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下.ppt_第1页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下.ppt_第2页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下.ppt_第3页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下.ppt_第4页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下),古诗词的比较阅读,一、古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涵咏积累和初步鉴赏,三、涵咏积累比较型默写,四、初步鉴赏中的比较的角度:,1、形象,2、语言,3、表现技巧,4、思想内容,五、综合比较,六、运用比较阅读注意的问题,5、艺术风格,二、古诗词比较阅读鉴赏技巧与答题方法,一、初中古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 广州市2007年考试指导书,1、涵咏积累:即默写题型 2、初步鉴赏: 核心:读懂古诗词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多首诗词的比较也符合这两个要求),二、古诗词比较阅读鉴赏技巧与答题方法,鉴赏技巧: 1、知人论世,据类类推。 2、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3、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4、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5、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6、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答题方法: 1、认真审读题干,读懂暗示。 2、明确比较的方向和目的,准确找出异同点。 3、运用相关鉴赏术语。,三、涵咏积累默写 1、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3 、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翔在过零丁洋中的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三、比较鉴赏的角度,1、形象(意象) 2、语言风格 3、表达技巧 4、思想内容,练习:两首同题词卜算子.咏梅的比较 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梅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你举例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005年江苏苏州,答案:不同:毛诗中的梅有乐观豪迈的崇高美; 陆诗中的梅有孤傲清高的悲剧美。 原因:视角不同,经历不同,情感不同, 反映的价值观不同。,1、形象(意象)的比较 1意象定义:寄情藏意的物象 2常见的意象:杨柳:离情别恨或柔情 梧桐:寂寞、惆怅、凄苦 梅花:高洁或不屈不挠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例题: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 “杨花落尽子规啼”与浣溪沙苏轼中“潇潇暮雨子规啼”中“子规”意象的不同:,答:李白借“子规”的意象表达了得悉王昌龄被贬的悲切与同情。 苏轼诗中“子规”的啼唱为诗人拨开眼前的阴霾,涤尽心中的悲愁而尽显坦荡旷达,子规成了一个爽人耳目优美,潇洒的形象。,2、语言风格的比较,1、定义: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2诗歌的语言是多种多样的:热情奔放,深沉委婉,古朴清纯,典雅文丽,工巧精致,清新自然,轻灵爽朗,凝重肃穆等 3、有代表性的诗人风格: 屈原:沉雄绚丽 曹操:苍凉慷慨 曹植:激越华茂 陶潜:质朴谈远 李白:清新飘逸 王维:诗中有画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流丽坦畅 杜牧:俊爽明丽 李商隐:幽婉典丽 苏轼:豪放旷达 辛弃疾:深沉豪放 陆游:雄放流畅 李清照:凄婉清丽,同是送别诗,两者的语言风格迥异, 前者 后者 。,低沉抑郁,豪迈激昂,例题: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赠汪伦(李白),练习:同样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预堆。”比较一下两人的诗歌艺术风格,并简单分析一下原因。,答:李白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直接抒发个人情怀,追求个人价值为中心,诗歌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象丰富,富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加上他一生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3、表现技巧的比较,例题1:秋词刘禹锡与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同样是写秋景,但表现手法截然不同。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 秋思却是 。,2004青海卷,借景抒情,鉴赏术语 艺术表现手法:比兴、对比衬托、象征、铺垫、以乐写哀、虚实结合、动静相映、情景交融,联想想象,小中见大、借用典故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 修辞方法:夸张、对偶、互文、比喻、双关、借代等,练习:李白赠汪伦与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景物的描写上,写作技巧有何不同?,答:赠汪伦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又用了潭水来比较衬托出诗人与朋友情深意厚。 滁州西涧以动静相衬,虚实结合,声色相应的手法,抒发内心闲适情愫。,4、思想内容的比较,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篇:杜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石壕吏、张养浩潼关怀古等 (2)建功报国篇:曹操龟虽寿和观沧海、李白行路难、文天祥过零丁洋等 (3)思乡怀人篇:李白峨眉山月歌 、岑参逢入京使、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4)山水田园篇:孟浩然过故人庄、陆游游山西村 (5)长亭送别篇:如:王维渭城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送友人等,例题:秋词 刘禹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问: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而马致远却抒发了 。,2004青海卷,豪放、热情积极向上,凄愁的思乡之情,(1)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经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006年贵州毕节卷,浓厚的思国思家之情,练习1:(甲)乡愁(节选)余光中 (乙)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练习2: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描写了 ,都抒发了作者 之情。,2006年江西卷,农村(田园)风光,热爱农村生活,向往和平、 安宁的幸福生活,练习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低沉愤懑,高昂乐观,思想内容的比较,练习4:饮酒 陶渊明 行路难 李白 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课本练习),五、综合比较 将形象(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角度综合比较。,例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问: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课本练习),都无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要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都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茅以七字句为主,间以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白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茅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艺术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埋下伏线;白叙事简洁;四个“雪”字(送别前、饯别时、临别时、送别后的雪景)一线串珠,章法严谨而又富于变化。,茅最后直抒胸臆,过渡自然。 白抒情含蓄而典雅。,小结: 1、比较阅读与单篇古诗文的阅读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形式的区别:多了“作比较”这一程序与阅读篇目数量。因此功夫要下在理解、分析、鉴赏古诗文上。 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平时应有意识地将有可比性的作品作比较,从局部(字、词、句)到整体(内容思想、写作手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这样有助于巩固,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作业,1、将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这三篇文章从写作手法、主题、人生际遇与态度这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2、比较一下王维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李白的送友人这三首送别诗的立意,写作技巧、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三篇文言文的比较阅读题答案,叙事加描写,把主题隐藏在叙事中,主题表达直抒胸臆。写景色彩浓烈,发挥想象写了虚景。四字句为主,很整齐。,主题表达含蓄深沉。写的是实景。骈散结合,都是“记”,融情于景,表现桃源人幸福自由,没压迫,没战争的生活,表现作者社会理想。,表现作者宽广胸怀,先忧后乐的崇高理想。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