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分手情伤议题之辅导.ppt_第1页
大学生分手情伤议题之辅导.ppt_第2页
大学生分手情伤议题之辅导.ppt_第3页
大学生分手情伤议题之辅导.ppt_第4页
大学生分手情伤议题之辅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學生分手情傷議題之輔導,修慧蘭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兼心理諮商中心主任,愛情對青年人的重要性,心理社會發展理論(Erikson,1959) 成年期階段,需克服親密-疏離危機,若此階段對親密的許求滿足,則使人產生親密感,反之則產生疏離感。建立親密關係對發展至此階段的大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我們認識的年輕人,部分優秀學生: 只准成功,不准失敗 如果失敗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普遍現象: 求新(有特色)、求同(不能落伍)、求速、求變、不求甚解、花俏、不考慮未來、我一定不會是那個倒楣的人 在愛情的危機: 進退失序(找不到、分不開)、速食愛情、愛欲分離,以往愛情研究的重點與發現,國內學者在愛情主題上有不少研究,例如王慶福(民84) ;王慶福、林幸台、張德榮(民85)探討性別角色取向、人際依附風格、愛情觀、人際親密能力等變項。研究主題大多圍繞在影響愛情關係的因素、愛情的種類及對愛情相關議題的看法,但在戀愛分手的主題上則較少有人探討。 年輕人根本不懂愛情! 天崖何處無芳草! 小小挫敗就承擔不起,如何面對更大挑戰,分手對青年人的影響,失去協助處理生活事物的人 失去已有的生活與未來的可能性 失去關係中的愛與依賴信任等 自尊與自我價值感的挫敗 自我認同的懷疑與失落 自我存在的懷疑、自我能力的懷疑 一 種 失 落!,失戀後的反應,負向反應 困惑 憂鬱、哀傷 生氣 寂寞、空洞 喪失生活興趣、冷漠 正向反應或收穫成長-努力的目標(Tashiro & Frazier,2003) 改變自己原有信念、想法或行為 改善在校成就或表現 改善與家人或同儕關係,有關分手的研究重點與發現: (一)分手的原因,1985年與1998年張老師月刊對分手調查之比較,有關分手的研究重點與發現: (一)分手的原因,Hill,Rubin和Peplau(1976) 結婚前若只有少數親密行為、不平等關係及對方在年齡、教育程度、智慧和身體吸引力差異較大時,容易分手。 卓文君、饒夢霞(民87):環境外力因素 兩性關係的發展除了影響當事人彼此互動來往的因素外,外力的介入是另一左右關係演變的關鍵。,(一)分手的原因,投資理論模式看分手的原因: 劉惠琴(民84):當個體認為在關係中所獲得的酬賞高、滿意程度也越高;而對關係的投入程度越高,承諾也越高。,(一)分手的原因,從依附理論看愛情的結束: Hazan&Shaver(1987):情侶間相互的情感連結,如同人們在早期嬰兒階段和雙親建立情感連結的關係類似。 Bartholomew&Horowitz(1991):愛情依附類型可分為安全依附、焦慮依附、害怕型的逃避依附和排除的逃避依附。安全依附型的人對自己與他人在親密關係中都有較正向的評價。 王慶福(民84):國內大學生的愛情安全依附者有較佳的愛情關係與關係的適應,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者的關係適應則較差。,有關分手的研究重點與發現: (二)分手歷程: 修慧蘭、孫頌賢(民92)分手歷程中關係與自我轉變四階段,階段一、關係衝突 從關係中發生衝突到個體知覺關係可能結束,階段二、關係拉扯 從知覺可能分手到真正分手,階段三、自我沈浮 從正式分手到個體回歸自我時經歷到情緒上的最低潮期,階段四、起飛 從知覺可以從分手事件中走出到現在,階段一、關係衝突,在關係中的經驗 1.差異性過大 2.用愛束綁彼此、以對方為中心 3.移情別戀的外力介入 4.關係品質的下降 5.事事想兩全,個人內在經驗 1.無意義感 2.自我感的不平等感、被壓縮、與被否定 3.自我感的不安全感與消失 4.自我感受到情緒性的傷害 5.關係情結與個人中心情結的糾結,階段一、關係衝突,差異性引發的衝突自我感的空洞 以前一開始會覺得說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就是講一些沒有什麼意義的話或是說就隨便亂聊,或是一起看電視,或者是看電影什麼的,逛街什麼醬。可是這種事情就是偶一為之很有趣妳平常不停的重複在做就會很無聊(A04903) ,階段一、關係衝突,愛的束縛自我感的被壓縮 那時一直疑惑一個問題,那時她很迷她的活動,我就想她怎麼可以那麼迷她的活動,怎麼會那麼熱中也不願意來陪我這樣,我就會很難理解,就會想是不是自己哪裡不好,或是自己哪裡不對(F02001),階段一、關係衝突,移情別戀的外力介入自我感的不安全感 我知道她去那個男的家住,那應該是我做過最瘋狂的事吧!那時候下著大雨,然後,騎著摩托車我一個巷子一個巷子找她的摩托車。找了兩個多小時,就是每個暗巷啊什麼,都騎進去看,想要找她的摩托車。我找了兩個多小時終於找到她的摩托車,然後就在樓下叫她的名字,然後叫叫叫,她就下來這樣子然後,我就是跟她講說,我不希望妳住在這裡,我希望妳跟我回去這樣子可能就是有點乞求她那種感覺(B04401),階段一、關係衝突,關係品質的下降自我感在此衝突中受到 情緒性的傷害 讓我覺得很不舒服,而且吵到後來她會暈倒,或故意,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故意暈倒,電話就這樣掉到地上,.,其實那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難以忍受的經歷吧,在電話這一頭說XXX你怎麼了、我很害怕,甚至我會哭出來(D03301),階段一、關係衝突,事事想兩全在關係情結與個人中心情結的糾葛中漸漸消逝的自我感 好像常常在對不起人。比如說妳禮拜天要跟男朋友出去,那妳就要跟媽媽跟同學說對不起,那如果說禮拜天要待在家裡,妳就必須要跟男朋友跟跟同學說對不起,就會覺得蠻討厭的(A05304)。,階段二、關係拉扯,在關係中的經驗 1.在期望維持關係的幻夢與現實殘酷間遊走 2.在對關係的罪惡感與自我感受傷中拉扯,個人內在經驗 1.對反覆拉扯的痛苦感、以及發現夢幻成泡影的痛苦感 2.罪惡感、劊子手情結、以不願傷害對方甚至負起責任的心態企圖為罪惡感尋求救贖,階段二、關係拉扯,從反覆不定到幻滅的痛苦期望維持關係與現實殘酷間遊走的自我感 一開始還是會很習慣性的打電話給她,但打了一兩次之後就會覺得突然有一種很沮喪的感覺我打電話給他沒有得到救贖,也沒有得到解脫,我覺得我只是欺騙自己,希望藉著這種出自朋友的關心,來欺騙自己,給自己一個幻覺,好像我倆還在一起的幻覺,我覺得那是一種像吸毒品一樣的行為,只會越陷越深(F03402),階段二、關係拉扯,劊子手情結在對關係的罪惡感與心理受創間拉扯的自我感 我自己心裡面我還是覺得的確是我對不起他,雖然我也說不出為什麼我對不起他,但是我就是覺得是我提出分手這個要求,那的確是我讓他這麼難受這樣子,多少我覺得我還是有責任要陪他走出這個情緒醬子(A04103)。 你把我當劊子手,我還在你身上刺了好幾刀,你今天竟然還跑來跟那個劊子手訴苦,我自己都很矛盾,我也不知道該要站在什麼樣的角色,我也不能幫你痛批那個人,因為那個人就是我(G03001)。,階段三、自我沈浮,在關係中的經驗 1.過去回憶與現實孤寂間的失魂沈浮 2.獨吞難過情緒 3.痛到看到自己,個人內在經驗 1.自我感的失落 2.捍衛自我與自尊 3.為重拾自我感而有的反動,進而接納自我的不完美,階段三、自我沈浮,失魂的獨自生活渴求關係的自我感 每天好像會懸著一個東西,一直無法放心的去過一天的生活或是過這一秒,就好像是你今天出門忘了帶鑰匙,你就會一直擔心回去要怎麼辦那種感覺,只是那種不確定性比較久,就是會變的比較憂鬱,會想比較多,做什麼都不能很投入(F00801)。,階段三、自我沈浮,獨吞難過情緒自我感的捍衛行動 我不想讓她看到我脆弱的一面這樣子。不要讓她覺得說喔我沒有她我就會很難過啊,好像很孬的那種感覺,好像自己好像沒有其他的事情要忙這樣子(B08202)。,階段三、自我沈浮,痛到看到自己自我感的覺醒 我一直都在為他做。因為我覺得我一直在為她,後來我想想會覺得其實我是想為自己做些東西,因為我為她付出,她可以對我好。後來我會覺得為什麼不要自己對自己好就好了,為什麼你還要多一道手續,透過別人來對自己好(C27901)。,階段四、起飛,在關係中的經驗 1.生活事物與人際關係的轉移 2.關係情結與個人中心情結的平衡,個人內在經驗 1.自我感奮力振起 2.對於關係與自我感的重新定位,階段四、起飛,生活事物的轉移自我感的奮力振起 後來大概就是有了轉移的情緒、有轉移的出口,有新的東西、新的朋友新的事情要去想去做,你就會漸漸的把不愉快的情緒給昇華了,就好像用另外一種方式發洩出來吧。就好像把自己的精力發洩在其他事情上面(F03406)。,階段四、起飛,關係的擴展對關係與自我感的重新定位 其實後來想想也蠻感激她的,會覺得因為那樣之後,我反而得到更多,得到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空間,得到更多可以接受的東西,如果得到一個遠距離的戀愛可能更慘,還不如得到這些東西(F04001)。,階段四、起飛,關係的擴展對關係與自我感的重新定位 現在我常常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我常常會去問人家說,妳怎麼看我?或是說妳覺得我的優點缺點哪些,希望藉由別人的答案來知道來建構我自己的形象。所以當我在想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在想人家分析出來的不知道是怎麼樣的一個我。然後那個我可能是我自己從來沒有看過的一個角度。然後就會覺得有一點應該說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吧!就是妳不知道說那個出來的是什麼樣子的一個妳的形象,所以有一點想像、有一點期待,也有一點恐懼(A07901)。,本研究結論:,自我沈浮的低潮階段是起飛階段的基礎 在分手的前面階段,受訪者最常出現往關係中找答案的行為,例如會問:是不是我哪裡不好?是不是有第三者?我好想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怎麼問都沒有滿意的結果?當受訪者有機會面對自己的傷口時,個案反而有機會可以回歸自我,從自己身上的經驗找尋答案。,分手的關係改變歷程也是個人自我感的改變歷程,關係情結 不願傷人,個人中心情結 我已受傷,維持關係,保有自我或重新定位,當事人在保有原有自我或變成對方期待的自我中擺盪與矛盾,從愛情發展中重新去認識與體驗自我 過程中呈現自我分化與自我統整的內涵 例如:統整P.A.C 自我分化愈高(情緒、價值觀、生活方式愈來愈清楚) 從相互依賴到自我獨立(找到關係中的自我),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分手歷程四階段,我覺得她提的太快了,讓我沒有緩衝。.我問她說:你這個決定是最近做的?她說她不是,她好像是剛考完,剛畢業就開始做這個決定。所以那時候我覺得,好像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因為那時候她已經慢慢開始在煞車,可是我不知道,我還是一直在幻想我的世界,忽然就給我當頭棒喝,我覺得忽然沒有辦法承受那種兩極化的感覺(C04701)。,愛情發展歷程中反映了家庭裡的自我(賴逸琳,民94),光仔看到父母親遺留在自己身上的樣貌,這樣的自我在愛情的過程裡,更加清楚地凸顯出來,特別是在情緒衝突與生活習慣的調適上。 如同依附理論所言,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模式會反映在愛情關係中,被動與主動分手者面臨自我轉化的異同,主動提分手者:容易擁有罪惡感 、劊子手情結 被拋棄:容易呈現自我感的被否定、懷疑、甚至企圖壓縮自我以求全關係等經驗、較多憤怒不解困惑 兩者都在關係中尋找自我的定位 不管角色為何,個體若能更尊重對方的決定,則有機會放下對關係的執著,並進而回歸自我,達到對關係與自我感的重新詮釋。,社會文化脈絡對分手歷程的影響,1.角色與性別的期待形成對於自我的綑綁 2.人際和諧的信念形成愛情的框架 在面對愛情關係惡化時,多數人採取接近忍讓的自我壓抑方式,以作為調整自己與順從對方的行為,讓這份愛情關係能夠繼續下去。但習慣忍讓的方式似乎更無法割捨關係中的情分,更不願意去面對破裂的愛情關係,如此變成一種愛情的框架,綁住了心的自由。,分手歷程是一種雙方相互影響的歷程,A君與G君所面對的對方均表現出不願分手,甚至讓兩人感受到被糾纏或對方表現出憤怒的情緒,A君採取的方式是仍會與對方出去玩,但由於心中非常清楚兩人的關係已不再是情侶,在各種互動的肢體接觸上也會因此特別留意,刻意保持距離,而G君在分手歷程中雖想和對方分手,但仍與對方有親密舉動,致使關係呈現拉扯不開的糾葛。,以往對分手的研究重點與發現: (三)分手的適應,從關係品質及投資理論模式看分手的適應 Simpson(1987)縱貫研究:親密程度、時間的持續度與是否有另外的選擇,分別可以獨立預測分手後悲傷的程度。 Frazier&Cook(1993):當彼此的關係滿意度越高、親密程度越高時,分手後的失落或沮喪也越高。 Rusbult&Buunk(1993) 當關係的特徵是讚賞、滿意度、投資及承諾多時,兩人情緒較會受到關係結束影響,產生較高的負向情緒。,(三)分手的適應,與分手事件有關因素 主動提出者的適應優於被分手者:掌控權、準備較多 心理特質: 依附類型:焦慮型與逃避型的負向情緒(沮喪)反應較大,且焦慮型逃避型 Choo,Levine,Hatfield(1996):愛情基模(對愛情的基本認知、期待)屬於黏人型的負向情緒較高(焦慮難過生氣)、漫不經心型及不感興趣型較無負向情緒 Linvill(1987):自我複雜度較高者(依不同情境賦予自我不同特質),負面情緒較低,(三)分手的適應,壓力調適方式(黃君瑜,2003) : 對分手意義的追尋愈高,情緒適應愈佳 (合理解釋分手的意義,找到益處或成長), 愈逃避問題、愈情緒因應、愛情變動信念愈低, 困惑不解愈高 愈面對問題、 愛情變動信念愈高、 負向自我歸因愈低, 則發現分手的益處愈高,對實務者的建議,原則一:關心分手者內心的痛與傷 大學生在經驗分手的傷痛時,較容易表現出獨吞傷痛,不容易把創傷經驗告知身週的人 。 他人的傾聽同理更顯重要 接納情傷者的情緒(協助情傷者接納自己是可以有時間去難過的) 協助探索自我的受傷害感 除了將焦點放在與個案一同檢視愛情關係到底出了何種問題、以及希望愛情關係如何改變外,也要回歸個案本身以看到自我的情傷 。,更需重視男性的心理健康 林筱婷(民94):男性在共依附特質量表中的認同照顧者角色、以他人為焦點,在人際行為量表中的保護、屈服順從、彆扭不安、畏縮、隔絕皆較女性高。 即有戀愛經驗的男生,傾向出現以別人需求為主,忽略自己內心的需求,在與戀愛伴侶互動時,選擇迎合、配合對方、敢怒不敢言、焦慮不安、甚至使用逃避的方式或封閉自己情感的方式與戀愛對象互動。需特別重視大學男性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實務者的建議,依據性別的差異,給予在戀愛中的大學生不同互動人際行為技巧的協助與教育 大學男性在約會關係人際行為主動層次上呈現較正向的人際行為,但在人際行為被動層次上出現較負向的人際行為,如彆扭不安、畏縮、隔絕 。 大學女性在約會關係人際行為主動層次上呈現較負向的人際行為,如:攻擊、責備,但在人際行為被動層次上出現較正向的人際行為,如:信任。(林筱婷民94) 建議: 更加注意傾聽大學男、女性的戀愛經驗所表達不滿或困難的焦點可能是不同的,即男女在戀愛關係中的問題之一,可能就在於男女性在主動與被動人際行為上展現的差異。,對實務者的建議,原則二:在實務工作中,瞭解主動提分手者與被拋棄者在此歷程中所面臨的議題並不同 原則三:協助重建愛情信念 愛情需要彼此學習與經營 愛情三元素的整合(只有承諾是不夠的) 分手的答案是多重的!是變化的!甚至只是一種無法說出的感覺,無法找到真正答案, 原則四:協助建立人際支持 這過程當中我覺得媽媽真的陪我很多,還有朋友吧,室友他們也是,就是聊一下,我知道我還是必須承擔一些,對實務者的建議,原則五:協助增強自我能力 協助在情傷中仍能生活(如上課、睡眠、運動等仍有目標) 幫助個案瞭解自我非無力,只能被動的接受關係的失落,瞭解雙方在分手中的相互影響力,且自我仍有力量走出情傷。,對實務者的建議,瞭解與評估個案在哪一個分手歷程階段,不同階段的個案給予不同協助與關注焦點。 情侶分手的初期階段: 傾聽當事人的愛情故事,協助當事人看到影響關係變化的雙方因素(非歸罪於自己一方),從中找到力量。 同理、關懷以利於當事人採面對問題的因應策略,也有利於去找出分手意義 諮商師扮演人鏡的角色。,對實務者的建議,情侶分手的中期階段: 人師角色的加重:此時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