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pt_第1页
帕金森病.ppt_第2页
帕金森病.ppt_第3页
帕金森病.ppt_第4页
帕金森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的进行性变性疾病。病变部位在锥体外系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以运动减少,肌强直,震颤和姿势障碍为临床特征。,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次完整地描述了此病的临床特征,提出了震颤麻痹这个名词。 60年代初确定了该病的病理改变为黑质 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纹状体DA含量显著降低。 1967年Cotzias等首次应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PD获得成功。 80年代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了较为理想的灵长类PD模型,提出了环境毒物的病因假说。,1993年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发现,其对DA能神经元特异性的保护作用,预示其阻止PD进展的潜能。 1996年PD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的确立说明部分家族性的PD病人具有遗传性。,流行病学资料:,患病率:西方106307/10万人,亚洲4482/10万人 非洲 31-58/12万人,中国 57/10万人 发病率:西方1220/10万人, 亚洲10/10万人 非洲45/10万人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54岁以下为5/10万人; 5564岁为32/10万人; 6574岁为113/10万人; 7584岁为254/10万人。,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 人脑老化加速 PD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下发病占10%; 4050岁占20%;5060岁占40%;60岁以上占30%。 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多巴脑能神经元进行性减少,当黑质中80%神经元死亡,纹状体DA含量减少超过80%时,才出现PD症状。,2. 环境因素 (1) 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在人体内 经 B型单胺氧化酶氧化代谢生成MPP+(1-甲基-4 苯基-1,2,3,6四氢吡啶离子),MPP+对黑质 DA能神 经元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2 ) 除草剂、杀虫剂、锰、一氧化碳、氧化物、井水、 工业污染,3. 遗传因素 约10-15%的PD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目前认为P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低,或多基因遗传病。 意大利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在第4号染色体上。 日本对早发性PD22个家庭43例病人研究,致病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4.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可选择性破坏病人的黑质神经元 5. 氧化应激及自由基形成 PD患者黑质部位游离铁离子和LPO(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增高,铁蛋白和GSH(谷胱甘肽)含量降低。,6. 免度学异常 PD患着的csf中存在抗DA能神经元抗体,PO患着的cs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中脑DA能神经元的生长和功能有抑制作用。 7.钙的细胞毒性 PD患者黑质钙结合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明显降低。,三、病理,黑质致密区中含黑色素的神经元严重缺失,残余的细胞也常发生变性,细胞浆内出现噬酸性包涵体(Lewy体),其他含色素的脑干神经元:如蓝斑、脑干的中线核、迷走神经背核、丘脑底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等也有类似改变。,三、生化:,1. 多巴胺(DA) 酪胺酸羟化酶 多巴胺脱羧酶 左旋酪胺酸 左旋多巴 多巴胺 VitB6 B型单胺氧化酶(MAO-B) 二羟基苯乙酸 多巴胺 高香草酸 (HVA) 3-0-甲基多巴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 DA在黑质中合成后沿黑质纹状体通路作用于新纹状体(壳核、尾状核)的突触后DA受体,起抑制作用。,2. 乙酰胆碱(Ach) Ach对新纹状的细胞的作用为兴奋性 在病变过程中,主要是酪胺酸羟化酶减少, 至晚期多巴胺脱羧酶减少。,四、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最多见于50-60岁之间,男性比女性多见,隐袭起病,双侧肢体症状不对称。 首发症状:以震颤最多见(70.5%),其次为强直或动作缓慢(19.7%)失灵活和(或)写字障碍,步态障碍,肌肉痉挛,疼痛,精神障碍。 1、震颤: 静止性震颤,4-6HZ,安静或休息时出现或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 部分病例可无震颤,尤其是70岁以上起病者。,2、强直: 铅管样肌强直 齿轮样肌强直 特殊姿态 路标手 现象 头坠落试验 3、运动减少或迟缓: 主动运动减少 面具脸 写字过小症 慌张步态 上肢协同动作障碍 精细动作障碍 4、姿势反射障碍 牵拉试验,5、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脂溢性皮炎、出汗减少或增多、下肢水肿、 顽固性便秘、尿频、尿失禁、排尿不畅、 性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胃纳差。 6、精神症状 抑郁 27% 其次为焦虑 痴呆 14-18% 本病不导致瘫痪及感觉障碍,五、辅助检查:,1、CSF中高香草酸减少,尿中高香草酸减少 2、CT、MRI无特异性改变,部分病例呈脑萎缩 3、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1)PD患者脑血流量减少,用L-dopa后增加1080% (2)用静脉注射18氟多巴后进行PET检查,发现PD患者的 壳核和尾状核的摄取量比对照组低35%。,六、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具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这四项中的三项临床即可确诊,由一侧起病,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csf中DA及HVA减少,PET检查壳核及尾状核放射性浓聚减少,则进一步是持本病的诊断,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分类,一、原发性 帕金森病 少年型帕金森病 二、继发型(后天性、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 感染:脑炎后、慢病毒 药物:镇静剂(抗精神病药、止吐药)、利血平、 丁苯喹嗪、a-甲基多巴、锂、氟苯桂嗪、脑益嗪 毒物:MPTP、一氧化碳、锰、汞、二硫化碳、甲醇、乙醇 血管性:多发性梗塞、低血压休克 外伤:拳击性脑病 其它:甲状旁腺异常、甲状腺机能减退、肝脑变性、脑瘤、 正常颅压脑积水,三、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Lewy体病、Huntington病、Wilson病、 苍白球黑质变性、家族性基底节钙化、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脊髓小脑变性、 家族性帕金森综合征伴周围神经病 四、多系统变性(帕金森叠加征群)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Shy-Drager综合征、纹状体黑质 变性、OPCA、帕金森综合征、痴呆肌挛缩性侧索 硬化、皮质基底神经节变性、Alzheimer病、偏侧萎 缩症帕金森综合征,常用分级评分量表,1、Webster 评分标准 2、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七、鉴别诊断,1、原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0岁左右常见 (2)震颤是其唯一症状,多呈姿势性震颤, 活动时出现,静止时消失。多发于上肢、 颈部、口唇、面部。 (3)肌张力不高,无运动减少。 (4)酒精有抑制作用。 (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6)治疗:B受体阻滞剂:心的安、阿尔马尔。,2、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阶梯性进展,病前有高压 中风病史。 (2)肌强直明显,震颤较轻 (3)L-dopa治疗效果不好 (4)CT、MRI,临床表现,3、纹状体黑质变性(SND) (1)纹状体特别是双侧壳核、黑质、兰斑神经细胞 变性、减少。 (2)中年以上发病,多发于40-50。缓慢起病,进展 快,病程较 PD短,5-8年。 (3)运动迟缓,肌强直明显,震颤轻或无,症状对称 (4)植物N,小脑、锥体束征 (5)早期出现姿势不稳,反复跌倒,颈过度前伸、喉鸣、手足 徐动。 (6)L-dopa治疗无效或疗效差 (7)影像,双侧壳核、苍白球、红核黑质、小脑脑干轻度萎缩,异常信号,4、Shy-Drager综合征(SDS) (1)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阳萎、括约肌功能障碍,少 汗,无汗。 (2)锥外系:强直震颤为主 。 L-Dopa治疗无改善或恶化。 (3)小脑、锥体束征 ( 4)中年起病,男性多见,病程39年 (,5、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1)中年起病,男性多见,病程半年至12年 (2)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多从下肢开始,逐渐 升至上肢,构音障碍,眼震 (3)PDS以肌强直,运动不能为主,震颤。 L-dopa治疗无效或疗效差。 (4)植物神经,锥体束征 (5)小脑、脑干萎缩。,6、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 (1)老年起病 5570岁多见 男女 病程610年 (2)核上性眼肌麻痹,垂直凝视障碍为主,特别是向下 凝视障 碍最早出现。瞬目少。头眼反射存在。 (3)姿势不稳,反复跌倒,尤其是向后跌倒,步基宽。 (4)运动障碍和肌强直主要在躯干肌肉,颈肌过伸 (头后仰) 无震颤或轻微震颤,L-dopa有一定疗效。 (5)精神障碍,皮层下痴呆,锥体束征,7、弥漫性路易体病(DLBD) (1)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 (2)肌强直为主,突出的姿势不稳, 反复跌倒。 震颤。 L-dopa治疗有效, 视幻觉、偏执性妄想,8、皮质基底神经节变性(CBGD) (皮质齿状核黑质变性) (1)肌强直、姿势性及动作性震颤 (2)失用、异已手(肢)现象,皮质感觉缺失, 肌阵挛、锥体束征 (3)常从单肢起病 (4)L-dopa治疗无效,八、治疗,(一) 多巴胺替代疗法: 多巴胺本身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只有使用其前体左旋多巴治疗。 主要对强直及运动减少有效,对震颤疗效较差。 1、左旋多巴 用量:125mg Tid 隔4-5日加量 250mg/d 1.5-4.0g/d 分4-5次服用,副作用: (1)外周作用: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心律不齐、直立性低血压、尿失禁、 尿潴留、血BUN升高,(2)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不宁、失眠、幻觉、妄想 运动障碍(异动症):是一种舞蹈样或手足徐动 样的不自主运动。 剂末现象:每次用药后有效时间逐渐缩短, 在下次用药前1-2h症状恶化, 再用药后症状好转。 开关现象:是一种症状波动,“开”时症状轻, 伴有异动症,“关”时症状加重。 禁忌症: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内脏疾患 用药时间:饭前1h或饭后1.5h,2、复方多巴 L-dopa与周围a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可以使更多的L-dopa进入脑内。并减少其外周的副作用。 (1)美多芭(Maopar):L-dopa +苄丝肼 剂量:125mg L-dopa100mg +苄丝肼 25mg 250mg L-dopa200mg + 苄丝肼50mg,用法:第一周 125mg/d 分1-2次服用, 其后每一周增加药量125mg/d 一般最大量为L-dopa 800mg/d 分4次服用 维持量 L-dopa 375500mg/d 剂型:普通 缓释型 水溶剂型:起效快(平均24.88分钟) 晨僵 “关”状态时的吞咽困难 快速消除关状态 诊断用药,(3)息宁(Sinemet)(帕金宁控释剂) L-dopa200mg +卡比多巴50mg 开始每日半片 每三日增加半片 每日服用2次 最大量 L-dopa800mg 维持量 400-500mg/d 分2-3次服用,(二) 抗胆碱能药物 对强直、震颤可部分改善 安坦 2-4mg Tid 从小剂量开始 其它:苯甲托品 东莨菪硷 副作用:口干、眼花、便秘、排尿困难、 不宁、幻觉、妄想、认知及记 忆功能障碍 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精神症状者、 认知功能减退者、老年人,(三) 抗组胺药(少用) 偶然能减轻症状,尤其是震颤 苯海拉明 12.5-25mg Tid (四) 金刚烷胺 可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的释放,并阻止其再 吸收,可减轻强直及震颤。 用量:0.1 Bid-Tid 副作用:失眠、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幻觉、 妄想、下肢水肿、下肢网状清斑。 剂量大时可引起抽搐,因此有EP史者禁用。 严重肾病者禁用(90%以原形从肾脏排泄),(五)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对震颤疗效较好,对强直及运动减少不如L-dopa, 对L-dopa治疗中出现的疗效减退及症状波动也 有效,还有抗抑郁作用。 1、麦角检类 (1)溴隐亭: 从小剂量开始 片/d(25mg/片) 缓慢加量 10-40mg/d 一般不超过30mg/d,(2) 协良行(Pergolide) 用量:开始0.025mg/d 逐渐加量 维持量:1-4mg/d (3)麦角已脲(Lisuride) 比溴隐亭作用强10倍,可溶于水,可皮下注射 0.23mg/d 2、 阿朴吗啡 皮下注射10-15分钟起效 疗效持续40-80分钟 每次给药0.52mg 每天2-10mg 3、 泰舒达(Piribedil 吡贝地尔) 开始剂量50mg/日 150-200mg/日,4、 DA受体液动剂的付作用 常见:直立性低血压、精神障碍,恶心、呕吐, 运动障碍。 少见:血管痉挛,睡眠障碍(非麦角类常引起 嗜睡),胃出血、红斑性肢病,胸膜后 纤维化 5、DA受体液动剂的禁忌症 心肌梗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六、B型单氨氧化酶抑制剂(MAO-BI) 司来吉兰(selegiline 咪哆吡) 510mg/日 付作用:恶心、呕吐、口干、胃肠症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