调试工作中应具备指导、监督、示范操作、处理和分析问题、编写措施和总结的能力。5.6.3 计量管理5.6.3.1 汽轮机启动调试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经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校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5.6.4 调试措施5.6.4.1 “汽轮机整套启动调试措施(方案)”及重要的“分系统调试措施”必须经过建设、生产、施工、监理、设计、制造厂等单位的会审并需经过试运指挥部的批准后方能实施。5.6.5 调试单位应遵循的工作程序5.6.5.1 收集、熟悉、掌握汽轮机设备、系统的详细资料。5.6.5.2 编制工程“调试大纲”中规定的汽轮机部分的“调试措施(方案)”,明确汽轮机调试项目、调试步骤、试验的方案及工作职责,并制定相应的调试工作计划与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措施。5.6.5.3 向参与调试的单位进行“调试措施技术交底”。5.6.5.4 做好调试前仪器仪表的准备、保护联锁试验和参加设备系统的验收及检查启动条件。5.6.5.5 进行分系统调试与汽轮机整套启动调试,并完成全过程的调试记录。5.6.5.6 按汽轮机启动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要求,对调试项目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查验收与评定签证,经验收合格后移交试生产。5.6.5.7 汽轮机启动调试工作完成后,调试单位应编写“调试总结报告”,调试报告应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机组运行的建议。5.6.6 调试工作内容5.6.6.1 汽轮机调试的分部试运、整套启动、停机及其异常处理、记录文件、调试报告应符合 DL/T863的要求。5.7 汽轮机检修监督汽轮机检修技术监督主要是对汽轮机经济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环节和部位进行监督,主要包括汽轮机本体、冷端系统、回热系统、水泵组、调节保安系统、油系统、汽水管道系统、热力试验等,以促进电厂检修工作作业标准化,形成一套优化检修模式,切实提高汽轮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可靠性,保障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监督的要求按照 DL/T 838 和检修规程等进行。5.7.1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5.7.1.1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技术监督数据和历次检修情况,对机组进行状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年度检修计划要求,对检修项目进行确认和必要的调整,制订符合实际的技术措施。5.7.1.2 落实检修费用、材料和备品配件计划等,并做好材料和备品配件的采购、验收和保管工作。5.7.1.3 完成所有对外发包工程合同的签订工作。5.7.1.4 检查施工机具、安全用具,并应试验合格。测试仪器、仪表应有有效的合格证和检验证书。5.7.1.5 编制机组检修实施计划,编制检修进度图表,核定检修项目的工时及费用。5.7.1.6 绘制检修现场定置管理图。5.7.1.7 根据检修项目和工序管理的重要程度,制定质量管理、质量验收和质量考核等管理制度,明确检修单位和质检部门职责。5.7.1.8 编写或修编标准项目检修文件包,制订特殊项目的工艺方法、质量标准、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安全措施。5.7.2 检修施工5.7.2.1 解体a) 检修人员到现场拆卸设备,应带全所需的工器具与零星耗用材料,并应注意现场的安全设施(如脚手架、平台、围栏等)是否完整。b) 应按照检修文件包的规定拆卸需解体的设备,做到工序、工艺正确,使用工具、仪器、材料正确。对解体的设备,应做好各部套之间的位置记号。c) 拆卸的设备、零部件,应按检修现场定置管理图摆放,并封好与系统连接的管道开口部分。5.7.2.2 检查a) 应做好部件清理工作,及时测量、记录各项技术数据,并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查找设备缺陷,掌握设备技术状况,鉴定以往重要检修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效果。对于已掌握的设备缺陷应进行重点检查,分析原因。b) 根据设备的检查情况及所测的技术数据,对照设备现状、历史数据、运行状况,对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修项目、进度和费用。5.7.2.3 修理和回装a) 设备的修理和回装,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质量标准、技术措施进行。b) 设备经过修理,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缺陷确已消除,经验收合格,才可进行回装。c) 设备检查发现不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应及时更换。d) 回装时应做到不损坏设备、不装错零部件、不将杂物遗留在设备内。e) 设备原有铭牌、罩壳、标牌、设备四周因影响检修工作而临时拆除的栏杆、平台等,在设备回装后应及时恢复。5.7.2.4 记录设备解体、检查、修理和回装的整个过程中,应有详尽的技术检验和技术记录,字迹清晰,数据真实,测量分析准确。5.7.2.5 质量控制和监督a) 检修质量管理宜实行质检点检查和三级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可引入监理制。b) 质检人员应按照检修文件包的规定,对直接影响检修质量的H 点、W 点进行检查和签证。c) 检修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填写不符合项通知单,并按相应程序处理。d) 所有项目的检修施工和质量验收应实行签字责任制和质量追溯制。5.7.3 检修后验收、试运行5.7.3.1 分部试运行应在分段试验合格,检修项目完成且质量认可,技术记录和有关资料齐全,有关异动报告、书面检修交底报告已交运行部门,并向运行人员进行交底,检修现场清理完毕,安全设施恢复后进行。5.7.3.2 冷(静)态验收应在分部试运行全部结束、试运情况良好后进行。重点对检修项目完成情况和质量状况以及分段试验、分部试运行和检修技术资料进行核查,并进行现场检查。5.7.3.3 整体试运行内容包括各项冷(静) 、热(动)态试验以及带负荷试验。5.7.4 检修评价和总结5.7.4.1 机组复役后,应及时对汽轮机检修中的安全、质量、项目、工时、材料、费用以及机组试运行情况等进行总结并作出技术经济评价。5.7.4.2 设备检修技术记录、试验报告、质检报告、设备异动报告、检修文件包、质量监督验收单、检修管理程序或检修文件等技术资料应按规定归档。5.7.4.3 设备或系统有更改变动,应及时在运行和检修规程中进行修订。5.7.5 汽轮机检修监督的节能工作重点5.7.5.1 为了确保通过检修,使得汽轮机各缸效率和热力系统循环效率有所提高,汽轮机检修过程中应重点对以下环节或项目进行关注:a) 汽封技术改造;b) 通流间隙调整;c) 汽轮机动、静叶片清洁处理;d) 汽缸及通流部件结合面处理;e) 动、静叶片的修复、改造;f) 凝汽器、加热器、冷却器清洗;g) 加热器和凝汽器堵管、换管;h) 冷却塔塔芯部件更换、循环水滤网清理;i) 真空系统查漏;j) 泄漏阀门治理;k) 设备、管道及阀门的保温;l) 热力系统优化改造;m) 大修前后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n) 凝结水泵、循环水泵节能改造;o) 冷端系统优化改造;5.7.6 汽轮机技术改造5.7.6.1 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制定公司中长期汽轮机安全技改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保障汽轮机安全运行。5.7.6.2 对于可提高机组出力、机组效率、等重大汽轮机改造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改造方案、施工措施,进行改造前、后性能试验,评价改造效果。5.8 汽轮机运行监督5.8.1 汽轮机安全指标应统计或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振动、主汽压力、主汽温度、排汽温度、监视段压力、润滑油压、轴承回油温度、轴承瓦温、胀差、汽缸膨胀、汽缸上下缸温差、推力瓦温度等。5.8.2 运行5.8.2.1 根据机组承担负荷的性质,在寿命期内合理分配冷态、温态、热态、极热态启动、 FCB 和负荷阶跃等的寿命消耗。5.8.2.2 汽水化学监督应严格按化学监督技术标准等规定进行,确保热力设备不因腐蚀、结垢、积盐而发生事故。5.8.2.3 对润滑油、抗燃油等的监督严格按化学监督技术标准等规定进行。5.8.2.4 高压加热器应维持正常水位运行。如因故障停用,应按照制造厂规定的高压加热器停用台数和负荷的关系,或根据汽轮机抽汽压力来确定机组的最大允许出力。5.8.2.5 机组启、停及运行过程中,交、直流润滑油泵联锁应可靠投入。5.8.2.6 应按有关规定,整定润滑油低油压联锁动作值。5.8.2.7 对已投产尚未进行甩负荷试验的机组,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甩负荷试验。调节系统经重大改造的机组应进行甩负荷试验。5.8.2.8 应借助于计算机、数据采集和网络技术等,对汽轮机及其辅助机械、 附属设备进行性能监测,综合考虑经济性和运行安全性,决定最优运行方式。5.8.2.9 设备及管道编号、标志应采取规范的方式并与现场实际相符合。5.8.2.10 对于运行事故分析,按国家/行业标准、技术/管理法规查找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故规律,采取预防措施。5.8.3 汽轮机运行节能工作5.8.3.1 对反映机组经济性的主要参数和指标,如主蒸汽压力、温度,给水温度,高压加热器投入率,凝汽器端差、背压,加热器上、下端差,机组补水率及厂用电率等进行监督。5.8.3.2 根据机组设备特性、机组负荷、环境因素等优化汽轮机及其辅属设备的运行方式。5.8.3.3 定期对汽轮机真空严密性进行测试,借助科学的手段,提高真空严密性。5.8.3.4 保证凝汽器的清洁度。5.8.3.5 减少设备运行期间“跑、冒、滴、漏”造成的能量浪费,提高机组经济性。5.8.4 定期试验5.8.4.1 应定期进行的主要试验包括:a) 机组超速试验;b) 主汽门、调门、抽汽逆止门活动试验;c) 低油压试验;d) 真空严密性试验;e) 重要辅机的定期切换。5.8.4.2 详细记录试验的时间、过程、结果。如果试验结果异常,应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处理。5.9 振动监督5.9.1 汽轮机振动监督应按 GB/T 6075.2、GB/T 11348.2 以及汽轮机运行和检修规程进行,监督设备是汽轮机主机和重要的旋转辅机。5.9.2 明确机组启停过程和正常运行的轴、瓦振动幅值标准。5.9.3 汽轮机振动在线监测装置、保护应可靠投入。5.9.4 对检修装配过程中与振动有关的质量标准、工艺过程等进行监督,防止因检修工艺问题而产生异常振动。机组启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机组启动中应按照运行规程充分暖机,防止因启动准备不充分而生异常振动。5.9.5 测取机组启停的各阶段临界转速及其振动值。5.9.6 绘制机组异常振动的启停波特图,与机组典型启停波特图作对比,分析机组启停时的振动状况。5.9.7 测量和记录运行过程中设备振动和与振动有关的运行参数、设备状况,对异常振动及时进行分析处理。5.10 汽轮机停(备)用监督汽轮机停备用监督就是汽轮机技术监督专责人员协助化学技术监督专责人员对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停(备)用过程中防锈蚀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5.10.1 随着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机组运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频繁启动,调峰运行及备用的机组增多,这些都要求采用更为方便、可靠的停(备)用防锈蚀措施,汽轮机停备用监督应按DL/T956 进行。5.10.2 根据防锈蚀原理不同,防锈蚀方法主要有:5.10.2.1 阻止空气进入热力设备水汽系统;5.10.2.2 降低热力设备水汽系统的相对湿度;5.10.2.3 加缓蚀剂;5.10.2.4 除去水中溶解氧;5.10.2.5 使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5.10.3 根据热力设备在停(备)用期间的防锈蚀所处状态不同,防锈蚀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5.10.4 防锈蚀方法的主要选择原则有:机组的参数和类型、机组给水、炉水处理方式,停(备)用时间的长短和性质、现场条件、可操作性和经济性,还应该考虑下列因素:5.10.4.1 停(备)用所采用的化学条件和运行期间的化学水工况之间的兼容性。5.10.4.2 防锈蚀保护方法不会破坏运行中所形成的保护膜。5.10.4.3 防锈蚀保护方法不应影响机组按电网要求随时启动运行。5.10.4.4 有废液处理设施,废液排放应符合 GB8978 的规定。5.10.4.5 冻结的可能性。5.10.4.6 当地大气条件。5.10.4.7 所采用的保护方法不影响检修工作和检修人员的安全。5.10.5 机组停用时间在一周之内的保护方法主要有: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