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生态环境、乡村社会与农民经济.doc_第1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生态环境、乡村社会与农民经济.doc_第2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生态环境、乡村社会与农民经济.doc_第3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生态环境、乡村社会与农民经济.doc_第4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生态环境、乡村社会与农民经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生态环境、乡村社会与农民经济多年来,中国近代农民经济和农村社会是美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从20世纪2030年代卜凯的中国乡村调查开始,美国学者一直没有减轻对中国乡村经济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有学者撰文介绍美国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动态,如张丽的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和陈意新的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研究,分别对一些理论派别和学术争论进行了分析,很有价值。但他们的介绍仅限于1990年代以前,对以后的学术动态关注不够。90年代以后,美国中国农村研究有一些新的倾向,可分为两个阶段。1995年以前,延续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争论,讨论的多是一些老问题,其代表著作为黄宗智的长江三角洲的农民家庭与农村发展,13501988,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些讨论文章。1995年以后,除了对一些老问题进行研究外,许多学者对农村与现代性、农村与工业化、农村与城市、城乡经济与环境、中国与欧洲的比较等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本文拟介绍两本1998年以后出版的新作,它们代表了一些新的研究趋向,即对现代性的反思和用生态平衡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历史。一、现代性的反思:半殖民地化与农民的道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现代化理论对美国的中国史研究影响甚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代化理论所表现出来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已经受到了挑战。90年代,一些美国学者开始注重对现代性的反思,从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得失考察其对现代化的反映,从而更深刻地观察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沃尔克(KathyLeMonsWalker)的中国的现代性和农民的道路:长江三角洲北部的半殖民主义,该书探讨了农民与现代化改革事业、与西方经济势力的关系。_如卜凯(JLossingBuck),帕金斯(DwightPerkins),马若孟(RamonMyers),费维凯(AlbertFeuerwerker),付大伟(DaVidFaure),罗友枝(ThomasRawski),罗伯特(AshRobert),卡尔罗之金(Riskin,Carl),维克多里皮特(LippitVictor),黄宗智(PhilipHuang),布南特(LorenBrandt)等。中国农史1999年第2期。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黄宗智(PhilipC.C.Huang):ThePeasantFamilyandRuralDevelopmentintheYangziDelta:13501988.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0。主要文章有:1.王国斌(R.BinWOng),TheDevelopmentofChinasPeasantEconomy:ANewFormulationofOldProblems.PeasantStudiesVolume18,Number1,fall1990;2.费维凯:PresidentialAddress:QuestionsAboutChinasEarlyModemEconomicHistoryThatIWishICouldAnswer.TheJournalOfAsianStudies,Volume51,Issue4,Nov.1992,p761;3.费维凯:AnOldQuestionRevisited:WasTheGlassHalffullOrHalf-EmptyforChinasAgriculturebefore19497PeasantStudies(Londan)vol.17.No.3spring1990p207oChineseModernityandthePeasantPath:SemicolonialismintheNorthernyanziDelta.Stanford:StandfordUniversityPress,1999,该书作者沃尔克,美国台泊尔大学(TempleUniversity)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比较史学和第三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在此书中,作者探讨了16、17世纪以后,江南北部的棉花种植和手工业的发展,19世纪晚期被卷入全国和世界市场之中,逐步繁荣到衰落的过程。主要讨论了清末民初南通、海门和苏北地区与张謇的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17世纪至18世纪,三角洲北部的农民一直依靠种植棉花和纺纱维持生计,至19世纪晚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纺织品包买商将机纺棉纱分给农家纺织,以提高纺织品的数量和质量,然后将产品销售到上海和东北。1890年代末,儒商张謇获得清政府的允许,在这一地区开办了唯一的现代工厂一一大生纱厂,除了生产棉纱,还开垦盐地为棉田,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通过召佃承种和部分雇工耕种的经营方式,不仅解决了劳动力,还募集了大量资本。这就使得当地的土地关系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经济情况较好的农民通过承租土地增加了田产,有时还到垦牧公司打工,出租劳动力去为地方市场和手工业生产者种植和收获棉花。与此同时,更多土地所有者却因债务原因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土地。这样,小土地所有者和佃农日益增多。土地买卖的增加带来了租金和押金的上涨。其间,地方统治者税收增加,大多转嫁到农民头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暴力抗议事件经常爆发。在植棉、纺纱和纺织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增长。沃尔克认为大多数江南北部的农民已变成了国家和世界市场的附庸而生活水平下降,成为“半殖民地发展”的牺牲品。这一观点与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的观点不同,林刚在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一文中,论证张謇在南通等地的现代化事业,以及其城乡互动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据1933年的一项调查,平均每一个织布家庭出售土布的年收入达145元以上,这对贫苦农民来说是很大一笔钱。而这时南通土布已处于衰落期,兴旺时期收入会更高。”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乐观派”代表人物付大伟和布南特的观点也完全不同。后二者认为,中国在与西方接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大于所获得的灾难。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农民与地主,以及农村各阶层人士都获得了新的机会,这种新机会为改善生活水平提供了条件。在其论著解放前中国农村经济:江苏和广东贸易增长和农民生计,18701937中,付大伟认为:从1870年代到1920年代,江苏和广东的农村经济,特别是生产出口作物的地区,看上去十分繁荣,而且“这种繁荣可能转化成较高的生活水平,对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以及佃农而言。”这种状况只是到了1930年代,当世界经济大萧条影响中国时才有所改变,而且“地主和佃农双方都觉得他们受了不公平的待遇”。1930年代中国的萧条,“被那些认为外国贸易介入给中国带来坏影响的社会观察家估计得过分悲观”。布南特也认为“尽管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地域和程度上的不平衡,但仍有大量证据证明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棍高”。_通海垦区地跨南通、海门两县,北自南通吕四丁荡起(吕四今启东市),南至海门小安沙川流港止,总面积232方里,合123万多亩。1901年正式成立,张謇任总理。自1901年10月开始招集,至1904年实收股款计209180两,张謇以每亩一钱八分九厘多银子的地价领得了123377亩的土地耕种权,进行筑堤、开渠、蓄淡、种青等工作,陆续开垦。通海垦牧公司的原始资本除股东投资外,还有“佃农顶首”、“佃农劳力投资”等。参见南通市档案馆存通海垦牧公司开办十年之历史中通海垦牧公司集股章程启,实业文钞卷2垦牧乡志和通海垦牧公司招佃章程等资料。详见沃尔克:ChineseModernityandthePeasantPath:SemicolonialismintheNorthernYangziDeltaStanford:StandfordUniversityPress1999,第7章“清末民初农民的政见与现代化道路”。第156173页。蔡正雅:手工业试查报告,转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第76l页。此注是原作者加的。林刚: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3期。DavidFaure,TheRuralEconomyofPre-LiberationChina:TradeExpansionandPeasant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